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目光平静地看着四皇子胤禛,片刻之后开口道:</p>
“今天就到这里,大家都退下吧,老四跟朕去御书房。”</p>
群臣对视一眼,纷纷离开。</p>
御书房中,康熙皇帝看着胤禛,道:</p>
“你应该有很多话想要和朕。”</p>
胤禛点了点头,道:</p>
“父皇,儿臣以为,是时候多节省一些银两,将那套工业革命兑换下来了。”</p>
康熙嗯了一声,依旧注视着胤禛。</p>
胤禛迟疑片刻,又道:</p>
“儿臣还有一番话想,如今绿营兵已经成为了大清作战的主力,或许是时候效仿北周宇文泰之举了。”</p>
康熙眉头扬了一下,道:</p>
“就这?”</p>
胤禛已然开口,便大着胆子了下去。</p>
“儿臣的意思是,扩大汉八旗的规模,让更多的人成为汉八旗奴才,旗主也可以凭借功劳进行册封。”</p>
“如此一来,汉八旗人数虽多,但也不至于对满八旗和蒙古八旗造成威胁。”</p>
康熙看着胤禛,缓缓开口:</p>
“你是想要咱们满人全盘汉化?”</p>
胤禛点头道:</p>
“鲜卑族既然能融入华夏之中,咱们当然也是可以的。”</p>
“大隋、大唐皇族,白了也是鲜卑人的后代,却依旧被华夏视为自己的王朝。”</p>
“大清若是不能破除种族之间的隔阂,将来必有后患。”</p>
康熙深吸一口气,缓缓道:</p>
“那满蒙一体的国策呢?”</p>
胤禛道:</p>
“依旧按照之前,以有蒙古血脉的皇子继承皇位便是。”</p>
“将来过得几代,等满八旗和汉八旗的势力压过蒙古八旗,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p>
康熙默然良久,道:</p>
“你可知道满蒙一体,乃是祖宗制度!”</p>
胤禛正色道:</p>
“父皇,满蒙一体乃是先祖为了灭亡大明,不得已而为之。”</p>
“如今大明早就已经灭亡了,大清又何必继续这个政策呢?”</p>
“满人和蒙古人,终究都是大清的少数族群,若不能融入汉人之中,迟早还是会生变的。”</p>
康熙深深地看了一眼胤禛,道:</p>
“那你又知不知道,这般改革若是不能成功,你胤禛不得就会成为大清的亡国之君!”</p>
胤禛笑了笑,道:</p>
“父皇既然选了儿臣,儿臣就没有辜负父皇期望的道理。”</p>
御书房陷入了沉默。</p>
良久后,康熙皇帝摆了摆。</p>
“你回去吧,这件事情朕还需要再思考,不是一下子能决定的。”</p>
胤禛躬身行礼。</p>
“儿臣告退。”</p>
胤禛走到门口的时候,康熙皇帝突然开口问了一句。</p>
“既然你这么希望汉化,为何不选弘时,而是弘历?”</p>
弘时的母亲是汉人妃子,弘历的母亲则是蒙古人。</p>
胤禛站住身形,回身道:</p>
“改革也须徐徐图之,若是一步到位,恐怕漠北生变。”</p>
“至少在灭亡准噶尔之前,满蒙一体仍旧是大清不可动摇的国策。”</p>
康熙盯着胤禛,道:</p>
“那若是你在死前就灭了准噶尔,又该在弘时和弘历之间如何选择?”</p>
胤禛想了想,突然露出一个笑容:</p>
“不过是两子夺嫡,比起父皇您,儿臣选择的余地很多,但也从容很多,不是么?”</p>
康熙也笑了起来。</p>
“你子,滑头!去吧。”</p>
胤禛离开之后,索额图走了进来。</p>
“奴才见过陛下。”</p>
康熙面无表情地看着索额图。</p>
“你是胤禛的奴才,还是朕的奴才?”</p>
索额图额头冒出冷汗,噗通一声跪倒:</p>
“奴才永远是陛下的奴才,奴才效忠的对象也永远都是陛下选择的接班人。”</p>
康熙呵呵一笑。</p>
“你这个死奴才,以为这样话就能蒙骗朕?”</p>
“若是朕所料不差,即便朕的传位诏书之中写的是胤禩,你也一定会支持胤禛吧?”</p>
索额图吓得大汗淋漓,磕头不止:</p>
“陛下,奴才的忠诚天地可鉴啊!”</p>
康熙面无表情地看着索额图,良久之后才开口道:</p>
“滚出去。”</p>
