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突然这么一声喊,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p>
在贞观朝的朝堂上,有人喊叫并不稀奇,程咬金尉迟敬德的嗓门比这声音可是大多了。</p>
大家震惊的并不是大喊大叫这件事情,震惊的点在于——喊的人居然是李治?!</p>
李世民非常惊讶地看着李治,道:</p>
“为善,你怎么如此激动?”</p>
李治激动地开口道:</p>
“父皇难道不激动吗?”</p>
“岳飞终于成为大宋最强的将军了!”</p>
“岳飞啊!”</p>
李世民哑然片刻,笑着点头道:</p>
“你的没错,朕其实也是有些激动的。”</p>
“岳飞和韩世忠,嗯,再加上一个吴玠,是朕能看得上的三个人。”</p>
李靖笑呵呵地开口道:</p>
“韩世忠和吴玠,终究还是少了一些热血。”</p>
“岳飞的经历,臣看到现在,觉得实在是非常艰难曲折啊。”</p>
“如今看到他否极泰来成为大宋最强战将,臣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的。”</p>
李治连连点头:</p>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p>
“儿臣真的很高兴!”</p>
“父皇,岳飞真的很难!”</p>
李世民一下子沉默了。</p>
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轻轻点头。</p>
“是啊,岳飞真的很难。”</p>
从军的时候,就已经是靖康之变。</p>
天下大乱,自己一腔热血,想要救出宋徽宗和宋钦宗,却反而连累了七千同袍的性命。</p>
来到汴京奋勇作战,被宗泽慧眼识珠授予兵法悉心教导,却又在短暂的相处之后天人永隔。</p>
跟随杜充南下,马家渡之战明明能赢,最终结果却还是大败亏输。</p>
黄天荡之战,明明兀术死到临头,却因为两个汉奸而功败垂成。</p>
多少次,岳飞距离最后的胜利是如此之近,却又无法触及。</p>
从河北到中原,从中原到江南。</p>
他无数次地奋勇作战,拼死搏杀。</p>
但大宋的疆域却越来越少,国土面积越来越少,老百姓越来越惨。</p>
岳飞没有怨天尤人。</p>
面对一次次的困境和逆境,岳飞一直在抗争。</p>
他脱离了杜充,自己建立起一支军队。</p>
他剿灭流寇,逐步发展壮大。</p>
他终于能以一军主将的身份,在泸州正面击溃金军!</p>
如今,他是大宋最年轻的节度使,最闪耀的将星。</p>
他是大宋行营后护军主帅——岳飞,岳鹏举!</p>
李世民感慨道:</p>
“岳飞和朕,还真是两个极端。”</p>
“坦白,朕如果面对他那样的人生逆境,朕也没办法确定自己的表现究竟会不会比他好。”</p>
李世民,出生就是唐国公的嫡子。</p>
曾祖李虎,是和宇文泰并称八柱国,平起平坐的存在!</p>
姨爷爷杨坚,是大隋的开国皇帝!</p>
李世民出生时,他的起点就已经是这个世界9999%人终生无法触及的梦想终点。</p>
十八岁,李世民追随父皇起兵。</p>
二十五岁,帮助父皇一统天下。</p>
二十八岁,玄武门事变登基为皇。</p>
三十二岁,俘虏颉利可汗,扫平东突厥,征服漠北。</p>
同样是在三十二岁这一年,万国(族)来朝,尊奉李世民为“天可汗”。</p>
仅仅三十二岁,李世民就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站在了华夏五千年所有皇帝们的巅峰!</p>
什么叫逆天,什么叫开挂般的人生?</p>
李世民的人生就是!</p>
岳飞呢?</p>
之前种种事迹磨难不必赘述,只年龄。</p>
金幕中正在播放的这一次北伐,也就是岳飞的第二次北伐。</p>
此时,岳飞三十三岁。</p>
在这个年纪,李世民已经登上华夏历史的巅峰整整一年。</p>
而岳飞,还在为了光复大宋河山而奋斗。</p>
岳飞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击败金国达成目标。</p>
但岳飞依旧一往无前,依旧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倾尽全力。</p>
这就是岳飞。</p>
