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这种事,百不存一,有时候还是个坑,你子不会被人骗了吧。”王士乡嘴上着,已经抓起了桌边的眼镜。</p>
“缘巧合,别人当玩具送的,没花钱,就不算了吧。”</p>
李乐笑嘻嘻从拎来的袋子里,掏出一个鞋盒,打开来之后,里面是一只书本大,精巧的紫砂花盆。</p>
“嗬,案头盆?”</p>
“您瞜瞜?”</p>
“诶,好好。”</p>
到老爷子这个级别的杂项鉴赏大家,东西的新老好坏,基本上就是一眼的事情。</p>
能伸,即明这东西有点来历和头。</p>
只不过,李乐把盒里的长方形花盆拿出来放到王士乡面前的时候,一旁的李富贞倒是一愣。</p>
抬拉了拉李乐的衣摆,“那个不是在姑苏,西山那间盆景的院?”</p>
“对,就是那个,我是个不太冷的杀。”</p>
“那”</p>
“等等,先让老爷子看看。”</p>
紫砂盆被王士乡端在里,上下仔细瞧了好一会儿。</p>
深色紫泥调金色桂花砂制作而成,呈长方形,盆壁略厚,盆身四面由上至下微微斜收,面与面交接处作倭角设计。作平底,于底部中心开一圆形出水孔。</p>
这才摘下眼镜,冲李乐直笑。</p>
“咋样?”</p>
“成,这眼力算是入了门里了。”</p>
“嘿,您教的好。”</p>
老爷子指着花盆道。“大开门的东西。紫砂盆,讲究一泥二型三工四名,这个玩意儿上倒是都占了。料是紫泥调金桂花砂,型是四面倭角大平底,工是精巧细工的文人案头盆的制法,和之后的清代工还是有些差异。”</p>
“最给这盆提身价的,是这个陈文卿的底款。”</p>
“明末清初时,是时大彬、徐友泉之后,与陈仲美、沈君用齐名的紫砂器大家。不过现在市面上不多见。”</p>
“来,,怎么弄到的。”</p>
李乐瞧了眼一旁的大姐,笑道,“这个啊,也就咱爷俩知道就行。”</p>
“别卖关子。”</p>
“在姑苏西山玩儿,遇到的,我拿回家一看,本来还没觉得怎么样,想着走时找个盒子连盆带枝一起装起来,就擦了擦盆,结果才看到盆地有款。”</p>
“再一看擦干净的盆身,这才发现是个好玩意儿。”</p>
“你可别让李甚之先生知道,回头再要了去。”</p>
王老爷子听完解释,“嘿,他应该不是不识货。我估摸着,他是收来时就没在意,让泥灰遮了眼。”</p>
“不过他那人的性子,送出去的东西断不会有再要回去的法,你收好就是。”</p>
李乐摇摇头,“我不要,我要这干嘛?单品不成意,放我那指不定就被我爸稀里糊涂拿去当烟灰缸用了,还是给您里,才有价值。再这玩意儿也不贵,您老留着。”</p>
王士乡想了想,“也成,就算是先放我这儿,以后你要的时候再取回去、”</p>
“用不到,您就留着,要不捐出去。”</p>
一老一少在那掰扯,李富贞只觉得好玩儿,也感叹李乐的运气倒是真好。</p>
“咔哒”几声,忽然家门被推开,买过菜回来的袁老太太在保姆的搀扶下,出现在门口。</p>
看到老人,大姐赶紧起身。</p>
“袁奶奶。”</p>
“呀,乐。你这可老长时间没来了。”</p>
李乐迎上前,扶着袁诠悠的胳膊,“这不和王爷爷了么,从暑假开始就一直事儿多。这才空下来。”</p>
仔细瞧瞧老太太的气色,虽然比上次来时候清减了不少,但是面色红润,声音也有了中气。</p>
“您这身子骨可是见好了啊。”</p>
“嗨,总不能一直病着不是?有时候,到我们这年纪,搬家就是道坎。过去了,也就好了。”</p>
“那倒是,终归来,有电梯,还是方便多了。”</p>
袁诠悠点点头,看向毕恭毕敬站在一旁的李富贞。</p>
