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闻言,胸有成竹地开口。</p>
“父皇,当然靠的就是大秦的法家制度!”</p>
“您之前不是告诉过儿臣,法家制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动员整个国家力量的制度。”</p>
“儿臣看了这么多篇视频,还是觉得大秦才是历朝历代对基层控制得最强的王朝。”</p>
“只要以大秦诸多法家官吏为基础去推行制度,儿臣认为一定是可以成功的!”</p>
秦始皇看着扶苏,欣慰的笑了。</p>
“你确实悟了,扶苏。”</p>
“其实啊,这些年来,看了这么多部视频,朕心中也改变了不少之前的想法。”</p>
扶苏略带好奇,非常捧场地询问道:</p>
“不知父皇如今是什么样的想法呢?”</p>
秦始皇摸着已经开始发白的胡须,笑呵呵地开口。</p>
“那就是关于儒家的想法。”</p>
“以前,朕觉得儒家只是一群卖弄嘴皮子的家伙,除了擅长蛊惑人心之外一无是处!”</p>
“但现在朕的想法是——”</p>
“儒家,擅长教化,短于治理。”</p>
“法家,擅长治理,短于教化。”</p>
扶苏若有所思,很快就跟上了秦始皇的思路。</p>
“所以父皇觉得,之前胡亥的盘点视频,也有法家不擅长教化的因素在吗?”</p>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p>
“其实这些年,朕已经让人在大秦之中某些地方,尝试用儒家的教化之道来让原先六国的民众消除对大秦的敌意,提升大秦的认同感了。”</p>
扶苏立刻回忆起一路上的风土人情,一拍大腿。</p>
“父皇的是邯郸和陶邑?”</p>
经过这两座城市的时候,扶苏能明显感觉到,当地民众对大秦那种潜藏在心中的敌意已经淡去不少。</p>
秦始皇哈哈一笑,道:</p>
“这两座城池确实都是嗯,用金幕的话来,第一批试点名单中的。”</p>
“但真正第一座试点的城市,你知道是哪里吗?”</p>
扶苏闻言,下意识心想,这我哪知道?</p>
但马上,扶苏回过神来,惊讶地看着秦始皇。</p>
“莫非就是临淄?”</p>
秦始皇哈哈大笑,表情极为愉悦。</p>
“没错,就是临淄,这座儒家的大本营!”</p>
儒家,起源于鲁国,曲阜是每一名儒家士子心中的圣地。</p>
但要到真正的发扬光大,还得是齐国都城临淄。</p>
或者再明确一点,是临淄城稷门外的稷下学宫。</p>
孟子、荀子,两位被公认为孔子之后儒家最出色的大儒,都曾经在这里舌战百家,让儒家名扬天下。</p>
秦始皇笑着招。</p>
“来人啊!”</p>
很快,就有人捧着两套普普通通的贵族男子衣裳走了进来。</p>
扶苏似乎想到什么,看向秦始皇。</p>
秦始皇含笑点头。</p>
“走吧,你随朕白龙鱼服,去看一看这临淄城之中,有多少人还心怀齐国,又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已经是大秦子民!”</p>
扶苏顿时就来了兴致,很快换上衣服。</p>
片刻后,一辆看上去并没有多少特色的普通贵族马车驶出行宫,很快没入了临淄城的车流。</p>
扶苏看着车窗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堵塞导致前进缓慢的车流,忍不住感慨。</p>
“晏子当年出使楚国,曾云: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p>
“如今亲眼目睹,果然晏子所言不虚。”</p>
这人潮汹涌的程度,比之大秦都城咸阳都毫不逊色!</p>
秦始皇微微一笑,随口道:</p>
“你错了,当年灭国之前的临淄,比现在至少还要繁华一倍以上。”</p>
“什么?”扶苏大吃一惊,明显有些不敢置信。</p>
眼前的临淄就已经和咸阳相差无几了,那秦始皇口中之前的临淄,又该是怎么样一种繁华的景象?</p>
突然,扶苏回忆起之前金幕盘点中的一幅画面,脱口而出。</p>
“清明上河图?”</p>
秦始皇微微点头。</p>
