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在听到了秦始皇的话之后,不由露出惊讶表情。</p>
“父皇,这一条鞭法当真有如此重要?”</p>
秦始皇呵呵一笑,点头道:</p>
“当然重要。你应该仔细看过刚刚张居正颁布的一条鞭法细则了吧?”</p>
“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能体会吗?”</p>
这个问题若是问前几年的扶苏,他定然是懵懵懂懂,要思考好久。</p>
如今扶苏已经帮助秦始皇处理政务多年,驾轻就熟,开口道:</p>
“应该是把最基层的收税权力都归拢于朝廷。”</p>
“好像华夏历朝王朝之中,只有咱们大秦曾经做到过这件事情。”</p>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然道:</p>
“那是因为只有大秦把法家制度推进到了几乎极致,后世的历代王朝都选择当了儒家的狗。呵呵,儒家的中坚力量就是地方上的士族,地方收税权这么利润丰厚的东西士族怎么可能让出来?”</p>
“张居正这一次啊,可是真正刨了儒家的根基,往死里得罪人了呢。”</p>
扶苏愣了几秒,有些不敢置信地开口。</p>
“父皇您的意思是,张居正其实就是照搬了咱们大秦?”</p>
秦始皇缓缓道:</p>
“你这话,对,也不对。”</p>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本质就是通过税赋合一的改革,将朝廷的触真正触及到地方上每一个老百姓。”</p>
“这是他学习大秦之处。”</p>
大秦的法家政策,就是精确到每个人。</p>
大秦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相当于身份证的木简,上面详细记载了该人的出生年月、身高、样貌、家中财物等情况。</p>
有多详细?</p>
详细到这个人脸上有几颗痦子、是否残疾、家里有几棵桑树、几亩田地甚至几头牛!</p>
正是因为这种变态的基层控制力,在战国时代大秦官府就可以提前预测出接下来的战争中自己能动用多少青壮,能有多少粮食,能制造多少武器,能出动多少战马。</p>
这便是孙子兵法中极力赞扬的“知己”。</p>
战争的规模能打多大?战争的时间能打多久?</p>
这一切,大秦决策者们心里全部有数。</p>
反之,用相同的问题去问东方六国的统治者,他们只会一脸茫然。</p>
大秦怎么可能不赢,怎么可能不统一天下呢?</p>
秦始皇继续道:</p>
“但大秦虽然触角已经伸到了基层,税赋还是同样分开缴纳的。”</p>
“张居正这种税赋合一的方式,的确是开创了华夏之先河,是独属于他一人的功劳。”</p>
扶苏疑惑道:</p>
“父皇您这么,为何咱们大秦不这么做呢?”</p>
秦始皇呵呵一笑,道:</p>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一条鞭法自然也是如此。”</p>
“它啊,也是有弊端的。”</p>
扶苏继续追问:</p>
“什么弊端?”</p>
秦始皇淡淡道:</p>
“弊端就在于最基层的官吏!”</p>
“大秦向基层征缴税赋的时候,就经常出现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或者利用老百姓无知而多征收税赋,进而中饱私囊的事情。”</p>
“大秦以法家立国都无法禁绝这种事情,张居正所在的大明乃是以官绅勾结出名的儒家为根基,想来这种事情定然会更多,甚至成为普遍现象。”</p>
扶苏道:</p>
“那按照这种法,一条鞭法岂不是白费劲了?”</p>
秦始皇瞪了一眼扶苏,道:</p>
“怎么可能是白费劲呢?朕不是都已经过了,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缺点所在吗?”</p>
