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017章 君子之道
    “赵德言是个为了向上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人呐。”杜如晦道:“他对你这些,向大唐表忠心,在之前,他为了让颉利对他信任有加,可是连自己的家人都接到草原上去了,这也是个狠人呐。”</p>

    “哎呀,他为了博得颉利可汗的欢心,为颉利出很多主意,可是,他可不了解突厥,不了解草原,颉利可汗一旦采纳他的意见,就会生出许多许多的问题,这就是赵德言最大的用处啊。”</p>

    “哈哈哈哈哈。”</p>

    众人听到杜如晦的话,都发出了豪爽的笑声,整个两仪殿内,充满了欢快的氛围。</p>

    李世民也是眉眼带笑。</p>

    “这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这句话,赵德言,是再适合不过了。”</p>

    而后,李世民看着并未笑出来的魏征。</p>

    “魏征,你是不是有什么要的啊?”</p>

    魏征点头:“正是。”</p>

    “恩,你跟赵德言有过交,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p>

    “此人与我正好相反,我是心中有什么话就什么,而赵德言,总是能揣摩上官的心思,上面喜欢听的话,做能够让上面喜悦的事情。”魏征着。</p>

    “哈哈哈哈。”李世民笑了:“我魏征啊,你们两个就不能相互学学吗?你就不能变得圆滑点吗?”</p>

    魏征不以为然。</p>

    “陛下,我若是变得圆滑了,那陛下要我做什么啊?”</p>

    “你原来也清楚啊。”房玄龄打趣着。</p>

    “可是我的话还没有完呢。”魏征接话。</p>

    “你想什么?”李世民问。</p>

    李世民越是在高兴的时候,越是喜欢逗魏征。</p>

    但是吧,他又辩不过魏征。</p>

    实属是一翘尾巴就喜欢犯点贱。</p>

    “陛下,我多次过,治国必先律己的道理。”</p>

    “恩,对,你过,过很多次了,我也听烦了,怎么,你还要再一遍吗?”</p>

    “正有此意,陛下听过多遍,为什么每次都不能照着去做呢?”魏征反问。</p>

    “我又做错了什么?”</p>

    “陛下想想,这样利用赵德言,是一个君子的作为吗?”</p>

    “那赵德言,本身就是一个人。”房玄龄反驳:“你这是吹毛求疵,陛下凭什么用君子之道待他啊?”</p>

    “此言差矣!”魏征也是强硬:“陛下是一国之君,是天下人行为的典范,这等人之举,难道不是教天下人学坏呀?”</p>

    “现在是要打仗,有什么君子人啊?兵不厌诈!”房玄龄反驳:“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用间篇,这又算得了什么?”</p>

    “是啊。”杜如晦也应和房玄龄的话:“打仗,那是要死人的,一个赵德言,能为大唐带来多大的好处?真要是平定突厥,能避免大唐多少兵士死在战争当中?这一点,魏大夫也是要考虑考虑的,魏大夫不懂用兵。”</p>

    “陛下懂用兵,但是,也要懂做人!”魏征不让。</p>

    “够了,我告诉你,魏征,这次,我是不会听你的。”李世民呵斥着:“你去吧。”</p>

    李世民本就是个爱兵如子的人,也是带着兵亲自在战场上冲杀过的人,有好的计谋,能够削弱敌人,能够为自己的军队节命,又何必在乎段?</p>

    若是每次打仗都要在意段,那也就没有如今大唐的天下了。</p>

    “你们也都先下去吧。”李世民对着其他人道。</p>

    果然,叫魏征来,到最后就不会有什么好心情。</p>

    自己也是,干嘛非要问魏征啊。</p>

    下次指定不这样了。</p>

    </p>

    两仪殿里,就只剩下了李世民。</p>

    心中实在是烦闷的很,李世民走到自己的桌案前,提笔开始写信。</p>

    将赵德言这人送到突厥去,这主意,也有李复一份。</p>

    两仪殿中争论不休,李复倒是在庄子上享清福。</p>

    李世民想了想,见不得李复这般清闲,干脆就给他写信。</p>

    一来是发发牢骚,一吐心中的不快,二来也想问问,他对此事怎么看?</p>

    要损,自己的这位堂弟,也是不遑多让的。</p>

    跟他比一比,自己心里会好受许多。</p>

    当天,在庄子上的李复就收到了信。</p>

    看完之后,李复笑了笑。</p>

    魏征啊,这个大直男。</p>

    李复开始提笔回信。</p>

    对待敌国,对待敌人,还讲究什么君子人的,为自己这边谋求利益才是最上等的。</p>

    要是论君子人,突厥屡屡趁大唐之危,南下劫掠,勒索朝廷,这是君子所为?</p>

    别什么突厥蛮夷之地,未曾开化。</p>

    有能耐你去开化人家去啊?</p>

    跟颉利可汗讲君子之道去,让他别做人,守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好好的放羊,别整天野心勃勃的想着怎么对付大唐,如此一来,不就皆大欢喜了吗?</p>

    可是草原上的那帮人,能心平气和的听他谈论什么君子之道吗?</p>

    就算是孔夫子的徒弟,一开始也是心平气和的听老师讲君子之道吗?</p>

    还不是要看谁的拳头大,打服了,才能让对方老老实实的听你传道授业解惑。</p>

    怎么就连因果关系都弄不明白呢?</p>

    唐俭回到大唐之后,赵德言在草原上的操作还在继续。</p>

    “如今年最要紧的,就是加紧税收,增加经济实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赵德言跪坐在颉利的面前。</p>

    眼见着要入冬了,增加自己部落的实力,这才是最要紧的,自己的部落实力强劲了,别的部落就会望而生畏,就得老老实实的听可汗的话。</p>

    这就是加强中央的集权行为。</p>

    得让中央富起来。</p>

    颉利可汗一听。</p>

    来劲了。</p>

    “对,立刻就办!”</p>

    颉利可汗着就要起身去下令。</p>

    增加税收嘛,税收上来了,自己里就有钱了,这事儿,对自己有利啊。</p>

    “等等。”赵德言连忙叫住颉利。</p>

    “给可汗看一样东西。”</p>

    “什么?”颉利疑惑。</p>

    赵德言从怀中掏出一枚金印,交给颉利。</p>

    “这个金印上,刻着可汗的名字,往后,就只有凭借着这个大印,才能证明,是可汗的命令,这也可以预防有人假借可汗的名义做事了。”</p>

    颉利看着上的金印,怎么看都觉得,权利握在了自己的里,这大权在握的感觉,令人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快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