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441章 赵匡胤怒斥历朝皇帝双标,新盘点主角登场,上来就是内讧
    大清世界。</p>

    胤禩站在康熙面前,表情严肃展开汇报。</p>

    “父皇,来自英吉利的第一批火枪火炮已经全部到位了,英吉利王国派驻京师的全权大使也在昨日抵达。”</p>

    康熙闻言,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p>

    “非常好,让英国大使入宫吧,朕现在就要见他。”</p>

    胤禛闻言吃了一惊,忍不住道:</p>

    “父皇,这于礼不合啊。”</p>

    按照大清的规矩,这位英国大使应该严格完成戒斋沐浴等一套华夏的礼仪,然后还要耐心等待康熙皇帝的心情,才能被召见。</p>

    之前的各个藩属国就是这样子的。</p>

    康熙哼了一声,瞪着胤禛道:</p>

    “英国是大清如今最可靠的臂助,还端着那些臭架子做什么?立刻给朕去!”</p>

    看着胤禛离去的背影,康熙摇了摇头,轻声自语。</p>

    “少一点繁文缛节,大清追赶的脚步就能快一分!”</p>

    一旁的弘历听到康熙的话之后,忍不住疑惑地开口。</p>

    “皇祖,您这是否太急切了一些呢?”</p>

    在弘历看来,就算是大清需要追赶这个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脚步,也不需要着急这几天。</p>

    康熙看向弘历,表情变得温和了一些,笑道:</p>

    “朕老了,时日无多。”</p>

    “但朕不想再让历史上延续了三代人几十年的清准战争重现!”</p>

    弘历顿时心虚地闭上了嘴巴。</p>

    很快,一名穿着英国典型绅士服装,头顶戴着夸张礼帽的男子,缓缓走进了宫殿之中。</p>

    这名男子恭恭敬敬地朝着康熙行礼。</p>

    “亨里克沃尔波尔代表我们伟大的联合王国陛下向强大的东方大清帝国皇帝致意。”</p>

    康熙听完翻译,露出笑容。</p>

    “也请你向贵国国王致以朕的问候。”</p>

    “使者请坐吧,关于和贵国联合一起抗击俄罗斯的事情,朕还有许多具体的事项希望能得到你的解答。”</p>

    从各方反馈的情报来看,这位亨里克沃尔波尔是现在英国外交大臣詹姆斯沃尔波尔的亲弟弟。</p>

    他的态度,将会极大的影响英国对大清的看法,从而影响到英国的援助!</p>

    弘历坐在一旁,心中多少有些不以为然。</p>

    这英国使者,看起来一副沐猴而冠的样子。</p>

    所谓的英吉利,真的是金幕之中那个强大的帝国?</p>

    就在此时,弘历的心中突然一动,下意识地将视线投向了金幕。</p>

    金幕之中,新的画面浮现了出来。</p>

    根据规则,工业革命全集价格下降500万,如今的价格为4000万两白银。</p>

    即将播放下一部视频。</p>

    这部视频的关键字是——</p>

    叛逆。</p>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中都是一动。</p>

    秦始皇若有所思。</p>

    “叛逆?看来应该是一个皇帝。”</p>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然会经历过一阵少年的叛逆时期。</p>

    扶苏沉吟道:</p>

    “莫非这位皇帝在叛逆期搞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导致影响了整个王朝的国运?”</p>

    秦始皇看了一眼扶苏,道:</p>

    “嗯,叛逆的逆子可是很让人操心的。”</p>

    扶苏感受到秦始皇的目光,心中不由有些疑惑。</p>

    父皇您这眼神是干啥,倒好像我就是那个叛逆的孩子一样。</p>

    扶苏突然回过神来。</p>

    哦,对,自己还真叛逆过。</p>

    就是那件“焚书坑儒”,自己帮了这些儒生、术士话。</p>

    若不是金幕的出现,自己会因为这件事情引来父皇大怒,被贬去和蒙恬一起镇守边疆。</p>

    扶苏先是暗暗感激了金幕一句,随后又有些尴尬。</p>

    父皇怎么还记得这件事情呢?</p>

    紧接着,画面之中出现了一座皇宫。</p>

    皇宫之中,不少官员正在走来走去。</p>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啧了一声。</p>