“对,临淄的景象,和大宋靖康之变前的汴京相比可能会差一些,但也不会太多。”</p>
汴京,号称人口过百万。</p>
而根据秦国征服齐国之后的统计,临淄的人口在战国末年也已经有了八十万!</p>
但眼下,临淄的人口已经只有五十万左右了。</p>
扶苏大为疑惑,道:</p>
“父皇,儿臣怎么记得齐国是和平灭亡的,临淄城应该没遭受战火才对啊。”</p>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灭其他五国都是各种大战争不断。</p>
最惨烈的必然是魏国都城大梁,直接被王贲引来黄河大水淹没,至今还是一座死城。</p>
唯有在灭齐国的时候一战而定,齐王田建跟相国后胜两人完全没有任何抵抗的勇气,见秦军到来就出城投降了。</p>
没有经历战火,人口怎么会下降得这么快?</p>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p>
“你为何不亲自去问呢?”</p>
扶苏迟疑片刻,很快走下马车。</p>
他进入一家布店之中,这布店的生意很不错,几名伙计忙得团团转。</p>
扶苏见状不由有些茫然。</p>
作为高高在上的大秦太子,从来都只有别人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份。</p>
这主动跟别人搭话,扶苏也不会啊。</p>
一个人及时出现,缓解了扶苏的尴尬。</p>
“在下张贾,乃是本店掌柜,不知这位贵客是想要什么货物?”</p>
“不瞒您,只要是不违反大秦规制的布匹,店应有尽有啊。”</p>
扶苏回过神来,对着张贾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p>
“掌柜,我不买东西,只是看看。”</p>
张贾掌柜哈哈一笑,非常热情地道:</p>
“您想看什么都可以,要不这样吧,您到后院坐一下,想看什么布料的让人拿来给您看就是,请吧。”</p>
张贾非常亲热地在前面带路,引着扶苏于后院落座。</p>
这下扶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只能装模作样,让张贾拿来几匹丝绸制品。</p>
丝绸对平民百姓来是奢侈品,但对扶苏而言就是日用品。</p>
作为皇太子,平日里穿得都是顶级丝绸,比张贾店中的丝绸不知道强了多少倍。</p>
随意扫了几眼之后,扶苏就打算直入正题,询问一下张贾人口的事,以及临淄人对大秦的态度。</p>
就在此时,张贾正好絮絮叨叨地介绍道:</p>
“您看,这丝绸是绝对的好丝绸,而且产地是曲阜,正儿八经的鲁缟!”</p>
“不是有一句俗话这么的嘛: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足以证明咱们这鲁缟的质量了。”</p>
“对了,它价钱也便宜,只需要五百半两钱就能拿一匹。”</p>
扶苏愣了一下,忍不住道:</p>
“五百钱?你没有开玩笑吧。”</p>
在扶苏的记忆里,关中最便宜的丝绸也得十五两左右一匹,也就是一千五百钱。</p>
这还是因为大秦这些年纺织业发展迅速的结果,换成之前没有金幕的那个年代,价钱还得再加一倍!</p>
五百钱,这简直便宜到有些过分了!</p>
扶苏狐疑地盯着面前的张贾。</p>
“掌柜的,你莫不是拿假货来蒙骗我?”</p>
一想到这里,扶苏心中不由涌起怒气。</p>
堂堂大秦太子,要是被人用假货骗了,这事传出去,自己将来还有脸面吗?</p>
张贾吓了一跳,忙道:</p>
“您的这是什么话,店可是经营了几十年,从我祖父就开始卖布了,怎么可能卖假货呢?”</p>
“真这样的话,我家的招牌早就被砸烂了!”</p>
扶苏半信半疑,道:</p>
“那你,为何丝绸如此便宜?”</p>
张贾迟疑片刻,似乎下定决心,开口道:</p>
“不瞒您,其实是因为咱们临淄城里最近出现了一种新式的纺织!”</p>
“纺织?”扶苏愣了一下。</p>
张贾点头道:</p>
“这种新式的纺织,产量是之前的十倍!”</p>
“您想,这产量上来了,我们降价就能多卖点,这样利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多。”</p>
