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589章 赵构一心求和让赵鼎都傻眼了,赵匡胤正式确立新制度!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赵构看着面前的赵鼎等人,开口道:</p>

    “和议如何了?”</p>

    赵鼎赶忙禀报道:</p>

    “已经商谈出了一个大致的条款,但具体的细则还需要金使回去禀报,再往返临安府进行最终确认。”</p>

    兀林答赞谟虽然各种倨傲无礼,但大宋眼下的国力足以抵挡金国的进一步推进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p>

    有这个事实在,赵鼎据理力争,并没有让金国人从谈判桌上拿到什么便宜。</p>

    谈判的底气终究还是要看战场上的两军将士拼杀结果。</p>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p>

    所以现在的赵鼎还是非常高兴的,觉得争取到了一个足够对大宋有利的条款。</p>

    赵构听完赵鼎的诸多条款后,心中也是颇为满意。</p>

    可从赵鼎的话中,赵构也能明白一个事实。</p>

    如果金国朝廷不满意的话,那么两国的和谈使者肯定还要再奔波几个来回。</p>

    一次来回再加商议,至少就得四五个月甚至半年起步。</p>

    几个来回下来都两三年了。</p>

    或许有人会觉得,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也挺不错的。</p>

    但赵构并没有这么觉得。</p>

    赵构担心因为时间拖延得太久,导致金国朝廷方面生气了,再度发兵南下。</p>

    就好像第六次金国伐宋战争一样。</p>

    这可不行。</p>

    赵构觉得必须要赶紧达成议和条约。</p>

    于是他便开口道:</p>

    “这样吧,朕明日接见一下金国使者,和他具体敲定一下。”</p>

    赵鼎闻言,顿时吃了一惊,忙道:</p>

    “陛下,此事于礼不合啊。”</p>

    兀林答赞谟在金国只不过相当于礼部侍郎的级别。</p>

    大宋宰相们能接见他,就已经属于是越级高规格的接见了。</p>

    现在赵构作为大宋皇帝居然也要接见兀林答赞谟?</p>

    这规格提高的已经太过分了。</p>

    或者换句话就是,赵构的姿态放得太低了。</p>

    本来是两国之间的平等议和。</p>

    赵构这么一搞,就真是上国使者会见藩属国国君。</p>

    这种事情对于致力于平等议和,想成为第二个寇准的赵鼎而言,当然是难以接受。</p>

    赵构听到赵鼎的劝阻,心中顿时大为不满,瞪了一下赵鼎道:</p>

    “爱卿,朕也是担心夜长梦多!”</p>

    “只有尽快敲定和议,朕才能赶紧解决那些拥兵自重的边将,强化朕这个皇帝和你们这些宰相的权威。”</p>

    “你要以大局为重!”</p>

    秦桧站在一旁,化身雕像,一言不发。</p>

    秦桧依旧还是维持原先的方针。</p>

    一,绝对不公开反对皇帝赵构的话。</p>

    二,绝对不公开反对左相赵鼎的话。</p>

    三,以上两人之中任意一人和秦桧单独相处,秦桧绝对无条件赞成对方的任何话。</p>

    眼下这种情况,显然只能使出沉默原则。</p>

    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赵鼎这个左相自然也拧不过皇帝赵构。</p>

    于是赵鼎只能无可奈何地开口道:</p>

    “陛下若是要面见金国使者,还请谨记,一定不要在金国使者面前体现出任何的悲伤思念之情!”</p>

    赵构若是体现出悲伤思念,金国方面肯定就会趁加码。</p>

    反之,赵构如果对还在金国的那些亲人完全无所谓的态度,金国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拿这些来逼迫大宋让步。</p>