索额图慌忙离开,走出御书房之中擦了擦汗,一脸茫然地自言自语。</p>
“陛下今天是怎么了,难道是太子殿下”</p>
等索额图离开之后,康熙皇帝将目光投向了面前的一封诏书。</p>
这是由南书房拟定,今日才呈送到康熙面前的。</p>
设立军处,以索额图为领班军大臣,太子胤禛入军处议政。</p>
康熙安静地注视着这封旨意,良久之后,他从御案上的一个盒子里拿出了一面玉玺,重重地盖在了上面。</p>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老皇帝似乎松了一大口气,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椅子上。</p>
在他的面前,一幅随身金幕缓缓浮现出来。</p>
铁壁关之外,朱仑率领着三千清军,和缅军主力激烈地交战了整整四天。</p>
缅军凭借着对地理的熟悉,以及火枪的绝对优势,步步推进。</p>
在金幕的画面中,缅军于铁壁关外修建了一座木制的巨大栅栏。</p>
第一天,这栅栏位于铁壁关隘口一百丈之外。</p>
第二天,栅栏已经推进到了六十丈。</p>
第三天,栅栏来到了隘口三十丈。</p>
第四天,栅栏距离隘口只有三丈!</p>
许多身材矮而灵活的缅军士兵在栅栏后方不断浮现,举着几乎齐人高的火枪,砰砰砰地对着铁壁关关墙上的清军士兵射击,将清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p>
镜头缓缓移动,到了附近两侧的山坡之上。</p>
朱仑率领三千兵马在铁壁关外设立的南北两座营帐,此刻已经插上了缅军的旗帜。</p>
许多缅军从南北两座大营处,居高临下地对着铁壁关疯狂射击。</p>
关墙之内,朱仑一路躲躲闪闪,连滚带爬地来到了提督李时升的房间之中。</p>
“提督大人,猴子攻势甚急,咱们得马上向总督大人求援!”</p>
李时升阴沉着脸,盯着朱仑怒骂道:</p>
“混账东西,本官让你把猴子们赶回新街去,你反而让猴子们冲到本官的脸上来了,你让本官怎么和总督大人交代?”</p>
朱仑心一横,梗着脖子道:</p>
“提督大人,猴子们占据了地利,还有火力优势和数量优势,咱们根本没法打啊。”</p>
“若是总督大人那边也没有兵马了,只能上奏朝廷,请陛下从两广和四川抽调更多兵马,才能将缅人击退!”</p>
李时升气得直接拍了桌子。</p>
“混账东西,你知不知道上一任云贵总督战败之后的下场?畏罪自杀!”</p>
“我不过是个提督,你不过是个参将,若是战败的消息传到陛下的御案面前,咱们两人全族株连都是轻的!”</p>
朱仑哑口无言,片刻之后才道:</p>
“那现在该怎么办?”</p>
李时升深吸一口气,缓声道:</p>
“为今之计,当然是向总督大人和陛下报捷!”</p>
朱仑目瞪口呆:</p>
“报捷?”</p>
李时升哼了一声,抬起下巴。</p>
“蠢材,若是不报捷,那就要掉脑袋!”</p>
朱仑见状,只好道:</p>
“好好,下官等会就起草奏折,就嗯,在铁壁关消灭了两千缅军,如何?”</p>
话的时候,朱仑脸上的表情不免有些心虚。</p>
在铁壁关外,缅军的战损恐怕连一千都不到!</p>
反而是朱仑的三千人,四日激战下来基本被打残了。</p>
李时升瞪了朱仑一眼,怒道:</p>
“什么两千,你要报两千上去,本官第一个斩了你的脑袋!”</p>
朱仑心中一惊,忙道:</p>
“那就报一千?”</p>
李时升恨铁不成钢地又瞪了朱仑一眼。</p>
“蠢材,当然是报六千!”</p>
“啊?”朱仑整个人都呆滞了,过了好一会才忍不住道:“提督大人,这些天和咱们交战的缅军总数有没有六千都还不确定呢。”</p>
李时升没好气地对着朱仑开口:</p>
“捷报里没有六千击杀,你姓朱的马上就没有脑袋,你自己选!”</p>
在四天的激战后,摇摇欲坠的铁壁关,依旧朝着昆明方向报去了“斩首四千,俘虏两千”的战报。</p>