一个满腔热血,出身于县城的爱国男儿。</p>
他懵懂,无知,热血,冲动。</p>
他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付出过极为惨痛的代价。</p>
他没有被惨烈的人生所击垮。</p>
他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对抗着命运的不公。</p>
现在,他成长了。</p>
成熟了。</p>
也变强了。</p>
他已经是自己人生的强者。</p>
更是大宋最强的战将,是大宋千千万万百姓的守护者。</p>
是大宋关中、中原、淮北、山东、河北所有沦陷区百姓的希望!</p>
金幕上,一行弹幕飘过。</p>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南宋虽是朕亲自灭亡,但朕必须要,岳飞岳武穆,真英雄也!</p>
清圣祖爱新觉罗康熙:若大明也有岳飞,朕的大清不过也就是第二个前金罢了。可惜,大明只有吴三桂!</p>
魏武帝曹操: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若能和岳飞把酒畅饮,必乃人生一大快事!</p>
昭烈帝刘备:行了曹阿瞒,你无非就是再一句‘天下英才唯鹏举与操耳’,没点创意。</p>
吴大帝孙权:那可不?曹阿瞒你也不照照镜子,你一个篡位独夫,凭什么和岳飞这种民族英雄相提并论啊?</p>
昭烈帝刘备:大舅哥得对,这曹阿瞒真是脸都不要了!</p>
魏武帝曹操:我#¥¥#¥%</p>
系统提示:用户“魏武帝曹操”因违反弹幕文明规定被禁言三天,请各位引以为戒。</p>
昭烈帝刘备:哈哈哈哈哈。</p>
吴大帝孙权:哈哈哈哈哈哈哈。昭烈帝刘备,妹夫啊,最近朕这边战事有点紧,你看看要不要支援朕一下?</p>
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咳咳,这里曹阿瞒也看着呢,大舅哥不要在这里商量,赶紧派你的使者来成都!</p>
</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岳飞的第二次北伐,也是大宋的第二次北伐。</p>
考虑到岳飞坐镇的襄汉地区无比重要,同时在北伐时又直指汴京旧都,赵构在北伐前特地召岳飞来到临时行在见面。</p>
“臣岳飞见过陛下!”</p>
看着面前的岳飞,赵构呵呵大笑,直接站起来扶起了岳飞,语气和态度都极其亲热。</p>
“岳爱卿何须如此多礼!”</p>
“来人,给岳爱卿赐座!”</p>
岳飞顿时受宠若惊。</p>
这回比起上回第一次见面,赵构的态度可是好了不知道多少倍!</p>
岳飞谢恩过后,这才坐下。</p>
赵构也顺势坐了下来。</p>
此时赵构对岳飞的态度还是很满意的。</p>
像刘光世、张俊这种大将,如今事实上已经尾大不掉,有形成唐朝时节度使的趋势。</p>
大宋朝廷为什么不让这两人北伐。</p>
一方面是赵构担心全部北伐如果都失败了,那大宋就没有兵力防守江南了。</p>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大宋朝廷的确也有点指挥不动刘光世和张俊了!</p>
岳飞就不一样了。</p>
岳飞到江南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统制而已。</p>
当时大宋在江南的统制,没有一千也有几百!</p>
岳飞是赵构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新生代将领。</p>
也是赵构用来控制刘光世和张俊的力量。</p>
没有赵构这个皇帝的首肯和授意,岳飞的岳家军怎么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从三万膨胀到十万?</p>
仔细看就能发现,南边四支大军,岳飞在最西边,韩世忠在最东边。</p>
正好把刘光世和张俊夹在中间!</p>
这种战略布防,其实也是对刘光世和张俊的一种无声警告。</p>
没有岳飞和韩世忠的存在,刘光世和张俊未必会这么老实。</p>
当然赵构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也开始和赵鼎、张浚两位宰相商议,采取措施逐步削减刘光世、张俊对各自军队的控制力。</p>
