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394章 五千一晚,不亏吧?
    如果上大学回家,父母的爱取决于你在家的天数,那么有了孙子之后,这份爱的有效期,就关乎于孙子笑声的持续时间和你的隐身程度。</p>

    大学时,第一天回家是国宝级待遇,衣来伸饭来张口,哎呦,孩子在外受苦了哇,爹妈恨不得把舌尖上的中国变成现实。</p>

    到了第三天,和蔼的老妈就会开始暗戳戳的表示,时候明明挺爱劳动的呀?吃剩饭都要被别浪费粮食。</p>

    一周后,直接荣升家庭害虫,老妈擦着桌子都能精准定位你的位置,脚抬抬!一边儿去!眼瞎啊!</p>

    再往后,就连家里的狗都学会用慈祥的眼神盯着你行李,暗示,哎哎,心里有点a数,差不多到时候了啊。</p>

    而当你有了孙子,从踏进家门的第一步开始,就会享受到“这么大人了怎么还偷吃孩子东西”,“别碍着我孙子看电视”,“眼里没一点儿活”,“这不是给你的,给孙子的”种种暴击。茶几上的果盘突然变成“童锁模式”,垃圾桶都会自动滚到你脚下,暗示你和这东西一个属性。</p>

    此时,你终于明白,家中地位排序来了个大洗牌,而你,我亲爱的同志,约等于过年时超市送的福字挂历,看着喜气,但多留一天都嫌占地方。</p>

    当然,你不是充话费送的,因为你只是免费限期试用,正套餐,是那个连牙都没有的玩意儿。</p>

    李乐虽然不至如此,可在家里,躺了几天之后,还是听到老李一边摸着俩娃的光屁股蛋儿,一边嘀咕着,“你别老在家蹲着,出去转一转,人间天堂么。””</p>

    “热。懒得动,在家看书、看娃。”</p>

    “有多热?富贞白天不都去酒店?看看,人家都知道工作挣钱,你好歹也有点儿上进心。别老想着在家吃现成的。”</p>

    不是,这几天家里的一日三餐谁做的?谁一下班回到家,就能直接拎筷子?</p>

    得,那还啥?</p>

    第二天一大早,李乐和大姐,就在老李“好好玩儿啊,今天我休息,孩子有我们”和曾老师“有钱么?不够我这有”的“关爱”声中下了楼。</p>

    关门的时候,李乐分明听到一声,“噫这碍眼的终于走了。宝贝儿们,那傻大个儿今天不在家,爷爷给你们当大马骑好不好?上来!走喽”</p>

    “唔噗嗤!”大姐双肩剧烈的抖动。</p>

    “你笑什么笑?”</p>

    “没笑,我没笑,就是,不是,阿爸这么不待见你?”</p>

    李乐翻了个白眼儿,悠悠道,“你,听过爱会转移吗?”</p>

    。。。。。。</p>

    酒店的具体地址在西湖边一处靠近十里琅珰的山间。</p>

    去那里,需要经过八月里,绿的能掐出水来的梅北路。</p>

    西湖西向,摇下车窗,茶香就顺着风溜进来,混着柏油路上晒化的沥青味,倒像是龙井泡进了粗陶碗,涩里透着清亮。</p>

    蝉声在绿树荫间打了个转,扑簌簌跌进车里,倒比车里空调还解暑气。李乐摘下墨镜,不自觉的,就握上了另一只。</p>

    “好好开车。”大姐拍开,又被握住,反复几次,干脆随他去。</p>

    “自动挡么,就这点好处。”李乐笑嘻嘻道,“想不到,这边倒是挺凉快。”</p>

    “外公,这里是翠荫茶岭避暑踪,竹径蝉风送晚钟。”</p>

    “啥时候?”</p>

    “早先改造的时候,外公和珊姨来过一次。珊姨还,等以后外公真退下来了,就在这边找一处农宅,喝喝茶,看看景,还能去周围的庙里,找那些和尚聊天。要不,在酒店边上给姥爷和奶奶修一处?”</p>

