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592章 岳飞当场打脸赵构,君臣嫌隙无法挽回,大清沙俄签订条约
    朱高炽忍不住道:</p>

    “要是岳飞已经娶了第二任妻子怎么办?”</p>

    按照岳飞的性格,不可能为了迎娶公主而休妻。</p>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道:</p>

    “那就嫁给他儿子岳云不就好了?”</p>

    “岳云这子看起来傻乎乎的,多半没成亲。”</p>

    朱高炽又回忆了一下前段时间特地补习过一次的宋史,道:</p>

    “这个时间段岳云应该已经当爹了。”</p>

    作为长子,又需要上战场。</p>

    早点成家生儿子,也是人之常情。</p>

    朱棣怒了,对着朱高炽喝道:</p>

    “你子不抬杠就不舒服是吧?大儿子成亲了就没有二儿子三儿子吗?”</p>

    “就算全部都成亲了,难道还没有女儿吗?随便找个皇子娶了不就是了。”</p>

    朱高炽欲言又止,过了好一会才心翼翼的开口道:</p>

    “爹,赵构一个儿子都没有,大宋真没皇子了。”</p>

    朱棣表情顿时有些僵硬。</p>

    过了几秒,他一巴掌拍在了朱高炽宽厚的背上。</p>

    “就你子话多,意思领会了就行!”</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九月初,岳飞在路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后,终于抵达了临安城。</p>

