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匡胤这句话,在场的大宋臣子们心情都很复杂。</p>
背锅。</p>
这就是纯纯的背锅啊。</p>
赵光义那一脉皇帝搞出来的烂事,现在让大家来背锅。</p>
这合适吗?</p>
大宋君臣,脑门子疼。</p>
本来觉得赵构之后,应该也就没啥能让大宋丢脸的事情了。</p>
没想到,这宋真宗赵恒还有这一出?</p>
封禅泰山?</p>
赵恒这子,真是没照过镜子啊。</p>
金幕里可是提过赵恒的。</p>
听到辽军南下的消息就吓坏了,直接想着南迁。</p>
被宰相寇准生拉硬拽弄到了澶州前线,吓得当场尿裤。</p>
连露个面都不敢,被寇准提上去的!</p>
本来大宋只要撑一段时间,辽国支持不住也就退兵了。</p>
偏偏赵恒吓坏了,执意要签订城下之盟。</p>
不能每年送钱给辽国,赵恒是真不放心啊!</p>
这种皇帝,跑去封禅。</p>
简直就是极致的恶心人。</p>
赵匡胤呼出一口气,又问道:</p>
“赵光义那一脉,还有活着的人吗?”</p>
众人再度沉默。</p>
当年在看了金幕,处理赵光义一脉的时候,赵匡胤是留情的。</p>
至少在表面上,是下留情了。</p>
但来也怪,赵光义死后没几年,在世的子孙也陆陆续续死了。</p>
本来好好的,没伤没病的,也死了。</p>
具体怎么死的,官方通告是“暴病而亡”。</p>
至于通告出来信不信,反正大宋朝廷是信了。</p>
太子赵德芳摸了摸鼻子,提醒道:</p>
“陛下,皇叔现在就一个嗣子赵继,还是从另外一位堂叔那边过继的。”</p>
赵匡胤沉默了一下,露出笑容:</p>
“挺好,今日朕心情好,赏赵继一千金。”</p>
好弟弟啊,听到你死了全家的消息,为兄也就高兴了。</p>
最是无情帝王家。</p>
大明世界,朱元璋笑出了声。</p>
“没想到就连金幕都受不了赵恒这子。”</p>
作为为数不多在宋真宗之后的皇帝,朱元璋对赵恒那是相当恶心。</p>
别人只不过是看了金幕后被恶心到了,朱元璋可是实实在在没办法去泰山封禅!</p>
凭空无故少了一桩能在史书上记载的丰功伟业,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生气?</p>
朱元璋连发几条弹幕,狠狠地嘲讽了一番大宋。</p>
但让朱元璋感到可惜的是,赵匡胤这家伙装聋作哑,就是不发弹幕回应。</p>
这就有点没意思了。</p>
朱元璋收回思绪,对着面前的朱高炽道:</p>
“你爹到哪了?”</p>
算算时间,朱棣的西征也差不多一年了。</p>
朱高炽愣了一下,道:</p>
“应该是到西亚一带了吧?”</p>
朱棣这一次出征,按照承诺,是他继位前的最后一次出征。</p>
在看过朱允炆篇盘点视频后,朱元璋对朱棣的统帅才能相当放心,也就随便朱棣选择进军路线。</p>
走海路还是陆路,去欧洲非洲还是美洲,都随便。</p>
唯一一条要求,活着回到大明就行。</p>
朱棣不但活着,而且还活蹦乱跳。</p>
“哭墙?这玩意为什么叫哭墙?”</p>
朱棣看着面前一截残破不堪的墙壁,有些好奇地对着一旁的姚广孝问道。</p>
姚广孝答道:</p>
“据近两千年前,此地乃是犹太族王国第二圣殿殿墙的一段。”</p>
“犹太王国灭亡后,犹太人被迫迁离,当年王国存在的痕迹也就只剩下这么一段。”</p>
朱棣哦了一声,看了一眼身边,果然看到不少带着白帽的男子虔诚地抚摸着墙壁,进行祷告,有些还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p>
张信走了上来,低声道:</p>
“太子殿下,要不要把无关人等驱离,或者干脆将此地拆除?”</p>
朱棣摇了摇头,笑道:</p>
“这有什么?人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一点了,放着吧。”</p>
张信忙道:</p>
“听犹太人在欧洲乃是最喜欢放高利贷的种族,被欧洲各国上层排挤和不齿。”</p>
言下之意,其他种族也就算了,犹太人不得给个教训。</p>
朱棣哈哈大笑,道:</p>
“你以为咱们华夏历史上就没有类似的种族吗?”</p>
张信一脸茫然。</p>
“啊?”</p>
姚广孝知道张信不爱读书,就在旁边解释了一句。</p>
“商朝。”</p>
很多时候,称呼就代表着本质。</p>
华夏历史上称呼做生意的人是“商人”,而不是“周人”“秦人”或者“汉人”。</p>
做生意,什么最赚钱?</p>
答案有很多,其中一条一定是高利贷。</p>
