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这事儿,侄想着,还不敢大肆宣扬,岳母,孩子现在才一个半月呢,不宜将消息传开。”李复赶紧叮嘱,可千万别是流水般的赏赐加上太上皇的圣旨,把这事儿给宣扬开了。</p>
万一对孩子不好呢?</p>
李复初为人父,一切都是心谨慎。</p>
有经验的丈母娘什么就是什么,他全都照做。</p>
“还要等再稳一稳。”</p>
关于这件事,李复多多少少也有听过相似的话题。</p>
反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p>
你要什么封建迷信。</p>
那好办了,解释一下自己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成了生活在泾阳县的李复了。</p>
所以,该信就得信。</p>
对自己没好处的时候,才不信。</p>
我们讲,不是不信,那么但是呢?没有完全不信,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我们谈,一定怎么怎么样,不信吗?也不是,我们讲究有选择的信,有计划的信,到时候呢?对吧,我们这个,是吧,完了这个信不信吧,你看,就先这样了。</p>
李渊点头。</p>
“恩,也是有这么点道理在里头的,那此事,就不要大张旗鼓的宣扬了,这样,我让人去库房里挑选一些东西,你直接带回去就是了,这是我这个做叔叔的一点心意。”李渊笑道:“咱们都希望,将来,母子平安。”</p>
李复嘿嘿一笑。</p>
“这事儿侄一知道,就进宫来给您送消息,就是想让您高兴高兴,只要您高兴了,侄就更高兴了。”</p>
“以前侄还未曾成亲的时候,您老人家就总是为我操心,什么找合适的对象啊,成亲啊,成完亲要孩子啊,如今,一切都尘埃落定了。”</p>
李复也算是完成了李渊对他的最基本的期望了。</p>
叔侄两人聊起来的时候,李复突然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p>
什么样的身份就要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p>
身为皇室宗亲,泾阳王府的顶梁柱。</p>
结婚,生孩子,都是必须要完成的责任,要肩负起这一脉的传承。</p>
不能享受到了身份待遇,该谈责任的时候,满嘴攘攘着自由。</p>
做人总不该既要又要。</p>
李渊笑着摆了摆。</p>
“这才哪儿到哪儿。”</p>
“如今也只是才一个孩子而已,你要开枝散叶。”</p>
“你看看朕,朕的孩子们。”</p>
“多子多福”</p>
李渊继续语重心长的着。</p>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p>
今天这个消息,的确是让他老怀大慰了。</p>
“叔,过些日子,我们两口子打算回庄子上,算算时间的话,过年那阵子,恐怕王妃就不方便回长安了。”李复解释着。</p>
李渊点头。</p>
“我明白了,你是担心过年走动,还有宴饮的事情吧。”</p>
</p>
“无妨无妨,宫中你无须担心,我会吩咐下去,你二哥二嫂那边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就是长安城里,平日里与你家走动颇多的,逢年过节,来回走动,让管家去处理这些事情,该解释的解释清楚,再过一阵子,这个消息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李渊道:“人家也是该给你贺喜要给你贺喜,若是一直藏着不,人家反而对你有意见了。”</p>
“毕竟关系好,这等喜事都不知会一声?”</p>
“是,侄记得了。”</p>
李复应声。</p>
作为大唐贵族的一员,在官场上的人情交际,关系往来,哪怕是已经过了几年了,李复还是得慢慢学。</p>
还是那句话,一切,且等安稳下来。</p>
反正现在他们人还在长安城,李复不敢宣扬。</p>
他本人四次遇险,两次都是在长安城。</p>
长安城安全吗?</p>
安全个蛋!</p>
归根结底,李复不信任长安城的环境,也不信任长安城里住着的这帮人。</p>
哪怕跟李二凤是兄弟。</p>
长安城就在李二凤的眼皮子底下,李二凤敢他能完全控制的了长安城所有的事情吗?</p>
龙也有打瞌睡的时候。</p>
只有回到泾阳县庄子上。</p>
那里才是他这个泾阳王的地盘,他花费了好几年,亲打造起来的,坚如磐石,稳如泰山,铁桶一般的地盘。</p>
谁敢在庄子上造次,王府两卫,一声令下,让其有命来没命走。</p>
即便是出了人命,谁都奈何不得他。</p>
接下来两天时间,李复都没有再离开泾阳王府,和老周在府上,将要送到庄子上的东西都盘点了一番,家中宅子里的赏赐,也都分发了下去。</p>
李韶安心在后宅里住着,闲散了,就看看书,溜达溜达。</p>
要是想做事了,倒也用不着亲自去动,吩咐一声,有的是人让她指使。</p>
“郎君。”老周拿着几个信封来到了李复的面前。</p>
“前些天,咱们去看的竞技场周围的两个坊市,土地的事情,有一部分已经确认下来了。”</p>
“没有搬走的,有十六户人家,咱们府上的人,去跟他们谈过,郎君提出的两个办法,也同他们商议了。”老周道:“咱们开出的价钱不低,有六户人家,是想着置换房屋,自他们搬到别的地方开始,这当中因为换地方居住产生的花销,由咱们负责,至于回迁回去,也商议过了,按照原先他们的住宅大来回迁,多退少补。”</p>
“这是这六户人家的签署的文书。”</p>
老周将六个信封交给了李复。</p>
李复点点头,接过信封,拆开其中一封,仔细查看过。</p>
“这个账,要记好,这六个信封,全都交给马长史,详细跟他。”</p>
“郎君,还有呢。”老周举起了里的另外两个信封。</p>
“这两个信封里,是那两户人家,将宅子土地,都卖给了咱们,一交钱,一交的房契地契,往后,就没有什么瓜葛了。”</p>
李复点头。</p>
“这样挺好的,能一次性花钱将事情解决掉的最好,后续也省得麻烦了,省得还像这六户人家一样,还要单独记账。”李复想了想:“那剩下的八户人家呢?他们怎么?”</p>
老周叹息一声。</p>
“他们,不愿意搬走,是在那里都住了好些年了,住着挺好的,而且现在离着竞技场这么近,偶尔出门做点买卖什么的,也能挣钱,要是搬走了,也耽误他们过日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