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北派:走地仙盗墓笔记 > 第247章 探孔
    “你的意思是,这北宋时期的陶俑出现在这里,有些不合时宜对吧?”</p>

    老周的还是有些文化底子的,在我的解释下,慢慢琢磨出味了。</p>

    我进一步回忆北宋的历史:“历史上北宋有三次大规模的征辽战争,直到澶渊之盟才算结束,那么此地出现宋代陶俑,或许只有一个解释,当时随军征辽的文官死在了这里,再加上某些原因,尸体无法运送回去,于是便葬在了这里。</p>

    若是按照这样推算的话,古墓里的陪葬品不会太多。”</p>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分析,因为这些粗线条的历史记录当中,肯定有不为后人所知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恐怕只有当时的人才知道。</p>

    “那要是这样,这座古墓就没有多大价值了。”</p>

    老张有些泄气的道。</p>

    “反正今天挖不成了,先把点踩好,回去再找找资料,等那边的考古发掘结束,我们再来看看。”</p>

    老周虽然如此,其实心里也是没底了。</p>

    因此,接下来的路程,大家都是一言不发,闷头赶路。</p>

    山路崎岖蜿蜒,直线距离看着很近,但要走到地方,很是耗费时间。</p>

    就这样,我们在山林中穿梭,累了就原地休息,渴了就喝水,矿泉水很快被我们喝完了,好在山里到处都有泉水,那个时候,泉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不似现在,喝了之后,肯定闹肚子。</p>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走了将近四个时,才在一个山坡上停下脚步。</p>

    因为对面山坡就是我们的目标,只要下了所处的山坡,穿过</p>

    我站在山坡上四处了望,发现这里地气氤氲,尽管是日头最毒的时候,这里的山林之中依旧有着薄薄的雾霭在缭绕。</p>

    由此可见,这里的确是藏风聚气之所。</p>

    站在山坡上,我们还能感觉到呼呼的秋风在山林里掀起阵阵婆娑的声音,当我们下了山坡,来到盆地的时候,风渐渐消失了。</p>

    秋日正午的阳光从天空直射下来,与山林间的雾霭发生了奇妙变化,道道彩色光晕,时不时浮现在眼前。</p>

    如果不是脚下难行,提醒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有些恶劣,我们会以为身处在了一个梦幻之地。</p>

    “看这里的风水,的确比考古现场那里强太多了。”</p>

    老张这个不懂风水的人都能感觉到,我就更能清晰的看出来,这可是一个三峰环绕的聚气纳风之宝地。</p>

    但让我奇怪的是,这里的地脉风水好像没有发生过巨大变化,为何后来元明清时期的古墓没有在这里显露一点痕迹?</p>

    这就有点不通了。</p>

    古人对风水的研究远远超过现代,不仅讲究事死如事生,而且对蒙荫后代,转世投胎,解羽升仙等都有极致的追求。</p>

    就连打仗的时候,也有风水先生跟随,测吉凶,占卜出兵的时间等等,都有一套很严格的规矩。</p>

    但是这里的风水,明明很不错,而且吉位并不是一个,三峰之巅,三峰半腰,盆地等等,至少有七八个吉穴,可为何一点古墓的痕迹都没有呢。</p>

    就连我们刚刚翻过来那座山峰,我们也用洛阳铲进行了探测,往下打了十几米,取出的土样,没有什么变化。</p>

    不仅如此,所经过的每一处,我认为是吉位的点,我们都进行了探测,否则我们也不会用了将近四个时才来到这里的。</p>

    “心!”</p>

    走在前面的老张忽然喊了一声,然后高高扬起了臂。</p>

    “怎么了?”</p>

    老周在后面一脸警惕,甚至把匕首都掏出来了,眼神飞快环伺。</p>

    我同样心里紧绷起来,竖起耳朵,眼睛一直盯着前面的老张和老周。</p>

    </p>

    这里肯定没人,刚才我在山坡上观察好长时间了,那么变故在哪里呢?</p>

    “我草,这条蛇好大,都来帮忙。”</p>

    老张刚开始看见前面草丛中有动静,所以才停下脚步,观察了一会之后,终于透过杂草间的缝隙,看见一条臂粗细的花斑大蛇。</p>

    我和老周相互看了一眼,马上左右包抄过去,那条两米多长的大蛇,渐渐被我们围了起来。</p>

    我用匕首削断一棵树,慢慢走过去,恰好蛇头调转,吐着信子朝我这边爬了过来。</p>

    这是毒蛇!</p>

    我也算是见过很多蛇了,这条蛇我一眼就认出来是毒蛇。</p>

    砰!</p>

    我迎着毒蛇,向前迈步,与此同时,里的树猛地向下一怼,树顶端的分叉一下卡住了蛇头。</p>

    老张和老周动作也很快,一个抓住了蛇尾,一个用石头砸在蛇的七寸处。</p>

    经过一番折腾,我们仨合力,把大花斑蛇弄死了。</p>

    “这么大的蛇,我可是好几年都没见过了。”</p>

    老周气喘吁吁,坐在草丛中,看着面前一动不动的菜青色带着白色斑点的大蛇,眼神有些惊骇的道。</p>

    “没错,我记得还是在云南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那条毒蛇,费了好大劲才把它抓住。”</p>

    老张完,冲我竖起了大拇指:“要不是王老板及时控制了蛇头,这条蛇,很可能就跑了。”</p>

    蛇跑了按是好事,但是在深山老林中盗过墓的人都知道,古墓附近的毒蛇,要尽量清理干净,不定什么时候给你来一下,毒发身亡都有可能。</p>

    “可惜这里不能生火,否则咱们还能吃一顿烤蛇肉。”</p>

    老张无奈中把大蛇拖到了一个坑里。</p>

    “再往前走,就可以打探眼了。”</p>

    我站在一个地势稍微高一些的地方,望着对面的山坡,目光闪闪。</p>

    “你是,从山坡下往上打?”</p>

    老周若有所思,眼神有些吃惊的看着我道。</p>

    之所以选择从山坡下往上打,是因为我怀疑,墓道口肯定是向外的。</p>

    但是这种凿山而建的陵墓,应该是唐代风格。</p>

    其实,不管哪个朝代,都有凿山建造陵墓的情况存在,只是数量多少而已,并非绝对化。</p>

    我有种预感,若这里真有古墓,肯定是借助山体上原来的洞穴而建,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又能加快墓穴的建造速度。</p>

    反正,遇到这种墓,最好是从下往上打探孔。</p>

    因为从上往下打,洛阳铲的长度,很可能会不够,也就是,即便下铲,也不见得能打到五花层。</p>

    既然选择了大致方位,我们仨就开始行动起来。</p>

    老张第一个上。</p>

    我们携带的洛阳铲是那种螺纹接头的,一节一节,连起来,可惜,我们没有带电。</p>

    一个探眼,打了足足半个多时,才下去十二米不到。</p>

    结果也没有带出我们希望的五花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