    “这画面之中的衣着服饰,看起来就是那个大明啊!”</p>

    “哼,这大明看起来就是学习了朕大宋的风格,还搞得这么不伦不类!”</p>

    大明服饰和大宋服饰颇有类似之处,但又融合了一定的大元成分在其中,作为大宋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当然能看出其中的区别。</p>

    太子赵德芳自然是知道父皇对大明很不爽的,立刻就开口捧了一句。</p>

    “父皇,这大明应该是历朝历代上榜皇帝最多的朝代了,加上这一部都是第三个了!”</p>

    赵匡胤果然立刻就高兴了起来,笑呵呵地开口:</p>

    “那可不?朕必须要发条弹幕,让朱元璋那子看看!”</p>

    宋太祖赵匡胤:哟,这不是咱们得国最正的大明王朝么,好像都已经是第三个上榜的皇帝了吧,真厉害!</p>

    汉高祖刘邦:咦,大明上榜的败家子这么多吗?</p>

    秦始皇嬴政:上榜了三个皇帝,大明的家底是真厚,居然还没亡国?朕的大秦一个败家子胡亥就折腾完了。</p>

    女皇帝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一下,大明的制度朕也学习学习。</p>

    光武帝刘秀:真的,三个败家子都没亡国,大明真不得了,朕也想学习学习。</p>

    大宋世界,赵匡胤震惊了。</p>

    “不是,这些家伙怎么还想起要学习朱元璋的大明来了?”</p>

    按照赵匡胤原先的设想,应该是大家一起快乐的嘲讽朱元璋才对。</p>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p>

    赵德芳在旁边也是一脸的尴尬,道:</p>

    “似乎这些皇帝们觉得,多出几个败家子却不亡国,也是一种能力?”</p>

    赵匡胤顿时气愤道:</p>

    “朕的大宋才一个宋徽宗和宋钦宗,就天天被他们嘲讽。”</p>

    “大明都出了三个败家子皇帝,竟然是一致的称赞?”</p>

    “简直就是双重标准,他们就是对朕的大宋有成见!”</p>

    听到赵匡胤这番话,众人也是默然。</p>

    对大宋有成见的原本只是大明,但看完了靖康之变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好像确实是都对大宋有不少意见了。</p>

    谁让靖康之变实在是太耻辱了呢?</p>

    赵匡胤哼了一声,心情突然又变好了,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龙椅上。</p>

    “无妨,反正大明是这盘点视频的主角,朕有的是会吐槽朱元璋,把面子给扳回来!”</p>

    金幕继续播放着。</p>

    视频的画面切换到了寝殿,在龙床上躺着一名三十来岁,但却已经瘦得皮包骨的皇帝。</p>

    画外音和字幕同时出现。</p>

    隆庆六年,三十六岁的大明皇帝朱载垕突然生病垂危。</p>

    虽然只有短短六年的执政期,但这位隆庆皇帝提拔了一大批的能臣,如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文官,又有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武将。</p>

    在这些杰出人才的辅佐下,嘉靖晚期的各种弊政被大量清除,官场风气为之一新。</p>

    对外也有“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大壮举,大量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极大的繁荣了大明经济,俺答封贡代表着草原上的蒙古部族对大明的又一次臣服,是军事和外交上的巨大胜利。</p>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百花齐放,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就不断下滑的国力于隆庆年间得到扭转,已经立国百年的大明王朝再度变得蒸蒸日上,有了中兴的气象。</p>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年富力强、仅执政六年的隆庆皇帝朱载垕却因为纵欲无度,英年早逝。</p>

    大明这艘正在复兴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巨轮,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抵达了历史的转折点。</p>

