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粘贴时候少了千把字,粘上了)</p>
虽已经有了准备,但是当李乐看到从门内款款走出的人时,还是被那种娴静淡雅的气质所触动。</p>
没有簪花烫染的繁复,只是简单的将白发盘起,也未施粉黛来对抗脸颊上浮现的年轮。</p>
一身灰蓝色的棉衫包裹在有些瘦弱的身上,第一眼看去似乎带着不合身的空旷,但再看时,却显出松弛自然的的舒适。</p>
那种看透世事的豁达从容是于清雅之外,给李乐最大的感触。</p>
老人上下打量了李乐,随后颔首,面带微笑,轻声道,“不像,是个隽秀的孩子。”</p>
不疾不徐,带着江南特有的软糯念白韵味,让人顿感亲切。</p>
李乐规规矩矩的,鞠了一躬。</p>
“奶奶,我是李乐。”</p>
“你好,我是张稚琇。”</p>
一句话,李乐给愣在了那里,这,我咋接?</p>
老太太笑了笑,招,“进来吧,今日有风,外面凉。”</p>
块的拼色瓷砖地面,红色的木质墙裙门框包边,白色花纹壁纸,造型别致的壁灯,让人恍惚换了个时代。</p>
而李乐这半个行家,一眼就能认出来,各种带着中西交融风格的家具,不是现在新做的仿品,都是带了包浆的老物件,因为经常擦拭,泛着柔和的光晕,偶有几处破损的地方,也被用其他装饰的东西遮掩了。</p>
李乐特没出息的估算了这些在一些藏家眼里,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像是“一袭长满虱子的锦缎旗袍”,带着资产阶级趣味的海派家具,现在的行情,其实也不便宜啊。</p>
客厅很大,一张桃心木雕着西式风格花纹的茶几四周,围了那种老式的高背沙发,上面放着几个苏绣蝶恋花,喜鹊叫春,荷花图样的靠枕。</p>
只在电影里看过,却从没坐过这种沙发的李乐,一屁股下去之后,差点丢了重心,半个身子都陷了进去。</p>
不过,是挺舒服。心的扭了两下屁股,柔软的包裹感,还有弹性,不知道什么里面什么材质,可惜了不能拆开瞧瞧。</p>
等落座之后,李乐想了想,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锦缎的盒子。</p>
里面是两只景泰蓝掐丝珐琅彩的茶杯,本来是想给李钰和姑父的,这时候,只能先拿出来当成礼物。</p>
再怎么也是长辈,没有空上门的道理。至于二姑家的,回头再,</p>
“奶,第一次来,也匆忙,没准备什么东西,吃的喝的,瞧着您这这比燕京都全,就带了这个,能看也能用。”</p>
打开盒子捧了过去,老太太显然也是识货的,上摸了摸,笑道,“掐丝珐琅的东西,不便宜吧,你还是学生,这么破费。”</p>
“嗨,没啥,上学期拿了两个奖学金,过得可比别人宽裕。”</p>
“行,那我可就收下了?”</p>
老太太笑呵呵的合上盖子,拿过茶几上的果盘和点心盘,放到李乐面前,“吃吃点心。”</p>
“哎。”李乐也不来假模假式的那一套,大大方方的伸就拿,上嘴就吃。</p>
老太天瞅着这做派,倒是心生欢喜,笑眯眯的盯着看了半天。</p>
又接过李钰递来茶水,递到李乐边,“吃茶。”</p>
“哟,可不能劳烦您。”李乐赶紧拿到上,这待遇,付清梅那边可不会给。</p>
“在沪海能待几天?”</p>
“估么着还有个两天吧,这边有学长新开的公司,过来跟着看看。”李乐捧着茶杯喝了口,噫,不是茶叶,是荷叶,败火啊。</p>
“年轻时候,是得多走走多看看。”</p>
“可不,明年暑假,还得田野调查呢,还是太行山区。”</p>
“太行山啊,绝顶清秋万里看。景色好,就是路不方便。也不知道现在什么样了。”</p>
“你去过?”</p>
不过话一出口,李乐就想扇自己嘴巴。</p>
听着是绝顶清秋万里看,可还有下一句天回紫塞抱长安呢?</p>
亲奶奶付清梅那少提沪海,但是这位奶奶这里,勾起来长安,估计也不是什么好回忆。</p>
李乐还是去年在和大伯李铁矛闲聊时才知道当年一些事的大概。</p>
