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848章 刘询精准放血,刘秀感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长安城,皇宫之中。</p>

    丞相魏相颇为高兴,笑道:</p>

    “春秋曾言,大夫出使国外,若遇有利国家之事,可自行其是。”</p>

    “冯奉世平定莎车国叛乱,功劳显着,可加官进爵。”</p>

    御史大夫邴吉,大司马张安世等也表示同意。</p>

    左将军韩增本来就是推荐冯奉世的人,此刻趁开口道:</p>

    “陛下,如此大功,臣以为冯奉世足以封为关内侯了。”</p>

    但就在此时,九卿中的少府萧望之站了出来,持芴板正色道:</p>

    “诸公之言,萧某不敢苟同也。”</p>

    “冯奉世出使西域,原本另有任务。他却因为路上之事而耽搁时间,还在没有得到朝廷的诏令下私自调动西域各个属国的兵马。”</p>

    “试想,若是每一名大汉外交官都和冯奉世一样,那将来谁都能擅自无令在西域调兵,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在夷狄各国中给大汉多生事端,这怎么能行?”</p>

    “臣以为,此例绝不可开,还请陛下明察!”</p>

    刘询闻言,陷入沉吟中。</p>

    众人也都若有所思。</p>

    过了片刻,刘询点头道:</p>

    “无论如何,冯奉世的确有功。”</p>

    “就封他为光禄大夫兼水衡都尉吧。”</p>

    汉初世界,刘邦大为不爽,一拍大腿。</p>

    “这个刘询怎么一点主见都没有?”</p>

    “平定西域,粉碎匈奴图谋,还不动用大汉一兵一卒,足以封列侯才对。”</p>

    “居然连关内侯都没有,岂有此理!”</p>

    刘恒也有些失望,开口道:</p>

    “刘询这孩子,是有些赏罚不明了。”</p>

    萧何却开口道:</p>

    “陛下、太子,臣认为萧望之的话才是对的。”</p>

    “召集军队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出自皇帝的命令,而不能由臣子自行其是。”</p>

    “假设人人都学冯奉世,有朝一日某个出使西域的使者直接召集数万西域兵马造反,朝廷又该如何?”</p>

    刘邦父子同时都是一怔。</p>

    刘邦道:</p>

    “这怎么可能?”</p>

    萧何正色道:</p>

    “世间一切皆有可能。”</p>

    “冯奉世固然是忠心耿耿为了大汉,但大汉自有法度。”</p>

    “法度虽不近人情,有时候也会反应缓慢,却是千百年来最适合大汉和华夏的秩序所在。”</p>

    陈平也点头道:</p>

    “臣也觉得刘询陛下做得很好,封赏冯奉世光禄大夫兼水衡都尉,奖励的是出使大宛国的功劳。”</p>

    “平定莎车国的功劳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让其他大汉的使者不会擅自调兵,给大汉朝廷增添麻烦。”</p>

    周勃连连点头:</p>

    “臣也觉得是这个道理,臣子就要有臣子的样子,兵权这种东西是任何一个臣子都不应该擅自触碰的,无论是大汉精锐还是藩属国兵力都一样。”</p>

    刘邦惊讶地看着面前发言的几名老臣,过了好一会才忍不住笑了起来。</p>

    “你们这些个老东西,今天倒是跑过来一起反对朕了?”</p>

    萧何跟刘邦相处多年,这种语气完全不放在心上,笑道:</p>

    “陛下,老臣等这一次真的是为了您好了。”</p>

    刘邦哈哈大笑。</p>

    “恒儿,明白了吗?”</p>

    刘恒连连点头。</p>

    “儿臣明白了。”</p>

    兵权,就是皇帝的命!</p>

    任何人能拥有私自调动兵权的力量,就等于威胁了皇帝的性命。</p>

    从这一点来,冯奉世为大汉做的确实是好事,却无形中开了一扇威胁皇帝性命的大门。</p>

    刘询及时堵上了这扇门,处置并无问题。</p>

    刘恒不由心中暗自感慨。</p>

    “这子,年纪轻轻,处事倒是缜密。”</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冯奉世平定莎车国叛乱,扫平了匈奴在天山以南丝绸之路南道的所有势力,让匈奴损失惨重。</p>

