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一边着一边进了前厅,在厅中落座。</p>
“老赵,准备好茶。”李复道:“另外,通知厨房那边,准备酒席,好酒好菜,招呼起来。”</p>
“是。”老赵拱应声。</p>
众人落座不多时,茶水端了上来。</p>
“朝中旱灾的事情,可是已经处理的有眉目了?”李复好奇问道。</p>
“有了解决的办法,其余的,按部就班的去做就是了。”李世民也是松了一口气。</p>
“商队那边,应该已经在往关中赶了吧?”李复问道。</p>
当初给商队的命令就是,粮食一旦进入关中,就直奔长安。</p>
国库彻底开放,粮食全都放出去,一点都不剩,等到粮食收上来之后,必定是要先填充国库的。</p>
国库是朝廷的底气,国库要是空空如也了,朝廷可就要摇摇欲坠了。</p>
“第一批粮食已经收到,入了国库了。”房玄龄道:“也算是让户部那边更加安心了许多,就是不知道,这次商队从南方往这边运粮食,能送来多少了。”</p>
“调集的钱财,多达百万贯,我琢磨着,从南方那边收粮食,可能都用不上。”李复沉吟着道。</p>
毕竟,自家的商队,除却商队一路上的吃喝拉撒之外,成本用不了多少。</p>
而且走水路的成本比走陆地上,还要节省一些。</p>
雇佣船只,还有多余出来的雇佣车马的费用是一大笔。</p>
最终按照收购粮食能用上的钱财算作七十万贯,那也不少了。</p>
今年北方的粮价上涨了不少,七钱一斗,一石粮食七十钱。</p>
而南方相对便宜一些,也要到五十钱一石。</p>
按照这个价钱换算的话,一百石粮食,五贯钱,七十万贯钱全都花出去收购成粮食,长安国库粮仓填满之余还能顺填一填隔壁洛阳的含嘉仓。</p>
洛阳的含嘉仓可是天下第一大仓,整个中原王朝,最大的粮仓。</p>
但凡有点什么事,都要从含嘉仓中调拨粮食。</p>
整个含嘉仓要是全都填满粮食,能够存储将近六百万石粮。</p>
虽然调拨了这么多钱去购置粮食,可是总归来,收不上这么多粮食来,钱自然也是花不完的。</p>
可花不完归花不完,整个关中都闹饥荒,闹粮荒,朝廷里有粮,心中才不慌。</p>
等到长安城这边的粮仓都满满当当之后,才会用剩下的粮食,全都充入到含嘉仓当中去。</p>
这么吧,估摸着十年之内,含嘉仓不会是满粮状态。</p>
自武德年到贞观年,含嘉仓那边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p>
进去的少,出来的多。</p>
不过,到现在,含嘉仓的粮食,也没有见底。</p>
含嘉仓,一听都知道是粮仓,实际上,它叫含嘉仓城,自隋炀帝修好了运河之后,到如今,这座仓城已经是大运河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了。</p>
朝廷的规定,洛阳以东的所有租米全都先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运至陕州。</p>
“就看南方那边能收购到多少粮食了。”李复道:“钱倒不是问题。”</p>
反正总归是有人买单的。</p>
</p>
而厅中众人一听李复这豪爽的言语,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了。</p>
在长安城,在皇宫,在两仪殿的时候。</p>
他们才凑在一块算了一笔账,打突厥,国力尚且不够,没钱没粮的。</p>
陛下还因此而不悦。</p>
到了这庄子上,往这儿一坐,怎么就钱倒不成问题了?</p>
好家伙,泾阳王这口气,多久没吃芹菜了。</p>
“反正趁着这个时候,大刀阔斧的干呗,正好也能通过商队,摸一摸南方的粮食情况。”李复道:“朝廷里有粮食了,干什么不成?”</p>
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睛一亮。</p>
“那你,如果朝廷有粮食了,打草原突厥,如何?”李世民问道。</p>
他还是不死心,想要得到一个答案。</p>
一口气可以憋着,但是绝对不能憋太久。</p>
“打草原?”李复想了想,不远了,历史上贞观四年就把这事儿给干完了,眼下的话,应该只差一个会了。</p>
李世民点点头。</p>
“没错,打草原。”</p>
“打草原,也不是不可以。”李复道:“差一个会,朝廷不是把赵德言给派过去了吗?赵德言那里有消息了吗?还有,百骑司对草原上的情报掌控如何?别只盯着粮仓看啊,盯着粮仓,十年之内都不一定能准备充足起来。”</p>
“咱们在准备,在积攒,那草原上跟咱们一样,不也是靠着时间累积吗?”</p>
所以赵德言这个搅屎棍子可是太重要了。</p>
大唐在积攒力量,而草原上也是如此,但是赵德言去了草原上之后,就不一样了。</p>
那玩意儿,对于草原来,完全是个拖后腿的,还是个不定时炸弹。</p>
另外,百骑司成立之后没多久,就有一支队伍北上了,隐藏在草原上,用不同的身份混在各个部落当中,想方设法的往长安传递草原上的消息。</p>
打仗只打后勤吗?</p>
还有情报,时间差。</p>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如今李复这宅子的前厅之中,没有旁人,在场的人,跟两仪殿里的配置是大差不差的。</p>
就是少了几个武将在。</p>
“赵德言的确是过去有一段日子了。”李世民才想起来这个人:“草原上虽然有百骑司的人在,但是情报传递不易,最新的消息,还没有送到长安来,我打算,再派个使节前往突厥,稳住那边,毕竟,关中的旱灾严重,若是消息传到突厥人耳朵里,难免他们又起什么歪心思。”</p>
趁火打劫,这是突厥人的老套路了。</p>
但凡南边有点什么动静,他们就会蠢蠢欲动。</p>
李复闻言,脸上的表情有点精彩。</p>
出使突厥带的这个人选,自己好像知道是谁了。</p>
骂了李靖大半辈子的那个,唐俭。</p>
本来在突厥跟颉利可汗聊的好好的,李靖带人就踹了突厥的汗帐,兵荒马乱的,唐俭差点死在那。</p>
唐俭如今都是礼部侍郎了,还有莒国公的爵位在身上,当初还是天策府的长史,一路走来都人生巅峰了,正是功成名就的时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