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发质变,这句话一点都不假。</p>
从最最极端的角度来,哪怕只是弱如蚂蚁那样的生物,只要拥有足够的数量,也能杀死一只大象。</p>
火铳的子弹,若是论单体威力,在冷兵器时代很多东西都能超过它。</p>
但火铳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形成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p>
任何一个能上战场的士兵,都能人一把。</p>
甚至,那些辅助作战的辅兵,一样也能带着火铳上前线杀敌,发挥出和正兵完全无二的威力。</p>
几百上千把火铳,和几千几万把火铳的威力比起来,那是截然不同的。</p>
宋太祖赵匡胤:难怪,朕总觉得这大明既然有了火铳,就应该能横扫天下才对。现在总算明白了,大明的火铳普及率太低了,远远不够啊。</p>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得对,任何兵种只有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优势。视频里大明的火铳兵数量还是太少了。</p>
像蒙古骑兵,不也一样?</p>
一千几百的蒙古骑兵,无非就是在边境打打草谷。</p>
一万几千的蒙古骑兵,也就只够进行一场中型战役。</p>
但若是有了十万八万的蒙古骑兵</p>
成吉思汗直接横扫亚欧!</p>
这就是量变引发的质变啊。</p>
宋太祖赵匡胤:所以嘛,但凡朱翊钧这子能把赏赐和福王还有自己享受的钱给边军更换武器装备,一人一把火铳,随随便便都把努尔哈赤轰死了。</p>
看到这句话之后,朱元璋的表情顿时变得颇为古怪。</p>
但又不得不承认,赵匡胤的确实是事实。</p>
康熙皇帝则呵呵地笑了起来。</p>
“好好好,有朱翊钧这种皇帝和太祖在同一个时代出现,这不是天佑大清又是什么呢?”</p>
胤禛则想到了另外一方面。</p>
“父皇,火铳绝对是将来兵器发展的优先方向,大清也不能一直指望从英国、法国等地购买火铳,工部的研发也一定得跟上才行。”</p>
着,胤禛忍不住瞪了一眼弘历。</p>
这个臭子,就是因为火器太落后,四次缅甸之战,被缅甸猴子打得哭爹喊娘,不知道浪费了大清多少将士的性命!</p>
弘历领会了胤禛眼神中的意思,下意识地缩了缩脑袋。</p>
在这方面,弘历也是真不敢犟嘴啊。</p>
康熙笑呵呵地开口。</p>
“那是自然,眼下从英法等国购买火铳,本来也只不过是为了防止俄罗斯狼子野心罢了。”</p>
“哦,对了,布里亚特行动准备得如何了?”</p>
布里亚特行动,是康熙皇帝在看完了乾隆篇盘点视频之后,和军处、兵部进行商议之后诞生的一个计划。</p>
这个计划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其目的就是要将在尼布楚条约中割让给了沙俄帝国的布里亚特蒙古地区给夺回!</p>
至于为什么不是西伯利亚其他地方而是布里亚特地区,答案也很简单。</p>
西伯利亚疆域虽然非常辽阔,但是真正让一定数量百姓生存,建立城镇的地区,其实也就是南边的一条走廊。</p>
布里亚特地区就位于这条走廊的中部。</p>
换言之,只要拿下了布里亚特地区,那么在布里亚特以东的所有西伯利亚其他地区,沙俄都无法再建立像样的城镇了。</p>
即便能建立,那也属于表面连接本土,事实上却是飞地的城镇。</p>
这样一来,大清北方边疆的隐患就能大大消除,再也不需要担心黑龙江一带遭受沙俄的觊觎了。</p>
不过当时大清最主要的威胁还是准噶尔汗国,所以大清朝廷的工作重心都聚集在准噶尔方面。</p>
直到最近灭亡了初步掌控了准噶尔汗国,康熙皇帝才终于腾出来,准备解决一下布里亚特问题。</p>
