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768章 李陵该不该死?汉朝内部吵成一团,李广利天山大胜!
    西汉世界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李陵身上。</p>

    李陵汗流浃背,噗通一声跪下。</p>

    “臣死罪!”</p>

    李陵的叔李敢也出列跪下,一句话都不敢。</p>

    投降匈奴异族这种事情,绝对是禁忌中的禁忌。</p>

    李广利立刻就来了精神,大声道:</p>

    “陛下,李陵应当斩首!”</p>

    江充也阴冷地开口:</p>

    “陛下,投降匈奴,按律当斩!”</p>

    一时间,对李陵的讨伐充斥着整座大殿。</p>

    坐在皇位上的汉武帝刘彻并没有立刻开口,而是非常安静地坐着。</p>

    刘据终于忍不住了,站起来道:</p>

    “父皇,儿臣觉得,李陵情有可原,还是应当体谅的。”</p>

    在刘据看来,李陵已经为大汉奋战到了最后一刻,尽了一个主将该尽的责任。</p>

    李陵,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对得起五千将士的一路跟随。</p>

    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刻,选择投降来保命,无可厚非。</p>

    李广利冷笑道:</p>

    “太子殿下这种话,臣是绝对不敢苟同的。”</p>

    “若是按照殿下的意思,难道将来大汉的所有将军打了败仗就应该投降敌人?”</p>

    “长此以往,大汉还是之前那个有骨气的大汉吗?”</p>

    江充啧了一声,阴阳怪气地开口道:</p>

    “太子殿下素来以仁德着称,但若是和一个叛徒讲仁德,那未免有些割肉饲虎的意思了。”</p>

    皇位上的汉武帝听到这里,脸颊明显扭曲了一下,轻轻哼了一声。</p>

    霍去病有点忍不住了,正打算开口,却看到卫青站了起来。</p>

    “陛下,臣认为,我们应该就事论事。”</p>

    “李陵率领五千兵马和匈奴王庭八万主力周旋了一个月,杀伤了上万匈奴人,是对在金幕中作为主将的贰师将军最有力的支援。”</p>

    “况且,若是李陵能及时获得援兵,他本来是有希望突围成功的。”</p>

    “诚然,李陵若是自杀,的确是保全臣节的最佳方式。”</p>

    “但若李陵投降之后,将来再找会回到大汉,不也是给大汉保全了一位名将吗?”</p>

    “还请陛下三思!”</p>

    霍去病听完,立刻开口道:</p>

    “陛下,这也是臣的意思。”</p>

    霍去病其实是很厌恶匈奴的,当然更看不起那些对匈奴投降的人。</p>

    但金幕中播放的这整整一个月的艰苦作战经历,打动了这位冠军侯。</p>

    五千将士,面临十倍敌人,边撤边打,转战千里。</p>

    最终,因为没有预定的援军导致失败。</p>

    这些场景,打动了霍去病。</p>

    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战,其实和李陵这一次颇为相似。</p>

    不同的地方在于,当时浑邪王因为抢地盘去了没有继续追击,而休屠王也因为得不到羌人王者们的支持放弃了追击。</p>

    否则,霍去病很有可能也和李陵一个下场。</p>

    当然,霍去病是不会投降的。</p>

    真到那个地步,霍去病一定会死战到最后一刻。</p>

    可也正是因为经历过那种绝境,所以霍去病能理解李陵。</p>

    以名震天下的冠军侯心智之坚韧,当时也曾经不止一次地绝望过。</p>

    霍去病没有被绝望击垮,但也不会去苛责那些被击垮的人。</p>

    一条艰辛的道路,走过,方知不易,更不愿苛责那些半途倒下之人。</p>

    霍去病认真地开口道:</p>

    “李陵是竭尽全力,奋战到最后一刻。”</p>

    “臣真的认为,应该对他宽容一些。”</p>

    “更何况,那只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咱们这条世界线的现实!”</p>

    “还请陛下三思!”</p>

    着,霍去病长躬及地,郑重行礼。</p>

    坐在皇位上的汉武帝见状,陷入长久的思考中。</p>

    好一会,他开口道:</p>

    “李陵削爵三级,贬官一等。”</p>

    “这般处罚,你可服气?”</p>

    李陵赶忙道:</p>

    “臣心服口服!”</p>

    刘据还想要再话,却听到卫青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随后道:</p>

    “陛下英明!”</p>

    霍去病立刻道:</p>

    “陛下英明!”</p>

    刘据有些不服气。</p>