云贵总督杨应琚得到奏报之后大喜过望,大笔一挥之下,将这个数字变成了“斩首六千,俘虏五千,战绩过万”,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了京师乾隆皇帝的案头。</p>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太子扶苏整个人都震惊了。</p>
“这铁壁关的守将,怎么敢如此胆大妄为?”</p>
“明明失利不断,却依旧呈送捷报,还是这么离谱的大捷!”</p>
秦始皇嘴角微微扯动了一下,道:</p>
“扶苏啊,尔难道没听过一句话?”</p>
等扶苏将目光投过来之后,秦始皇才出了下一句。</p>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p>
扶苏哑然片刻,道:</p>
</p>
“那也不能如此离谱吧?”</p>
秦始皇反问了扶苏一句。</p>
“那你觉得,是送捷报让皇帝开心离谱,还是如实奏报,没等奏章送到皇帝案头就被云南提督和云贵总督砍掉脑袋更离谱?”</p>
扶苏有些无奈地揉着额头,道:</p>
“难道这些前线的将军们想怎么报战绩就怎么报?皇帝就在军队之中没有一点耳目了?”</p>
秦始皇摇了摇头,有些鄙夷地看着金幕之中的朱仑和李时升。</p>
“这就是儒家的软弱性,都是一群没有骨头的东西,皇帝想要什么就什么,怎能指望他们实话?”</p>
“至于军队之中的耳目,哈,以人情为主的儒家社会,真能指望这些耳目可以免俗,冒着和同僚结仇的风险将实情上报?”</p>
“你未免也太高看儒家士人的风骨了!”</p>
扶苏闻言,心中顿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不畏强权的儒家士人名称,下意识地就想要张口反驳。</p>
但话到嘴边,他还是默默地闭上了嘴巴。</p>
汉初世界之中,刘邦从行宫大帐的床榻上起身,锤了锤腰背,回头看了一眼瘫软在床榻上的大胭脂,嘿嘿一笑。</p>
“朕的雄风,果然是不减当年啊。”</p>
刘邦走出外面,看到刘恒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半空中的随身金幕,便笑道:</p>
“乾隆那个子,是不是又弄出什么好玩的笑料了?”</p>
刘恒有些惊讶:</p>
“父皇是怎么知道的?”</p>
听刘恒一五一十地完了铁壁关内朱仑和李时升的谋划之后,刘邦哈哈大笑了起来。</p>
“看来这个乾隆在灭亡了准噶尔之后,不是普通的志得意满,完全就是目空一切了嘛。”</p>
“区区两省的绿营兵,就想要灭亡整个缅甸,啧啧,这是真不把这个贡”</p>
刘恒忙道:</p>
“贡榜王朝!”</p>
刘邦满意地点头,道:</p>
“贡榜王朝当人了。朕当年问过韩信,他将兵多多益善的奥秘,你可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吗?”</p>
刘恒思索片刻,道:</p>
“据韩信指挥千军万马都能如臂使指,甚至将他的命令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身上,这或许是一种天赋?”</p>
刘邦哈哈大笑。</p>
“狗屁的天赋!韩信当时是这么和朕的,只要人够多,随便打都能赢!”</p>
“啊?”刘恒不敢置信地看着刘邦,“父皇,您没有开玩笑吧?”</p>
刘邦点了点头:</p>
“朕没有开玩笑,但韩信那个老子是肯定和朕开玩笑了,要不然朕带着四十万兵马去白登,怎么还被冒顿那个老子困了那么多天?”</p>
“所以你,朕弄死韩信,是不是一点都不冤枉?”</p>
刘恒听完刘邦的话,突然大着胆子了一句。</p>
“父皇,儿臣怎么听韩信并不是您下旨杀死的呢?”</p>
刘邦怔了一下,有些意外地看着刘恒:</p>
“谁告诉你的?”</p>
以刘恒当时的地位,韩信这种顶级大臣的死,其中内幕不可能被刘恒知道。</p>
刘恒坦然道:</p>
“没有人告诉儿臣,但儿臣和萧丞相接触久了,有些体悟,故而有此猜测。”</p>
