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90:开局就撩又甜又飒白月光 > 第978章 技术挑战确实存在
    他着重强调要在人员培训与终端络覆盖上持续发力:“行业变革需要时间沉淀,我们要做的是夯实基础建设,静待市场成熟。”</p>

    这种战略定力,正是顺丰能在物流红海中稳步前行的关键。</p>

    阳光斜照在斑驳的墙面上,周齐站在木材厂大院前凝望许久。</p>

    这个见证他事业起航的地方,如今已变成物流中枢与水果集散地。</p>

    财务总监曹钦全带着三十余人的团队蜗居在此,办公桌上摞满的票据与闪烁的电脑屏幕,昭示着这里即将迎来新的蜕变。</p>

    “周总!”新入职的出纳张突然站得笔直,里还捏着半截没输完的凭证。</p>

    原本此起彼伏的键盘声骤然停顿,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投向门口。</p>

    几个老会计扶了扶老花镜,略显笨拙地想要起身——他们面前的算盘与电脑键盘形成微妙对照。</p>

    周齐抬示意大家继续工作,目光扫过拥挤的隔间。</p>

    玻璃隔断上还贴着创业初期的合影,照片里空荡荡的厂房与眼前穿梭不停的运输车队形成强烈反差。</p>

    财务室弥漫着油墨与咖啡混合的气息,三台共享打印此起彼伏地吞吐纸张,墙角堆着等待归档的账本快要触到天花板。</p>

    “系统迁移进度如何?”</p>

    周齐转向闻讯赶来的曹钦全。</p>

    这位元老级财务此刻正抱着三台笔记本电脑,衬衫袖口还沾着刚拆封设备的泡沫粒。</p>

    “新来的实习生上很快,就是王师傅他们。”</p>

    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几位年长会计正对着eel表格抓耳挠腮,写笔记铺满了整个桌面。</p>

    穿过走廊时,周齐特意驻足观看了装卸作业区。</p>

    崭新的冷链车正在装载当季荔枝,智能扫码枪“滴滴”作响的声音与老厂房的铁门吱呀声奇妙共鸣。</p>

    办公楼外墙的爬山虎已蔓延至二楼,在初夏的风里轻轻摇曳,仿佛在提醒主人这里即将完成历史使命。</p>

    经过总经理办公室时,周齐没有停留。</p>

    磨砂玻璃门上贴着的“临时指挥部”便签微微卷边,门内陈列着新总部大楼的沙盘模型。</p>

    那些通透的玻璃幕墙效果图,与此刻窗外斑驳的红砖墙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视。</p>

    众人闻声抬头望去。</p>

    原本专注工作的财务部职员们不约而同站直身子,连角落里的曹钦全也放下钢笔起身。</p>

    此起彼伏的“周总”问候声中,周齐摆示意:“别耽搁工作。”</p>

    待众人落座,曹钦全已抱着文件快步迎来。</p>

    “系统磨合得顺利吗?”</p>

    周齐扫视着焕然一新的数字化办公区。</p>

    财务主任推了推眼镜:“适应期比预期短,现在全组都在恶补计算课程。”</p>

    玻璃幕墙折射的晨光里,年轻人敲击键盘的节奏声清脆悦耳。</p>

    接过递来的电子报表,周齐指尖划过触控屏:“传统工账本就像算盘,迟早要进博物馆。”</p>

    这话既是给面前的老搭档,也让整个财务部都竖起耳朵。</p>

    最新季度的收支曲线在屏幕上跃动,每项数据都能溯源到原始凭证——当初连表格都不会做的曹钦全,如今已能娴熟调取云端数据库。</p>

    </p>

    穿过摆满绿植的走廊时,曹钦全如数家珍地汇报着各子公司现金流。</p>

    直到在总裁室落座,周齐仍惊讶于这位发惊人的蜕变。</p>

    曾经抱着算盘对账的乡村会计,如今竟能脱口出跨境汇率的换算公式。</p>

    “华龙和浪潮的季报还在路上。”</p>

    曹钦全调出待办事项清单:“纸质票据走邮政太耽误事。”</p>

    这话戳中了周齐的痛点,他想起上周雷君展示的协同办公系统原型,那套搭载在联想新型里的加密程序,或许能解决这个难题。</p>

    正要询问需求,曹钦全突然压低声音:“您记得前年咱们去深圳考察时见过的即时通讯工具吗?”</p>

    见周齐挑眉,他快速在平板调出截图:“这款叫sn的软件,要是能改造升级”</p>

    办公室外的梧桐树上,蝉鸣突然热烈起来。</p>

    周齐摩挲着定制钢笔的鎏金纹路,突然意识到:这个他一带出来的财务主管,已经开始用互联思维反哺集团了。</p>

    科技园区会议室内,投影仪在墙面上投出淡蓝色光晕。</p>

    曹钦全滑动着鼠标向众人展示界面:“这是北美新研发的跨平台通讯工具,利用tp\/ip协议实现实时文字交互。”</p>

    他刻意放慢语速看向主位:“简单就是能像发电报那样即时传送信息。”</p>

    周齐指节轻叩桌面发出轻笑。</p>

    作为国内最早接触互联的那批人,他自然清楚微软开发的sn系统。</p>

    此刻会议室空调发出轻微嗡鸣,让他想起九八年在中关村见到的那些笨重台式。</p>

    当年运行这类海外软件时,52b内存的电脑都会卡成幻灯片。</p>

    “用户习惯差异太大。”</p>

    周齐突然开口,指尖在触控板上划出波浪线:“全英文界面,发送按钮藏在三级菜单,文件传输限制在3b以内。”</p>

    他抬头看向面露诧异的曹钦全:“更别提那些强制捆绑的办公组件,简直是把拖拉引擎装在轿车上。”</p>

    玻璃幕墙外的城市天际线泛着金属光泽,周齐掏出拨通号码:“老雷,现有架构能整合即时通讯模块吗?”</p>

    他边边在便签纸上画出对话框雏形:“只要基础文字传输,其他花哨功能全砍掉。”</p>

    听筒里传来纸张翻动的沙沙声。</p>

    雷君看着满屏代码苦笑:“周总,这就好比要在自行车上加装喷气引擎。”</p>

    作为项目主程,他太清楚同步通讯要攻克的技术壁垒:“光是多线程处理就要重写底层架构,更别数据加密和服务器分流。”</p>

    周齐转动着钢笔在会议记录上戳出洞:“还记得咱们在硅谷见过的分时系统吗?”</p>

    他突然提高声调:“把消息队列做成水滴式缓存,每次传输不超过200字节,就像。”</p>

    “像蚂蚁搬家!”</p>

    雷君猛地拍桌,显示器旁的咖啡杯泛起涟漪。</p>

    这个比喻让他豁然开朗,传统即时通讯执着于“集装箱运输”,而他们完全可以用“包裹分拣”的思路重构协议。</p>

    周齐自然清楚对方顾虑所在。</p>

    技术挑战确实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