但那需要时间,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办不来的。</p>
在这之前,岳飞和韩世忠就是赵构最倚仗的力量。</p>
尤其是大宋战将中年纪最轻的岳飞,最被赵构看重。</p>
年轻就意味着没根基,就意味着能感恩,就意味着能效忠很长时间!</p>
而且岳飞还会打仗!</p>
赵构当然是不想打到中都去迎回老爹和皇兄的,但赵构也的确需要一个勇猛的战将来保卫自己的安全。</p>
赵构是真不想再体验一次在海上漂泊五个月,在大海上吹着冰凉海风,大过年的只能去寺院找炊饼和青菜吃这种事情了。</p>
各种意义上来,此刻的赵构都很喜欢岳飞,非常的喜欢!</p>
所以赵构也打算向这名心腹好好地交代一番事情。</p>
赵构咳嗽一声,开口道:</p>
“岳飞啊,你可知道朕这一次找你来是要交代什么事情?”</p>
岳飞忙道:</p>
“臣请陛下示下。”</p>
赵构佯怒道:</p>
“叫什么陛下!生疏得紧,叫朕官家!”</p>
岳飞道:</p>
“是是,还请官家示下。”</p>
话时,岳飞心中还是很激动的。</p>
官家这个称呼,可不是寻常人能在赵构面前提及的。</p>
有人,那老百姓不是都叫大宋皇帝“官家”吗?</p>
老百姓怎么叫,大宋皇帝们是不在意的,甚至很欢迎老百姓这么叫。</p>
因为这种叫法会天然让老百姓对大宋皇帝感觉到亲近,对皇帝拉拢民心是很有好处的。</p>
但大臣们可就不能随意在皇帝面前这么叫了。</p>
就好比大唐,底下的百姓私底下交流时叫李世民“老李”,李世民肯定是一笑置之。</p>
换做朝中大臣当面叫李世民一声“老李”试试?</p>
脑袋瓜都给你打开花!</p>
赵构和颜悦色地对着岳飞开口道:</p>
“这一次呢,你的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获胜。”</p>
岳飞连连点头。</p>
“官家的是,臣一定竭尽全力为之。”</p>
赵构闻言脸色直接变了。</p>
“不对不对,谁让你竭尽全力了?”</p>
“啊?”岳飞傻眼了。</p>
虽然伪齐只是个傀儡政权,但背后是有金国支持的啊。</p>
不竭尽全力,怎么可能确保胜利?</p>
金国只是被大宋击败了几次,并不代表现在大宋就比金国强了。</p>
按双方之间的交战绩来,金国依旧占据绝对优势。</p>
赵构咳嗽一声,耐心地开口道:</p>
“你只需要胜即可,占领北方几个郡,逼近一下中原,这就行啦。”</p>
“重要的是,你得保全自己的军队,不能出现大的损失!”</p>
赵构这一次北伐,本来就是迫于朝堂压力做做样子。</p>
拿几个郡,搞个象征性的胜利,既能对朝中群臣交代,也不用太担心触怒金国。</p>
这不就非常完美了嘛。</p>
岳飞:“”</p>
岳飞当然不可能知道赵构脑子里想的啥,所以这一刻的岳飞是要多疑惑有多疑惑。</p>
“官家,臣臣不太明白。”</p>
“朝廷下给臣的旨意不是择收复汴京吗?”</p>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赵构顿时尬住。</p>
作为大宋皇帝,赵构还真没办法当面和臣子“朕压根就没想过要收复汴京,北伐只是做做戏”这种话。</p>
这话要是传出去了,赵构的威望就要碎一地了。</p>
赵构干咳一声,正色道:</p>
“此事内情复杂,你也不需要过问太多。”</p>
“总之,你就按照朕的口谕行事便是。”</p>
“将来若是有什么问题,赵鼎张浚他们想找你麻烦,朕也全部给你挡下来!”</p>
“好了,你赶紧回鄂州去准备吧。”</p>
见赵构已经下了逐客令,岳飞自然也不敢继续停留,只能满腹疑惑地离开了皇宫。</p>
才刚刚回到自己的居所,岳飞又听到了一个消息。</p>
“韩世忠北伐吃了败仗!”</p>
“啊?”岳飞傻眼了。</p>
东西两路北伐,我西路军岳飞都还在觐见陛下呢,你东路军韩世忠就吃了败仗了?</p>
这啥情况啊?</p>
岳飞赶忙跑去兵部打听。</p>
他现在的地位基本上和兵部尚书侍郎是平起平坐的级别,所以很快就得知了详细情况。</p>
原来是韩世忠心急了。</p>
岳飞驻军是在湖北的鄂州,这个地方在大宋时代并不算特别发达,而且岳家军足足十万人是所有兵马之中数量最多的,需要的补给也是天量数字。</p>
所以按照计划,岳家军需要三月份才能获得足够出征的资源,届时方可出征。</p>
