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239章 遍地亲戚
    “是啊,消息在朝堂上传开,大家都很惊讶,因为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突然。”杜如晦感慨。</p>

    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原先亲近秦王府的官员,有许多上了岁数的,这几年,走了不少。</p>

    如此一来,难免令人唏嘘。</p>

    “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令人唏嘘啊。”杜如晦也有些难过。</p>

    窦轨一走,陛下又失去了一大助力。</p>

    虽然窦轨文治方面略有瑕疵,但是当年带兵打仗,也是很厉害的。</p>

    贞观年治理一方,虽然有瑕疵,可是也在不断的进步,洛阳在他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色。</p>

    听到杜如晦这般,李复也是无奈一笑。</p>

    杜如晦如今还有功夫感慨其他故人呢。</p>

    就他那身体,他那毛病,要不是现在孙思邈给他调养着,加上平日里饮食控制得当,被感慨故人凋零的那个故人,就是他杜如晦了。</p>

    房玄龄什么时候没,李复不知道。</p>

    但是杜如晦,可就是贞观初年没的。</p>

    房谋杜断,杜如晦走的早。</p>

    “窦都督什么时候回长安?”李复问道。</p>

    窦轨在洛阳去世,是要回到长安城,停灵下葬的。</p>

    “已经在路上了,等到了长安,再来给殿下送消息。”房玄龄道。</p>

    李复点点头。</p>

    “我应该去送最后一程的。”</p>

    虽然两人没有什么太深厚的交情,可是帮过忙的。</p>

    人家去世了,不管如何,李复人应该到场。</p>

    白事,就算是不请,也要到的。</p>

    窦轨帮过他,这份人情,李复也记下了,没有会还给窦轨,那就看看将来窦轨的家人有什么用得着帮忙的,到时候这份人情,还给他的家人吧。</p>

    福泽后人,理所应当。</p>

    “论起来,你跟窦轨,也是亲戚。”杜如晦道。</p>

    李复先是疑惑,随后仔细想。</p>

    好像也是。</p>

    自己的老叔是李渊,李渊的原配夫人太穆皇后,窦皇后与窦轨是本家姐弟,自己是太穆皇后的侄子,窦轨的儿子也是太穆皇后的堂侄。</p>

    自己跟窦轨的儿子是一辈的兄弟。</p>

    好家伙,皇室啊,论起来,遍地都是亲戚,就看亲不亲了。</p>

    而听房玄龄和杜如晦起今天早朝朝堂上的事情,因为李伟节的缘故陛下生气。</p>

    而李伟节,也是同族中人。</p>

    这</p>

    </p>

    好家伙。</p>

    “那就更要去送一送了。”李复感慨:“窦轨一去世,他这一脉,还有个弟弟是吧?”</p>

    房玄龄点头。</p>

    “窦琮,检校晋州总管、谯国公。”</p>

    “一门两国公,暂且不会没落的,窦轨去世之后,他酂国公的爵位,会由他儿子窦奉节继承。”</p>

    “他儿子年岁不大,还没有出仕。”</p>

    “正当壮年啊,到底,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早年间伤了身体,就像翼国公一样。”</p>

    “是啊。”杜如晦应声,接着起了窦轨的往事。</p>

    治军严苛,但是对自己也严苛,与将士们一样,一旦打起仗了,十几天不卸甲是经常的事。</p>

    伤病,劳累,经年累月累积起来,人的身体不坏才是不正常的。</p>

    三个人坐在一起唏嘘了一阵窦轨去世的事,转而又起了这作坊。</p>

    “当初咱们不还坐在一起聊过,高昌国的事。”李复笑道。</p>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相视一眼。</p>

    想起来了。</p>

    棉花。</p>

    “所以,这是棉花作坊?”</p>

    李复点头。</p>

    “没错,今年第一批从高昌运送到长安城的棉花已经到了,进了库房当中,这边作坊之所以这么着急,也是因为这批棉花的缘故。”</p>

    “地方已经有了,人员,陛下和皇后娘娘也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就差这边作坊盖好了之后,直接开工,十天半个月,就有现成的东西能摆在跟前了。”</p>

    “钦天监的人,今年是个寒冬。”</p>

    “正好棉花来了,做一批棉衣,给金吾卫的人发放下去,等到寒冬来临他们在外巡逻,也能暖和一些。”李复道:“我使唤金吾卫的人,白了,这边的事情做的越快,对金吾卫来也是一件好事。”</p>

    “今年能够船上保暖的棉衣,多少能让他们在外行走,更舒坦一些。”</p>

    两人不由得点头,倒也是这么一回事。</p>

    “那,棉花纺织的问题”</p>

    “百骑司的人,从高昌带回了器,工部的人正在拆解,复刻。”</p>

    “我这边,也派遣了木匠作坊的人,尽力而为。”</p>

    “反正,最多十几天的功夫,一切就全都安排妥当了。”李复拍着胸脯保证:“看看外面的工地吧,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十天左右,作坊就能完工了。”</p>

    “再给作坊里的人一两天的时间,收拾,入驻,第十三天,就能正式开工,这还不快吗?”</p>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都从对方的神色中读出了惊讶。</p>

    快,实在是太快了。</p>

    十天,作坊从无到有,还不是简单的搭建起来房屋,而是里面所有的东西,都一应俱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