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194章 首选登州
    就像是李复所猜想的那样,今天在这边议事的,还是当初在这里熬夜的那些人。</p>

    苏定方赶忙起身行礼。</p>

    李复也站起身来,对着李世民拱行礼。</p>

    李世民身后的三人,对着李复拱。</p>

    见礼过后,李世民走到主位上,目光扫视过众人。</p>

    “都坐下吧,坐下。”李世民道,随后又吩咐殿内的内侍,给众人上茶。</p>

    他看向李复。</p>

    “在这里久等了吧?”</p>

    “知道二哥有要紧事要忙,等一等也没什么,况且这里有吃有喝的。”</p>

    “早知道,就不在家吃这么多了,直接来宫里蹭饭就好。”</p>

    李复目光示意他面前摆放着的许多糕点,水果什么的。</p>

    李世民无语,气笑了。</p>

    “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p>

    “行了,谈正事。”</p>

    李世民的神色严肃了起来。</p>

    “你这趟去登州的事情吧,还有你之前提过的,水师的事。”</p>

    “只是去了登州,没去海州吗?”</p>

    李复点头。</p>

    “去了登州看过之后,也就没有再去海州的必要了,至少目前没有。”</p>

    “水师基地的话,海州的确也要设立,可是那也是之后的事情了,登州,眼下是最合适的。”</p>

    李复解释着。</p>

    李世民让内侍将挂着舆图的木架推了过来,放在了一边。</p>

    看着舆图来解释,就方便多了。</p>

    未来,高句丽依旧是潜在的威胁,是一定要解决的。</p>

    这两年主要也是没有这个条件,也腾不出来。</p>

    眼下,草原解决掉了,西域的一帮人,服服帖帖的,屁颠屁颠的就来长安城,给皇帝上尊号了。</p>

    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知道害怕就行,不要在西边做什么动作就行。</p>

    至于高句丽。</p>

    倒是也有使臣来长安,送礼物,好话。</p>

    可李世民不相信他们。</p>

    知道这一切,双方不过都是在做表面功夫而已。</p>

    大唐与高句丽之间,必定有一场战争。</p>

    高沟的使者还在长安城呢,但是他们扩张的段和行为,也是一点都没停下。</p>

    他们无非是见到大唐势大,中原缓过劲儿来了,派人过来稳住大唐而已。</p>

    在登州这个地方筹备水师,目标直指半岛地区。</p>

    倭国四岛,矿不矿的,倒是不差这一时半会儿。</p>

    可是高句丽的威胁,那是板上钉钉的。</p>

    所以,大唐建设水师,首选地,必须是登州。</p>

    “苏将军。”</p>

    李复示意苏定方。</p>

    苏定方点点头。</p>

    从盒子里拿出了他整理好的资料。</p>

    </p>

    “陛下,这是臣去登州之后,整理好的一些资料,包括前隋水师的一些参考,不过,前隋的水师,大多都是在大江大河内,与大海的环境不同,所以,战船的建造方面,为了适应海上的环境,需要做出一些改进,详细的,臣都写下来了,都在这里。”</p>

    内侍上前,将苏定方整理好的东西,送到了李世民的里。</p>

    李世民拿过去。</p>

    接下来,甘露殿的长桌上,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他们开始传阅苏定方整理出来的资料。</p>

    这份资料当中,方方面面的,都有涉及,够全面,也有一定的深度。</p>

    足以做参考。</p>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看完,坐在那里沉思。</p>

    李世民本就是带兵打仗出身的皇帝,不管从现实来,还是这份资料提到的,他都觉得,没有什么毛病。</p>

    这件事,要做,而且是很有意义的。</p>

    就算是眼下没有什么用,可是用到了,不能没有。</p>

    而且,一支军队的建设,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战船的打造,到水师的训练。</p>

    最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p>

    总不能到用的时候,才刚开始组建吧?</p>

    那中间这三五年的时间,就等着?</p>

    若是用到了,才开始,那等一切都成熟了,三五年过去了,特娘的黄花菜都凉了。</p>

    资料中也提出,登州水师建设成功之后,可以以此为基础,用现有的经验,去支援其他沿海地区的水师建设。</p>

    把登州作为一个培养水师的摇篮,到时候培养出诸多人才,可以分派到其他各个地方去,他们,都是水师的中流砥柱。</p>

    有了事儿,能抵住。</p>

    合则一团火,散则满天星。</p>

    这也是李复所想的,跟苏定方一提,苏定方觉得,可行。</p>

    “你们怎么看?”李世民看向长孙无忌等人。</p>

    长孙无忌想了想,点头。</p>

    “可行。”</p>

    房玄龄也认同。</p>

    只是</p>

    “陛下,如果现在就开始在登州筹备水师的话,可能还不是时。”</p>

    杜如晦认同房玄龄的话。</p>

    “眼下,还真是不妥,朝廷支撑不了。”</p>

    “组建水师,需要人力物力,年初打草原,国库能调用的粮草,都已经消耗殆尽,今年秋天收上来的税,还在陆陆续续的进入国库当中,还没有完成统计,即便是完成了,国库中的这些粮食,也暂且不能擅动。”</p>

    “好在今年是个丰年,国库得到了补充,否则的话,朝廷的日子,还是很难过,至于,国库目前不能动,也是居安思危啊。”</p>

    杜如晦一点一点的分析着。</p>

    倒不是抠门,只是,以往实在是穷怕了啊。</p>

    “粮食是一方面,钱财,也是一方面。”房玄龄接过了话茬:“要组建水师,就要打造战船,这是一笔不的花销,国库每年的钱,是定数,即便是年初的时候定下了茶税,又多了一笔进项,可是面对这件事,杯水车薪。”</p>

    “除却钱粮,还有人。”</p>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人!”</p>

    “水师的话,人多,还是人少?人少了,很多事情做起来,觉得不值当的,人多了,可是,上哪儿征调这么多人呢?征调从军,作为水师,每年的军饷拨调,又是一大笔支出。”</p>

    “总而言之,眼下,还不是最好的时,或许,缓一缓,是最好的。”</p>

    白了,钱粮,国力。</p>

    太重要了。</p>

    贞观朝才四年,做的事情已经足够多了,哪一样都离不开这些东西。</p>

    国力虽然在恢复,可是不是一朝一夕,三年五年就能缓的过来的。</p>

    因此很多事情,明知道要做,还是要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