    虚闾权渠单于得知消息之后大怒,一巴掌拍在桌子上。</p>

    “这个呼图徵怎么如此愚蠢,竟然被一个汉使带着几个国就打败了?”</p>

    在场的诸多匈奴大臣也是面面相觑。</p>

    本来匈奴人都已经派出一万骑兵前往莎车国支援了。</p>

    结果都还没抵达车师后国呢,就知道了呼图徵被冯奉世干掉的消息。</p>

    右贤王表情凝重地开口:</p>

    “大单于,汉朝在平定这一次叛乱中显现出来的力量,实在惊人啊。”</p>

    “咱们今后去西域,恐怕面对的就不是汉军,而是西域诸国的数万联军了。”</p>

    左大将冷笑一声,道:</p>

    “西域都是蕞尔国,有什么好怕的?”</p>

    “大匈奴的精锐随随便便就能碾碎他们,也就你右贤王,啧啧。”</p>

    右贤王听出了左大将话语中的轻蔑,顿时大怒:</p>

    “是谁打个只有几千汉朝屯田兵的车师国,一百天都打不下来的?就你这种战斗力,也好意思我?”</p>

    被揭了老底的左大将脸颊火辣辣的,直接拔刀而起。</p>

    “你再一句?”</p>

    右贤王拍案而起。</p>

    “怎么,你想在大单于面前对本王撒泼?”</p>

    两人怒目相对,空气中似有火星四射。</p>

    虚闾权渠单于大感头疼,一声暴喝。</p>

    “都给本单于闭嘴,坐下!”</p>

    两人不情不愿地坐下,依旧怒目相视。</p>

    虚闾权渠单于见状也怒了,冷声道:</p>

    “眼下大匈奴困境未解,你们还在这里内讧,是想要气死本单于吗?”</p>

    “若是再这样下去,右贤王和左大将都可以换人了!”</p>

    话都到这个份上了,两人才终于不情愿地低下头,表示臣服。</p>

    虚闾权渠单于看着这两个家伙,只能是非常的心累。</p>

    他呼出一口气,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道:</p>

    “天山以南没有就没有了吧。”</p>

    “只要守住天山以北,大匈奴还是能对汉朝有一战之力的。”</p>

    右贤王也恢复了理智,忧虑地开口道:</p>

    “单于有所不知,那个郑吉屯田也就算了,还在不停地招揽我们右贤王部的贵族和牧民。”</p>

    “这几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就已经有好几千人投奔郑吉,都被安置到汉朝的河西四郡之中了。”</p>

    匈奴这些年的日子很不好过,就连最高层的单于、右贤王等人都觉得非常艰难,底层的老百姓更不必。</p>

    匈奴高层可没把底层的牧民当人看过!</p>

    右贤王部又是唯一一个不由挛鞮氏王族统治的,更是突出一个没爹没娘,爷爷不疼姥姥不爱,日子过得极为凄惨。</p>

    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屯田所在的渠犁,对牧民们来就是天堂啊。</p>

    牧民们哪里管你什么狗屁的种族之见?</p>

    只要能活下去,当汉人的狗都愿意!</p>

    虚闾权渠单于又是一阵眼皮乱跳,怒道:</p>

    “之前跟汉朝的和约里不都了吗?双方都不得收留对方国家的子民。”</p>

    “郑吉这个混账东西怎么敢的?本单于要派使者去长安质问汉朝皇帝!”</p>

    右贤王双一摊,道:</p>

    “质问也没用啊大单于,汉人最厉害的就是嘴皮子。”</p>

    “最关键的是,咱们现在也没有出兵南下的能力。”</p>

    虚闾权渠单于表情顿时变得僵硬。</p>

    右贤王这句话,到了点上。</p>

    匈奴人为什么会把误入境内的汉朝人礼送回去?</p>

    就是因为匈奴人害怕触怒汉朝皇帝,引发十万汉军骑兵北上。</p>

    但汉朝又不怕匈奴!</p>

    所以汉朝大可以公开招募匈奴底层牧民,挖匈奴人的墙角。</p>

    匈奴要是不服气,那就南下来进攻汉朝,大家打过一场呗。</p>

    正是因为汉朝拥有了强大的、超越了匈奴的军事实力,所以汉朝要和平,那匈奴就必须乖乖选择和平。</p>

    就算是右贤王部那边天天有牧民逃亡去汉朝,导致匈奴的人口牲畜不断减少,国力不断削弱,匈奴也只能选择和平!</p>

    虚闾权渠单于心中气愤,道:</p>

    “这个汉朝新皇帝,天天就知道玩弄这种阴谋诡计,还不如之前那个刘彻呢。”</p>

    </p>

    刘彻在位的时候,汉军就是一个直接北上硬刚。</p>

    无论匈奴什么想法,汉军打到门口来,大家都必须统一思想迎战。</p>

    可现在嘛,刘病已在一次无功而返之后,甚至都不出兵了。</p>

    就玩经营,玩渗透,玩刀子割肉。</p>

    匈奴这边吧,为了几百几千牧民开打,又犯不上,也不敢。</p>

    可不开打呢,又要继续被郑吉这些家伙给恶心,给继续割肉。</p>

    总之就是非常恶心,但又一点办法都没有!</p>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中,欢声笑语一片。</p>