大清帝国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尼布楚条约之中吃的亏,这一次得连本带利的拿回来!</p>
听到康熙的话之后,胤禛赶忙开口道:</p>
“回皇阿玛的话,对喀尔喀军队的培训已经完成了,预计明年布里亚特地区开春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了。”</p>
大清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直接抄袭沙俄,采用蚕食的方式。</p>
为了避免直接开战,大清不会派出官方身份的人员或者军队。</p>
大清的计划是,以大清北部喀尔喀蒙古最临近布里亚特的车臣诸部,让这些部落之中的蒙古人北上,去抢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草场。</p>
有大清朝廷的支持,喀尔喀蒙古诸部肯定能打赢布里亚特蒙古诸部。</p>
等蚕食到一定程度,控制了布里亚特蒙古,这时候大清就可以用外交的方式,逼迫沙俄承认现状。</p>
要是不承认,那就打一仗嘛。</p>
大清北京到布里亚特,也就几千里。</p>
沙俄莫斯科到布里亚特,那可是足足上万里,距离翻了两倍还多。</p>
就这种距离,只要沙俄的皇帝不是傻子,在得知大清拥有英国、法国的支持后,都会有所掂量。</p>
至于为啥不直接全面开战,康熙也有自己的想法。</p>
布里亚特地理位置虽然很重要,但统治价值不高。</p>
所谓的统治价值,就是能给国家创造的财政、军事各方面价值。</p>
布里亚特那么北的地方,财政价值几乎没有。</p>
军事价值也就是能提供一些马匹,但大清内部都有漠南漠北了,缺这点马?</p>
另外一方面,大清也没必要因为这点地方和沙俄爆发全面战争。</p>
尤其是在看完朱翊钧抗倭战争后,康熙皇帝的这种想法越发坚定。</p>
一个倭国的丰臣秀吉,就把大明搞得元气大伤,才有了大清崛起的会。</p>
若是大清和沙俄全面开战,英国和法国人趁蚕食大清的势力范围,那大清同样也是非常吃亏的。</p>
作为统治了大清一甲子的皇帝,老康熙在这些方面可是绝对不会冲动。</p>
能用代价最的方式解决问题,那就算时间拖长一点,方式曲折一点也无所谓。</p>
康熙想到这里,忍不住看了一眼弘历。</p>
盘点视频之中的弘历,终究还是太过年轻气盛了一些。</p>
年轻人气盛是好事,但一个皇帝若是不够成熟,给国家带来的不是眼前的灾祸,就是将来的隐患!</p>
康熙觉得,对弘历乃至胤禛的帝王教育,还需要继续加强才对。</p>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刘綎率领着东路明军一路狂奔。</p>
中午时分,刘綎抵达了赫图阿拉附近的阿布达里冈。</p>
来自朝鲜的李将军又一次凑了过来,忧心忡忡地开口。</p>
“刘将军,你真的确定没问题吗?总感觉这个地方很适合埋伏啊。”</p>
“而且我们都已经到这里了,一路上怎么都没有看到其他的大明部队呢?”</p>
刘綎被这李将军了好几次,心中也开始有点嘀咕了。</p>
“来人啊,去把那信使找来,我问问他。”</p>
过了片刻,刘綎的部下有些疑惑地回报。</p>
“将军,那信使一个时辰前要先回赫图阿拉向杜松大人报信,已经离开了。”</p>
“什么?”刘綎脸色一变,怒道:</p>
“怎么不告诉我?快传令,让全军先停下,我们”</p>
话音未落,一阵擂鼓声突然响起。</p>
刘綎猛然抬头,发现从山岗的两侧突然出现了无数后金军。</p>
密集的箭雨朝着明军落下。</p>
猝不及防的明军顿时被射倒一大片,阵脚大乱。</p>
紧接着,更多的后金军呼啸而出,朝着明军杀了过来。</p>
明军本就是以一字长蛇阵快速行军,压根就来不及组织什么阵型。</p>