但韩世忠就不一样了。</p>
本身韩世忠驻扎的淮东地区就是大片平原,而且又距离大宋如今核心区江南最近,兵马数量也少于岳飞,获得补给的速度自然远比岳飞更快。</p>
正月初刚开完,正月底韩世忠就补给完毕了。</p>
这下子老韩心中自然就蠢蠢欲动了。</p>
然后韩世忠一想,岳家军声势最大,伪齐和金军肯定大部分防守兵力都在荆州襄汉方向。</p>
我老韩这边早点出兵晚点出兵其实也无所谓的,反正都是面对少量敌军。</p>
于是二月初,韩世忠就急不可耐地出兵了。</p>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韩世忠在宿迁附近旗开得胜,击败了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伪齐军。</p>
随后韩世忠乘胜追击,进军附近伪齐最大的军事要塞——淮阳。</p>
但伪齐在这里早就已经布置两万重兵防守,韩世忠急切之间难以攻克。</p>
更让韩世忠没想到的是,伪齐军和金军竟然并没有把襄汉方向当成主力防御,而是依旧把主力放在了金军更喜欢的南下路线,也就是两淮这边!</p>
韩世忠才包围淮阳十天左右,数万金、伪齐联军就赶到了。</p>
韩世忠底下才四万人,淮阳城里城外的敌军加起来将近八万。</p>
这怎么打?</p>
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选择撤军。</p>
由于敌军势众,宋军撤退的时候不免有些急切和狼狈。</p>
金、伪齐联军趁追击,斩杀和俘虏了韩世忠殿后部队大约一千人出头。</p>
韩世忠只能暂时驻扎于宿迁,等待局势变化。</p>
这就是所谓的“韩世忠北伐失败”真相了。</p>
岳飞听完之后长出一口气。</p>
还好还好,只不过是一次主动撤退。</p>
本来就只有两路北伐,如果岳家军还没出动韩世忠就已经大败而归,那这第二次北伐岳家军就要面对伪齐和金军在中部、东部战场的所有兵力。</p>
那就真的很难打了。</p>
岳飞离开兵部,回想着早些时间和赵构的对话,心中不免有些沉甸甸的,蒙上了几分阴影。</p>
但很快,他就重新振作了起来,轻声自语。</p>
“当年不过两千人,如今麾下十万兵。”</p>
“再难,能难得过当年?”</p>
“且尽人事,听天命便是。”</p>
在觐见完赵构后,岳飞火速赶回鄂州,便有了之前的那一幕誓师北伐。</p>
然而岳家军才刚刚从鄂州出动不久,抵达襄阳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p>
一名少年脸色苍白,踉踉跄跄地冲到了岳飞的面前。</p>
“爹,祖母她、她去了!”</p>
听着此子岳雷的哭诉,岳飞如遭雷击,整张脸都失去了血色。</p>
几秒钟后,这位大宋名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痛哭失声。</p>
“娘!!!”</p>
画面一转,岳飞身着孝服,带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同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p>
良久,岳飞缓缓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向了姚氏之墓旁不远处的一座寺庙。</p>
东林寺。</p>
姚氏,这位在岳飞参军前特地于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的老夫人,在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出兵没多久时去世了。</p>
</p>
岳飞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立刻按照大宋惯例上奏折辞去官职,将职位交给了副将张宪代掌,自己回归鄂州扶灵下葬,并为母亲守孝,丁忧三年。</p>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打乱了大宋整个北伐计划,也让朝廷中的赵构、赵鼎、张浚三位大佬傻眼了。</p>
左相赵鼎看着右相张浚。</p>
右相张浚看着左相赵鼎。</p>
坐在上首的赵构终于忍不住了,怒道:</p>
“现在怎么办!”</p>