    宫殿之中,三名头戴梁冠,身着绯袍的内阁大学士快步来到寝殿之中。</p>

    其中最前方之人,头发花白,昂首挺胸,面带正气,气势凛然。</p>

    大明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高拱。</p>

    后方一人,年纪约莫四十来岁,双目炯炯有神,表情冲和,跟在高拱之后,亦步亦趋。</p>

    大明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张居正。</p>

    在最后方一人,年纪约在五十左右,五官端正,表情中带着几分焦急。</p>

    大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高仪。</p>

    三人快步进入寝殿东偏室,龙床上是面色极度苍白,有气无力的隆庆皇帝朱载垕。</p>

    在龙床旁边,是一位年仅十岁,一脸茫然无措的男孩。</p>

    大明太子,朱翊钧。</p>

    朱翊钧的身边是一位身着红色袍服的老太监。</p>

    若是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老太监身上的红色袍服,比之高拱、张居正等内阁大学士身上的袍服也是毫不逊色,旗鼓相当。</p>

    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p>

    龙床后面还有一道帘子,帘子后面坐着两名女子,分别是大明皇后陈氏,皇贵妃李氏。</p>

    高拱三人不敢怠慢,朝着龙床上的隆庆皇帝行礼。</p>

    隆庆皇帝艰难地抬起,朝着内阁首辅高拱招了一下。</p>

    “先生,你、过来。”</p>

    高拱赶忙上前。</p>

    “陛下,老臣来了。”</p>

    隆庆皇帝握住了高拱的,叹息道:</p>

    “先生,朕不行了。”</p>

    “今后,朱翊钧这孩子,和大明的社稷,就有劳先生了。”</p>

    高拱闻言,顿时红了眼睛,道:</p>

    “陛下,您、您会好起来的!”</p>

    隆庆皇帝虚弱地笑了笑,看了一眼身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p>

    “念吧。”</p>

    冯保不敢怠慢,拿出一份圣旨,念了起来。</p>

    </p>

    “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注:此为原文。)</p>

    镜头长久地聚焦到了跪在地上的皇太子朱翊钧身上。</p>

    无需任何交代,金幕面前正在观看的历朝历代皇帝们心中同时有所明悟。</p>

    朱翊钧,应该就是这部盘点视频的主角!</p>

    朱翊钧表情茫然,好一会才回过神来,道:</p>

    “儿臣接旨。”</p>

    高拱虎目含泪,悲声道:</p>

    “陛下!”</p>

    隆庆皇帝叹息一声,指了指朱翊钧,又指了指高拱、张居正、高仪以及太监冯保。</p>

    “大明,今后就交给尔等了。”</p>

    完这句话,虚弱无比的隆庆皇帝就缓缓的闭上了眼睛。</p>

    高拱身体颤抖,一时间不知道该些什么。</p>

    心情激荡之下,他并未注意到,身后的张居正和太监冯保隐蔽地交换了几个眼神。</p>

    守在外面的太医很快被召了进来,诊断一番后道:</p>

    “陛下的身体已经到极限了,必须要立刻静养。”</p>

    众人默然片刻,都准备离开。</p>

    突然,帘子后的陈皇后开口道:</p>

    “陛下还没谁来写遗诏呢。”</p>

    高拱身形摇晃了一下,淡淡道:</p>

    “皇后不必担心,此事臣自有理会。”</p>

    遗诏,对大明皇帝而言是极为重要的。</p>

    它不但是皇帝一生的个人总结,同时还涉及到皇帝死后的权力安排。</p>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接任皇位的皇太子出于孝道,是没有办法反抗已经去世的父皇所留下之遗诏的。</p>

    故而撰写遗诏大臣,就相当于获得了一次性的皇权!</p>

    上一任内阁首辅徐阶就是利用执笔嘉靖皇帝遗诏的会,得迫使高拱第一次辞官退隐。</p>

    徐阶执笔遗诏不过是六年前发生的事情,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当事者,自然不会觑这遗诏的威力。</p>