刘邦眉头微微舒展开来:</p>
“原来是老萧那个满肚子坏水的老东西和你的,嗯”</p>
刘邦迟疑片刻,意味深长地开口道:</p>
“反正你若是问朕,到底是不是朕下旨杀了韩信,朕只会告诉你——是。”</p>
“好了,不必多问。你将来若是想要知道怎么回事,就自己去寻找答案吧。”</p>
刘恒乖巧地点了点头,站到了刘邦的身后,开始给刘邦捶打起了肩膀,脑海之中却闪过许多念头。</p>
韩信,虽然并不是沛县人,却是因为沛县军功集团的首领,大汉丞相萧何的全力保举,才成为了刘邦麾下的大将军。</p>
根据刘恒前段时间在丞相官署协理时和萧何聊起当年事迹时萧何透出的口风来看,当年刘邦单骑直入韩信大营之中夺取兵权,背后真正的推动者其实是吕氏。</p>
甚至,项羽当初用刘太公的性命来威胁刘邦时,刘邦也已经做好了看到自家老爹脑袋送到面前的心理准备,并有意无意地用话语刺激项羽去这么做。</p>
原因也很简单,吕雉当时和刘太公都在项羽的军营之中当俘虏,刘太公死了,吕雉当然也不可能活着!</p>
再加上前不久,刘邦想要扶立赵王刘如意来取代吕雉的儿子刘盈。</p>
刘如意失败之后,刘邦又火速征召刘恒回到长安,并很快安排刘恒进入丞相府协理各种事务。</p>
刘恒想着这一件件事情,脑海之中的脉络渐渐明晰了起来。</p>
原来,父皇是在搞平衡?</p>
萧何为首的军功集团,和皇后吕雉为首的吕氏家族。</p>
韩信死了,军功集团对军队的影响力几乎损失殆尽,但吕氏家族依旧保有对军队的影响力。</p>
若是再利用废太子的会把吕氏家族一打尽,那么整个大汉的军队就真正姓刘,完全属于父皇了。</p>
有了军队,皇帝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底气!</p>
就在刘恒有些出神的时候,刘邦的声音传来。</p>
“你子想什么呢?用点力!”</p>
刘恒回过神来,赶忙继续殷勤地按揉起了刘邦的肩膀。</p>
刘邦舒服地哼哼了两声,对着刘恒道:</p>
“你还没有回答朕的问题呢。”</p>
刘恒笑了笑,诚恳地开口道:</p>
“儿臣想了一些事情,越发深刻地明白,父皇您果然是一位不世出的帝王!”</p>
刘邦哦了一声,懒洋洋地开口道:</p>
“那你觉得朕比之千古四帝如何啊?”</p>
刘恒正色道:</p>
“千古四帝之中,儿臣觉得只有明太祖朱元璋能和父皇相提并论,余者皆不足论!”</p>
刘邦哈哈大笑。</p>
“朱元璋?你子,有点意思。”</p>
顿了顿,刘邦对刘恒道:</p>
“明日起,你去协助陈平,负责监军!”</p>
刘恒恭敬应是。</p>
父子两同时沉默了下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金幕。</p>
就在铁壁关被缅军主力重重压迫,眼看着就要被攻克的时候,清军的后方又传来了接连不断的坏消息。</p>
另外一路两千人的缅军,出其不意地从万仞关、巨石关进行突破,短短几天内就接连消灭了上千清军,攻入腾越境内,严重威胁了铁壁关清军主力的后路。</p>
李时升得知消息后大为惶恐,立刻从铁壁关之中抽调两千清军,又命后方的马成龙率领九百清军前进,和铁壁关清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想要一举歼灭这支两千人的缅军奇兵。</p>
画面中,马成龙率领着九百名清军,日夜兼程地在山林之中艰苦跋涉着。</p>
这位大清游击将军脸庞黝黑,个子并不算高,长相有着明显的云南本地人风格。</p>
他对着身旁的几名心腹开口道:</p>
“按照提督的计划,铁壁关下来的主力应该已经和绕后的那支缅军交战了,咱们要做的就是渡过面前这条河,和主力部队前后夹击!”</p>
话间,马成龙一行已经来到河边。</p>
一名部下有些疑惑地看着河对岸,道:</p>
“大人,怎么前方没有任何交战的声音呢?”</p>
马成龙闻言,也是大惑不解。</p>
“奇怪,那支缅军应该就在前方五六里的地方,怎么一点交战的声音都没有?”</p>