“没了岳飞,朕的北伐还怎么进行!”</p>
赵构是真的需要这一次北伐获取胜利,安抚朝堂上一片主战之声的。</p>
赵鼎有些无奈地开口道:</p>
“陛下,据张宪也曾经出任岳飞副将多年,应该也是有些本事,不如就让他和另外一名副将王贵一起率军北伐?”</p>
赵构瞪着眼睛问赵鼎:</p>
“若是张宪和王贵不行,打了败仗呢?”</p>
赵鼎不出话了。</p>
副将和主将,副职和正职,看似咫尺之遥,但含金量那是一个天一个地。</p>
谁敢保证张宪和王贵一定行?</p>
反正赵鼎是不敢打这个包票的。</p>
这可是关系到岳家军十万将士,乃至大宋这一次北伐的成败!</p>
就算是宰相,也背负不起这种责任啊。</p>
张浚迟疑片刻,咬牙道:</p>
“陛下,实在不行,就下旨让岳飞提前结束丁忧,返回军中吧!”</p>
“啊?”赵鼎愣住了,下意识道:“丁忧乃是大宋制度啊!”</p>
从大宋开国起,凡是有父母至亲离世的九品以上官员(包括九品),都必须要强制守孝三年,也就是“丁忧”。</p>
曾经有几个大宋宰相贪恋权位不愿意丁忧,结果硬生生被御史言官和天下百姓骂到不得不按照惯例辞官丁忧。</p>
岳飞虽然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大宋节度使级别的高官,但离宰相还差得远呢。</p>
以前的大宋皇帝都不给宰相开这种口子,现在凭什么给岳飞开这个口子?</p>
张浚有些恼怒,直接顶了赵鼎一句。</p>
“赵大人,现在不给岳飞开这个口子,你让谁来顶替岳飞的位置?”</p>
“这可是北伐,关系到大宋国运的!”</p>
赵鼎哑然。</p>
毕竟也配合了好几年了,赵鼎其实一下就听懂了张浚的意思。</p>
这次北伐不仅仅是关系到大宋国运,更关系到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的政治生命。</p>
北伐是赵鼎张浚联张罗起来,而且还是五路出兵声势浩大,寄托了整个大宋举国的希望。</p>
要是真因为岳飞丁忧导致北伐无疾而终,那民意的反噬可想而知。</p>
谁都不会去怪罪为母亲守孝的岳飞,一片孝心啊,都能理解。谁还不是爹娘生的?</p>
但赵鼎和张浚这对左右相,肯定是当到头了,罢相流放的命运近在眼前啊。</p>
都特么这种时候了,还特么管什么鬼丁忧不丁忧呢?</p>
去世的是岳飞的娘亲,又不是赵鼎和张浚的娘亲!</p>
赵鼎深吸一口气,看向赵构,试探性地开口:</p>
“陛下,您看”</p>
赵构也陷入沉默。</p>
但很快,赵构就点头道:</p>
“朕也觉得两位卿家所言很有道理,那就这么办吧。”</p>
很快,赵构以皇帝的身份发出“金字牌”,并命使者携带亲笔诏书火速赶往岳飞守孝所在地庐山东林寺,要求岳飞即刻结束丁忧官复原职,继续指挥岳家军北伐。</p>
镜头一转,已经是东林寺中。</p>
身着孝服的岳飞听完旨意之后,愣住了。</p>
“结束丁忧?这”</p>
使者习惯性地堆起笑容正想开口,突然又醒悟过来有些不妥,赶忙正色道:</p>
“岳大人,陛下也知你心中悲痛。但眼下还请大人以国事为重啊!”</p>
岳飞默然片刻,缓缓摇头。</p>
“还请转告陛下,岳飞恕难从命。”</p>
</p>
赵构三次下令,命岳飞“起复”还军,岳飞三次拒绝。</p>
这终于惹来了赵构的怒火。</p>
第四名使者出现在岳飞面前。</p>
“岳大人,陛下了,若是您这一次还不即刻起复还军,那你的全体僚属从张宪、王贵以下,全部以‘重宪’罪名论处!”</p>
岳飞张了张嘴,最终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双接过了旨意。</p>
“臣岳飞领旨。”</p>
在赵构的压力下,岳飞最终不得不结束了短暂的丁忧,返回岳家军驻地。</p>
但这件事情前前后后一共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等岳飞再度出兵北伐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七月份。</p>
战场的局势和四个月前完全不同了。</p>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观众们心情也是颇为复杂。</p>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一脸莫名其妙。</p>