    李乐摇摇头,“算了吧,就我奶,肯定不愿意,姥爷和珊姨估计也就,他闲不下来的。”</p>

    “试试呗?实在不行就当酒店设施了。”</p>

    “呵呵,你想弄你就弄。”</p>

    “那我找阿妈设计设计去。”大姐一转头,“诶,看,那是酒店的茶园。”</p>

    “当时谈项目的时候,不想要的,可佛协的大师,这都是早先这边几个寺庙的庙产,没人来管理,在他们里就荒废了,不如一起拿去。”</p>

    “只不过买茶园花了三千多万,改造又花了一千多万,才有了现在景象,以前都是杂草丛生。”</p>

    “以后你就知道值了,尤其是那一百亩的一级龙井。”李乐歪头,顺着指向看去。</p>

    那一片茶园像一卷未干的淡墨,挨挨挤挤地爬满缓坡,老叶子油亮如釉,新抽的嫩芽尖儿还坠着昨夜落雨留下的宿珠,被蝉声震得直打颤。</p>

    </p>

    茶香混着雨后泥土的腥气漫过石径,几枝野杜鹃从篱笆缝里探出头,让人分不清是花染了茶韵,还是茶浸了花色。</p>

    “好看。”</p>

    “你就会个好看?”</p>

    “蓝溪白石出,山脚绿茶园?还是,阳崖阴岭各殊观,雨后风前各异香?”</p>

    “听不懂。”</p>

    “让你不学无数,以后咋辅导娃作业。”</p>

    “有你还要我干嘛?”</p>

    “别,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别人家一个就鸡飞狗跳心律不齐脑梗心梗了,咱家这是俩。等以后,让红姐每科准备一个四到五人的辅导班子,从教材到习题,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实在不行给送铁一中去,让他们也体会一下父亲来时的路,哈哈哈哈”</p>

    车行不远,便过了隧道。</p>

    道旁梧桐筛下的光斑,活像老茶碗底的冰裂纹,明明灭灭地抚着方向盘,李乐恍惚间感觉竟像在沏茶,左转半圈是注水,右回半圈是摇香。</p>

    有卖莲蓬的老汉蹲在路边,竹筐里码着带泥的嫩藕和微开的粉荷。</p>

    有心停车挑两根,拿回去给曾老师文艺文艺,这老汉偏要塞把野姜花。</p>

    “昨夜里九溪淌过来的,沾着虎跑泉的凉气,您带回去,插在瓶子里,好看咧。”</p>

    无奈,只好付了钱。临了,李乐又要了几张荷叶,是回去做粉蒸肉,又被大姐“讥笑”,出门不捡钱就算亏,抠儿相十足。</p>

    沿着山路,车前映着茶垄的波纹,一浪浪推着云影走,倒像把整座峰山都收进了后视镜。</p>

    忽见山脚竹寮飘起炊烟,想来是谁家炒茶起了锅,青叶子在铁锅里翻身的沙沙声,隔着老远都听得真切。</p>

    蝉声忽地收了翅,原是碾过一片梧桐荫。树影在挡风玻璃上淌成墨渍,像是淌着黄公望的富春山色。</p>

    李乐不由得想起当年,在王老爷子的院儿里,汪爷爷给自己过的西湖美景八月的天,像是把紫砂壶,装得下龙井的翠,容得了蝉鸣的沸,最后都在车轮温吞的转动里,酿成半盏不凉不烫的茶汤。</p>

    终于到了酒店,连个正式的门都没有,只有一处矮墙的镶嵌的篱笆,隔绝了路人的打探。</p>

    干脆停车,跟着来迎接的酒店经理步行。</p>

    虽然没来过,但作为干舅舅鲁达和北峪村以后经营业态的上模,早已经通过曾老师和大姐的描述和图片视频,有了直观的感受。</p>

    而当身临其境,终于明白曾老师的,酒店的主题,道、雅、禅、闲。</p>

    云径缓行,青石板上苔痕斑驳如岁月拓印,仿佛听见几百年前古村的捣衣声,自溪畔荡来。</p>

    竹林筛下碎金般的光影,垂落的藤蔓轻叩白墙,如哪位隐士悬笔未落的墨迹。</p>

    院落皆低眉顺眼地伏在草木林深处,檐角飞翘处垂挂的瓷铃,风起时便与周边寺庙断续的梵钟法罄遥相唱和,将山岚揉成一句句心经。</p>

    几缕溪水在院墙外汩汩絮语,裹挟着龙井茶田的清气,把一股子煮茶论道的逸趣,洇染进每一扇榆木窗棂的纹路里。</p>

    遮天蔽日的林荫深处,数盏灯笼次第亮作橘光,晕漫过石臼里新落的桂花,与那抹欲飞未飞的鎏金云霞暗暗契合。</p>

    有僧袍拂过竹影,布履踩碎枯叶的脆响,倏然惊醒了沉睡在砖缝里的旧时光。</p>

    “这些和尚”</p>

    “哦,这是协议的一项,旁边几座寺庙,可以和酒店共用道路。按照殷其雷老师的设计,这里有店在寺中,寺在景中的感觉。”</p>

    “行吧行吧,也不知道是酒店沾了佛气还是寺庙沾了商气。”李乐咂咂嘴,来了句。</p>

    听了介绍,知道三十八栋屋舍名号皆从佛经里化来,慈云渡、无垢、自在天等等。</p>

    走进一处须弥院,不设门禁,钥匙圈上的竹节还沾着露水。</p>

    推门见石槽蓄满山泉,浮着几瓣玉兰。</p>

    进屋,瞧见墙上挂着的一幅卷轴上“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李乐琢磨琢磨,笑了笑。</p>

    大隐隐于市,千年文脉熬成青瓦粉墙,再借一溪云、半岭钟,把浮世喧嚣涤成抄经纸上未干的墨香。</p>

    便问道,“这里滴,一晚上,五千块滴,不亏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