“作为统治者要做的就是在旧制度已经腐朽之后想办法开辟新的制度,让国家能够继续维持下去。”</p>
“至于新制度的缺点,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尽量把缺点的影响减到最。”</p>
秦始皇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道:</p>
“这一点上,朱元璋是有过错的。”</p>
“朕能理解他皇明祖训的本意,他不希望不孝子孙胡搞瞎搞让大明崩溃。”</p>
“但从来就没有任何制度能持续千百年不变,一项制度最多十年就会被所有人找到空子然后疯狂利用来给自己谋求利益。”</p>
“制度不是永恒的,变法才是永恒!”</p>
扶苏心情震动。</p>
制度不是永恒,变法才是?</p>
这句话让扶苏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中。</p>
突然他心中一动,开口道:</p>
“周朝八百年”</p>
秦始皇不屑地撇了撇嘴。</p>
“礼崩乐坏忘了?孔丘的话大多是无稽之谈,但这四个字还是没错的。”</p>
“周朝的制度,不正是被诸侯钻了空子,最终架空了周天子?”</p>
“既然诸侯已经成为了这项制度的最大受益者,那他们当然要继续维持这种制度,才能让诸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p>
“懂了吗?”</p>
扶苏如梦初醒。</p>
“所以那些千年不变的制度,并不是因为制度本身良好,而是因为制度事实上已经崩塌了,被那些蛀虫们彻底夺走了所有利益。”</p>
秦始皇缓缓点头。</p>
“对,不要以为千年不变的制度就是完美的制度。周朝制度本该是周天子号令天下八百年,结果呢?结果是诸侯们统治天下八百年!”</p>
“任何千年不变的制度,都是已经彻底腐朽的、烂透了、被利益阶级彻底架空把持、再也没有任何希望的制度!”</p>
“变法,才能让社会进步。”</p>
“无论变法失败与否,只要还在变法,社会就还有继续进步的希望。”</p>
“若是哪一天,大秦再也无法可变。”</p>
“到那时,纵然不是大秦的末日,也是我大秦嬴姓皇族的末日了!”</p>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咦了一声。</p>
“这个一条鞭法,好像真挺有意思的。”</p>
“诸位卿家,你们觉得呢?”</p>
在场的大宋群臣异口同声。</p>
“没意思,不能变!”</p>
赵匡胤:“”</p>
宰相赵普正色道:</p>
“陛下,国朝可是和士大夫共天下的。”</p>
“这一条鞭法就是彻底抛开了士大夫,怎么能用在我们大宋之中呢?”</p>
群臣纷纷开口,对赵普的话表示力挺。</p>
赵匡胤见状,脸颊不由抽动,心中隐约冒出几分怒火。</p>
赵匡胤对士大夫们为何反对一条鞭法,心知肚明。</p>
一条鞭法的本质是把向基层征税纳赋的权力收归朝廷,那问题来了,在一条鞭法之前,谁来向基层收税赋呢?</p>
在大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士大夫。</p>
掌握了某种权力,就一定能享受到权力对应的好处。</p>
士大夫们当然不愿意把征税权吐出来。</p>
那又一个问题来了。</p>
士大夫阶层掌握了征税权,对老百姓来是好事吗?</p>
答案就是,宋朝爆发的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华夏王朝中数量最多的!</p>
赵匡胤心中颇为不满,但表面上还是发作不得,只能哼了一声。</p>
“好了,今天天色已晚,就到此为止吧。”</p>
赵匡胤怒气冲冲地走回了御书房。</p>
太子赵德芳紧随而至,心翼翼地开口。</p>
“父皇,士大夫们中并无兵权,您为何不直接绕开他们设立军处,强制推行一条鞭法呢?”</p>
在赵德芳看来,赵匡胤作为开国皇帝,想要做到这种事情还不简单?</p>