    父皇这种处置,明显不公。</p>

    怎么能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处罚李陵?</p>

    李陵的能力和贡献都摆在金幕中,父皇这么做难道就不怕失去人心吗?</p>

    汉武帝淡淡的声音传入刘据耳中:</p>

    “据儿,你看起来好像不太服气?”</p>

    刘据身体抖了一下,立刻开口道:</p>

    “儿臣心服口服,绝对没有任何怨言!”</p>

    汉武帝哼了一声,道:</p>

    “此事就此揭过,今后也不必再提!”</p>

    抬起头,汉武帝正想看金幕,眼神突然有些凝固。</p>

    金幕中,一场历朝历代皇帝的大争论正在进行。</p>

    隋文帝杨坚:李陵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投降也无可厚非。</p>

    宋太祖赵匡胤:放屁,真正的英雄是像历史上的杨业那样,为华夏奋战到最后一刻。叛徒李陵,恶心死朕了!</p>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就是,怎么能投降异族?简直就是华夏耻辱,李陵该死!</p>

    光武帝刘秀:此言差矣。李陵又不是一开始就投降,都山穷水尽了,难道自保都不行?</p>

    宋太祖赵匡胤:你刘秀没脑子,连杀兄仇人都能原谅,原谅个叛徒也很正常。</p>

    光武帝刘秀:???你大宋出了赵构这种货色,你这个开国皇帝不反思一下自己,还有脸别人?</p>

    顿时,金幕中陷入了一场非常激烈的骂战。</p>

    弹幕不断飘过,视频依旧播放着。</p>

    居延城。</p>

    路博德陆陆续续接到了来自李陵部的残兵败将。</p>

    “李陵将军呢?”</p>

    “他被匈奴大将带着几千人追击,我们不敢和他一起走,也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p>

    听着这些汇报,路博德表情变得黯然。</p>

    片刻后,路博德叹息一声。</p>

    “是老夫的私心,害了李陵!”</p>

    路博德的那份奏疏,固然是出于客观事实,但也隐藏了路博德的一个心思。</p>

    路博德并不想要充当年轻侍中李陵的接应后卫部队,而是希望能和李陵一起出击,名垂青史!</p>

    没想到,就是因为这封奏疏,让路博德被牢牢锁在了居延城中,只能坐视李陵部被匈奴人彻底击溃。</p>

    “李陵大人,应该是为国尽忠了。”</p>

    路博德长吁短叹了片刻,开始提笔给长安方面呈报。</p>

    八百里加急很快就将路博德的奏疏送到长安。</p>

    “什么,李陵”</p>

    金幕中,刘彻看着奏疏中来自李陵所部将士的供述,脸色极为复杂。</p>

    刘彻是真的怀疑过李陵的,所以才会下令李陵五千孤军深入浚稽山。</p>

    这么长时间没有接到过李陵部的回报,刘彻心中隐约也感觉到了什么。</p>

    但刘彻是真的没想到,李陵竟然做到了这种地步!</p>

    刘彻沉默片刻,将奏章给面前几名大臣传阅。</p>

    这些大臣们看完,脸上也都震惊莫名。</p>

    刚刚上任不久的丞相刘屈氂不由感慨道:</p>

    “李陵将军壮烈战死,可歌可泣,实在是大汉楷模!”</p>

    众人也纷纷称赞李陵的壮举。</p>

    刘彻叹了一口气,对着霍光道:</p>

    “你那边也查清楚了?”</p>

    霍光早就已经禀报过了,此刻只需要再陈述一次:</p>

    “是的,陛下。经过各种供述,李陵和路博德并无任何勾结的企图。”</p>

    </p>

    “路博德的那份奏疏,主要原因还是出自于他不希望成为后备支援部队的私心。”</p>

    刘彻呵呵冷笑。</p>

    “这个老东西,就因为他的私心,让朕损失了一员大将!”</p>

    “哼,现在的大汉,真是不如以前了!”</p>

    刘彻心中当然也是非常懊悔的。</p>

    李陵作为侍中曾经多年在宫中跟随刘彻身旁,又在这场初出茅庐的战争中展现出了这么惊人的战斗力。</p>

    若是能多几次会的话,李陵极有可能成为大汉的卫青、霍去病。</p>

    这样的人才竟然就此陨落,实在是让刘彻痛惜。</p>

    只是什么都晚了。</p>

    刘彻叹了一口气,道:</p>

    “现在只能希望李广利那边的进展顺利了。”</p>

    “嗯,再让居延城的路博德、受降城的公孙敖都领兵北出,制造声势,继续吸引匈奴人的注意力,但绝对不能被匈奴盯上了!”</p>

    镜头一转,已经切换到了李广利这边。</p>

    就在李陵刚从浚稽山开启千里撤退里程没几天,李广利也率部抵达了计划中的战场。</p>

    镜头拉远,三万汉军骑兵沿着天山脚下奔驰,巍峨壮丽的天山山脉和精神抖擞的大汉骑兵,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p>

