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00章 赵匡胤怒喷朱元璋,你这是抄袭大宋
    朱元璋定了定神,决定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p>

    反正,朕已经竭尽所能。</p>

    若是朕没有答案,那就让后世的大明朱氏子孙和能人贤士去解答吧。</p>

    朱元璋沉默片刻,又开口道:</p>

    “老四啊,将来你继承皇位,除科举、藩王两策不可再行更改之外,其他国策,皆可随时事而变动!”</p>

    朱棣闻言,不由吃了一惊。</p>

    “父皇,您确定?”</p>

    朱元璋可是一个非常喜欢替后辈操心的皇帝。</p>

    是以,老朱之前还特地写了一本书留给后代的皇帝们。</p>

    这本书之中的内容,“着为永例,后世子孙不得擅自更改”。</p>

    没想到,这才过去多久,朱元璋的想法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转变。</p>

    即便是身为太子的朱棣,都感觉有些跟不上自家父皇的思路了。</p>

    朱元璋哈哈一笑,摸着白须,表情悠然地看着半空中的金幕。</p>

    “这一路盘点视频看下来,朕最大的感触便是,每一个华夏王朝都面临着不同的外敌和内部状况。”</p>

    “将来的大明子孙后代,想必也是如此。”</p>

    “如今北方蒙古瓦剌鞑靼部作祟,但谁又敢,今后女真余孽不会崛起?”</p>

    朱棣忙道:</p>

    “父皇放心,儿臣和蓝玉大将军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年就出兵东北,一定给女真人来个犁庭扫穴,尽诛之!”</p>

    朱元璋表情一僵。</p>

    这个老四,是故意来拆朕的台是吧?</p>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p>

    “那朕再问你,若是杀了女真,将来东北又有新的其他异族崛起呢?”</p>

    朱棣察觉到朱元璋的不爽,沉吟片刻,试探性地开口。</p>

    “那就再杀一遍?”</p>

    朱元璋面无表情。</p>

    “那将来的大明皇帝所面对的情况,是不是就和朕如今的大明不一样了?”</p>

    朱棣点头,这个倒是不假。</p>

    朱元璋淡然道:</p>

    “那你能知道将来崛起的异族,究竟是如蒙古人般擅长骑马,还是如女真人般擅长游猎,又甚至是擅长水师从海上来袭?”</p>

    朱棣哑口无言。</p>

    朱元璋哼了一声,和朕斗嘴?你子还嫩着呢。</p>

    心情大好之下,老朱缓缓开口。</p>

    “所以,该改的政策,还是得改。”</p>

    “若是后世子孙都困在朕设立的樊笼之中,反而导致大明灭亡,那就不是后世子孙的过错,乃朕之罪也!”</p>

    朱棣似乎品出了什么,恍然道:</p>

    “儿臣知道了,父皇就是不想给后世子孙背这个黑锅!”</p>

    朱元璋一脚就踹了过去。</p>

    你子,当了太子之后胆子是真大啊。</p>

    脑子里想想就行,还敢当面出来!</p>

    朱元璋懒得理会朱棣,将视线转向金幕。</p>

    朕还得办正事,指点一下刘备呢!</p>

    哼哼,纵然大名鼎鼎如蜀汉昭烈皇帝,还不是要好声好气的跟朕取经!</p>

    金幕之中,朱元璋的弹幕很快出现。</p>

    明太祖朱元璋:门阀的消除,乃科举制度之功也。所谓科举,便是朝廷开科取士,不问出身,取应试优秀者为官。</p>

    明太祖朱元璋:如此代代而为,寒门士子自然后来居上,门阀自然崩解无踪矣。</p>

    这两条弹幕一发出来,不单单是刘备孙权和曹操,所有存在门阀的王朝皇帝心中,都是一片剧震。</p>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霍然而起。</p>

    “科举制度,竟然真有如此妙用?”</p>

    “那逆子的构想,难道是对的?”</p>

    太子杨勇站在一旁,先是有些愣神,随后想起什么,整个人越发震惊。</p>

    “杨广?”</p>

    父子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该些什么。</p>

    门阀,自东汉开国应运而生。</p>

    发展到隋唐,便是门阀的巅峰!</p>

    北周宇文泰,创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制度。</p>

    除去八柱国之中毫无权力的前西魏皇族元氏之外,剩余的七柱国和十二大将军,每一个的身后都站着一家门阀!</p>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陇门阀”集团。</p>

