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645章 多过分
    “这几天的确是没顾得上承乾,不过,他去大安宫也好,除却承乾,青雀他们,也可以多过去,父亲上了年岁,孩子们多过去陪伴一些,父亲也会高兴的。”李世民应声。</p>

    宫中多个能带孩子的人,何乐而不为呢?</p>

    李世民的纸条当天就送到了泾阳县的庄子上。</p>

    当李复从送信的人里接过那纸条的时候,他甚至以为自己是看错了。</p>

    “就这?”李复看向送信的人,再次确认。</p>

    “就这。”送信的人语气坚定,除却服面前的泾阳王之外,似乎也想要服自己。</p>

    的确就只有这么“点儿”。</p>

    陛下这次的信,还真是言简意赅。</p>

    就这么一溜儿的纸条,对折了一下子,连个信封都没有,从殿内的太监,到送信的信使,都看到了这封信的内容。</p>

    就仨字儿,知道了。</p>

    陛下知道啥了,回的这么随意吗?</p>

    李复接过纸条之后展开一看,这仨字。</p>

    知道了。</p>

    知道了</p>

    自己辛辛苦苦写奏章,事无巨细,结果就这?就这?</p>

    过分!太过分了!</p>

    李复认为,自己那是一份诚意满满的奏章啊。</p>

    表达了作者的之情啊。</p>

    你回信怎么能这么敷衍。</p>

    不求你做阅读理解,但是就给仨字儿,太吝啬了吧?</p>

    你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可就把这纸条给收藏起来了。</p>

    皇帝写回复,字多字少的,不稀奇。</p>

    就算是只写三个字,也不稀奇,当年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雍正年有个大臣,闲着没事儿就写折子给他,问他吃好喝好了没,天气好了写个奏章,天气不好了也写个奏章。</p>

    合理怀疑雍正就是看这些折子累死的,看了还要给回复。</p>

    朕安。</p>

    但是回复归回复,可像李二凤这样,连纸都舍不得多给一点的,就用这么一溜儿纸条的,没有,就他一个。</p>

    “千古一帝”,就这。</p>

    多稀奇,这纸条可要好好保存,留着传世。</p>

    真是看着都让人觉得因吹斯听的纸条。</p>

    “除却这个之外,陛下可还了什么?”李复问道。</p>

    有没有带话过来什么的?</p>

    好歹,这么大的动静呢,就给仨字儿的回复,这合理吗?</p>

    这不合理啊。</p>

    自己辛辛苦苦,洋洋洒洒的汇报,拳拳之心可日月可见。</p>

    李复丝毫不知道,李世民被他那三分之二的废话气的半死,那厚厚的一摞纸,是汇报的事无巨细。</p>

    </p>

    实际上呢?</p>

    甩得一好锅。</p>

    顺带着还暗戳戳的内涵他这个皇帝心眼儿,疑心重。</p>

    他李世民,堂堂的天策上将,尚书令、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大唐天子,是那么心眼儿的人吗?</p>

    是连自己堂弟要在庄子上砸钱过好日子都要怀疑的人吗?</p>

    太看人了!!!!</p>

    庄子上的事情,李复跟他谈论过好几次了,早就已经知道的事无巨细了。</p>

    句不好听的,现在李复在庄子上一撅腚,他就知道这子想干什么</p>

    莫千八百的工匠了,便给他三千兵,他都得拉到庄子上给当驴使唤</p>

    李复乐意折腾就折腾去呗。</p>

    人不够,匠作监,工部,人要多少给多少。</p>

    信使拱回应道:“殿下,陛下没再别的了,就给了这样一封信。”</p>

    “行,那没事了。”李复仔细的将“信”保管好。</p>

    “殿下有什么回复需要的捎回长安吗?”信使问道。</p>

    李复摇了摇头。</p>

    “没事了。”李复笑了笑,着府上下人好好安置信使,让人家先歇歇脚,休息好了再返回长安城。</p>

    毕竟大老远的跑这么一趟就为了送这仨字儿,也怪不容易的。</p>

    既得了李世民的回复,李复最后的担忧也就没了。</p>

    大一挥,马上开始招工!干活!</p>

    至于学堂的规划,方才李复问信使,李世民是否还有别的话没,问的便是关于隔壁庄子的事情。</p>

    李复觉得,趁着这个会,李世民一定会对裴家做点什么的,这不是现成的把柄送到上了吗?这样的好会,要眼睁睁的错过吗?</p>

    若是动,便有会将隔壁裴家的庄子划拉到自己里,这是当初两人想要对付裴寂的时候,心照不宣的约定。</p>

    因此在最初规划学堂规模的时候,李复专门避开了自己这边的耕地,转而往隔壁庄子上那一片荒地上去规划。</p>

    眼下甭管地里产多少粮食,百姓种地不容易,现有的耕地,能不要占用,那就不占用。</p>

    如今关于此事,宫中还没有个确切的回复,李复就只能等一等,再等一等了。</p>

    宫中,上午,长孙皇后来到大安宫,向李渊请安,也顺带着送来尚衣局做的新衣裳。</p>

    而上午李承乾是要留在东宫上课的。</p>

    “父亲,这是给您做的夏天的新衣裳,面料选的都是最轻薄凉快的,您试试合不合身,若是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儿媳再让她们给改一改。”长孙皇后道。</p>

    “既是你带来的,那一定是合身的,你做事向来妥帖。”李渊笑着应声。</p>

    而后在身边宫女的伺候下,试穿了新衣。</p>

    果然合适的很。</p>

    “最近承乾总是往您这里跑,不知他是否给父亲添了麻烦。”长孙皇后问道:“这几日,二郎忙着处理朝中的事情,原本承乾每日的课业结束之后,该是二郎带着他的。”</p>

    “这能有什么麻烦,承乾喜欢来这里,就让他来,他来这边,我还高兴的很呢。”李渊笑呵呵的道:“不过,二郎亲自带着承乾,教导他,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p>

    “这事还是怀仁提起过的呢,自从怀仁做了太子少傅之后,虽不在宫中教导承乾,但是对承乾也是十分上心。”长孙皇后道:“虽怀仁教导承乾的方式与旁人大为不同,可是承乾还真是喜欢这位王叔,而且,二郎,承乾跟着怀仁,被教导的很好。”</p>

    李渊脸上的笑意不止:“这些天啊,我也看出来了,承乾的确是比以往,进步许多,原先我还担心这孩子性子被那些老师们压坏了,如今一看,挺好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