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015章 都是钱
    因此一到了这关头,泾阳王府是一定会往宫中送钱的。</p>

    大安宫原本库房里的钱,被挪到太极宫之后,用不了多久,也能补充的上。</p>

    又能帮到皇帝,何乐而不为呢。</p>

    李渊觉得,自己一个老头子,在大安宫里,也着实花不了什么钱。</p>

    在自己的儿子有难的时候,用库房里的钱财托一把,值当的。</p>

    无非就是库房里不怎么好看而已。</p>

    再者,谁闲着没事儿会去看他这个老头子的库房里东西多不多,谁能去惦记太上皇的库房?</p>

    李渊收起了账本。</p>

    “是大安宫这边派人啊,还是皇帝那边派人啊?”李渊问道。</p>

    “陛下派人。”石头恭敬的回应着。</p>

    “行,朕知道了。”李渊摆了摆。</p>

    宫中有人去就行。</p>

    石头这一趟的任务简单的很,给宫中的两位陛下送个账本,就完事儿了。</p>

    隔天,宫中的队伍就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泾阳王府。</p>

    而长安城里的其他人对这样的场景也都见怪不怪的。</p>

    就唯有长安城里的那些个大户,看着眼红的很。</p>

    大家心里都清楚,那都是要从泾阳王府往宫中运送钱财的宫中守卫。</p>

    那些钱财,都是茶叶买卖挣的钱。</p>

    今年茶叶大幅度涨价,掏钱买茶叶的是他们。</p>

    是他们将自家的钱掏出来,上赶着给泾阳王府送钱。</p>

    可是不送又不成,谁让人家这买卖是整个大唐独一份呢。</p>

    这样声势浩大的给宫中送钱,太上皇和陛下能不护着这位财神爷吗?</p>

    李复看着府上进进出出忙碌的宫中守卫,看着一箱子一箱子的铜钱锦帛被抬上马车。</p>

    李韶还是头回见这等场面。</p>

    自家的人也在帮着忙活。</p>

    库房那边,属于自家的那一份,早就进了地窖里,剩下的堆在房间里的,全都是要给宫中的。</p>

    这还只是长安城茶叶铺子的收益。</p>

    若是茶庄那边呢?</p>

    每年茶庄都会往长安城这边运送一大笔钱财。</p>

    茶庄送钱,用的就不是马车了,而是用船。</p>

    去年,运钱的大船,用了两艘,在泾水码头接船的时候,庄子上作坊里的牛车马车,加上宅子里的,全都给牵过去了,就这,还来来回回倒腾了好几趟呢。</p>

    除却给宫中送的,庄子上的库房也是堆的满满当当。</p>

    不过今年夏天的时候,又全都给造进去了。</p>

    别人家的库房如何,李复不知道,反正泾阳王府的钱,是真的活起来了。</p>

    往宫中送钱的动静不,但是其他人眼馋归眼馋,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不敢有什么动静。</p>

    </p>

    一百多号人在长安城街头被斩首的事儿才过去多久?这个时候还要惦这事儿的话,就得伸摸一摸,自己的后脖颈是否还是温热的了。</p>

    宫中将钱都取走之后,李复两口子待在长安城也就没什么事儿,于是就打算回庄子上了。</p>

    庄子上还有一堆事要忙活呢。</p>

    过完中秋节,陆德明也从长安城回到庄子上的书院了,走的比李复两口子还要早。</p>

    陆德明如今的敬业程度,连李复看了都想要让他歇歇。</p>

    但是这会儿他还乐在其中呢。</p>

    陆家那边的人,陆德明着急回庄子上,是要修改李复当初写出来的三字经,改完之后,也好早日用作为学生的启蒙。</p>

    听到陆家人这般,李复多少有点惭愧了,就那种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的感觉。</p>

    当初怎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就一个三字经,自己多背一些出来呢?</p>

    这会儿真到了要用的时候了,半吊子水平,就写那么点出来。</p>

    自己真该死啊。</p>

    两口子收拾妥当之后就赶紧回庄子上去了。</p>

    才回来的第二天,书院那边,陆德明的随从就来请李复了。</p>

    “殿下,陆博士让的来送信,想让您去一趟书院,三字经已经改好了,要让您看看。”</p>

    “陆博士若是觉得合适,直接用就是了。”李复道。</p>

    自己能看出个啥来。</p>

    比这方面的学问,三个李复绑在一块比不上一个陆德明。</p>

    “陆博士,这三字经,是您写出来的,就算是后续他续作了,改动了,也应该征得您的同意,最终,还是要给您过目的。”随从拱道。</p>

    “行,你先回去,一会儿我就过去一趟。”李复应道。</p>

    陆德明也是有风骨的,他认为,这三字经,出自李复之,哪怕是最终自己续作了许多,那创作的,也是他们两人,便是最后署名传播,李复的名字也是要在前面的。</p>

    毕竟如果李复不写出开头,他也没有续作的会。</p>

    李复带上护卫,骑马奔着书院去了。</p>

    进了书院之后直奔陆德明的书房。</p>

    陆德明既然让随从来请自己,明今天在他书院里没有课。</p>

    陆德明现在课少,三五天的就上个一两节课,其余的时间,便是待在书院里,整理自己这一辈子的心血,闲着没事儿,开始着书。</p>

    果不其然,陆德明这会儿正在书房里,抚须端详着自己刚写出来的东西。</p>

    见李复来了,兴致勃勃的将自己上的东西给李复看。</p>

    “先前你所写出来的,我仔细研读了良久,可用,而你之前所的善恶,我也是自己苦思了一番,着实让我思量许久啊。”陆德明脸上带着从容的笑容:“道理想明白了,也就通透了,谈古论今,你的观点,不能算错,但是每个人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强求的,所以,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需要读书的人去感悟自己的观点,而非身为老师,去强行要求他们信什么。”</p>

    “这开篇的第一句,不用改,教导学生为人,也是身为老师的责任。”</p>

    “毕竟,教不严,师之惰嘛。”</p>

    陆德明在这些的时候,容光焕发,在谈论到自己续写的一些东西的时候,也是高兴的很。</p>

    李复早就了,让他放开了写,最好将一些古今的常识什么的,用简单易懂的话语,全都总结归纳进去。</p>

    时至今日,陆德明还真拿出了成果。</p>

    李复自己上次只是默写到了“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