    李广利运气不错。</p>

    一支负责往大军正北方搜索的汉军斥候队,意外地和匈奴斥候发生交战,并俘获了三名俘虏。</p>

    根据这些俘虏的供述,匈奴右贤王正率领麾下四万多骑兵东进,准备去和且鞮侯单于会合,围剿李陵所部。</p>

    这个口供让李广利得到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情报。</p>

    第一,匈奴右贤王的兵力和具体位置。</p>

    第二,且鞮侯单于被李陵吸引了注意力,来不及干扰李广利和右贤王之间的决战。</p>

    李广利立刻召集了上官桀等部将,下达命令。</p>

    “全军即刻北上,务必要拦住右贤王所部,将其击溃!”</p>

    两天后,汉军准确地拦住了右贤王所部。</p>

    距离天山大约两百里,有这么一处地方。</p>

    南边是草原,北边是森林,一条河流从中间流过。</p>

    三万汉军和四万匈奴骑兵,就在南边的草原上对峙着。</p>

    李广利抓住了右贤王的尾巴,心情顿时大好,得意洋洋地对着一旁的部将们开口道:</p>

    “有些人啊,天天本将军只会打西域,真打匈奴只会是第二个李广,整天迷路。”</p>

    “哼哼,现在本将军第一次出击匈奴就堵住了右贤王,他们也该无话可了吧?”</p>

    心腹上官桀立刻开口道:</p>

    “那些个无知蠢才的废话,大将军何必放在心上?”</p>

    众将也纷纷开口。</p>

    “李广无非就是一个迷路自尽的废物,偶然和大将军重名罢了,大将军不必把他放在心上。”</p>

    “大将军将来要超越的可是平阳侯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别是李广,李家祖孙三人加起来也比不上大将军您呀!”</p>

    李广利被众人连续拍了一大通马屁,心中顿时大好,笑呵呵地开口道:</p>

    “好了,都给本将军打起精神好好作战。”</p>

    “擂鼓,准备杀敌!”</p>

    轰隆隆的鼓声,很快响彻天地。</p>

    三万汉军最为精锐的骑兵蜂拥而出,朝着匈奴人的阵地冲了过去。</p>

    另外一边,匈奴右贤王脸色凝重。</p>

    “李广利,这可是汉朝近年来号称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卫青霍去病的人。”</p>

    “所有人都要心谨慎,不要被汉人钻了空子!”</p>

    两支军队,很快就激烈交战。</p>

    骑兵作战,尤其是和匈奴作战,主旋律其实并非近身厮杀,而是远程互射。</p>

    箭矢犹如蝗虫一般在空中四处来去,每时每刻都有许多双方的骑兵中箭落马。</p>

    原本在这个环节,匈奴人是占据绝对强势地位的。</p>

    在霍去病和卫青的时代,汉军往往会选择直接冲阵,尽量缩短互射阶段的时间,以汉军重骑兵最有优势的骑马砍杀来结束战斗。</p>

    不过,随着数十年的战争过程中大量匈奴族士兵加入汉军的队伍,汉军的骑射技艺也得到了长足进步。</p>

    如今双方在这个环节之中,汉军不但不落下风,甚至还能稳压匈奴人一头!</p>

    右贤王看着这一幕,脸色顿时发白。</p>

    “该死,这一次真的是碰到汉军主力了!”</p>

    这位右贤王今年也已经五十来岁了,属于那一拨从年轻时候就和汉朝开打,一路从卫青、霍去病直到现在李广利的老人。</p>

    对汉军,右贤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p>

    现在这种匈奴人被压制的情况,直接让这位右贤王当年的恐惧浮现出来,身体瑟瑟发抖。</p>

    好在右贤王毕竟还是有点脑子,也清楚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竭力指挥军队迎战汉军,想要稳住阵脚。</p>