这是最典型的“钱生钱”,怎么可能不赚钱?</p>
有人,仅仅因为一个称呼就商朝是做生意的,是否过于武断?</p>
证据当然是有的。</p>
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给了商纣王儿子一个封国,名字为“宋”。</p>
春秋战国时代,宋国的都城陶邑就是全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大城市,巅峰时期完全不逊色于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这些大国都城。</p>
和齐赵魏这三个先后称雄一时的霸主级国家相比,宋国区区一个国却能做到这种经济规模,足以明该国商业气氛之浓厚。</p>
对了,大名鼎鼎、辅佐越王勾践翻身的范蠡,在离开勾践之后就来到了陶邑创业,成为天下巨富“陶朱公”。</p>
鲁国是周公定礼的周公旦之后,所以极为古板守礼。</p>
齐国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姜太公之后,所以有了齐桓公姜白的“尊王攘夷”。</p>
有传承,才容易将祖宗的基业发扬光大。</p>
宋国,同样也将来自商朝的老祖宗们经商本事发扬光大,才有了蕞尔国却有通都大邑的本事。</p>
就连秦昭王嬴稷的舅舅魏穰都眼红陶邑这座天下商业大城,执政期间多次领秦军出击东方,最终将陶邑纳为魏穰封地。</p>
</p>
朱棣笑吟吟地开口道:</p>
“华夏历史上的商王朝被灭亡了,宋国也被灭亡了,哦对了,还有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北宋和南宋王朝也灭亡了。”</p>
“这些国家和王朝都是尊崇商业的,但是有什么用呢?”</p>
“商业这种东西,撼动不了华夏文明的底色。”</p>
“商朝、宋国、宋朝都不行,连祖宗之地都失去的犹太人,自然更不行。”</p>
“留着他们吧,他们只会被华夏同化,闹不出什么幺蛾子的。”</p>
朱棣信心满满。</p>
历史上的华夏,别是宗教了,各种异族的入侵还少吗?</p>
结果呢?</p>
宗教进入华夏,反而被改造为了“华夏式宗教”,跟本土完全两样。</p>
最典型的就是佛教。</p>
当年佛教大兴,全天下三四成的土地都是寺庙私产。</p>
南朝的梁武帝几次舍身出家,让朝廷花钱赎回。</p>
结果呢?</p>
隋唐武周几波灭佛下来,一样收拾得老老实实。</p>
没有华夏文明搞不定的宗教和民族!</p>
朱棣,就是这么自信。</p>
离开哭墙之后,朱棣回到了自己的临时行宫。</p>
这是一座在当地人看来相当辉煌大气的宅子。</p>
据还是当年罗马帝国的总督府呢。</p>
但在朱棣看来,这宅子大是大了,却没有什么精致、底蕴可言。</p>
朱棣甚至在宅子里收藏的画作上看到了不知道是哪一位东罗马帝国总督,穿着一套丝绸袍子沾沾自喜。</p>
至于这位总督阁下身上丝绸的质量嘛,作为大明皇太子的朱棣只能,呵呵,哈哈。</p>
也可以理解,毕竟真正的上等丝绸,华夏历代王朝都是不外售的。</p>
还不够自用的呢。</p>
朱棣站在房间中,看着面前巨大的欧洲地形图。</p>
“嗯,从耶路撒冷往西出海,就是地中海了。”</p>
“是先打掉安纳托利亚半岛上那个据已经死灰复燃的奥斯曼土耳其,从陆路慢慢推进过去呢,还是直接渡过地中海,去那个神圣罗马帝国看看?”</p>
朱棣左掌心支着右肘,右掌心撑着下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p>
良久,朱棣叹了一口气。</p>
“听当年欧洲有个十字军东征,若是他们都能集合大军前来征讨本宫,那该多好!”</p>
这样就能一口气灭掉了。</p>
“算了算了,以后考虑下御驾亲征,让朱高炽那个肥子监国就行。”</p>
朱棣放弃了一口吃掉整个欧洲的主意,兴致勃勃地思考起这场“太子之战”的对。</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大汉文武百官满心认为只要封禅结束,这位陛下即便不消停一辈子,也该消停一段时间了。</p>
事实很快证明,他们错了。</p>
仅仅在封禅结束一年之后,新的战争再度降临。</p>
这一次,大汉征战的并非北方的匈奴,也不是南方或者西南的异族,而是东北方向的朝鲜。</p>
朝鲜,这是一个源于华夏的国度。</p>
它的发源,要到一件华夏历史上人人皆知的大事件。</p>
武王伐纣。</p>