    赵构眉头皱了一下,道:</p>

    “爱卿是要我学习汉高祖刘邦?”</p>

    当年项羽就拿刘邦老爹刘太公的性命威胁过刘邦,刘邦来了一句千古名言“分我一杯羹”,直接把项羽搞得无计可施。</p>

    赵鼎点头道:</p>

    “正是如此。陛下越是在表面上不在乎,那么陛下的亲人们在北方就越不被金人重视,被放还大宋的可能性就更高。”</p>

    “表面上的无所谓,实际上才是真正解救陛下亲人们脱离苦海的良方啊。”</p>

    赵构嗯了一声,不再开口。</p>

    等赵鼎和秦桧等人退下之后,赵构脸色逐渐阴沉。</p>

    “解救亲人呵呵,解救皇兄吗?”</p>

    宋徽宗是死了不假,但宋钦宗可还没死呢!</p>

    赵构是当了十二年皇帝不假,可他本身就是一个大昏君,时至今日对大宋内部的掌控也是差强人意。</p>

    这种情况下宋钦宗若是南返,且表露出一定的奋发雪耻,北伐金国之意。</p>

    那赵构这个皇位,怕是分分钟就要丢掉了!</p>

    赵构冷笑几声,画面渐渐暗了下去。</p>

    等画面重新明亮起来的时候,赵构已经坐在大殿上,他的面前就是金国使者兀林答赞谟。</p>

    兀林答赞谟非常随意地对着赵构拱了拱:</p>

    “见过康王。”</p>

    这一幕顿时就让在场的大宋官员们愤怒了。</p>

    王庶忍不住喝道:</p>

    “兀那金虏,怎敢对陛下如此无礼!”</p>

    兀林答赞谟是个金人,并不通晓大宋语言,只是看了一眼王庶,等待翻译。</p>

    赵构却被王庶这句话吓了一大跳,赶忙开口道:</p>

    “无妨无妨,朕无需和使者如此见外。”</p>

    “对了,刚刚王庶的话无须翻译。”</p>

    赵鼎见状皱了一下眉头,道:</p>

    “王相公,注意你的态度,这是御前!”</p>

    王庶哼了一声,闭上了嘴巴。</p>

    等双方各自落座后,兀林答赞谟开口了。</p>

    “这一次若是要我们归还大宋皇帝和太后的灵柩,还有如今尚在大金境内的俘虏,大宋必须要付出更多代价!”</p>

    这里兀林答赞谟的用词也值得一提。</p>

    对金国而言,无论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是它承认的“大宋皇帝”。</p>

    但赵构不是,赵构只是“大宋康王”。</p>

    这就涉及到一个名分问题。</p>

    赵构如果是大宋皇帝,那宋钦宗其实就没啥用处了。</p>

    反之,不承认赵构是大宋皇帝,就明宋钦宗就依旧还是大宋皇帝。</p>

    宋钦宗是金国的俘虏,金国就能利用宋钦宗的身份做很多文章,谋取到更多的好处。</p>

    这就是外交。</p>

    一个简单的用词,里面其实也有很多弯弯绕的东西。</p>

    赵鼎之所以坚持“寇准式议和”,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背后的博弈,力争谈一个公平的和约。</p>