    刘秀抚须感慨道:</p>

    “宣帝就是宣帝,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确是把匈奴人耍得团团转啊。”</p>

    耿弇笑呵呵地道:</p>

    “臣扪心自问,若臣是匈奴的贵族,那真的会被气得每天睡不着觉的。”</p>

    底下的牧民天天跑去投奔汉朝人,偏偏还没办法阻止。</p>

    那可是牧民啊,难道还能不让他们出去放牧了?</p>

    耿弇非常庆幸,还好咱是大汉的!</p>

    邓禹笑道:</p>

    “宣帝看似没打仗,但实则通过郑吉等人,时时刻刻都在不断地削弱着匈奴。”</p>

    “这种不费一兵一卒就能不停给匈奴放血的方式,看似进度缓慢,实则细水长流。”</p>

    “也就几年时间,匈奴必生内乱啊。”</p>

    大汉可不是只有郑吉一名戍边将军。</p>

    漠南草原从东到西,整整上万里。</p>

    大一点的城池就有居延城和受降城,一点的据点要塞更是几十上百个。</p>

    这些个边境的城池、据点、要塞,就相当于一个个水管,不停地把匈奴人仅有的那点水抽到大汉这边来。</p>

    几十上百个水管一起抽水,那可真是要命的事情了!</p>

    刘庄笑完后,好奇道:</p>

    “为何其他朝代的皇帝们很少用呢?”</p>

    “好像父皇在没有金幕之前也很少用。”</p>

    刘秀表情稍微变得没那么开心了,摇头道:</p>

    “这种办法,只有大汉强盛的时候才能用。”</p>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种条件用的。”</p>

    弱一点的大汉,匈奴直接南下。</p>

    够强的大汉呢,又会直接像刘彻一样北上。</p>

    如刘询这般,既能让大汉比匈奴强,还能克制住北上一举平定匈奴的诱惑,绝无仅有。</p>

    丞相宋弘点头道:</p>

    “是啊,关键还是在历史功业评价上!”</p>

    汉武帝刘彻,大战不断,封狼居胥,人称千古大帝!</p>

    但像刘询这种,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战争能让史书铭记,也就没有功业可言。</p>

    纵然能削弱匈奴,但对后人来,刘询此人没有记忆点,注定评价不如汉武帝。</p>

    后人看待历史人物,都有一个惯性。</p>

    那就是把这个人一辈子的功业最高峰,等同于他的评价。</p>

    刘彻封狼居胥,就是牛。</p>

    刘询没有饮马北海,就是不如刘彻。</p>

    当过一次世界首富,哪怕将来破产了,后人的评价也会比一辈子稳定在世界前十富豪的人要更高。</p>

    这就是最高峰的重要性。</p>

    刘秀感慨道:</p>

    “宣帝证明了一句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一个个镜头不断闪过。</p>

    许多衣衫褴褛的牧民,或一家几口,或一个部落,纷纷南下投奔汉朝。</p>

    汉朝这边,则将他们安置,给他们安排牧场。</p>

    他们家中的成年男子,被吸收入大汉边军,给大汉效力。</p>

    每当匈奴股骑兵来犯,这些被归化的汉军匈奴骑兵,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冲上去,就是一顿猛杀。</p>