张稚琇,也就是这位,当年是国统区的报社记者,跟着左盟的几个作家,去了晋察冀边区做采访,太行山麓,遇到了一场典型的英雄救美。</p>
这里的英雄就是李乐他爷爷。</p>
</p>
从在沪海喝牛奶吃西餐长大的张稚琇哪见过跃马扬鞭,直冲鬼子队伍,照着脖梗子一刀一个的血腥场面,惊吓之余,又被马背上拎着刀,高大壮硕,长得还不赖的李营长撩动了心思。</p>
去了根据地之后,以采访为由,开始找上门,聊了几回,发现老老李不仅能带兵打仗,还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秀才,能写会画的复合型人才。</p>
干脆心一横,给家里去了封信,表示姑娘我要抗日,参加革命,勿念。</p>
就这么从十里洋场娇滴滴的女记者,变成了边区宣传部的一名干事。</p>
自古女追男就简单,再加上李营长的原配夫人也走了,政策上,“二五八团”的标准有所松动,所以就顺理成章的在组织见证下结了婚。</p>
李乐爷爷在前线东征西讨,张稚琇就在后方办报纸,做采访。日子虽过得山南山北,但距离产生美,倒也算开心。</p>
抗战胜利,有了李钰,生活条件也好了些。</p>
再加上两边对峙,都在紧张的改编备战,有那么一段时间,李乐爷爷在边区政府里兼了个后勤管理的职务,能在家长住。</p>
可就是这时候,两人因为生活上一些琐事,闹起了矛盾。三天两头吵架,妇联和军区出面都没用,聂总干脆一道命令,你老李也别在这儿待了,正好陕甘宁那边要人,还能带兵,卷铺盖去大将军下冷静冷静。</p>
张稚琇则带着李钰,去宝塔红中社报到。</p>
本来想着,远香近臭,分开一段时间,也许就好了。</p>
可不温不火的过了两年,还是签了协议。一句好聚好散,老李去了西北,张稚琇跟着南下的队伍回了沪海。</p>
至于付清梅,那都是高丽战场了。</p>
李铁矛悄悄告诉李乐,其实,张妈妈瞧着比付妈妈好话,性子也好,还洋气,时不时能有从沪海家里寄来的奶糖和罐头吃,就不知道老爷子那时候咋想滴,没能过一块儿。</p>
李乐心,是,要是他们不分开,还有我啥事儿?所以这本能码这么多字还不是因为当年他俩离了?</p>
李乐不知道老太太知不知道他知道当年的故事,但保险起见,他就当老太太知道他不知道当年的故事。</p>
赶紧闭上嘴巴,多装了个心眼儿。</p>
“听你妈,你经常回麟州老家?”</p>
“嗯。”</p>
“老家还好吧。”</p>
“好着呢。”</p>
李乐把麟州的事情,挑挑拣拣了,张稚琇一阵感慨,突然来了句,“那时候我还见过你太奶呢?”</p>
v,您老别这么一惊一乍的行不?再这样我估计也快见了。</p>
“啊,啊,是啊。”</p>
“刚生李钰,你太奶带着铁矛从老家来,照顾大半年,后来实在想着麟州的家里,这才回了。不过那也是最后一次见。”</p>
“嗯嗯。”</p>
“今年,时间合适”</p>
李乐心里一哆嗦,您可别你也想去麟州看看,那可就热闹了。</p>
“李钰回去看看?”</p>
一旁的李钰点点头,“好,我抽时间,带着郭铿一起去,回头给您拍录像。”</p>
李乐脑子一转,算是明白这老太太的意思,上坟烧纸。</p>
张稚琇抬头看了眼屋角的座钟,“李钰,你给郭民和郭铿电话没有?”</p>
“打了,郭铿下班就过来,老郭学校里今天有家长会要开,让咱们直接过去。”</p>
“嗯,咱们就等等郭铿。”张稚琇又瞧了瞧李乐,笑道,“还以为郭铿的个子就不算矮了,看了你才知道,还是北方的面食能长大个子。”</p>
“李钰,郭铿比李乐大几岁来着?”</p>
“六岁,郭铿3年的,李乐是,9年?”李钰掐着指头算了算。</p>
“嗯,我比较倒霉,九月二号,卡着月份。其实该晚一年的,我妈嫌我烦,早一年给我扔学了。”</p>
“其实晚点好,不受欺负,要不然”李钰刚想,就听到铁门响动。</p>
“外婆,妈!人来了么?”</p>
一个高高瘦瘦的身影一边着,推开门进来。</p>
李乐起身,两人眼神一对,“哎,你不是”</p>
“表哥,我回来了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