有部下提议道:</p>
“要不,咱们先派斥候去前面侦查一下,再做打算?”</p>
马成龙抬头看了一眼天上太阳的位置,断然道:</p>
“不行,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若是拖延下去误了时辰,让缅甸人跑了,你我都免不了一个延误军的斩首罪名!”</p>
“让斥候立刻出发,咱们也不能停留,一边侦查一边前进!”</p>
马成龙一声令下,几名斥候率先渡河,紧接着剩余的九百清军也纷纷趟入河水之中。</p>
河水并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只到胸口,只是清军为了防止火药和火枪被淋湿,渡河时不免心翼翼,速度缓慢。</p>
就在大量清军到达河流中央的时候,前方突然传来了斥候的惊叫声。</p>
“敌袭!”</p>
紧接着,是砰砰几声枪响。</p>
马成龙心中警铃大作,猛然抬头朝着前方望去。</p>
一名斥候踉踉跄跄地从树林中奔出,噗通一声倒在了马成龙的面前。</p>
“不好,中计了!”</p>
马成龙刚想要开口,众多火光猛然在树林的各种缝隙之中闪烁起来。</p>
这位经验丰富的游击将军,立刻前扑卧倒在地。</p>
砰砰砰!</p>
密集的子弹从树林之中射出,顿时将马成龙身后的几名亲卫打成了筛子。</p>
紧接着,更多的火枪持续不断地射击着,渡河刚到一半的清军被这样的突袭打得阵型大乱,不少人慌乱之下接连呛水,在河水的冲击下舞足蹈地朝着下游飘了下去。</p>
树林之中,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缅军,他们一边往前走一边射击,用密集的火力一轮又一轮的覆盖了河岸和整个河面。</p>
马成龙惊慌失措,直接跳入河水之中,想要游回对岸。</p>
他四肢并用,好不容易躲过了河水之中的诸多同袍尸体,浑身湿透地回到了对岸。</p>
还没等这位游击将军心中产生庆幸,一颗子弹就飞了过来,命中了他的后心。</p>
马成龙身体剧震,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倒在了满是鹅卵石的河岸上,气绝身亡。</p>
由于铁壁关清军将领刘德成畏战不前,未能吸引缅军注意力。马成龙所部独自前进,反而中了缅军的埋伏,麾下九百人之中除了来不及渡河的七十余人之外,剩余八百人被缅军全部击毙。</p>
战争打到这里,铁壁关后路被断,再也无法坚守,坐镇铁壁关的李时升不得不率领剩余的数千清军,拼命地朝着后方的铜壁关突围。</p>
等损兵折将的李时升逃到了铜壁关之后,缅军两支军队也重新会合,继续威逼铜壁关。</p>
画面中,一名身材矮的缅军使者,一脸骄傲地举着白旗,来到了铜壁关的面前,叽里呱啦的叫了一通。</p>
关墙之上的云南绿营提督李时升看了身旁脸色灰败的朱仑一眼。</p>
“这猴子在叫嚷什么?”</p>
朱仑听完之后有些意外,对着李时升道:</p>
“提督大人,这猴子了,他们的主将想要议和。”</p>
“什么?”李时升先是一愣,随后大喜过望。</p>
“快,快把这猴子不,把这位贵使给本提督带进来!”</p>
朱仑闻言有些傻眼,忍不住对着李时升道:</p>
“提督大人,咱们损兵折将,若是这种时候跟缅甸猴子们议和,总督和陛下那边岂不是大发雷霆?”</p>
李时升斜了一眼朱仑,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p>
“明明是咱们一路阻击,让缅甸猴子损失惨重,不得不派人前来乞求大清的仁慈。”</p>
“这是咱们对大清立下的功绩,是要加官进爵的大功劳,懂吗?”</p>
“难怪你朱仑兢兢业业大半辈子,如今还只不过是一个总兵!”</p>
“啊?”朱仑这下子是彻头彻尾的傻眼了。</p>
都被缅甸人从新街一路好像赶鸭子一样赶回了铜壁关,还能加官进爵?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