当后金军先锋都已经杀入明军之中时,许多明军的脸上甚至都还带着茫然、疑惑的表情。</p>
不是好的来赫图阿拉围攻后金人,怎么反而被后金人埋伏了?</p>
这一战,发生得快,结束的也快。</p>
后金人实力本就更强,数量上同样也是刘綎这支东路军的将近三倍。</p>
以有心算无心之下,刘綎的东路军自然是没有一点胜算。</p>
刘綎死死地瞪着眼睛,脸庞上的表情除了悔恨,还是悔恨。</p>
他的脑袋被人提着,来到了努尔哈赤的面前。</p>
“皇阿玛,明军提督刘綎首级在此!”</p>
努尔哈赤满意点头。</p>
“这个刘綎,当年抗倭战争的时候朕就知道他是一个废物。”</p>
“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刘綎居然还被明国认为是当世一流名将。”</p>
“哈哈,就这种废物也能在明国之中大出风头,明国不灭亡才是咄咄怪事呢。”</p>
至此,短短四天时间,明军四路军之中的北、西、东三路全部都被后金歼灭,而且都是全军覆没。</p>
画面一转,到了最后一支明军,也就是李如柏的南路军。</p>
跟随着南路军的朝鲜元帅姜宏立一脸疑惑,对着李如柏开口。</p>
“李提督,我们已经在这里停留两天时间了,为何不继续向前?”</p>
“再停留下去,恐怕会延误军啊。”</p>
李如柏闻言,表情微微变幻,缓缓开口道:</p>
“姜元帅稍安勿躁,本官正在等待来自沈阳的消息。”</p>
“等沈阳来了消息之后,本官会继续进军的。”</p>
姜宏立皱起眉头,欲言又止。</p>
他也不是傻子,当然能看得出来李如柏对自己有所隐瞒。</p>
沉吟片刻,姜宏立转身离去。</p>
李如柏深吸一口气,拿起了一封信。</p>
三天前,李如柏就已经收到消息。</p>
杜松疑似在萨尔浒战败!</p>
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如柏立刻停止了进军。</p>
杜松可是四路明军之中最强的一路,如果杜松输了,那这场仗就彻底没搞头了。</p>
停止进军后,李如柏又派人飞马前往沈阳,希望能从杨镐那边获得更加确定的情报。</p>
同时,李如柏也派人去通知距离自己最近的东路军刘綎所部。</p>
但截止目前为止,无论是沈阳方面还是刘綎方面,都还没有消息传回。</p>
这让李如柏越发忧心,只能止步不前。</p>
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告诉朝鲜人,不然朝鲜人直接跑了怎么办?</p>
</p>
就在李如柏心中暗暗焦急的时候,一名信使策马自东边而来。</p>
“不好了大人,刚刚得到的消息,东路军刘綎大人在赫图阿拉城外被建奴埋伏,已经全军覆没!”</p>
“建奴主力正在朝我们的方向扑来!”</p>
“什么?”李如柏脸色大变。</p>
按照常理来,如果后金人击败了杜松之后选择南下,最近的其实就是李如柏这一路,然后才轮到刘綎。</p>
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两天选择了止步不前,反而幸运地躲过了后金主力?</p>
但李如柏的心中并没有多少庆幸。</p>
刘綎完蛋了,那之前杜松战败的消息恐怕也是真的。</p>
就算剩下的马林部依旧完好无损,李如柏和马林会师一处,也不可能是后金人的对!</p>
突然,又是一名信使疾驰而至。</p>
这一次,是来自沈阳的信使。</p>
“提督大人,杨经略急令,让你即刻撤退,不得有误!”</p>
得到这份军令,李如柏悬着的心,终于彻底绝望了。</p>
李如柏是非常了解之前朝廷怎么逼迫杨镐出兵的。</p>
但凡还有一点胜利的希望,杨镐也不可能让李如柏撤军。</p>
李如柏深吸一口气,大声道:</p>
“撤退,撤退!”</p>
很快命令下达全军,李如柏这一路兵马急匆匆地撤退。</p>