“袁奶奶,您好,我是李富贞。”又是一个九十度的鞠躬。</p>
</p>
“乐,这就是你的那个?”</p>
“嗯,她正好来了燕京,就带她来认个门。”</p>
打量几眼,袁诠悠笑着拉住李富贞的,冲李乐眨眨眼,“挺好,三停平等,五岳端方,山根清响,耳高颌方,是个清贵的面相。”</p>
“袁奶奶,您这还看上相了?”</p>
王士乡一旁嘀咕道,“前几个月得了本明麻衣相,倒成了心头好,闲着没事就给来人相面。”</p>
“那您看我咋样?”</p>
“你啊,皮音骨气,好着呢。”</p>
几人都在笑,李富贞一时听不懂,朝李乐看了眼。</p>
“袁奶奶你是个富贵命。”</p>
“谢谢奶奶。”</p>
袁诠悠一拍脑门,“哈,到忘了,到忘了。”</p>
话音一变,也起了英文,“忘了你听不懂了,我这,十几年没了,可听得明白?”</p>
“明白。”大姐又是一个躬身。</p>
老太太伸虚扶,“来家里,没那么虚礼,随心就好,随心就好。”</p>
“乐,这是陶大姑。”</p>
“您好。”李乐看了看跟在身后的中年女人。</p>
“诶,侬好,侬好。”</p>
等保姆搀着袁诠悠进卧室换衣服,李乐冲王士乡低声道,“王爷爷,这是袁奶奶老家的?”</p>
“嗯,松江老家的,本家侄子媳妇。”</p>
知道李乐的意思,老爷子给了个安心的眼神。</p>
“知根知底儿,脚勤快,人也老实,放心吧。”</p>
“嗯。”</p>
“走,瞧瞧老伴儿买了什么菜。”</p>
。。。。。。</p>
接触的久了,李富贞知道李乐在吃的上面是个行家。</p>
每每一起吃饭时,总能对菜品的口味制作上个一二,色香味意形经过他的解释,胃口都好上很多。</p>
不过今天,见识到了李厨子做菜的功夫。</p>
“老爷子,袁奶奶今天买了鸡和香菇豆腐,做个砂锅素什锦,再用黄芪炖个鸡怎么样?上次给您带的黄芪还有没?”李乐拎着王士乡家那个极具特色,自己编的蓝白色菜筐出来。</p>
“还有,还有,反正今天,交给你了,我擎等着吃。看看你艺涨没涨。”</p>
“放心,肯定涨了,这前几天还给学校的芮吉士先生家办了个堂会。”</p>
“芮吉士?耳熟。”</p>
“可不,一个比您还老的老先生。有会,我做场大的,请您几位老先生一起。”</p>
“好。”老爷子扭头冲李富贞道,“瞧见没,会做饭才是真爷们儿。来,带你看看家里收的一些玩意儿。”</p>
“啊?可以么?”</p>
“这有什么,学学那子的性子,走哪都松快,不拘着。”</p>
“好。”</p>
见王士乡开始乐滋滋给李富贞显摆起自己的收藏,李乐一边收拾着砂锅一边笑。</p>
能看出来,老爷子今天挺高兴。</p>
想起刚进门时候,在门口看到的“谢绝合影,面拒不雅”的条子,李乐又是叹口气。</p>
自从前两年把家里珍藏的家具捐给沪海的博物馆之后,王士乡的名字就开始在圈里圈外传开来,一个个诸如收藏家、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书法家的名头开始不断地往老爷子身上堆叠。</p>
怀着各种目的,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p>
老爷子又是个不会拒绝人的性子,时间一长,就有些人打着老爷子的名号开始招摇撞骗。</p>
生活不堪其扰,名声又被人利用,搞得老头不厌其烦,病几场之后,便不再愿意多见人,也不愿出门,就在这间屋里捯弄整理过往的笔稿,书文,心情一直不怎么美。</p>
这人呐,有时候名声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