    就连隋文帝杨坚本人,同样也是出自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中的杨氏门阀。</p>

    但出身归出身,杨氏既然成了皇族,肯定就不愿意再给别的门阀觊觎皇位的会。</p>

    为了削弱门阀,包括隋文帝在内的杨氏皇族想了很多办法。</p>

    这其中,就包括了晋王杨广曾经献上的“科举”之策。</p>

    杨广的科举之策,内容几乎和朱元璋所言一模一样!</p>

    当时隋文帝还征求过太子杨勇的意见,杨勇认为此举会招致门阀的强力反弹,导致大隋统治根基不稳,坚决不同意实行。</p>

    事实上,隋文帝自己也是这么想的。</p>

    如今在看完盘点视频,将杨广彻底废黜并幽禁之后,隋文帝心中原本早就已经忘掉了杨广的这个提议。</p>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提议竟然被来自后世的朱元璋出来了。</p>

    而且从朱元璋的语气来看,很显然大明采取了科举制度之后,真的彻底消灭了门阀!</p>

    隋文帝目光死死盯着金幕,一时间心乱如麻。</p>

    大唐世界之中,李渊大惊失色。</p>

    “没搞错吧,隋炀帝的胡闹,竟然真能消灭门阀?”</p>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面面相觑,不出话来。</p>

    和大隋皇族杨氏一样,大唐皇族李氏同样也出自宇文泰建立的“关陇门阀”集团。</p>

    而且,李氏先祖李虎在关陇集团之中可是位列八柱国之一,那是真正和北周创始人宇文泰平起平坐商议国事的存在,比出身十二大将军的杨氏还要更高一等。</p>

    但正所谓屁股决定立场,既然李氏的屁股已经坐在了皇位上,那削弱和消灭门阀也就成为李氏皇族的必修课。</p>

    李渊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关朕屁事。</p>

    门阀都发展那么多年了,也不是朕一个皇帝能解决的,爱咋咋地吧。</p>

    李渊真正震惊的点在于,自己那位胡搞瞎搞导致隋朝灭亡的表哥隋炀帝杨广,竟然真的弄出了一个能消灭门阀的制度。</p>

    在隋炀帝年间,科举正式登上了华夏的舞台。</p>

    只是当时,作为顶级门阀的李氏自然和其他门阀一起抵制,又想方设法进行渗透,最终让隋炀帝的科举以录取绝大多数门阀士子而告终。</p>

    李渊定了定神,看向三个儿子。</p>

    “你们,这朱元璋的话究竟是真是假?”</p>

    李建成有些迟疑地开口。</p>

    “朱元璋毕竟是大唐之后的王朝建立者,应该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蒙骗其他王朝的皇帝吧?”</p>

    李元吉哼了一声,道:</p>

    </p>

    “开国皇帝又不都是好人,那个晋高祖司马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骗子,或许这朱元璋也和司马懿是一类人呢。”</p>

    李世民闻言,不由笑出了声。</p>

    李元吉大怒。</p>

    “你笑什么笑?”</p>

    李世民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李元吉。</p>

    “司马懿是靠权术夺得天下,这种人喜欢耍阴谋诡计骗人那是理所当然。”</p>

    “朱元璋以布衣之身起家,北伐蒙元恢复中华,这般开国皇帝心中必然有一股浩然正气,怎么可能会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骗人?”</p>