“而且现在产量是越来越大了,我们的价格也只能慢慢变低。我也不瞒您,好多老顾客都我们降价太快了,还骂人呢。”</p>
“不瞒您,就现在这个价格吧,咱们临淄好多人咬咬牙都能买一匹丝绸布,做一身衣裳了。”</p>
“可是城里有爵位有资格购买丝绸的人就那么多,这销量是真上不去了,的现在也愁得很呢。”</p>
扶苏听着张贾的话,若有所思。</p>
丝绸在大秦,可不仅仅是贵的问题,还有购买资格,也就是爵位问题。</p>
秦朝从商鞅开始确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度,要到第五等的“大夫”爵位才有穿丝绸的资格。</p>
别看只是二十等之中的第五等,事实上大秦如今实打实以战功获得“大夫”爵位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万人左右。</p>
第十等的“左庶长”,就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将了,比如当年初出茅庐的白起。</p>
扶苏又和张贾聊了一会,主动切换了话题。</p>
“你的年纪,之前应该是齐国人。对大秦这些年的统治,你有什么想法?”</p>
张贾闻言,顿时有些警惕。</p>
“您该不会是旧六国贵族的后代,想要造反吧?”</p>
扶苏忍不住笑了。</p>
“我这一口关中口音,你听不出来?”</p>
张贾嘿嘿一笑,露出一丝商人特有的狡黠。</p>
“要不是您的关中口音加上仪表堂堂,的又怎么会请您前来后院呢?”</p>
顿了顿,张贾又正色道:</p>
“不瞒您,刚被大秦征服,哦不,刚成为大秦子民那几年,日子是真难过啊。”</p>
“大秦不是那个什么法家思想么,重农抑商,咱们商贾本来就是四等人,日子太难熬了。”</p>
“虽然也分了一点田地,但咱世世代代卖布的,从来都是伺候人,哪伺候过庄稼啊。”</p>
“唉,那几年,句大不敬的话,真有人造反,咱们多半都得加入一下。”</p>
扶苏闻言并未动怒,反而陷入深思。</p>
张贾的显然并非谎话。</p>
这其实是大秦法家制度,和旧六国时代制度的一种碰撞。</p>
对老秦人来,商鞅变法都一百年了,大家早就习惯了。</p>
</p>
可对六国人而言,直到国家被大秦吞并灭亡之后,“商鞅变法”这件事情才真正地在他们生活中发生。</p>
张贾的过去,就是这种碰撞所导致的不适应。</p>
扶苏道:</p>
“那后来呢?”</p>
张贾笑了笑,道:</p>
“后来,就是前几年,七八年还是十年来着?”</p>
“总之那一年啊,突然有个传言,什么咸阳城出现了神迹,什么能让皇帝陛下通晓过去现在未来?”</p>
扶苏闻言笑了笑,心知张贾的必然是金幕。</p>
张贾继续道:</p>
“总之,神迹出现之后,大秦就渐渐放开对咱们商人的限制了。”</p>
“两年前那位新郡守上任,更是全面鼓励咱们发展经济,的还有幸作为代表,一起被郡守接见了呢。”</p>
“您别看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话和颜悦色的,还什么希望我们这些商贾能为大秦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p>
到这里,张贾也是不由眉飞色舞,舞足蹈起来。</p>
“您想,士农工商,商贾从来都是四等人啊!”</p>
“郡守大人那么大的官,竟然把整个郡发展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商贾身上,嗨,这之前就是我张贾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啊。”</p>
“总之呢,现在咱们这些商人啊,那是个顶个的爱戴大秦。”</p>
“谁要是敢造大秦的反,我张贾不是跟您开玩笑,我第一个就跟他拼了!”</p>
扶苏看着一脸激动的张贾,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拍了拍张贾的肩膀。</p>