    在朱翊钧尚未继承皇帝前,围绕着遗诏的撰写,大明最顶层的几个人物就爆发了内讧。</p>

    张居正一路回到了内阁,坐在了属于自己的那间屋子里。</p>

    此时的张居正,脑海中回忆着前天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的对话。</p>

    冯保轻声对着张居正开口。</p>

    “张大人,御医那边已经打探清楚了,陛下这一次恐怕是凶多吉少,太子要登基了!”</p>

    张居正闻言,也是表情极为凝重。</p>

    “太子登基”</p>

    上一次嘉靖皇帝死后,朝堂上的各种波澜,就让张居正记忆犹新。</p>

    冯保点了点头,声音更加细微。</p>

    “先帝的遗诏,就是由徐阶大人和您共同撰写的,对吧?”</p>

    张居正有些勉强地笑了笑,道:</p>

    “主要还是恩师执笔,我只是出了一些的意见。”</p>

    冯保哎了一声,正色道:</p>

    “张大人,咱俩谁跟谁,都这种时候了你就别和咱家玩虚的了。”</p>

    “咱家的意思是,等过两天陛下真不行了,你立刻起草遗诏,咱家让司礼监这边马上通过。”</p>

    “可不能让高拱那个老混蛋来起草,不然咱俩都完了!”</p>

    </p>

    结束了回忆的张居正迟疑片刻,下定决心。</p>

    他先是去把房门反锁,随后坐下来,开始起草隆庆皇帝的遗诏。</p>

    由于亲自参与到嘉靖皇帝遗诏的起草过程,张居正写隆庆皇帝遗诏的时候也是颇为熟练,笔走龙蛇,很快就写了一大篇。</p>

    突然,房门砰的一声,被人强行打开了。</p>

    张居正大吃一惊,中毛笔猛然一颤,落下墨点在纸上,浸染一片。</p>

    “高、高大人?”</p>

    走进来的,正是内阁首辅高拱!</p>

    高拱盯着张居正,冷笑道:</p>

    “张阁老,你这是在做什么?”</p>

    张居正吃了一惊,表情局促。</p>

    “高阁老,我”</p>

    高拱走到书桌面前,瞄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脸上的冷笑越发明显。</p>

    “张阁老,你作为内阁次辅竟然想要起草遗诏,这是不把老夫这个内阁首辅放在眼里啊!”</p>

    张居正满脸冷汗,连连躬身。</p>

    “高阁老,是下官的错。那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的,陛下暗中叮嘱他,命我起草遗诏之后再给高阁老过目”</p>

    高拱直接打断了张居正的话。</p>

    “不必了!遗诏自然由老夫亲笔起草,张阁老你就无需操心了。”</p>

    “至于冯保那个阉人,呵呵。等过些日子,老夫自然会除掉他,张阁老届时好好看着便是!”</p>

    完,高拱拿起桌案上那没有写完的遗诏,当着张居正的面撕成粉碎。</p>

    张居正脸色铁青,但却没有开口话。</p>

    金幕中,画外音和字幕再度出现。</p>

    从明英宗朱祁镇起,司礼监和内阁被称为“内朝”和“外朝”,是大明朝廷的两大核心构。</p>

    其中,司礼监由于掌握了“批红”权和玉玺,往往拥有更大的权力,便有了王振这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出现。</p>

    但无论内朝还是外朝,谁更有权力,终究还是皇帝一言而决。</p>

    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高拱就已经是朱载垕的老师,也是朱载垕得以登基的最大功臣。</p>

    有了这份情谊,朱载垕在位期间,高拱大权在握门生故旧遍布天下,是大明内外朝制度出现后,外朝内阁第一个压倒了内朝司礼监的大权臣。</p>

    高拱凭借帝师的身份,行事极其霸道,所有朝政大事只有皇帝朱载垕开口时可以商议一二,其他人的意见对高拱而言完全无足轻重。</p>

    即便内阁地位仅在高拱之下的次辅张居正,对高拱而言也只不过是一个随时都能斥退的下属官吏罢了。</p>

    高拱确实是一个能臣,隆庆皇帝时代蒸蒸日上的大明他居功至伟。</p>

    但这样霸道的行事风格必然会引来其他同僚的不满和内朝司礼监的反扑,随着无条件信任高拱的隆庆皇帝病重将逝,这种反扑的苗头也开始出现。</p>

    张居正和冯保联暗中拟就遗诏,仅仅是一个开始。</p>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正准备走下马车的秦始皇轻笑一声。</p>

