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官?”</p>
萧瑀言论一出,在座的人都惊讶了一下。</p>
这好像是,第三次,萧瑀被陛下罢相了吧?</p>
这</p>
“给太子当老师,太子有那么多老师,我跟泾阳王殿下一样,也不值守东宫,平日里闲散的很,就想起这边庄子上的书院了。”萧瑀道:“想起来了,就过来走走看看,没想到也是凑巧,正好今日这里办喜事。”</p>
萧瑀提起酒壶,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p>
“要我幸运吧,我还被罢相了,要我不幸吧,随便挑个日子,就能过来沾喜气了。”</p>
几杯高度酒下肚,萧瑀的话也多了起来。</p>
“嗐,朝堂上的事情,谁的准呢?萧相公性子耿直,在朝中常常直言不讳,因此会得罪一些人。”颜思鲁道。</p>
“我要是怕得罪人,我就干脆不当这个官了,可是既然当了官,那就要敢话,不管是陛下还是官员,只要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就应该提出来,不提出来,怎么能改正过错呢?”萧瑀认真着。</p>
他本身就是个死板认真的性子。</p>
话做事,从不拐弯。</p>
也正是如此,李世民心里一清二楚,经历过两次罢相了,很快又能给他请回去。</p>
估摸着这第三次,也是差不多。</p>
毕竟,虽然不做宰相了,可是陛下让他做太子的老师,依旧在重用他。</p>
往后再官复原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p>
“让我给太子做老师,不过是个名头,这个名头啊,我不要也罢。”萧瑀继续着:“还不如在庄子上做个教书先生自在呢。”</p>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p>
这意思是,陛下给他封东宫的官职,他不要,然后跑到庄子上来了?</p>
“殿下,你放心,我在庄子上的书院教书,你就管吃管住就完事儿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我就做个普通的教书先生。”</p>
李复笑了笑。</p>
“除却吃喝住宿,萧相公想要别的,我这里也给不了啊。”</p>
萧瑀来这里,不是不能留下,留下归留下,还是要给李二凤写封信,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的。</p>
也告诉李二凤,现在萧瑀在庄子上。</p>
估计这会儿老头儿也是真生气了,都气的不想做官,要做教书先生了。</p>
萧瑀生气,估摸着李二凤也生气。</p>
俩人梗着脖子谁都不给谁递台阶,都架住了,谁也下不来。</p>
“有吃有喝就行。”萧瑀再次举起酒杯:“行了,不多,喝酒。”</p>
“对对对,喝酒。”陆德明酒兴来了,跟萧瑀两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推杯换盏。</p>
席间有陆德明和颜思鲁两人陪着萧瑀,李复坐在这里与否,也就不重要了,作为半个主家,他还要去招呼着别人。</p>
</p>
因此在喝过一轮酒之后,李复就起身暂且告辞这一桌了。</p>
老赵在石头的陪同下,每一桌都去敬酒。</p>
只是老赵喝的酒,都是清淡的果酒。</p>
还没到黄昏时刻拜堂成亲呢,可不能半下午就喝醉了不省人事了。</p>
耽误了拜堂,洞房花烛,那就成了遗憾了。</p>
李复打了一圈招呼之后回到了自己夫人身边。</p>
“刚才我听着你那边一阵喧闹,怎么了?”</p>
“来客人了。”李复笑着卖了个关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客人?”</p>
“谁啊?”李韶好奇。</p>
“萧瑀,萧相公。”</p>
“萧相公?”</p>
听到萧瑀的名字,李韶也愣了一下。</p>
“好好的萧相公怎么到庄子上了?”</p>
李复将刚才的事情给李韶听。</p>
“这这都第几次了。”</p>
“管他呢,也不能给他掰着指头数着啊。”李复笑了。</p>
一个六遭罢相的人,这岁数了,罢官的路才走了一半呢,着什么急呢。</p>
既然来庄子上了,就在庄子上待着呗,宫中那边,修书一封过去,明情况,李二凤必然是要给自己回信解释一两句的,哪怕是解释不清楚,也没关系。</p>
世上哪那么多事都能清清楚楚的。</p>
“那既然萧相公来庄子上了,咱们就好好接待。”李韶笑道:“书院里两位老先生,他们能凑到一堆去。”</p>
“我也是这么想的,有他们仨在书院,书院的名声,可就更能宣扬出去了,不过这一点,对书院来,没什么用,眼下书院就这么大,就算是名声宣扬出去,能招收的学生也是有限的,还是要紧着书院周围的庄子村子来招收学生的。”李复思索着:“当初建造书院最开始想的,就是能让庄子上的孩子读书,将来有一门艺能傍身。”</p>
“总不能名声传出去,慕名而来的学生多了,书院就开始挑挑拣拣了,那庄子上的孩子们怎么办?”李复双一摊:“我也不想本末倒置,所以,书院的学生,我琢磨着,要有一定的名额,留给庄子上,这是咱们自己人的福利,剩下的,再从来报名的学生当中选择天赋较好,人品较好的。”</p>
“我初步是这样想的,看这两年的情况,明年书院再次招生,我估摸着,肯定会有很多人来。”</p>
“那夫君可以提前让老赵统计统计庄子上明年有多少要去书院的孩子就是了,而后再看情况斟酌。”李韶思索着道:“庄子上的孩子虽然多,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要去书院的,一家一户,恐怕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选择家里最聪明的孩子,进入书院。”</p>
“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最是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读书的那块料,百姓家挣钱不易,做任何事,都是要精打细算的,一家供一个已经是不容易了,庄子上往后几年,若是条件好,或许有的一家能供两个。”</p>
李复听着,一边听一边点头认同。</p>
庄子上的情况,他这个主家还不清楚吗?</p>
正常一家一户,家中所有人,无病无灾,这已是生活方面的上等人家了,挣了钱都能够攒下,用来做些别的事情。</p>
但凡家中有病人,要依托汤药生存,那即便是挣钱,生活稍改善,一年下来,也积攒不下什么家底。</p>
只是想让家人活下去,就已经是付出良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