    只是右贤王既然心中害怕,排兵布阵指挥迎击的时候自然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迟疑,乃至一些的失误。</p>

    李广利也是大汉宿将了,在部下们的提醒下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p>

    “好啊,右贤王那个老东西害怕了。”</p>

    “上官桀,赵充国,你们两人立刻率领精锐左右出击,直插右贤王中路!”</p>

    得到李广利的命令后,两名大汉猛将马上各自率领两千大汉精锐重甲骑兵,从左右两个方向锲入匈奴军队的侧翼,直接朝着右贤王的大纛所在杀了过去。</p>

    汉军重甲骑兵在这一战中发挥出了惊人的效果。</p>

    右贤王派来的援兵正好慢了一刻钟的时间,就被上官桀、赵充国两人抓住了会。</p>

    两人杀入匈奴阵中,挥舞着中的大戟和长枪,疯狂收割着匈奴人的性命。</p>

    缺少援军的匈奴人瞬间溃败,四散而逃。</p>

    紧接着抵达的匈奴援军拼命冲上,想要挡住上官桀和赵充国。</p>

    然而此刻两名大汉将军都已经杀得兴起,战意也到了巅峰。</p>

    “死,死,死!”</p>

    赵充国中长枪连点,连刺三下。</p>

    三名匈奴骑兵同时惨叫,栽倒落马。</p>

    “滚开!”</p>

    上官桀挥舞着大戟,只一下就将一名匈奴当户的脑袋斩下,顺势提在中,用力朝着右贤王的大纛砸去。</p>

    “别急,你马上也去找他!”</p>

    两名大汉将军的表现,直接让汉军士气大振。</p>

    三万汉军犹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冲杀,把匈奴人杀得犹如秋天田地里的庄稼,成片成片地被收割。</p>

    李广利看到优势巨大,更是得理不饶人,下达命令。</p>

    “帅旗向前,所有将军亲卫队准备接敌!”</p>

    红色的汉军帅旗开始如缓缓朝着前方移动。</p>

    浑厚的鼓声响彻天地,震动着每一个听者的耳膜。</p>

    “大汉万胜!”</p>

    “大汉威武!”</p>

    汉军骑兵杀得兴起,各种口号自口中不断发出。</p>

    匈奴右贤王部明明数量更多,但却被汉军全面压制,步步后退。</p>

    右贤王看着部下犹如野鸡一般被屠杀,身体更是颤抖不已。</p>

    终于,恐惧击穿了他的心理防线,右贤王大叫一声,带着亲卫队转身就逃。</p>

    右贤王身后的那面大纛随之倾斜,到最后几乎和地面平行,飞速离开战场。</p>

    “右贤王逃了!”</p>

    “投降不杀!”</p>

    汉军将士们的叫声响彻天际。</p>

    许多匈奴将士一回头,正好看到了右贤王逃跑的一幕。</p>

    短短一刻钟时间,整个匈奴人的阵型直接崩溃。</p>

    剩余的所有匈奴人四散而逃。</p>

    许多匈奴人干脆弃马,游过河流之后藏到了北岸的森林中。</p>

    还有一些匈奴人不懂水性,看到汉军追上来后慌忙丢下武器投降。</p>

    更多的匈奴人则是在仓皇逃窜的过程中被汉军用弓箭一一点名击杀。</p>

    这一场大追击,整整持续了三天时间。</p>

    三天后,李广利终于结束追击,将所有兵力重新聚拢,开始清点战报。</p>

    上官桀一脸兴奋:</p>

    “大将军,这一战,我们斩杀了右贤王所部一万零四百五十五人,还俘虏了两千二百三十人!”</p>

    “我们自身的伤亡,只有两千出头!”</p>

    李广利闻言,心情顿时大好,放声大笑。</p>

    “好好好,歼敌万人!”</p>

    “哼哼,这下子,朝廷中那些聒噪的家伙也该闭嘴了!”</p>

    不仅仅是李广利,他麾下的所有将士也都非常兴奋。</p>

    自从二十年前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漠北后,大汉终于又一次在正面对抗中,歼灭超过上万的匈奴人!</p>

    李广利在正面对抗中,干净利落地击败了匈奴右贤王,取得了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p>

    但这位志得意满的贰师将军并没有想到,更大的危即将到来。</p>

    草原上,七万匈奴大军马蹄滚滚,迎着即将落山的夕阳,马不停蹄地朝着西边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