    这老四,还是太蠢!</p>

    他真以为,能东征西讨平定天下的皇帝,脑子里只有那些见不得人的阴谋?</p>

    愚不可及!</p>

    难怪打个窦建德的余孽刘黑闼,都被揍得灰头土脸,找不着北。</p>

    李元吉脸色气得涨红,吼道:</p>

    “你别动不动就拿打仗来压人,会打仗了不起啊?”</p>

    李世民哦了一声,目光挑衅地看着李元吉。</p>

    “老四,不服你也打一个?你的战绩若是有你的嘴巴那么厉害就好了。”</p>

    一番争吵下来,以李元吉被李世民嘲讽得哑口无言告终。</p>

    李渊此刻却没有心思去理会儿子之间的争吵,他的目光已经落在了金幕上。</p>

    他很想知道,科举制度是不是真的能消灭门阀。</p>

    若真能,那李氏皇族就不需要再天天担心,将来的某一天有哪一家门阀突然崛起,取代李氏坐在这龙椅上了。</p>

    此刻金幕上,弹幕数量明显增多。</p>

    汉昭烈帝刘备:这科举制度当真如此神奇吗?还请朱兄教我!</p>

    魏武帝曹操:大耳贼,你倒是个灵的,你是真敢问啊。</p>

    吴大帝孙权:两位,孤有个提议,等我们消灭了门阀之后,再行决出胜负如何?</p>

    魏武帝曹操:滚。孤可不会坐视你们这两个偏安贼子继续做大,迟早灭了你们!</p>

    昭烈帝刘备:你来啊,孤再送你一次汉中之败,看你家夏侯氏还有多少颗人头够孤砍的。</p>

    吴大帝孙权:来呗,合肥打不过你,孤在赤壁等你还不行?</p>

    三国世界之中,曹操勃然大怒,一脚踹飞了脚下的司马懿。</p>

    “简直岂有此理,这大耳贼和孙贼,欺人太甚!”</p>

    曹丕不敢话。</p>

    曹植好心地提醒道:</p>

    “父王,不能再踹了,再踹这司马懿真死了。”</p>

    曹操哦了一声,面无表情地开口。</p>

    “去找御医过来,好生医治一番,务必要保住他的性命。”</p>

    “要不然,孤将来还怎么出气!”</p>

    奄奄一息的司马懿被抬走了。</p>

    贾诩突然开口道:</p>

    “若是这朱元璋的话是真的,或许主公就不需要直接杀人,跟这些门阀撕破脸了。”</p>

    曹操闻言,也是有些迟疑。</p>

    之前曹操在看到曹魏被司马氏所篡夺,心情激荡,加之确实别无他法,只能痛下决心开杀。</p>

    但现在,这科举制度从朱元璋口中出,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更加温和而且有效的办法。</p>

    曹操沉吟片刻,道:</p>

    “且看看再。”</p>

    曹操目光刚刚投向金幕,就看到一条带着怒气的弹幕。</p>

    宋太祖赵匡胤:朱元璋,你抄袭朕大宋的科举制度也就算了,竟然还把功劳据为己有,简直无耻!</p>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跳着脚,大骂朱元璋。</p>

    “这个混账东西,科举制度明明是从大宋开始走上正道,也是大宋第一个制定了最完善的考试方法。”</p>

    “他朱元璋何德何能,拿大宋发明的好东西去历朝历代皇帝面前邀功?”</p>

    大殿之中的宋朝群臣,也是群情激奋。</p>

    “这大明皇帝,实在无耻啊!”</p>

    “开国皇帝都如此不要脸,大明的将来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p>

    “就是,怎么能抄袭的?不要脸!”</p>

    赵匡胤一怒之下,连发数条弹幕,臭骂朱元璋。</p>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到这些弹幕,不由莞尔。</p>

    朱棣怒了。</p>

    “父皇,这赵匡胤也太过分了,能不能让儿臣发一条弹幕,骂死他!”</p>

    朱元璋眉头一扬。</p>

    “不能。想发弹幕,等你以后当了大明皇帝再。”</p>

    看着一脸吃瘪表情的朱棣,朱元璋心中暗爽。</p>

    这金幕视频中的发弹幕功能,可是只有历朝历代皇帝独享!</p>

    朱元璋不紧不慢地也发起了弹幕。</p>

    明太祖朱元璋:老赵啊,你急什么?朕也没科举制度是从大明开始完善的吧?不过啊,大明的科举制度确实比你大宋更加完善。</p>

    宋太祖赵匡胤:你放屁!你压根就是全盘照搬了大宋的科举制度,还有脸在这里居功!</p>

    明太祖朱元璋:哦?这样吧,朕上传一下,你等等。</p>

    过了片刻,各个朝代的金幕上都浮现出一句提示。</p>

    朱元璋已上传大明科举制度详解及实施。</p>

    提示:历朝历代皇帝只需一百万两白银,便可下载本书。</p>

    明太祖朱元璋:来来来,老赵。你要是不服气的话,把大宋的科举制度也上传上来,咱们对比看看,究竟是谁的科举制度更厉害。</p>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拍案而起。</p>

    “赵普,还等什么,去拿书来!”</p>

    赵普表情古怪,人是站起来了,脚步却不动。</p>

    赵匡胤怒道:</p>

    “你也觉得那个所谓的大明比大宋更强?”</p>

    赵普咳嗽一声,道:</p>

    “臣以为,这恐怕是事实。”</p>

    赵匡胤吹胡子瞪眼睛。</p>

    “这是哪门子的事实?”</p>

    赵普无奈道:</p>

    “陛下稍安勿躁。臣的意思是,那大明既然是大宋之后的王朝,必然非常了解大宋科举制度的优秀之处和弊端。”</p>

    “只要那朱元璋不傻,他全盘继承大宋科举的优秀之处,再对大宋科举的弊端加以改良的话”</p>

    赵普故意没有把话完,但意思足够明显。</p>

    赵匡胤张大嘴巴,半晌不出话。</p>

    好一会之后,赵匡胤沮丧地坐回了龙椅之上,一声叹息。</p>

    “这该死的大明,明明就是跟在大宋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现在倒好,反而让他朱元璋长脸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