“好,好好干。”</p>
张贾非常热情,将扶苏送出了布店,临走前还不忘在扶苏里硬塞了一匹丝绸。</p>
“今后您常来,本店所有丝绸给您按照八成价格算!”</p>
扶苏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人情世故,无奈之下拿着这匹布,朝着马车走去。</p>
走到马车面前,扶苏突然站住脚步,又转向了另外一家粮店。</p>
一个时辰后,扶苏重新回到马车里。</p>
秦始皇坐在车厢之中,看了一眼扶苏里的布匹,笑道:</p>
“如何?”</p>
扶苏如此这般,将整件事情和秦始皇了一通。</p>
秦始皇仔细地听着,也不打断。</p>
扶苏最后做出总结。</p>
“父皇,儿臣觉得这些临淄的商人们确实是吃到了大秦经济发展的红利。”</p>
“不对,应该是整个呃,上下游产业都吃到了红利。”</p>
扶苏用了一个从工业革命之中学到的新词,继续总结道:</p>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之中的,嗯,就业人口以及他们的家属,至少占据了临淄的四成以上。”</p>
“而且这些人的利益已经牢牢的和大秦绑定在一起了,他们是绝对不会背叛大秦的。”</p>
“儿臣认为,大秦在临淄的基本盘已经非常牢固,再继续这么下去个十年二十年,临淄城中就将都是大秦的子民,再也不会有谁怀念当年的齐国了。”</p>
秦始皇嘴角扯动了一下,道:</p>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p>
“六韬引谚里的这句话,确实是道尽真相。”</p>
“临淄原本就是天下商业发展最为发达之地,大秦发展商业,临淄不受益才怪呢。”</p>
“呵呵,有了金幕之后,朕其实一点都不担心临淄会造反了,朕反而得担心故六国之地发展得太快,引起关中老秦人的不满呢。”</p>
扶苏闻言不由一怔,下意识就想这怎么可能?</p>
但仔细一想,扶苏又觉得,好像还真有这种可能。</p>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大秦内部其实就没有了商业发展的基础。</p>
虽然也会出一些像乌氏倮或者寡妇清这种顶级商人,但乌氏倮靠的是和西戎交易战马转卖给大秦,寡妇清是家里有矿(丹砂矿),都是非常特殊的垄断行业,和普通商贾完全不能混为一谈。</p>
反而是六国故地,商业大多兴盛,这里的人们更能习惯和适应商业的发展,并从中获取足够的利益。</p>
扶苏有些担心道:</p>
“父皇,要真如此,又该如何是好?”</p>
关中才是大秦的基本盘,对扶苏,或者任何大秦皇帝来,关中才应该是最受益的部分!</p>
秦始皇一脸无所谓地开口。</p>
“你怕什么?你要明白,最强悍的军队在关中!”</p>
“哼,只要有了军队,财富这种东西,那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么?”</p>
话时,秦始皇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淡淡笑意。</p>
扶苏愣了片刻,暂时放下此事。</p>
心中浮现的,是浓浓的感慨。</p>
金幕的出现,真是给大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p>
汉初世界,御书房里。</p>
刘邦摸着胡须,看着面前的四名重臣。</p>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p>
这四个人,就是如今大汉真正的核心人物。</p>
当然,其实还有两个人也属于此列。</p>
但今天刘邦并没有将这两人召集到御书房。</p>
原因也很简单,这两个人姓吕。</p>
吕皇后的吕!</p>
刘邦看着四名心腹,慢吞吞地开口。</p>
“诸位卿家,朕老了。”</p>
周勃和曹参闻言,不由有些疑惑。</p>
谁不知道陛下您老了?</p>
毕竟,您只比秦始皇三岁啊。</p>
萧何陈平两人脸色微变,非常隐蔽地交换了一个眼神。</p>