    “这个朱翊钧还真是惨啊,才十岁还没当上皇帝,自己内阁的三辅臣,哦不,四辅臣之间就爆发了如此激烈的内斗。”</p>

    扶苏看着面前金幕,沉吟片刻之后道:</p>

    “父皇,儿臣总觉得,这隆庆皇帝的驭人之术有些问题。”</p>

    “高拱行事过于霸道了,难道他就不担心高拱最终会篡位吗?”</p>

    秦始皇呵呵一笑,淡然道:</p>

    “高拱没有任何篡位的会,他就算想学王莽,成功的概率也是零。”</p>

    “为何?”扶苏大惑不解。</p>

    秦始皇咳嗽一声,道:</p>

    “还记得上一部大明视频的主角朱祁镇吗?内阁和司礼监的制衡,确实是非常精妙的。”</p>

    扶苏闻言心中一动,脑海中立刻飞速回忆起之前看过的盘点视频内容。</p>

    大明内阁负责的是“票拟”,就是内阁大学士审阅奏章之后,将审批意见写在一张票上,附着于奏章上送给司礼监。</p>

    而司礼监负责的是“批红”,秉笔太监用皇帝的红笔进行批示。在得到秉笔太监红笔的批准后,掌印太监再拿出玉玺用印。</p>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奏章的整个审批过程,以皇帝的名义颁布下去。</p>

    秦始皇开口道:</p>

    “朕问你,是票拟重要,还是批红重要?”</p>

    扶苏不假思索地开口。</p>

    “当然是批红重要!”</p>

    票拟,属于帮皇帝出具审批意见,但这也仅仅是“建议”。</p>

    批红以及用印,才是真正决定一件事情是否能得到皇帝同意的关键!</p>

    没有朱笔批示和玉玺加盖,任何一个地方官都不可能仅仅按照内阁的票拟就实行政令的。</p>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p>

    “若是票拟和批红权反过来,由司礼监票拟,内阁批红加盖玉玺,会发生什么?”</p>

    扶苏如梦初醒,开口道:</p>

    “会出现第二个王莽!”</p>

    扶苏彻底明白了。</p>

    票拟,只是建议。</p>

    而批红,才是决定!</p>

    皇帝的最高权力是什么?就是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p>

    若是把批红交给了内阁文官,就等于皇帝把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交给了文官。</p>

    那样的话,怎么可能不出第二个霍光?</p>

    但把批红,也就是决定权交给太监,就不一样了。</p>

    太监,是没有后代的,更不可能当皇帝。</p>

    太监,是被文官集团所仇视的。</p>

    太监,是日常居住在宫中,频繁和皇帝接触,甚至从陪着皇帝长大,被皇帝视为“自己人”的。</p>

    所以太监可以分享皇帝的决定权(批红),但内阁只能拥有建议权(票拟)!</p>

    秦始皇看着恍然大悟的扶苏,嘴角露出一丝笑意。</p>

    “所以朕,大明虽然用宦官搞了个内朝,乌烟瘴气,于礼不合。”</p>

    “但对皇帝而言,这种司礼监和内阁并立的设计确实颇为精妙,能确保无论太监还是内阁都无法全面篡夺皇帝的权力,能让最昏庸的皇帝也可以借助司礼监和内阁之间的争斗来牢牢掌控权力。”</p>

    “朱瞻基和朱祁镇这两父子,治国打仗或许能力平平,但在驭臣之术这方面,确实是有些可取之处的。”</p>

    话间,秦始皇已经走下马车。</p>

    面前,是一片湛蓝的大海。</p>

    秦始皇看着这片大秦东方的茫茫大海,表情不知不觉间,变得平静而向往。</p>

    这里是大秦胶东郡最东端的陆地,名叫成山。</p>

    传,由此地渡海东往,就能抵达那传中的仙人之境。</p>

    蓬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