突然不远处的山林中冲出了一支后金军的股斥候部队,他们敲锣打鼓大喊大叫,营造出大队主力进攻的声势。</p>
正在惶惶然撤退的明军顿时被这一阵声势吓得大乱,人、马相互踩踏,死伤了至少上千人。</p>
不远处的朝鲜军营地之中,朝鲜元帅姜宏立也收到了急报。</p>
“东路军刘綎全军覆没了?”</p>
姜宏立的脸色顿时发白。</p>
再转头看着仓皇撤退的明军,姜宏立一咬牙,开口道:</p>
“派人去找建奴,不,大金国的军队,就我们愿意投降!”</p>
“啊?”旁边的几名朝鲜将官闻言,不由震惊,“投降?”</p>
姜宏立怒道:</p>
“刘綎已经死了,后金人的兵马一定已经包抄了我们回国的后路,就等着我们自投罗呢。”</p>
“要是不投降,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p>
在李如柏撤退之后,姜宏立率领五千朝鲜军向后金军投降,被后金礼送回国。</p>
朝鲜国王光海君恐惧之下,放弃了对明朝的依附,转而在大明和后金之中保持中立。</p>
此次战役至此宣告彻底结束。</p>
由于最关键的战斗爆发在萨尔浒,故而此战便称为——萨尔浒之战。</p>
在这场大战之中,明军十二万兵马损失了将近十万,三路全军覆没,只有李如柏一路全身而退。</p>
后金方面的伤亡绝大部分都是在萨尔浒和杜松激战时产生的,并无具体数字,粗略估计约为一万到一万五之间。</p>
这一战对大明和后金之间的局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此之后大明只有防守之力,后金则全面进入战略进攻期。</p>
萨尔浒之战,也被看做是后金的立国之战,也是大清王朝正式走上华夏历史舞台的开端。</p>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情各异。</p>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摇了摇头,淡淡道:</p>
“这大明看来是真要亡了。”</p>
扶苏也是一脸惊讶。</p>
“没想到,大明竟然会败得这么惨。”</p>
之前秦始皇就已经预言过大明的败亡,扶苏当然对这一战的结果早有心理准备。</p>
但在扶苏原先的预料之中,大明毕竟还是一个疆域、人口、资源都远胜于后金的庞然大物。</p>
就算大明输了,应该也不会败得太过难堪。</p>
但视频之中展露出来的战争过程,却让扶苏大跌眼镜。</p>
四路明军,三路全军覆没。</p>
这输的实在是太惨,都惨到有点过分了!</p>
秦始皇呵呵一笑,淡淡道:</p>
“这就是一个王朝在下坡路时必然会经历的情况。”</p>
“坦白,若不是之前有个于谦,大明在土木堡之后就该走下坡路并且灭亡了。”</p>
扶苏吐出一口气,脑海中回忆起朱祁镇那一部盘点视频的内容,下意识地点头。</p>
“是啊,那位于谦于少保,虽在治理内政方面和张居正比起来有所不足,但其意志之刚强,儿臣也是前所未见。”</p>
秦始皇嗯了一声,道:</p>
“于谦、张居正这种人,都属于至少百年一遇的人才。”</p>
“大明两百年,正好出了两个。按照正常概率,大明不可能再出第三个了。”</p>
“所以朕,大明也该灭亡了。”</p>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摇了摇头,颇为失望。</p>
“这仗打的,也太难看了。”</p>
在场的贞观群臣也是吐槽不断。</p>
李靖经过这些年,话的欲望提高了不少,笑着开口道:</p>
“也就杜松那一路打仗还能看看,这什么马林、刘綎,都是不忍直视啊。”</p>
程咬金哼了一声,轻蔑地开口。</p>
“就这马林和刘綎的水平,在咱们大唐别是充当一路军队主将了,就是当个折冲府将军也不够资格!”</p>
李积点头道:</p>