周勃开口道:</p>
“陛下春秋正盛,想来定能长命百岁。”</p>
陛下的心思俺老周猜不到,但拍个马屁总不会出错吧?</p>
刘邦没好气地瞪了一眼周勃。</p>
“朕倒是想长命百岁,但你以为行就行的吗?”</p>
周勃忙道:</p>
“之前陛下不是服用了那个金幕中能续命五年的丹药吗?不定将来还能兑换到更多呢。”</p>
刘邦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又有些心动。</p>
过了几秒,刘邦摆道:</p>
“金幕的事情谁得准?况且金幕也不可能会让一个人永远当皇帝的。”</p>
“好了,正事。”</p>
刘邦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注视着面前的四名大臣。</p>
“你们觉得太子如何?”</p>
这个问题问出来,就算是再迟钝的周勃,心中也是一跳。</p>
几年前,陛下想要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的心思就已经不是秘密。</p>
刘邦一度都已经要采取行动了。</p>
若不是关键时刻吕雉让人请来商山四皓,代表大汉士人阶层给刘盈站台,刘盈就已经被废了!</p>
眼下刘邦重提此事,目的还用多?</p>
脾气直爽如周勃,这一刻也不敢话了。</p>
萧何咳嗽一声,正色道:</p>
“陛下选定谁做大汉的太子,臣等当然就支持谁做大汉的皇帝。”</p>
刘邦闻言,顿时皱眉。</p>
朕问你刘盈配不配当太子,你却陛下让谁当太子就支持谁。</p>
这不就是了等于没!</p>
萧何话音刚落,其他三人连忙开口。</p>
“丞相高见。”</p>
“丞相的意思就是臣的意思。”</p>
这可是涉及到皇位之争。</p>
一旦参与其中,押注的皇子获胜登基自然最好,可一旦失败,那就是全家死光光了。</p>
大家都已经是大汉的核心重臣了,犯不上冒这种风险!</p>
刘邦怒了,瞪着萧何。</p>
“老萧,你就是不愿意给朕一句准话是吧?”</p>
萧何看刘邦都到这种地步,有些无奈地双一摊。</p>
“陛下,我等是臣子,不应该、也没有资格参与到这件事情之中,还请陛下谅解。”</p>
其他三人闻言,连连点头,如老母鸡啄米。</p>
“臣等伏唯陛下圣裁!”</p>
“陛下乃圣人,圣人之命便是臣等的意志!”</p>
刘邦大感无奈,只能一挥。</p>
“你们几个都走,老萧留下来。”</p>
曹参三人愣了一下,同情地看了一眼萧何,然后赶紧拔腿开溜。</p>
萧何一脸吃了五斤黄连的表情,无可奈何地开口。</p>
“陛下是真要萧何死不成?”</p>
刘邦嘿嘿一笑,伸揽住了萧何的肩膀。</p>
“老萧,都是自家兄弟,你话这么见外干嘛?”</p>
“当年你不也提着脑袋,跟我一起把项羽干翻了嘛!”</p>
萧何了无生气,开口道:</p>
“陛下,臣现在请辞丞相还来得及吗?”</p>
刘邦摇头,笑道:</p>
“来不及了,老萧。”</p>
“总之天下所有人都会知道你和朕秘密商议了一番,接下来朕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天下人觉得是你在背后怂恿。”</p>
“反正,你算是上了朕的贼船了,哈哈哈!”</p>
刘邦完,整个人乐不可支,捧腹大笑。</p>
萧何哭笑不得,叹了一口气。</p>
“陛下,您为何一定要老臣和皇后作对呢?”</p>
“老臣是发自内心的希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安静静的老死,真的不想牵扯到皇位之中啊。”</p>
刘邦哼了一声,凑近萧何面前,低声开口。</p>
“别人可以老实做好工作,但你萧何,大汉第一位丞相,开国第一功臣。”</p>
“朕给你这么多好处,官职、权力、爵位应有尽有。”</p>
“这个忙,你是帮也得帮,不帮也得帮!”</p>
御书房陷入沉默。</p>
良久之后,萧何叹了一口气。</p>
“陛下是打算废了太子,改立代王刘恒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