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204章 人才啊
    长孙无忌赞同房玄龄的话。</p>

    “房相所言甚是,没有什么见解还算好的,甚至有的武将,字都认不全,的确是难为他们了。”</p>

    至于字都认不全,怎么当的四品官。</p>

    还是那句话,武将。</p>

    当然是靠着战场厮杀得来的,实打实的功劳。</p>

    谁让前些年,天下还不安稳呢。</p>

    再比如,就今年年初发生的事情,在英国公帐下,把颉利从洞里挖出来的那位。</p>

    人家现在的官职,就已经是四品了。</p>

    “我这也是一视同仁,有话就,有什么看法,就写下来,哪怕是没有,写的不好,我也不会因此而怪罪他们。”李世民笑道:“强求他们写,但是没有强求他们写的有多么的有用,我也知道,并非是所有人,都有一针见血的见地。”</p>

    李世民一边翻看着,一边着。</p>

    看着看着,他看出问题来了。</p>

    微微蹙眉,眼神里带了几分欣赏。</p>

    “来人。”</p>

    “奴婢在。”内侍上前,躬身应声。</p>

    “去,将常何叫来。”</p>

    “是。”</p>

    两仪殿中,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神里的疑惑。</p>

    常何?</p>

    那不也是个纯武将吗?</p>

    字都没认全的那种</p>

    长安城大街上,王玄策跟马周两人骑马并肩在前边走着,两人也是一边走一边聊天。</p>

    “这两天,我在长安城里,可真是长见识了。”王玄策着。</p>

    “怎么?觉得长安城,繁华热闹,新鲜玩意儿多?”马周转过头去,看着王玄策。</p>

    “是啊,尤其是西域来的商人,怎么这么多,东西两市我都去过,以前只是听人起过长安城如何如何,如今亲眼所见,不愧是长安啊。”王玄策感慨着:“长安城的房屋地皮也贵,就是因为来长安城的人太多了,有很多人想要定居在这里。”</p>

    “谁不是呢?”马周笑道:“不过,我在泾阳王府已经有两年了,要在长安城买个宅子,贵点虽然贵点,可是殿下待我们这些属官可不薄,奢靡的大宅子买不起,可是在长安城,买个供一家人居住的宅子,还是能买得起的。”</p>

    马周的脸上,洋溢着王府老油条自信从容的笑容。</p>

    王玄策就有些郁闷了,他是今年刚刚成为泾阳王府的属官,俸禄还没领几个月呢。</p>

    在临颍县干活,还有实习期呢,虽然实习期也有俸禄拿,但是总归是比不上正式工的,实习了一个月,按照马周的法,他才算是转正,俸禄提上去了。</p>

    听年底或许还会有什么项目奖金。</p>

    现在还不到年底,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况,所以,王玄策对此,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p>

    “那长史打算在长安城里买宅子吗?”王玄策好奇的问道。</p>

    “肯定是要买啊,以后,就在长安城落脚了,虽是王府的属官,但是总不能一直住在王府里,况且,往后成家立业呢?”马周笑了。</p>

    还要娶婆娘,生孩子呢。</p>

    做了泾阳王府的属官,他就算是在长安城站稳脚跟了,往后,就是扎根在长安了。</p>

    就算是当官,想要在长安城扎根,可也不容易。</p>

    大唐的官员多了,都想来长安,做京官,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因为这样被皇帝所见到的概率能大一些。</p>