    此后数日,张俊、韩世忠也陆续抵达。</p>

    赵构在行宫中召见了三位大将。</p>

    这一次会见的气氛是相当紧张的。</p>

    才刚刚行礼完毕坐下,岳飞就立刻开口道:</p>

    “陛下,臣以为:”</p>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p>

    “宰相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p>

    赵构一听,心中不由大骂。</p>

    这个该死的岳飞,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p>

    刚见面就这种话,是想要打朕的脸吗?</p>

    还没等赵构做出反应,韩世忠也立刻就开口道:</p>

    “臣完全同意岳太尉的话。”</p>

    “金人狡诈,议和不过是为了吞并伪齐之地的拖延之策。”</p>

    “一旦伪齐被完全吞并,金人必定还会继续南下。”</p>

    “与其等待金人做好完全准备之后南下,不如趁现在他们尚未准备完成,大宋率先北伐,打他们一个措不及!”</p>

    赵构:“”</p>

    虽然事先赵构就已经知道岳飞和韩世忠的态度,但他也没想到这两人的态度竟然激烈到这种地步。</p>

    才刚刚开始君前奏对,就毫不客气地把北伐的意思拍在了赵构脸上!</p>

    而且刚刚岳飞的“宰相谋国不臧”,这是还把赵鼎和秦桧两位左右相都一起骂了进去。</p>

    赵构这一刻是真生气了。</p>

    恨不得立刻叫宫廷卫士进来,把这两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乱棍打死。</p>

    但理智告诉赵构,这样不行。</p>

    岳飞和韩世忠要是真死在这里,那岳家军和韩家军的哗变就会立刻出现,大宋亡国近在眼前。</p>

    赵构深吸一口气,竭力让语气显得温和一些:</p>

    “诸位爱卿,朕何尝不知道北伐的必要性呢?”</p>

    “可如今大宋内部财政困难,北伐委实是过于耗费人力物力,难以操持啊。”</p>

    岳飞有些疑惑,开口道:</p>

    “臣进入临安的时候,看到城中大兴土木正在修建新宫殿,规模极为巨大。”</p>

    “若是财政困难,这新修宫殿的钱又是从何而来?”</p>

    这一下就把赵构给问住了。</p>

    赵构将行在从建康府南迁回临安府之后,就开始让人在临安府之中大量建造宫殿。</p>

    这意味着赵构已经决定长期居住在临安府中,不再把收复汴京作为目标了。</p>

    以赵构贪图享受的性格,临安府之中的新宫殿自然是尽可能去对标汴京皇宫的。</p>

    如今的大宋其实已经是南宋时代,国力和资源远远不能和之前的北宋相提并论,而且还要维持大量军队来和金国抗衡。</p>

    这也是赵构急着议和并早点解决军头的一个原因。</p>

    议和了,军头解决了,自然也就能省下大量军费,用来建造享受的宫殿了。</p>

    赵构没有生育能力是真的,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在别的地方享受啊。</p>

    当然,有些事情是只能做不能摆在台面上的。</p>

    岳飞现在当场揭穿赵构,让赵构在尴尬之余,又多了几分对岳飞的不满和愤怒。</p>

    好在一直不开口的张俊此时终于话了。</p>

    “陛下是大宋皇帝,修建行宫也是理所当然。”</p>

    “岳太尉,韩太尉,朝廷都已经定下议和大计,咱们作为臣子的就应该配合,你们这样反对也不行啊。”</p>

    张俊的话能听出,他是支持议和的。</p>

    那是因为前两天的时候,左相赵鼎和右相秦桧一起和张俊见过一面。</p>

    以张俊这种见风转舵的性格,看到皇帝和左右相都统一了意志,那改变立场也是理所当然。</p>

    有了张俊的话,赵构也是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p>

    “诸位卿家,你们放心吧。”</p>

    “北伐是肯定要北伐的,但现在大宋内部也是诸多事宜需要朕理清楚,朕也是腾不出啊。”</p>

    “要是像之前一样再搞出一个淮西兵变,大宋就真要动摇国本了。”</p>

    “如今皇兄北巡,父皇和母后的灵柩更是在金人的掌控之中,朕也是投鼠忌器啊,唉。”</p>

    赵构此刻也是将表演的才能发挥到登峰造极,一脸孝顺的模样,看起来马上就要哭出声了。</p>

    岳飞和韩世忠见状,也只能将语气放缓。</p>

    孝顺是真正的人伦大道,赵构拿出这种核武器来,两人也是无计可施。</p>

    过了片刻,这一次氛围很不愉快的会见就结束了。</p>

    岳飞和韩世忠两人并肩而行,直接把张俊丢在后面。</p>

    张俊也不在意,反而悠哉悠哉的慢慢走着。</p>

    岳飞对着韩世忠道:</p>

    “韩大人,现在该怎么办?”</p>

    诚然,岳飞是唯一一个能北伐并收复失地的大将,军事才能远在韩世忠之上。</p>

    但在赵构被兀术追的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只能逃到海上的至暗时刻,是韩世忠带着八千残兵奋起反击,吹响了黄天荡之战的号角。</p>

    黄天荡之战让兀术险死还生狼狈而逃,极大地激励了屡战屡败的大宋军民,是宋金战争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p>