“没搞错吧,怎么突然会出现这种事情?”</p>
“三年?没了岳飞,三年后这大宋怕是都要灭亡了。”</p>
“这是什么狗屁规定,朕怎么就没听过?”</p>
西汉当然也是允许官员在父母等至亲去世时回老家处理丧事的。</p>
不过这种一般属于事假,请假的时间也在一到三个月不等。</p>
既然是请假,那么自然也就不需要辞官。</p>
故而汉武帝对这种辞官三年服丧在家的制度是很不理解,也很恼火的。</p>
如果是在大汉,这种情况下,岳飞最多一个月就能顺理成章地回归军营,哪里还有后面那么多事!</p>
太子刘据迟疑了一下,开口道:</p>
“听起来很像是儒家提倡的制度,三年的服丧期似乎在周礼中也有出现。”</p>
孔夫子不就是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嘛。</p>
“儒家,哼。”汉武帝一声冷笑,道:“朕就知道,这些儒者们就喜欢搞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p>
“父母去世的时候,一般也是官员们在官场上最为年富力强之时。”</p>
“让一个年富力强,大有前途的官员直接离开官场三年,这是什么狗屁规定!”</p>
听着汉武帝毫不掩饰的吐槽,在场的儒家官员都颇为尴尬。</p>
一名董仲舒的弟子忍不住开口道:</p>
“陛下,父母养育之恩大如天,为母亲守孝三年实属正常”</p>
汉武帝直接打断了此人的话。</p>
“好,你喜欢守孝是吧,就按照宋朝制度,父三年母三年,准你辞官六年,六年后你再回朝廷报到!”</p>
“来人,把他拖出去!”</p>
等这名官员被拖出去之后,汉武帝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在场众人。</p>
“还有谁和朕这种屁话吗?”</p>
众人噤若寒蝉,一个字都不敢,心中暗自埋怨刚刚那个胡乱开口之人。</p>
你惹谁不好,偏偏要惹咱们陛下。</p>
这位可是汉武大帝啊,你这不是纯纯找死吗?</p>
刘据沉吟片刻,开口道:</p>
“父皇,咱们还是得规定一下具体的丧葬时间,不然这三年实在是一言难尽啊。”</p>
汉武帝点了点头,道:</p>
“这样吧,今后为官千里之内,给一个月丧假。两千里给两个月,三千里以上一律给三个月丧假。”</p>
“丧假只给父母妻儿,若是亲兄弟姊妹病故,丧假减半,其余一概不批丧假!”</p>
刘据迟疑一下,道:</p>
“父皇,三千里以上只给三个月,会不会时间不够?”</p>
从西域到长安,就已经超过三千里了。</p>
汉武帝不以为然地笑道:</p>
“若是以前肯定是不够的,但现在大汉有铁路了!”</p>
刘据这才恍然大悟。</p>
“对,有铁路!儿臣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p>
在兑换工业革命之后,汉武帝下令最优先的研究项目就是铁路。</p>
如今大汉之中,从洛阳到长安的铁路已经建成,长安到西域的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p>
按照弹幕中讨论出来的心得,汉武帝抓了一大批的倭人作为铁路劳工,这些倭人吃苦耐劳又听话不敢反抗,效率极高。</p>
按照汉武帝的计划,未来的十年内,大汉的铁路里程要超过两万里。</p>
有了铁路在,从西域到长安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p>
等到以后全面铺开铁路,那别三个月,一个月的时间也都绰绰有余了。</p>
汉武帝解决完这件事情,心情好了不少,笑道:</p>
“没想到岳飞这个家伙居然还帮朕处理了一个麻烦,不错不错,真不错。”</p>
“嗯,儒家思想确实是有用,但作为皇帝也不能什么都听儒家的。”</p>
“堂堂天子,反而被臣子的思想掌控,像什么样子!”</p>
在场的法家、道家黄老学派的大臣们闻言顿时振奋,齐声赞颂汉武帝的圣明。</p>
儒家这些年的确是太飘了。</p>
虽然汉武帝前段时间已经无情压制了一波,但儒家在过往历次科举考试上,中了进士的人数依旧是一骑绝尘。</p>
因为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实在是太狠了,儒家士子数量冠绝天下。</p>