    听完翻译,赵构脸上顿时露出悲伤的表情。</p>

    “皇兄和皇嫂还在北方受苦,父皇和母后更是客死异乡。”</p>

    “这都是朕的无能啊。”</p>

    着,赵构还流下眼泪。</p>

    这一哭,左相赵鼎当场麻了。</p>

    昨天赵鼎还特意叮嘱赵构一定要若无其事,结果赵构倒好,直接哭上了?</p>

    赵构这一哭,秦桧赶紧也哭上了。</p>

    其他大臣一看,这种事情我得表忠啊,也都哭上了。</p>

    一时间,大殿之中满是眼泪、悲戚和哭泣。</p>

    赵鼎无可奈何,也只能勉强挤出两滴眼泪,一脸刚死了亲人的表情。</p>

    兀林答赞谟见状,心中顿时大喜过望。</p>

    眼前的一切清楚表明,赵构对北方的宋钦宗等人依旧很在意。</p>

    金国凭空多了一个强力的筹码!</p>

    于是兀林答赞谟立刻沉声道:</p>

    “我认为,之前提出来的条件应该更改,江南必须要给大金更多的利益!”</p>

    赵构立刻止住眼泪,快速道:</p>

    “好好好,只要能把父皇的灵柩送回来,我们都可以谈,都可以谈!”</p>

    赵鼎脸颊抽搐,一时间不知道该些什么。</p>

    陛下,你这到底是怎么想的?</p>

    这一次的会谈,兀林答赞谟各种提意见。</p>

    而赵构则是疯狂点头。</p>

    “没问题。”</p>

    “只要把父皇母后的灵柩送回来,都好,好!”</p>

    “这个也可以,朕这边原则上能答应。”</p>

    搞到最后,兀林答赞谟都有些疑惑了。</p>

    这位金国使者原本就已经是狮子大开口,却没想到赵构竟然答应得如此痛快。</p>

    难道,大金还是要少了?</p>

    </p>

    带着这种疑惑,兀林答赞谟结束了这次会见,带着其余几名金国使者离开大殿。</p>

    金使刚刚一走,大殿之中就炸开了锅。</p>

    大臣冯时行忍不住站出来,大声道:</p>

    “陛下,世人至孝,当援引汉高祖杯羹之。”</p>

    “如何能因先皇尚在北面,而处处割让国土舍去金钱,何其不智!”</p>

    若是平时,面对这样的当面诘问,赵构早气得跳脚。</p>

    但今日,为了早日达成和议,赵构却没有还嘴,而是一脸惨然地开口:</p>

    “杯羹之,朕不忍闻。冯卿,如何能陷朕于不孝!”</p>

    冯时行顿时哑口无言。</p>

    其他官员也纷纷支持冯时行,各种言论。</p>

    主要还是赵构刚刚的让步,实在是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p>

    又割地,又赔款,又称臣,还要一年四季都派人去给金国皇帝请安。</p>

    比起历史上寇准主持的澶渊之盟,这和约简直就是“下跪之盟”。</p>

    这不单单是主战派受不了,主和派也受不了啊。</p>

    求和归求和,也没让你下跪啊!</p>

    然而,面对官员们的抨击,赵构将演技飙到出神入化的地步。</p>

    要么就是哭,要么就是边哭边反问:</p>

    “卿家想要陷朕于不孝,让千古后人都来戳朕的脊梁骨吗?”</p>

    搞得众人都无奈了。</p>

    枢密副使王庶见状,心中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站了起来,沉声道:</p>

    “陛下,臣一直都,抗金唯有三策。”</p>

    “上策者,直接拘留金使,夺金国意气,命大将北伐破之,可定江山。”</p>

    “中策,当念宋金两国不共戴天之仇,勿见其使。”</p>

    “下策,暂时示弱,待以厚礼,等其出界,则命大军随后突袭金国,趁其不备。”</p>

    “今日臣再将这三策提起,还请陛下明鉴!”</p>

    大宋世界。</p>

    听着金幕中传出的王庶话语,坐在皇位上的赵匡胤心中微微一动,环视一圈群臣。</p>

    “诸位卿家,尔等觉得王庶的建议可行吗?”</p>

    赵匡胤的话出来,众人面面相觑。</p>

    这种氛围很显然让赵匡胤很不满意,皱眉道:</p>

    “满朝文武,为何都支支吾吾?”</p>

    “杨业卿家,你先!”</p>

    杨业是如今大宋的头号战将,这也是赵构点名让他来的原因。</p>

    杨业苦笑一声,道:</p>

    “若是以臣的意见,其实只需要坚定地支持岳飞北伐,收回中原不在话下,甚至灭亡金国都有可能。”</p>

    赵匡胤闻言微微点头。</p>

    岳飞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p>

    虽岳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统领大军和金国交战,但大宋世界君臣心中都非常坚定的相信,岳飞能赢!</p>