    作为黄天荡一战的亲历者,岳飞对韩世忠的敬意发自内心。</p>

    韩世忠闻言,叹了一口气,看着十三岁的岳飞,迟疑了一下之后还是开口道:</p>

    “鹏举啊,老夫倚老卖老,劝你几句。”</p>

    “你北伐心切,老夫可以理解。”</p>

    “但你多多少少也要给陛下和朝廷一点面子,咱们毕竟是臣子,不能总让陛下那边下不来台。”</p>

    “以后也别老动不动就辞职,好好发展你的岳家军。”</p>

    岳飞沉默不语。</p>

    韩世忠继续语重心长的开口道:</p>

    “鹏举,你年轻,来日方长。”</p>

    “总算朝廷不愿意北伐,金人欲壑难填,迟早还是要南下的。”</p>

    “到时候你打几个大胜仗,多杀个几万金人。有事实放在眼前,陛下难道还能不同意你北伐吗?没有哪个皇帝会嫌自己领土多的。”</p>

    “过刚易折,你要尽量保证陛下对你的信任,将来才能更好的北伐,明白吗?”</p>

    韩世忠拍了拍岳飞的肩膀,道:</p>

    “老夫能力不足,大宋将来北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p>

    “忍耐,是为了更好的爆发。”</p>

    “韩信当年若是忍不了胯下之辱,又哪来的大汉兵仙?”</p>

    “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误了将来北伐的大好时!”</p>

    岳飞深吸一口气,轻声道:</p>

    “韩大人教诲得是,鹏举明白了。”</p>

    韩世忠仔细地看了几眼岳飞,总感觉岳飞只是表面上答应,内心之中并不认同这番话。</p>

    但韩世忠也清楚,话只能到这个份上。</p>

    再下去,恐怕两人之间就会翻脸吵起来了。</p>

    他也只能叹息一声,揽住岳飞的肩膀。</p>

    “好了,难得回临安一趟。走,带上岳云那子,去老夫家里喝酒!”</p>

    大殿之中,赵构脸色阴沉。</p>

    “哼,这岳飞和韩世忠,还是贼心不死,就知道要北伐!”</p>

    “还好,张俊是一个知进退的人。”</p>

    “看来,将来还是要更多倚仗张俊,余者不足为论!”</p>

    赵构呼出一口气,随后又对着左右吩咐道:</p>

    </p>

    “去把秦桧叫来,朕要问一下他,新宫殿的修建进程如何了。”</p>

    话时,赵构表情颇为期待。</p>

    议和马上就要成功,赵构也终于可以好好地享受皇帝的美好生活了。</p>

    三大将朝见之后很快就返回了各自的战区。</p>

    但此刻的岳飞已经从曾经赵构最信任的大将,变成了一个议和路上极其碍眼的绊脚石。</p>

    只是赵构并没想到,烦心事情依旧是一件接着一件。</p>

    画面中,左相赵鼎来到了赵构面前。</p>

    “陛下春秋正盛,但也已经在位十余年。”</p>

    “当立储君,以安群臣之心。”</p>

    历朝历代,哪个皇帝在位十多年后还没有立储,大臣们肯定都是要进谏的。</p>

    赵鼎作为群臣之首,要求立储也是理所当然。</p>

    但赵构听完这番话之后,却直接变脸。</p>

    “卿家,现在可不是立储的时候!”</p>

    之前兀术南下,扬州之乱加上海上逃亡,让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p>

    更早前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又在三岁的时候暴毙了。</p>

    如今赵构除了被掳掠在北方的女儿之外,是没有任何子嗣的。</p>

    这种情况下赵鼎提议立储,简直就是在戳赵构的心窝啊。</p>

    赵鼎显然已经料到赵构会有这样的反应,但依旧还是进谏道:</p>

    “陛下,若不立储,臣民心中不安,还望陛下早作打算。”</p>

    “汴京皇族虽大多被掳掠北上,但大宋各地还是有许多太宗子嗣的。”</p>

    “陛下若是应允,臣这就会同其他宰执一同商议考察”</p>

    赵构听到这里,终于忍无可忍地打断了赵鼎:</p>

    “朕了,现在还不是立储的时候。”</p>

    “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议了!”</p>

    赵鼎无奈,只能转身离开。</p>

    赵构看着赵鼎的背影,心中大为恼怒,咒骂不已。</p>

    “朕才三十来岁,这狗才怎么就一副朕这辈子都生不出儿子的模样!”</p>

    “朕一定能生儿子,一定能!”</p>

    看到这里,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轻蔑一笑。</p>

    “真是个废物啊,连儿子都生不出来,呵呵。”</p>

    胤禛和弘历也都露出不屑的表情。</p>

    一个男人,竟然连传宗接代都做不到。</p>

    这不是纯纯的废物是什么?</p>

    胤禛思索片刻,开口道:</p>

    “大宋的皇帝们好像都是这样,好几个皇帝在子嗣方面都有问题。”</p>

    弘历立刻回想起最近连夜翻看的宋史,道:</p>

    “宋仁宗赵祯!”</p>

    赵祯生了总共三个儿子,但全都死在了他前头。</p>

    甚至还搞出了传中的“狸猫换太子”传言。</p>

    最后赵祯无可奈何,只能将挑选出来的皇族子弟赵忠实过继为儿子并立为储君,继承大统。</p>

    先有赵祯,现在又有赵构。</p>

    不得不,大宋这些生不出儿子的皇帝,都挺有名的。</p>

    康熙呵呵一笑,淡然道:</p>

    “多子多福,宋朝得国不正,明显就是无福之朝代。”</p>

    在生儿子这方面,康熙是非常有心得的。</p>

    康熙一辈子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出生,其中十一个在幼年时夭折,二十四个儿子成年被列入族谱排序。</p>

    就算只看成年的儿子,二十四个也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p>

    胤禛闻言笑道:</p>

    “父皇和大清自然是有福的,这点毋庸置疑。”</p>

    在生儿子方面,胤禛就明显比老爹康熙差多了。</p>

    胤禛生了十个儿子,能列入族谱的只有六个。</p>

    康熙嗯了一声,对胤禛道:</p>

    “你心思重,对女人方面没有那么在意,朕是明白的。”</p>

    “弘历就能很好嘛,多子多福嘛。”</p>

    弘历年纪轻轻已经有了四个儿子,看起来超过胤禛只是时间问题。</p>

    胤禛干笑一声,有些心虚地主动转移了话题。</p>

    “父皇,英国和法国公使这两天来礼部求见了。”</p>

    康熙哦了一声,开口道:</p>

    “发生了什么事情?”</p>

    胤禛道:</p>

    “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打听一下咱们和沙俄之间的条约签订进度,还有就是希望大清能供给他们更多的资源。”</p>