    所以其实起来,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向往着长安。</p>

    有的是想要通过当官落户长安,有的是想着参加朝廷的考试,考上之后,落户长安。</p>

    最难的就是普通百姓,想要在长安定居,落户什么的。</p>

    在长安定居,不一定算是长安城的人。</p>

    只有通过官府,敲定了户籍,才算是正式有了长安城居民的身份的长安人士。</p>

    马周见王玄策不话,也出言安慰。</p>

    “不要发愁,过两年,你也一样的。”</p>

    王玄策苦笑。</p>

    “一样什么?在长安城落脚定居,买宅子,娶妻生子吗?”</p>

    马周点头。</p>

    “是啊。”</p>

    王玄策脸上的笑容更是苦涩了。</p>

    “就长安城这宅子的价格,一天一个样子,等我攒到了明天买房子的钱,明天的房价,可就不是今天的房价了。”</p>

    马车里的李复也隐隐约约的听到了王玄策的话。</p>

    真是不管什么年头,在国度定居买房,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p>

    马周和王玄策,都算是长漂。</p>

    但是他俩,又是混的顶尖的一批长漂之一了。</p>

    毕竟都是王府属官了,户籍方面,简单的很,直接就能落户长安。</p>

    王玄策这才刚刚回来,正好到长安,把这件事给办了就行。</p>

    户籍一落,王玄策往后一出门,跟人家打招呼,就可以自己是长安人士了。</p>

    “你就算对你自己没信心,也不要对咱们殿下没信心。”马周笑道:“泾阳王府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殿下或许不会给咱们别的,但是钱嘛,可不少给,今年过年,你就知道了。”</p>

    马周的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p>

    年底的项目奖金是按照今年一年做了多少事情来算的。</p>

    之前庄子上的各种工程,到了年底的时候,核算结束,几十贯算是少的,几百贯,是正常的。</p>

    当初姜少匠修整河道,阎少匠一个人挑着三个工地,到了年底,项目奖金给了一千贯。</p>

    那铜钱,在院子里都是一箱子一箱子的往外抬,按照账本清算发奖金。</p>

    门外牛车马车都给你准备好。</p>

    你就往自己家拉去吧。</p>

    马周作为给阎立德打下的人,那年也分了两百贯。</p>

    就如同他的,在长安城里,大宅买不起,但是十几个人住的宅子,还是能买的起的。</p>

    如果娶媳妇,自己跟媳妇两口子住,生两三个孩子,请几个仆人,这已经够用了。</p>

    泾阳王府,自从那牌匾挂上去之后,唯一穷的一次就是上一回关中旱灾,王府的钱财全都挪出去买粮食,帮着朝廷周转了。</p>

    后来第二年,朝廷就将这钱给还回来了,泾阳王府还是照样的富。</p>

    “长史如此,我还真是有些期待了,不过我今年才到王府中来,做的事情不多,也只是在临颍县帮着姜少匠还有长史打打下而已。”</p>

    马周笑了笑。</p>

    “慢慢来嘛,你来王府,这不是还不到一年嘛,哪儿有一步登天的道理。”</p>

    王玄策认真点头。</p>

    是这么个道理,可不能太心急,不然,显得自己多没深沉,吃相难看,会被殿下厌弃的。</p>

    在泾阳王府做属官,这是会。</p>

    也是自己的希望,将来能够在长安城施展抱负。</p>

    一步一步的走,踏踏实实的。</p>

    王玄策觉得,到了王府,有马周这样的同僚,是很幸运的一件事。</p>

    官场上,有一个前辈,能稍微带一带,提点一二,显得弥足珍贵。</p>

    马周如今能如此沉稳,也完全是因为他之前经历了很多。</p>

    经过事了,人才能沉淀下来。</p>

    “那长史这两天在长安城可有做什么?”王玄策好奇问道。</p>

    “也没做什么,就是拜访了一位好友,也是在长安城里做官。”马周笑着道:“这次我去的也巧,正好有些提笔方面的问题,他正头疼着呢,我去了之后,顺便给他解决了一下。”</p>

    马周没有提常何的名字。</p>

    </p>

    “以前我刚来长安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多亏了这位朋友啊,我在他家,是又吃又住的,如今有个会能帮他,也是我的荣幸。”</p>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p>