    不赢也得赢啊,不然大宋的脸是真要被丢光了。</p>

    看完盘点到现在,有印象的大宋名将也就一个杨业,加上现在的岳飞。</p>

    韩世忠、吴玠勉强算是半个。</p>

    杨业已经被赵光义的骚操作坑死了,若是岳飞也打不过女真人,大宋君臣的心态真会当场崩掉的。</p>

    太子赵德芳吐出一口气,带着几分自我打气的意思开口道:</p>

    “岳飞能行,一定能行。”</p>

    杨业点头道:</p>

    “是啊,岳飞出马是能行的,可岳飞没会啊。”</p>

    “陛下,臣觉得王庶的计策其实也挺好的,可赵构恐怕是不会采纳其中任何一计。”</p>

    此话一出,赵匡胤和赵德芳父子的脸色都变得僵硬。</p>

    杨业的其实一点都没毛病。</p>

    计策再好,拍板的人不采用,有什么意义?</p>

    计划成不了现实,那就只能是虚无缥缈的“如果”。</p>

    讨论“如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p>

    赵匡胤吐出一口气,环视一圈在场众人,沉声道:</p>

    “还是得加强军事,必须要加强!”</p>

    群臣齐齐点头。</p>

    就连一直以来都对武将没好感的许多文官,也认同了这个看法。</p>

    实在是赵构这一路过来的历程,太屈辱了!</p>

    又不是每个文人都没有血性。</p>

    正常的华夏人,读历史上的辉煌事迹越多,就越接受不了赵构这个屈辱的大宋。</p>

    是,赵构确实是后代大宋,不是现在的大宋。</p>

    可他们难道希望子孙们生活在那样的大宋吗?</p>

    一个只能卑微求和,一个有血性的臣子会被疯狂打压的年代?</p>

    答案当然是——不。</p>

    没有人愿意让子孙后代生活在那样的大宋之中。</p>

    那就必须改。</p>

    从现在开始改。</p>

    大宋必须要拥有一支足够强悍的军队。</p>

    必须要让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都臣服在大宋的脚下。</p>

    赵匡胤露出满意的表情,道:</p>

    “从今往后,节度使重掌兵权。”</p>

    “每个节度使的任期不得超过五年,五年后必须调动。”</p>

    “大宋宰相职位定额为六人。左相、右相、枢密使为正宰相,再设一名参知政事、两名枢密副使为副宰相。”</p>

    “政事堂更名为军处,所有宰相均兼任大宋军处军大臣,轮班向朕禀报军国大事。”</p>

    “另设立十二名军处参事,参事负责协助宰相处理事务,每名宰相领两名参事,参事应兼三省长官职务。”</p>

    “枢密院和三省同级,负责天下兵马演练,作战。”</p>

    “兵部依旧受三省领导,负责会同枢密院协商将领调动,以及后勤事宜。”</p>

    “禁军除留十万人守卫京师外,其余应该轮番卫戍边疆,取代边军职责。”</p>

    “边军全部撤销,并入禁军之列进行重新整编。”</p>

    “厢军不再常设,若逢灾年可以由当地三司使禀明朝廷,临时设置。”</p>

    “最长以三年为期,灾情稳定之后便可遣散厢军士兵,择其优秀者加入禁军,其余发还家乡。”</p>

    </p>

    听着赵匡胤有条有理的一番长篇大论,在场的诸多大臣们心中也是震动。</p>

    就这一连串的东西,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必然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p>

    赵匡胤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不过趁着今天这个会公布出来。</p>

    这就是大宋开国皇帝的能力!</p>

    这些规定也和之前的有所不同。</p>

    但这也很正常。</p>

    毕竟大宋立国这些年,许多规章制度也经常产生变化。</p>

    尤其是在金幕出现后,各种大大的变化在大宋更是习以为常。</p>

    几乎每一部视频看完,大宋内部都会产生一些变动。</p>

    有些是涉及到比较具体的某个大行业,比如商业经济。</p>

    也有些是涉及到整个国家总体,就好像今天的军队改革。</p>

    众人对视一眼,齐声道:</p>

    “陛下圣明!”</p>

    就连沈义伦这样的宰相也没有反对。</p>

    在赵普离职之后,又有两名宰相“被离职”。</p>

    如今大宋政事堂之中,只剩下沈义伦和薛居正两位文官,再加上杨业一个武将。</p>

    可如今大宋疆域比开国时扩张了何止十倍?</p>

    杨业主要负责的还是军队方面,内政事实上只有沈义伦和薛居正两个人。</p>

    两个人处理这么多事务,就算是三四十岁的盛年男子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沈义伦和薛居正都是五六十岁的老者。</p>

    眼下宰相能再加一个,还有军处参事帮忙处理事务。</p>

    简直就是再好不过了。</p>

    这一次赵匡胤对军处的设计,也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大宋的国情,没有简单粗暴的照搬大清。</p>

    对士大夫的利益并未全部剥夺,甚至还保留了兵部的权力,来让士大夫能制衡军方。</p>

    这已经是对士大夫们而言最好的方式了。</p>

    在看完靖康之变,以及现在的赵构视频后。</p>

    士大夫阶层之中的许多有识之士也意识到,完全让文官士大夫掌控军政是不可行的。</p>

    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专业的人来做。</p>

    否则,看看赵构就知道会让国家变成什么鬼样了。</p>

    故而在沈义伦、薛居正为首的宰相们赞同下,这一次大宋的大规模改革细化,也是轰轰烈烈的再度展开。</p>

    赵匡胤见得到通过,也是长出一口气,露出笑容。</p>

    历史就是历史,发生了就没有办法改变。</p>

    但至少,朕可以改变现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