“是啊,打得太烂了。唉,其实明军的士气都还可以的,根源还是出在了朝廷方面。”</p>
房玄龄笑了笑,道:</p>
“给将士们的待遇太差了,就这种待遇能打出这样的战绩,也不奇怪。”</p>
大唐的军队为啥会打仗,就是因为打赢了捞的多,死了家里妻儿也有足够抚恤和照料。</p>
唐军所到之处,那真真是“兵过如篦,寸草不生”,地皮都给你刮走三寸。</p>
不然,大唐朝廷哪里来的勇气,要求府兵自备装备战马?</p>
在大唐的府兵,打仗就属于一种投资。</p>
只要赢一次,就能暴赚,一辈子吃喝不愁。</p>
这种事情,谁都愿意干,都愿意搏命。</p>
反观大明,士兵们连兵饷、装备都不够,训练也无从谈起。</p>
大明朝廷呢,平时不闻不问,要打仗了就象征性的拨一笔款,还得被上面的将军、军官私吞一大半。</p>
就这种情况,谁愿意给大明卖命?</p>
再看对面的后金。</p>
打赢了,皇帝扩大了疆域,贵族获得了更多的封地,士兵们也有财富、田地和奴隶。</p>
李治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忍不住感慨。</p>
“原来很多时候,战争在正式开打之前就已经有结果了。”</p>
李世民哈哈一笑。</p>
“孙子兵法早就已经过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p>
“朱翊钧这子啊,就是压根没把战争当回事。”</p>
“满脑子的反骨和叛逆心理,谁让他不高兴了,他就想方设法的去弄死谁。”</p>
“这种心态就算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都是很难在社会上生存的,而他却是皇帝,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p>
顿了顿,李世民表情有些奇异地开口。</p>
“朱翊钧都已经登基四十多年了,才弄出这样一场大败,这其实都够让朕惊讶的了。”</p>
长孙无忌笑着开口。</p>
“还得是张居正啊。”</p>
李世民愣了一下,也笑了。</p>
“对,还得是张居正啊!”</p>
大明世界。</p>
朱元璋揉着太阳穴,心累。</p>
此时的朱元璋,一点话都不想。</p>
朱棣脸色铁青,也没有开口。</p>
在场的其他人,更是一阵默然。</p>
通过各种弹幕,以及朱元璋父子之前的分析,大明君臣都很清楚,这一战是凶多吉少。</p>
但谁也没想到,打完下来竟然会是这种局面!</p>
过了不知道多久,朱元璋才无可奈何地叹息了一声。</p>
“你们,这朱翊钧怎么就不是朕的孙子呢?”</p>
“这样朕就能直接抽死他了。”</p>
这一刻的朱元璋,心里是真难受啊。</p>
朱翊钧怎么就是两百年后的大明皇帝呢?</p>
要是二十年后该多好。</p>
朱元璋绝对拿出棍子,把朱翊钧这臭子抽得吱哇乱叫,满地乱爬!</p>
朱棣闻言,突然心生不妙。</p>
父皇抽不到朱翊钧,但是可以抽俺啊。</p>
朱棣脑海中无数念头飞速闪过,最终定格,叫了起来。</p>
“父皇,大明本的帝范已经全部校对完毕了,您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从今天开始就让朱高炽这子进行学习吧。”</p>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一眼朱棣,一直看到朱棣头皮发麻,这才哼了一声。</p>
“不只是高炽,你也要好好的学一学。”</p>
“天天一拍脑袋就打仗,和个傻子一样!”</p>
朱棣:“”</p>
五征蒙古这件事情咱就过不去了呗?</p>
好歹也是五次都赢了啊!</p>
怎么在父皇您的嘴里,这变成了啥丢脸的事情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