    “他们都表示,只要大清愿意提供更多的茶叶、瓷器,他们愿意出售包括蒸汽在内的所有物资。”</p>

    康熙一声冷笑,道:</p>

    “哼,之前大清没有蒸汽的时候,求着他们给他们都不愿意。”</p>

    “现在大清有了蒸汽,又来给朕摆出这种嘴脸。”</p>

    “你去告诉他们,做生意可以,但价高者得,让他们自己看着办。”</p>

    康熙是真的很生气。</p>

    当年大清还没有钱兑换工业革命时,在外面的各个大使那叫一个恳求。</p>

    然而,西欧各国就是不卖蒸汽,甚至严厉封锁相关技术。</p>

    现在好了,大清花费重金兑换了工业革命,这些家伙居然就跑来什么蒸汽应有尽有,想买就买?</p>

    简直就是恶心人嘛。</p>

    康熙皇帝想起什么,赶忙叮嘱胤禛道:</p>

    “工业革命是大清最重要的东西,你一定要派人盯好了,绝对不能让那些外国蛮夷获取大清的密!”</p>

    胤禛赶忙点头应是。</p>

    弘历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是颇有扬眉吐气之感。</p>

    这些西欧番人,之前仗着什么技术优势,不把大清放在眼里,对大清搞技术封锁。</p>

    结果才短短几年时间,大清凭借着金幕,技术直接突破,反过来成为对西方封锁技术的国家。</p>

    这种打脸的感觉,只能很爽,非常的爽!</p>

    突然又有人来禀报:</p>

    “陛下,新任俄罗斯公使求见。”</p>

    康熙皇帝闻言,表情也是有些微妙。</p>

    “让他进来吧。”</p>

    之前那位托尔斯泰伯爵,在答应了大清的条件之后,很快就离开北京回沙俄去了。</p>

    按照大清从各种方面获得的情报综合来看,应该是沙俄内部又要出什么变故。</p>

    对此,大清自然是乐见其成。</p>

    托尔斯泰走的时候也承诺,回国之后就会让新任大使带来条约正副本,正式进行签约。</p>

    很快,一位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沙俄贵族男子走进了大殿之中。</p>

    “尊贵的大清帝国皇帝陛下,我乃沙皇俄国多尔戈鲁基公爵之子阿列克谢尤里耶维奇多尔戈鲁基。”</p>

    “奉伟大的彼得二世沙皇之命,我非常荣幸能出任驻贵国全权公使。”</p>

    “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问候,并带来了我国沙皇陛下的国书和条约正副本。”</p>

    这份条约正副本总共有两份四张,分别以拉丁文和满文所写就。</p>

    其中在拉丁文的条约文本上,俄罗斯新任沙皇彼得二世已经签名用印完毕。</p>

    条约的内容比较简单,沙俄承认布里亚特蒙古所属地域为大清所有,同时也承认大清对尼布楚条约中待议地区的主权。</p>

    作为交换,大清承认沙俄对西伯利亚其余地方的主权。</p>

    两国同时承诺,十年内不会向对方发动战争。</p>

    康熙皇帝看了半天,沉吟良久,开口道:</p>

    “胤禛,你立刻让人撰写两份汉文条约过来。”</p>

    胤禛明显有些惊讶,但还是很快照办。</p>

    弘历在一旁见状,也是有些惊讶。</p>

    不过联想到康熙近来提倡的“满汉一家亲”政策,弘历又觉得这确实是理所应当。</p>

    很快,两份墨痕未干的汉字条约文本就送到了康熙皇帝面前。</p>

    老皇帝提起朱笔,在上面签下名字:</p>

    中国皇帝爱新觉罗玄烨。</p>

    随后他又拿来玉玺,啪一下盖了上去。</p>

    “好了,这两份满文的拿去烧了,汉文正本和拉丁文副本交给这个嗯,使者。”</p>

    弘历这下子是真的震惊了,不由脱口而出:</p>

    “皇祖父,满文文本怎么就不要了?”</p>

    在弘历想来,满文文本和汉文文本并存都可以接受。</p>

    怎么康熙居然只要汉文文本,直接把满文文本给烧了?</p>

    这也太离谱了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