    一名汉军校尉有些疑惑。</p>

    “尔等是匈奴人,对面是尔等同族,怎么尔等下比我们汉人还猛?”</p>

    一名血染征衣,上提着两颗脑袋的大汉匈奴族骑兵闻言露齿一笑,用相当不标准的汉语道:</p>

    “大人有所不知,这些还愿意当匈奴人的,都是之前最喜欢欺压我们这些底层牧民之人。”</p>

    “我们最恨的不是大汉,而是这些该死的吸血鬼!”</p>

    “现在能有这个会干掉他们,我怎能不为大汉效死?”</p>

    朝廷方面,刘病已削减了一些常备军的物资,将更多的物资投放到边塞,用来保证在边塞戍守的大汉将士们补给。</p>

    边塞的将士们虽然依旧面容粗粝,但身体却是肉眼可见地变得壮实起来。</p>

    草原上,一队汉军骑兵呼啸而过。</p>

    躲藏在山丘草丛中的牧民一家子看到精壮的大汉骑兵,都露出无比羡慕的表情。</p>

    一名的匈奴男孩忍不住道:</p>

    “阿爹,他们这么高大威猛,肯定每顿饭都能吃饱吧?”</p>

    另外一名男孩肚子里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带着哭腔道:</p>

    “阿爹,我饿了。”</p>

    两名男孩的父亲是一名同样精瘦的匈奴牧民,听到这番话之后心中也是颇为感伤,一咬牙就站了起来。</p>

    “好孩子,随阿爹去投奔大汉。”</p>

    “咱们,不做匈奴人了!”</p>

    汉朝对匈奴的釜底抽薪政策,在短短几年里就造成了虹吸一般的效果。</p>

    皇宫之中,具体负责操办此事的右将军赵充国一脸欣喜地开口。</p>

    “陛下,根据各个边塞的统计,去年一年内来投的匈奴人就有整整两万三千人之多!”</p>

    刘询闻言,脸上也露出了无法抑制的笑容。</p>

    “好好好,实在是太好了!”</p>

    两万三千人,看似不多。</p>

    但匈奴人的年龄分布和大汉是不一样的。</p>

    就以粮食为例,成年匈奴男子最优先,然后是孩子,最后才是老人。</p>

    这就导致,匈奴老人的死亡率极高。</p>

    如果是大汉,两万三千人之中一般也就四千左右的成年男子。</p>

    可在匈奴这边,两万三千人中,最少也得有七八千的成年男子!</p>

    匈奴人可是全民皆兵。</p>

    这意味着,大汉一年内就成功让匈奴少了七八千的骑兵,还给大汉自身补充了七八千的骑兵。</p>

    里外里一算,大汉等于是净赚了差不多两万骑兵!</p>

    一年净赚两万,这个数字只能用恐怖来形容。</p>

    对于被汉朝不断抽水的事实,匈奴统治阶层并不是没有预见。</p>

    但此刻的匈奴统治阶层却无暇去管这件事情。</p>

    因为在匈奴内部,另外一件大事爆发了。</p>

    王庭中,诸多匈奴贵族齐聚,气氛极为凝滞。</p>

    虚闾权渠单于躺在众人的面前,身体已经僵硬,没有任何气息。</p>

    一场围绕着单于大位的博弈,就此召开。</p>

    这场单于之争,还要从上上上任的且鞮侯单于起。</p>

    且鞮侯单于死后,当时在王庭内部的贵族们并没有推当时是左贤王的狐鹿姑,反而推了他弟弟左大将继任。</p>

    时任左贤王的狐鹿姑急了,领兵和左大将相争。</p>

    后来双方妥协,狐鹿姑继任单于,左大将被提升为左贤王,等狐鹿姑单于死后再接任单于。</p>

    没想到,这个左贤王死在了狐鹿姑单于的面前。</p>

    狐鹿姑单于立刻反悔,把左贤王的儿子先贤掸封为日逐王,空出来的左贤王则交给了另外一个弟弟。</p>

    这下子引来了匈奴内部的激烈反弹,狐鹿姑单于死前不敢把这个左贤王立为单于了,就让第三个弟弟左谷蠡王接任。</p>

    不曾想,卫律等匈奴大臣觉得第三个弟弟左贤王上位对自己不利,等狐鹿姑单于死后就立了右谷蠡王,也就是第四个弟弟为单于,这便是壶衍鞮单于。</p>

    壶衍鞮单于倒是没出什么幺蛾子,顺利地把单于的位置传给了第五个弟弟,也就是刚刚死掉的虚闾权渠单于。</p>

    所以,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和虚闾权渠单于三个人,都属于亲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关系。</p>

    那问题就来了。</p>

    狐鹿姑单于时那个左贤王的儿子先贤掸,心中肯定不爽啊。</p>

    本来单于应该是我爹来当的,我爹让给你的,结果你狐鹿姑却传给了另外的两个叔叔(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p>

    如今,虚闾权渠单于已经是狐鹿姑单于兄弟辈中最后一个活着的了。</p>

    虚闾权渠单于死后,也该将单于的位置传回我先贤掸中了吧?</p>

    但问题是,别人不这么想啊。</p>

    狐鹿姑单于的儿子,壶衍鞮单于的儿子,还有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继承单于的位置。</p>

    三个单于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再加上一个先贤掸。</p>

    整整十五个人,开始争夺匈奴的单于之位!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