其他诸子百家所有人数量加起来,也就差不多是儒家士子数量的零头。</p>
眼下看到儒家吃瘪,大家都非常开心。</p>
心情畅快之下,汉武帝就发了一条弹幕。</p>
汉武帝刘彻:这个什么丁忧制度,简直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谁搞出来的,乱七八糟!</p>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环顾一眼在场群臣,表情颇为古怪。</p>
在场的群臣表情也是相当微妙。</p>
一番短暂的沉默后,刘秀也发了一条弹幕。</p>
光武帝刘秀:那个,咳咳,武帝老祖宗,丁忧制度就是在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发扬光大的啊。</p>
汉武帝刘彻:????</p>
昭烈帝刘备:那个,武帝老祖宗,确实是董仲舒的徒子徒孙们发扬光大的,不过咱们这时候还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还不是什么制度。</p>
汉武帝刘彻:</p>
丁忧,其实是儒家提倡的“孝道”中很重要的一环。</p>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盛行于世,儒家的道德自然也就慢慢成为了全天下人的道德。</p>
随着时间发展,丁忧这项道德制度渐渐地成为了一种惯例。</p>
但问题是,道德没有强制约束力。</p>
到了宋朝,“丁忧”以法律的形式变成了一种制度。</p>
父母去世,就要丁忧回乡守孝二十七个月。</p>
在此期间,必须居住在草庐之中,不准婚娶、不能宴饮、不能作乐、不能生子、不能出游。</p>
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三年的意思。</p>
大宋,就是将丁忧列入法律的朝代之一。</p>
所以才需要作为皇帝的赵构特地下诏“夺情起复”。</p>
过了一会,汉武帝又发了一条弹幕。</p>
汉武帝刘彻:大汉丁忧制度已经废除了,从今往后最多允许三个月。</p>
历朝历代的皇帝看到这里,心中也是一动。</p>
光武帝刘秀:这个办法好,朕也把它实行下去。</p>
唐太宗李世民:坦白,朕一直都觉得丁忧是一个对官员很不人性的政策,既然诸位都废除了,那朕也按照三个月为丧假上限吧。</p>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纷纷发出弹幕,表示赞同。</p>
丁忧这种东西其实对皇帝来是很烦的。</p>
有些时候用某些得力官员去推进一件重要的事情,结果这官员父母正好死了,不得不回老家丁忧。</p>
换人去做,又未必能达到效果。</p>
不换人,就只能眼睁睁地等三年,让事情越发恶化。</p>
而且三年还不是最麻烦的。</p>
万一某个官员的爹娘其中一位先死了,另外一位三年后也死了,这名官员就要直接丁忧六年。</p>
六年啊!</p>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p>
官场上的六年有多宝贵,无需多言。</p>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历朝皇帝发弹幕纷纷表示要改革丁忧制度的时候,历朝历代大部分官员大臣都非常高兴。</p>
爹娘死了,官员们当然也很伤心。</p>
但一守孝就要守三年甚至六年,等于人生六年的时光白白浪费。</p>
而且丁忧结束了,原本的官职早就被人占了,新安排的官职往往不如原职,等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p>
这对官员们的前途来是巨大的打击。</p>
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都调侃,做官有两件事最幸运。</p>
一件事是从父母双亡,另外一件事情是父母高寿过八十。</p>
基本上这两件之中的任何一件,都能确保官员在最重要的事业上升期不会被打断。</p>
但爹娘寿命这种事情谁得好?</p>
所以改革丁忧制度,对每一名官员来都等于消除了前途上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那是纯纯的大利好。</p>