赵匡胤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开口。</p>
“不行。若是抛弃了士大夫阶层,咱们皇族怎么治国?”</p>
“难道你要朕把节度使们复活吗?”</p>
对赵匡胤来,士大夫们充其量就是癣疥之疾。</p>
导致大唐灭亡,五代十国混战的节度使们,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p>
赵德芳闻言也有些丧气,道:</p>
“父皇,难道咱们赵家皇族就这么一直受制于士大夫不成?”</p>
赵德芳固然是儒家教育出身,但他毕竟是皇太子,将来的皇帝。</p>
哪个皇帝喜欢这种被士大夫指画脚的情况?</p>
赵匡胤脸色闪动了一下,轻轻地哼了一声。</p>
“不用着急,德芳。很快就有一支新的势力要登上大宋的舞台了。”</p>
赵德芳闻言心中颇为疑惑。</p>
“父皇的是”</p>
在赵德芳看来,除了军队之外,哪里还有什么势力能跟大宋的士大夫阶层作对?</p>
赵匡胤嘿嘿一笑,从口中吐出了两个字。</p>
“商人。”</p>
大明世界,朱棣突然一拍大腿。</p>
“父皇,俺想起来了。这个一条鞭法,不是跟雍正那个什么摊丁入亩很像吗?”</p>
这句话一出来,在场的大明其他人精神都是一震。</p>
朱元璋皱眉片刻,缓缓点头。</p>
“还真是。之前在盘点乾隆视频里提过雍正的摊丁入亩改革,那也同样是税赋合一的方式。”</p>
“嗯,摊丁入亩做的其实比一条鞭法还要更加深入一些。”</p>
朱棣闻言立刻就有些不怎么爽利,忙道:</p>
“父皇,明显就是满清的皇帝们在抄袭咱们大明张居正啊!”</p>
“呵呵,若不是播放了这个视频,还真以为雍正的摊丁入亩多厉害呢,原来只不过是学习咱们大明的能臣罢了。”</p>
在场的大明群臣纷纷开口赞同,不少人颇有扬眉吐气之感。</p>
满清所谓最出色的皇帝雍正,其实也就是抄袭咱们大明张居正而已。</p>
不过如此,不过如此!</p>
朱高炽眉开眼笑,道:</p>
“张居正真是一个能臣啊,皇祖。”</p>
朱元璋哼了一声,面无表情地开口。</p>
“张居正当然是个能臣,但这家伙实在是太能贪了!”</p>
刚刚金幕盘点视频里有一段张居正和儿子张敬修的对话。</p>
在两父子对话的时候,书房里的场景自然也呈现于金幕中。</p>
书房里的各种器具,什么金、银、玉、翡翠,应有尽有。</p>
再往前一点,张居正刚刚走下马车回到自己家中时,府邸的大门,府中的各种陈设器具,同样也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看就是耗费不菲。</p>
朱元璋可是最讨厌官员们这种风格的!</p>
朱棣闻言,表情顿时一滞。</p>
这位警的大明皇太子立刻做出决定,不再给张居正好话了。</p>
然而下一秒,另外一个声音从一旁响起。</p>
</p>
“皇祖,孙臣倒是觉得,您的想法或许有些偏激了。”</p>
能用这个称呼话的人,自然就是皇孙朱高炽!</p>
朱棣表情瞬间僵硬,不敢置信地转头看着朱高炽,怒喝道:</p>
“朱高炽,你怎么和父皇话的?”</p>
朱棣这叫一个慌啊。</p>
俺平日里那么口不择言现在都学乖了,你朱高炽平时那么听话,反而学会顶嘴了?</p>
朱元璋有些惊讶地看着朱高炽。</p>
“高炽,你怎么个意思,来给朕听听。”</p>
朱元璋是传统的华夏式家长。</p>
在他心里,儿子顶嘴,那必须当场扇飞。</p>
孙子顶嘴孙子怎么能叫顶嘴呢?那是可爱的任性!</p>
朱高炽认真地开口:</p>
“皇祖,孙臣是真的觉得,您对大明的官员要求过于严格了。”</p>
“大明官员既然是替您统御百姓的,他们生活比百姓好一些也是理所当然。”</p>
听到朱高炽这两句话,大殿之中的大明群臣直接动容。</p>
高炽皇孙,简直就是出了大家的心声啊!</p>
历朝历代,当官都是一个非常舒坦,人上人的工作。</p>
唯独大明洪武朝,在朱元璋下当官例外。</p>
朱元璋一辈子杀了超过十万的官员,这啥概念?</p>
