连朝廷官员都不敢这么做,也不敢出这样的言论来,更莫要寻常百姓了。</p>
他们对蝗神,更是敬畏。</p>
蝗虫,那可都是蝗神的子子孙孙,杀得多了,会遭到蝗神的报应的。</p>
蝗虫来了,又走了,也不过是损失了地里的粮食,也不过是煎熬一年罢了。</p>
要是触怒了蝗神,年年降下蝗灾惩罚人们,那将来这日子,可就不是一年难熬了,而是年年地里都会颗粒无收。</p>
“除了祭祀蝗神,或者是捕杀蝗虫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李世民问道:“或者,蝗灾过后,如何安置和救济百姓的方法,也可以。”</p>
灾害出来,先前不管是怎样防范,还是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的,只不过是损失的大不同。</p>
朝廷既然知道了,那就要提早做准备了。</p>
“户部。”李世民看向了裴矩。</p>
“回陛下,户部这边,可以提前准备钱粮,以用来救济百姓。”裴矩拱道。</p>
“其他人呢?”李世民再次问道。</p>
满堂沉默。</p>
萧瑀也不话了。</p>
他方才的办法,已经被朝堂上的人反驳了。</p>
他们不敢这么做,连提都不敢提。</p>
恐怕陛下也不敢如此下旨,让百姓们自行捕杀蝗虫了</p>
朝廷若是下了这样的旨意,后续得罪蝗神的罪名,就要被陛下背负在身上了。</p>
早朝在沉默中结束了。</p>
李世民去了两仪殿。</p>
朝中能够议事的重臣,也都跟着李世民一同到了两仪殿,这是昨日就打过招呼的。</p>
李世民跟官员们坐在两仪殿中,关于这个话题,继续沉默。</p>
“陛下。”长孙无忌率先话,打破了这令人煎熬的沉默。</p>
“恩?”李世民应声抬头。</p>
底下的人沉默,他不会干坐着,而是坐在了桌案后头,看送过来的各地的奏章。</p>
“朝堂上起的祭祀,倒是可行,此事,可以先准备,先做了。”长孙无忌道:“这是陛下给天下万人的一个态度。”</p>
李世民想了想,点点头。</p>
“恩,此事可行。”李世民道:“若是祭祀之后,蝗灾依旧发生呢?或者,蝗虫来了,不退呢?”</p>
长孙无忌想了想,继续道:“户部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此事,也不算朝廷不管,朝廷肯定是管的,只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p>
李世民叹息一声。</p>
早前做了这么多准备,但是这些事,不能跟朝臣们,只希望,早前做的准备能够奏效。</p>
一旦有效果,那么,这就明,蝗灾不是不可灭的。</p>
开了这个先例,后世之人想要治理蝗灾,就不必如此畏畏脚了。</p>
“泾阳王到”殿外内侍朗声喊道。</p>
不多时,李复进来了。</p>
“臣弟参见陛下。”李复拱行礼。</p>
“来的正好,坐吧。”李世民指了指自己左边下首空出来的位置。</p>
李复落座之后,笑道:“诸位相公也在呢,聊什么呢?”</p>
“聊蝗灾的事。”李世民着:“昨日给你的信中不是已经过了吗?”</p>
“哦?那聊到什么地步了?朝廷要怎么做呢?”李复好奇问道。</p>
</p>
这一帮大佬坐在一块,总能聊出个一二三来吧?</p>
众人闻言,沉默</p>
李复脸上的笑容僵住。</p>
怎么了?怎么都不吱声啊?</p>
前面不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了吗?听司农寺也参与进来了,长安城西市出现了很多家禽“幼崽”,百姓们买回去饲养着呢,几乎要供不应求了。</p>
怎么现在都不话了?</p>
“如今商议出来的,是令宗正准备祭祀典礼,朕率领文武百官,祭祀蝗神,至于百姓们,要去当地八蜡庙里烧香。”李世民道。</p>
李复蹙眉。</p>
这不扯淡吗?</p>
祭祀蝗神有用的话,那历史上就不会有蝗灾的记载了。</p>
祭拜的人不诚恳吗?</p>
跪在蝗神像面前,要多诚恳有多诚恳,每年冬天,十二月的时候,农事完毕,祭祀诸神,以祈求来年丰收,年年都干这事儿。</p>
但是年年都丰收了吗?</p>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点经验都没有吗?</p>
泾阳县境内也有八蜡庙,所称八蜡即为八种神:一为先啬,即神农;二为司啬,即后稷,相传其为母所弃之不养,故名弃,后为舜的农官,封于邰,号后稷;三为农,即古之田畯;四为邮表畷,邮为田间庐舍,表为田间道路,畷是田土疆界相连缀;五为猫虎;六为坊,即堤防;七为水庸,即水沟;八为昆虫,即蝗螟之属。</p>
年年冬天都祭拜,去年冬天也祭拜了,今年春夏,不是还是来了吗?</p>
“然后呢?”李复问道:“就没了?”</p>
李世民没好气的了一声。</p>
“没了。”</p>
随后他看着李复,又问道。</p>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p>
“我的办法不是早前都告知陛下了吗?”李复双一摊。</p>
“但是临了做了,恐怕还是应对不来的。”李世民道。</p>
他知道李复的那些办法,或许是有用的,可是事情做的,晚了。</p>
等同于姑娘要上花轿了,现打耳洞。</p>
屎到临头了,现盖茅房。</p>
李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p>
“句冒犯的话,大家若是觉得拜神有用,历朝历代,发生蝗灾,也就不会饿殍遍地了,那八蜡庙听夏朝的时候就有了,是吧萧相公?”李复看向了萧瑀。</p>
萧瑀点点头。</p>
“夏时称谓嘉平,殷代称作清祀,周时称为大蜡。”萧瑀道。</p>
“是啊,夏商周的时候就开始拜神了,该发生的不是还在发生,蝗灾该来不是还来?</p>
这明什么,拜蝗神,没啥用,拜神还不如拜我呢。”李复笑着道。</p>
在场的官员听到李复如此放肆的话语,都瞪大了眼睛,瞪着李复。</p>
但是碍于李复的身份,他们不敢呵斥。</p>
但是泾阳王话,也太不客气了叭。</p>
“我觉得,既然要发生了,朝廷第一时间准备救援,这是要做的。”李复道。</p>
裴矩点点头。</p>
“李少傅,户部已经决定好,准备钱粮了。”</p>
“这是一方面,另外,朝廷也应该提供办法,让百姓参与自救,一味求神,作用不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