商朝末年,周武王领兵东进讨伐商纣王,最终灭亡商朝。</p>
商朝的王公贵族们一部分在战争中被杀,另外一部分选择投降。</p>
还有最后的一部分,他们并没有死,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开始逃亡。</p>
纣王的叔叔箕胥余原本是商朝大臣,曾经和比干等人一起劝谏商纣王,却没能成功。</p>
周武王攻入朝歌后俘虏了箕胥余,但最后将其释放。</p>
被释放的箕胥余不愿意给周王朝效力,就带着许多同样想法的商朝遗民向东北迁徙,来到了朝鲜半岛的北部。</p>
在这里,箕胥余征服了当地的原住民,建立了一个商朝文化的国家,取名为“朝鲜”。</p>
朝,即“王朝、朝歌”。</p>
鲜,即“新、崭新”。</p>
朝鲜,指的就是一个崭新的王朝,崭新的朝歌。</p>
后来,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朝鲜选择了向周朝臣服,被周天子封为诸侯,爵位是子爵。</p>
箕氏执政的子爵朝鲜国,便被华夏简称为“箕子朝鲜”。</p>
箕子朝鲜只比周王朝晚一点立国,但存续的时间却比周王朝长了近百年。</p>
刘邦执政时,好发燕王卢绾发动叛乱。</p>
卢绾有一个部下,叫做卫满。</p>
在卢绾叛乱失败后,卫满带着一千多卢绾残部跑到箕子朝鲜境内,希望能得到箕子朝鲜的庇护。</p>
当时的箕子朝鲜国王箕准觉得可以利用卫满来抵挡将来汉朝可能得侵略,于是将卫满拜为博士,还将西部和汉朝边境上的百里之地封给卫满。</p>
但接下来的形势完全出乎了箕准的意料。</p>
卢绾这个燕王在燕国还是有一些人心的,卫满很快就获得了大量卢绾余部从燕国旧地前来投奔,势力迅速壮大。</p>
公元前94年,羽翼已丰的卫满,派人向箕准假传汉朝要派大军来进攻,请求到箕准身边来守护。</p>
天真的箕准不知是诈,答应了卫满的请求。</p>
卫满趁此会,率军向箕子朝鲜都城王险城(平壤)进发,并一举攻占该城。</p>
箕准惊慌之下,带领身边数千人从海路逃往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地。</p>
箕准逃走后,卫满自立为朝鲜王,定都王险城,建立卫氏朝鲜政权。</p>
卫氏朝鲜建立后,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与西汉燕地相邻。</p>
当时正好是汉惠帝刘盈刚刚登基,太后吕雉执政的时候。</p>
吕雉满脑子想的是稳固权力,还有用吕氏取代刘氏皇族慢慢掌控大权,哪里有空理会远在东北的一个国?</p>
很快,在经过吕雉的批准后,当时大汉的辽东太守承认卫满是朝鲜国王,并约法三章。</p>
第一卫满为汉朝藩属外臣,为汉朝保卫塞外,不使汉朝边境受到侵犯。</p>
第二,塞外各族首领朝见汉朝天子,以及各国与汉朝通商,卫满不许从中阻扰。</p>
第三,作为以上两条的回报,汉朝答应给予卫满一定程度兵力和物资上的支援。</p>
此后,卫满凭借其兵威和财物,侵略、招降周围诸多在箕子朝鲜灭亡后自立的国,势力迅速膨胀,领地扩大到方圆数千里。</p>
时间就这么一年年过去,新成立的卫氏朝鲜和大汉相安无事几十年,直到卫满的孙子卫右渠登基。</p>
卫右渠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成为朝鲜王之后,他大量招引汉人流民以扩充实力,且不再向汉朝通商朝贡,并阻碍邻近真番等国与汉朝通商朝贡。</p>
卫右渠登基时,刘彻已经在位了。</p>
对卫右渠的动作,刘彻心知肚明,但一直以来都比较忙,也懒得理会这个国。</p>
直到封禅泰山时,真番使节竟然姗姗来迟。</p>
等刘彻离开泰山回到长安城,真番国的使节才来到长安请罪。</p>
刘彻大怒之下让人询问,才知道原来并不是真番国使者故意来迟,而是在路上经过卫氏朝鲜时,被卫右渠故意扣押了一个多月。</p>
这下刘彻就忍不了了。</p>
“卫右渠这个混账,竟然暗中扣押前来参加朕封禅大典的使节!”</p>
“来人,立刻派出使者,给朕好好训斥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p>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中,扶苏明显变得狐疑。</p>
“父皇,这种派出使者训斥的行为,当真有用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