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992章 图谋名声
    朝堂上的朝臣们连忙拱,作洗耳恭听状。</p>

    “你们呢,各自也有各自的道理,朕想了想,朝廷的确是不合适派遣什么官员去监督,但是,此事,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p>

    “朝廷可以补派遣官员,因此,这就不算做事公事。”</p>

    “但是,做善事,这是好事,是私事,也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朕知道,泾阳王府没有那么多的人,想要将这件事做的好,人少了可不行,大家还是要群策群力的。”李世民缓缓开口:“因此,慈善的事情,要抱团去做,有一份这样的心,付出这样的行动,对于百姓来是好事,对于参与进去的人来,行善积德,也是好事。”</p>

    “凡事,都要有个领头的,此事泾阳王开了先河,但是朕若是,参与进去的人,全都让泾阳王来统辖,肯定会有人不服气,就算是表面没什么,心里也会不舒服。”</p>

    “慈善会成立,以皇后为首。”李世民道:“各家女眷可以积极参与进去,这些事情,就交给皇后和女眷们来办吧,泾阳王那边,朕去安排,如此一来,行善积德的好事,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了,有了监管,朝廷这边,也不会耽误正经事。”</p>

    李世民的话白了就是,男人做男人该做的事情,既然在朝为官,就做好朝廷的事情,处理好朝政。</p>

    至于这些事情,若是自家想要参与,那便留给自家宅子里的女眷去做就好了。</p>

    反正各家做善事的时候,也都是家中有地位的女眷出面。</p>

    尤其是有灾害的时候,开设粥棚,各家也都是当家的主母处理这些事情,甚至是带着自家下人亲临现场,布施施粥。</p>

    做起这些事情来,或许她们比朝堂上的这些官爷们更得心应。</p>

    女人们比起男人们,总是心思细腻一些,同情心也比朝堂上这帮官员们多一些。</p>

    “朕知道你们有些人的心思是怎么样的。”李世民脸上露出一抹讥讽的笑容。</p>

    有几个朝臣连忙低头,做鹌鹑状。</p>

    “有的人,信不过泾阳王,但是,皇后参与进去了,你们,也信不过皇后吗?”</p>

    “臣等不敢。”众人连称不敢。</p>

    “除却皇后之外,还会有朝中重臣的家眷参与进去,若是连她们都不相信,朕倒是想要问问,你们,相信谁啊?”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众人。</p>

    “臣等相信皇后娘娘,也相信陛下。”</p>

    李世民呵呵一笑。</p>

    “长孙无忌。”</p>

    “臣在。”长孙无忌应声。</p>

    “皇后为首的慈善会,你怎么看?”李世民问道。</p>

    “臣自然是鼎力支持,内子也会参与进去,协助皇后娘娘。”</p>

    李世民又看向了房玄龄。</p>

    “房玄龄,你的夫人,曾经进过宫,朕也见过,回去一,不定,她也是有兴趣的。”</p>

    “是,是。”房玄龄笑了笑:“臣之妻,本就对行善积德这些事情,感兴趣的很,前几个月,也是天天忙活着在外面施粥,有这样的好事,她一定会更高兴的。”</p>

    “恩。”李世民表态,又看向了魏征。</p>

    今天魏征倒是让他很高兴啊。</p>

    总算是了点令人高兴的话,没有扫兴。</p>

    当然,就算是扫兴,扫的也不是他这个皇帝的兴。</p>

    这就挺好啦。</p>

    李世民想想都觉得心中欢喜。</p>

    因为,实在是难得。</p>

    “魏征,你是良臣,是直臣,你家夫人,也参与进去。”</p>

    “陛下,臣”</p>

    “这是圣旨。”李世民态度强硬。</p>

    连魏征家里的都参与进去了,这下,还有谁能什么?</p>

    </p>

    魏征的夫人,那脾气秉性跟魏征也是大差不差的,用李复的话来,这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种人。</p>

    某种程度上,魏征的夫人,跟房玄龄的夫人,堪称“帝国双壁”了。</p>

    墙壁的壁。</p>

    能把皇帝的旨意挡在家门外的墙壁。</p>

    “是。”魏征拱应声。</p>

    罢了,也是件好事,而且是皇后牵头,这事儿能做。</p>

    皇后娘娘跟陛下可是不一样的。</p>

    朝堂上商议过,退朝之后,群臣心里也有了谱儿。</p>

    这事儿,回去得好好想想,让自家的夫人,也能凑进去。</p>

    各自心里都明白,这可是博取名声的好会。</p>

    家中女眷在皇后娘娘面前挂名,在百姓面前留善名,最终这份名声,都会落到自己身上去。</p>

    在朝堂上反对,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名。</p>

    名声都让泾阳王给得去了,那么他们这些在朝堂上兢兢业业的官员算什么?</p>

    百姓间有了什么,朝廷官员做的事情,名声不扬。</p>

    但是泾阳王大张旗鼓的砸钱做慈善,那名声可是浩浩荡荡的就宣扬出去了。</p>

    相比之前,他们就不算什么了。</p>

    这可不行。</p>

    你可以敛财,甚至可以贪,哪怕是打着做善事的名头搞拍卖会,事后拍卖会的钱都装在兜里,都行。</p>

    但是你要做好人,要跟朝中官员抢名声,抢功绩,那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p>

    合着好人都让你给做了,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就全都是无能之辈。</p>

    旱灾的事情也是如此。</p>

    这么多人,最终讨论出来的解决办法就只有发放乞食官文,让关中百姓出关。</p>

    你一回来,停了官文,开始开国库粮仓,开始南粮北运了</p>

    你怎么就这么有能耐呢?</p>

    实际上李复所做的事情,并非朝中官员没有想到。</p>

    连李承乾都知道可以利用运河,将南方多出的粮食运送到关内来。</p>

    但是他们不提。</p>

    因为他们知道,眼下做不到,不好做,甚至是,来不及。</p>

    像李复这样做,直接开国库,当中出个万一。</p>

    谁来扛着责任?最终万一出个意外,谁来承担这个后果?</p>

    没有人愿意去担这样一个风险。</p>

    而李复敢担风险,他也有担风险的底气。</p>

    如果真要是失败了,无非就是家底散干净了。</p>

    哪怕是南方粮食因此而涨价,他的家底,也足够将国库的粮食补回来。</p>

    当然,仅限粮食。</p>

    一个月补不齐,那就两个月,如果钱不够,麾下的产业继续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