很多大一统王朝从建立到灭亡两三百年时间,这期间整个王朝所有皇帝杀掉的官员数量,加起来都没有朱元璋一个人杀得多!</p>
在朱元璋麾下当官容易死也就算了,最重要的还是穷!</p>
洪武朝官员的俸禄,那叫一个低啊。</p>
正一品的大明高官,每个月是石米,一年044石。</p>
如果以现代华夏货币,按照每斤米25元来换算的话。</p>
正一品的大明官员,月薪大约是元。</p>
看着是挺多的,但问题是哪个正一品大员家里没有几个妻妾,十几个子女,上百个仆人?</p>
这四万块钱养这么一大家子,难度可想而知。</p>
有人正一品大员多的是赏赐和门路搞钱,那就看看基层的官员。</p>
以最典型的知县作为例子,知县是正七品,每个月5石,一年90石。</p>
换算一下,大明知县每个月的月薪是3255元。</p>
这还是正七品的知县呢!</p>
大明可是九品官制度,那最低级的从九品官员,月薪换算是多少?</p>
20元。</p>
辛辛苦苦考个科举弄个功名,当了个九品官,然后月薪两千块</p>
谁的“书中自有黄金屋”?</p>
两千月薪,明明只能住茅草屋!</p>
这还没完呢。</p>
大明给官员发的月薪还不都是米,还有一部分洪武宝钞。</p>
洪武宝钞就是大明洪武年发行的一种纸币。</p>
由于大明压根就没有现代货币政策意识,洪武宝钞发行之后贬值的速度极其惊人。</p>
到现在,洪武宝钞基本属于一个用来擦屁股都嫌硬的状态。</p>
嗯,两千月薪,里面还有好几张百元钞票是废的,用不了的。</p>
就谁当这个官,心态能不崩吧。</p>
朱元璋听到朱高炽的话之后,颇为不满地哼了一声。</p>
“朕能让他们当官就不错了,他们要是不服气就别当,多的是人当!”</p>
这句话也是一直以来朱元璋的理由。</p>
完,朱元璋不忘记看了朱棣一眼。</p>
朱棣身体一震,义正言辞的开口。</p>
“父皇得太对了,让尔等当官就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不爽就辞职回家种田去!”</p>
群臣顿时鸦雀无声。</p>
皇帝和太子都这么了,还能咋办?</p>
换别的王朝,官员们不得就要造反了。</p>
但在大明洪武朝,去造反拥有数十万热兵器军队的朱元璋?</p>
还不如直接自杀,至少不会连累家人。</p>
朱高炽却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话而退让,他依旧非常坚持地开口。</p>
“皇祖父,您也看到视频里的情况了。”</p>
“大明的官员们薪俸真的很低,他们也要过日子,也需要钱。”</p>
“朝廷如果不给他们钱,他们就一定会巧立名目,利用中的权力向老百姓多收钱。”</p>
“这样一来,受苦的就是百姓啊。”</p>
朱元璋冷笑道:</p>
“只要把这些贪官污吏统统杀掉就可以了。”</p>
朱元璋不单单是这么,一直以来也是这么做的。</p>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道:</p>
“皇祖父,您有威望有能力,当然可以查出贪官,杀掉贪官。”</p>
“可后代的大明皇帝们呢?他们能拥有您一样的威望和能力吗?”</p>
到这里,朱高炽又一次指了指金幕。</p>
“万历年为何一定要改革,张居正为何一定要推行考成法?”</p>
“孙臣想,这一定和那个时代大明贪官污吏成风不无关系。”</p>
“皇祖,就连张居正这样的臣子都必须奢靡享受才能获得官员阶层的认同,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大明的贪腐到了何种地步!”</p>
朱元璋沉默了。</p>
朱高炽的这些确实都是事实。</p>
朱高炽定了定神,道:</p>
“所以孙臣斗胆,请皇祖提高官员的待遇。”</p>
“孙臣相信,有很多官员只要拥有了足够好的待遇来维持生活,他们是不愿意贪腐的。”</p>
“有了好的生活,他们也会有更多的动力去施政,去造福一方百姓。”</p>