    马周也丝毫不知道,他所写的东西,这会儿正在当今陛下的里呢。</p>

    宫中,常何到了两仪殿,跪坐在李世民面前的软垫上。</p>

    “陛下”</p>

    “常何,你是玄武门的功臣,我没想到,你的文采也不错啊。”李世民满眼的赞赏。</p>

    这不就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吗?</p>

    常何一听这话,赶紧伏低了身子。</p>

    他是没办法,才让马周代笔的。</p>

    陛下就给了五天时间,四天过去了,他硬是一个字儿没憋出来。</p>

    直到马周来自家拜访。</p>

    那一刻,他看到了光</p>

    这不是瞌睡了,枕头主动送上来了吗?</p>

    老天爷开眼啊。</p>

    本来是想糊弄过去的,有一份东西能交上去就不错了。</p>

    万万没想到,入了陛下的眼了</p>

    “陛下,千万不要夸赞我的文采”常何不好意思了。</p>

    这本来就不是他写的。</p>

    “恩?不,要夸,而且,你文章的意思也不错嘛。”李世民笑道。</p>

    “陛下,千万不要夸我文章的意思。”常何更害怕了。</p>

    马周到底写了啥。</p>

    自己也没仔细看。</p>

    看了也看不明白。</p>

    反正知道白纸黑字,都写满了,应该能应付过去。</p>

    字儿多,就有道理。</p>

    所以李世民夸的,他肝儿颤。</p>

    还是别夸了,陛下您越夸,我越害怕啊。</p>

    “为什么不夸,就是要夸,我夸你,就是因为我能看出你这篇文章的好处。”</p>

    “你为什么不让我当这个伯乐啊?”</p>

    李世民也纳闷了,这个常何,明明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p>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p>

    得亏自己看到了这篇文章,不然,常何这个人才,就给埋没了。</p>

    常何心里突突的。</p>

    文章的好处?</p>

    这文章,有啥好处啊?</p>

    自己怎么没看明白呢?</p>

    “因为”</p>

    “因为什么?”</p>

    “陛下,因为,因为臣不识字”常何的脑袋埋的更低了。</p>

    当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把他一个大老粗给难为死。</p>

    要么怎么能四天了,一个字都憋不出来呢?</p>

    现学都费劲!</p>

    李世民听到这话,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p>

    “你什么?”</p>

    李世民怀疑自己耳朵塞驴毛了。</p>

    随后,又恍然大悟。</p>

    “嗷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你是让别人记录下来了,对不对?”</p>

    “那好吧,那我就不夸你的文采了,我就夸你文章的意思,那可以吧?”</p>

    李世民还沉浸在自己发现了以前的老部下竟然有惊人的才能这件事的高兴当中,丝毫没有见到眼前的常何,脸上的心虚都快要溢出来了。</p>

    “陛下,这意思,也不是臣的意思。”</p>

    因为臣也不知道什么意思。</p>

    就让马周意思意思。</p>

    结果就有意思了。</p>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看着马周。</p>

    “不是你的意思,是什么意思?”</p>

    “我,我得交卷啊,不然,功臣归功臣,也只能回家种地了。”常何实话实。</p>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p>

    还真是个实在人。</p>

    “常何啊常何,像你这样的大功臣,你不用担心,不过这文章,写的的确不错,谁写的?”</p>

    “是,泾阳王府的长史,马周,因为臣不能识文断字,而马周,又是臣之前的好友,这次泾阳王殿下到长安,他正好跟着一起来,自从他去了泾阳王府之后,接连不断的忙碌,今年更是去了临颍,我们两个,很久都没有见面了。</p>

    他难得回长安,于是就来拜访我了。”</p>

    “臣这一看,这不是瞌睡了就来枕头了吗?就让他代笔写了这篇文章。”</p>

    “马周?泾阳王府?长史?”李世民先是欣喜,随后又是觉得可惜。</p>

    这篇文章</p>

    这个人</p>

    想用</p>

    但是他是泾阳王府的长史。</p>

    自己,要去怀仁那里挖墙脚吗?</p>

    这样一位大才,如果只是在泾阳王府做长史,着实是有些可惜了。</p>

    此人,是有真才实学的。</p>

    而且,在泾阳王府两年了,泾阳县庄子上的诸多大事,他有参与。</p>

    临颍县的服务区,他也有参与。</p>

    这下,做事的经验也有了。</p>

    也了解百姓间的情况。</p>

    这是入朝就直接能做官,能做事的人才啊</p>

    心动</p>

    至于朝廷官员增加的问题</p>

    若是有这样的人才,增员,也无妨,就是要增。</p>

    增加的,是能够帮助他成就贞观朝盛世天下的人!</p>

    “好了,这文章,就放在我这里了,你先回去吧。”李世民笑道。</p>

    “是,臣告退。”常何行礼后,心翼翼的退出了两仪殿。</p>

    这一关,算是过去了。</p>

    至于马周入了陛下的眼,对他来,应该是好事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