至于反对的那些官员,也并非什么坚持道德,而是——他们已经丁忧过了!</p>
自己丁忧三年、六年。</p>
别人倒好,最多三个月,而且还不需要离职!</p>
这谁受得了?</p>
必须大家一起丁忧啊。</p>
可惜,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所以这种反对声也基本上都被完全无视了。</p>
大宋世界,赵匡胤眉头紧锁。</p>
别的朝代皇帝都在关心丁忧,但赵匡胤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方面。</p>
赵匡胤更加关心的是岳飞的北伐!</p>
他很不高兴地开口道:</p>
“这个姚氏死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唉。”</p>
赵德芳闻言忙道:</p>
“父皇,丁忧制度是时候改革一下了。”</p>
赵匡胤嗯了一声,随口道:</p>
“德芳你和宰相们商议一下然后拟旨,今后丧假最多给四十九天,不能再多了。”</p>
沈义伦闻言感觉有些不对,忙道:</p>
“陛下,四十九天怕是来不及赶路吧?”</p>
赵匡胤瞪了沈义伦一眼。</p>
“有什么来不及的?大宋铁路这不是修着吗!”</p>
“以后从漠北到岭南也就三四天时间,随随便便都来得及!”</p>
解决了这件事情后,赵匡胤一脸忧愁地开口:</p>
“你们,岳飞这北伐还能好得了么?”</p>
赵匡胤虽然巴不得赵构死,但他是真喜欢岳飞、韩世忠还有吴玠啊。</p>
这些大宋未来的将军们,是赵匡胤保住面子的最大希望!</p>
现在赵匡胤对赵构基本上是绝望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岳飞身上。</p>
但现在岳飞的形势非常不利,让赵匡胤忧心忡忡,愁眉不展。</p>
沈义伦无奈地开口道:</p>
“陛下,这一次热血沸腾的北伐,恐怕就只能虎头蛇尾了。”</p>
其他大臣们也都纷纷开口。</p>
“是啊,岳家军兵力虽多,但孤军奋战,实在是不可能赢得了金军和伪齐军啊。”</p>
“纵然金国也在内斗,可只要派出一支兵马来,岳家军很快就要溃败了。”</p>
“臣觉得,现在已经不是考虑岳家军能不能获胜的问题,而是要担心岳家军到底能不能全须全尾的班师了。”</p>
赵匡胤:“”</p>
这一刻,赵匡胤的心情无比沮丧。</p>
从靖康之变看到赵构,一路上大宋除了被金国吊起来打,还是被金国吊起来打。</p>
好不容易才出了一个岳飞,好不容易才有了一次举国规模的北伐。</p>
结果怎么会变成这种样子?</p>
赵匡胤无奈地开口:</p>
“难道上天真的对大宋有看法?”</p>
赵德芳赶忙安慰一番:</p>
“父皇,大宋本就是顺应天命而生,上天肯定是眷顾大宋的!”</p>
“儿臣觉得,主要还是皇叔(赵光义)和他的后代实在是太过乱来,连续三个昏君,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p>
群臣纷纷附和。</p>
“对对对,就是这个道理。”</p>
“赵光义篡夺陛下一脉的皇位,受到了天谴,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情。”</p>
“咱们这条世界线上,陛下已经拨乱反正,大宋必然不可能再被老天爷惩罚了。”</p>
听着众人的安慰,赵匡胤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p>
就在此时,杨业突然开口道:</p>
“臣倒是觉得,岳飞也未必就不能赢!”</p>
赵匡胤精神一振,看向杨业:</p>
“杨卿家,你的意思是?”</p>
杨业笑了笑,道:</p>
“纵观赵构、赵鼎等人的布置,岳家军原本就是北伐的主力,其余部队都只不过是辅助。”</p>
“主力未出,辅助部队受到一些挫折,实属寻常。”</p>
“如今岳家军猛虎出笼,定能北伐功成,为大宋夺回失地!”</p>
杨业的话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着。</p>
下一秒,杨业就被口水淹没了。</p>
“一派胡言!”</p>
“盲目乐观!”</p>
“简直荒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