“还请皇祖明察!”</p>
完,朱高炽恭恭敬敬,对着朱元璋行了一礼。</p>
朱元璋又一次沉默了。</p>
过了片刻,朱元璋看了一眼在场鸦雀无声的大明群臣。</p>
“尔等都觉得自己的薪俸少了?”</p>
没有人开口话。</p>
不敢开口啊。</p>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p>
“尽管畅所欲言,朕保证不会因此事责罚尔等!”</p>
群臣对视一眼,异口同声。</p>
“太少!”</p>
朱棣被这整齐的声浪给吓了一跳。</p>
好家伙,平日里朝堂上点国家大事,就没见你们这些官员齐心过。</p>
今天你们反而万众一心了?</p>
朱元璋皱了皱眉,语气柔和了一些。</p>
“那,朕给你们加个一成?”</p>
群臣连连摇头。</p>
开什么玩笑,月薪两千你每个月加两百块钱,有意义吗?</p>
朱元璋脸颊抽搐了一下,道:</p>
“那加三成?”</p>
群臣摇头。</p>
“六成!”</p>
群臣继续摇头。</p>
朱元璋勃然大怒,直接拍了桌子。</p>
“你们这些混账东西,不要太过分了!”</p>
群臣鸦雀无声。</p>
朱棣眼珠子一转,心翼翼地开口。</p>
“父皇,要不直接加一倍吧。”</p>
作为太子,朱棣对大明官员薪俸低这件事自然心知肚明。</p>
但之前的朱棣也不敢提啊。</p>
现在看到朱高炽提议,百官赞同。</p>
朱棣觉得,自己这个太子也得参与一下,捞点声望,给文武百官卖个好。</p>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看着朱棣。</p>
“你这个败家子,竟然要加一倍?”</p>
朱棣被朱元璋盯得发虚,但话都出口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道:</p>
“父皇,一倍真不多啊。咱们大明国库收入如今都是之前的十倍以上了!”</p>
自从有了金幕,又买了工业革命后,大明国力突飞猛进,财政收入也是连年攀登新台阶。</p>
这也就是为何朱棣敢于提出加一倍薪水的底气。</p>
群臣看到这里,终于也忍不住了,纷纷开口。</p>
“陛下,一倍真不多。”</p>
“陛下,可怜可怜臣等吧。”</p>
“陛下,臣等真的只需要加一倍就满足了。”</p>
原本这种事情谁都不敢提,但今天这个情况,明显是最好的会。</p>
在场的大臣们也不傻,必须要抓住这个会!</p>
朱元璋看着面前大臣们各种求情,眼底突然闪过一丝狡黠。</p>
“好,那就传旨意下去,今后大明所有官吏,薪俸增加一倍!”</p>
群臣顿时大喜,齐齐跪地,高呼万岁。</p>
朱元璋脸上露出笑意。</p>
本来加薪这种事情,户部、吏部这两年就一直在提。</p>
户部甚至提到一点,由于现在大明经商赚钱太多,甚至出现了大量八品、九品官员辞去官职,下海经商的情况。</p>
朱元璋当然不能容忍这一点,早就已经想过要找个会加薪了。</p>
原本户部给的建议是把薪俸加到至少原先的三倍,也就是提升两倍薪水。</p>
但现在</p>
哈,提升一倍薪水可是你们主动哀求朕的,这可怪不了朕啊。</p>
朱元璋心情愉快,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金幕。</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一条鞭法并非完美无瑕,但在当时确实切中要害,解决了大明面临的最主要矛盾。</p>
在一条鞭法实行之后,朝廷国库充盈,百姓压力减轻,大明国力全面恢复。</p>
截止万历十年,大明已然出现了盛世景象。</p>
从隆庆元年到万历前期,这也是大明的最后一个盛世。</p>
听到这里,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p>
大明,最后一个盛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