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子的身后,一名太监紧赶慢赶,大呼道:</p>
“皇爷,这不是出城的路!”</p>
身着龙袍的男子在歪脖子老槐树下停住脚步,回头看向来时的方向。</p>
城中,四处起火,杀声不断。</p>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惊喜的大笑声和老百姓惊叫的哭声。</p>
大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祯(朱由检)。</p>
崇祯心如死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p>
“出不去了,闯贼已经占领了所有城门。”</p>
“王承恩啊,朕,出不去了。”</p>
王承恩急声道:</p>
“皇爷,奴婢已经让人准备了两套寻常百姓的衣物,您速速白龙鱼服,前往应天府吧!”</p>
崇祯摇了摇头,漠然道:</p>
“王承恩,朕走不了。”</p>
“成祖过,天子镇国门,君王死社稷。”</p>
崇祯的双目中渐渐燃起了火焰,沉声道:</p>
“朕既不能守卫大明江山社稷,那朕就和京师共存亡吧。”</p>
他解下腰间绶带,在歪脖子老槐树上打了一个结。</p>
王承恩见状大惊,叫道:</p>
“皇爷,您怎么能抛弃大明的江山和社稷!”</p>
“王承恩,站住!”崇祯厉声喝止了想要上前的王承恩,冷冷道:</p>
“你难道想要让朕落入闯贼之,受尽凌辱之后再悲惨死去吗?”</p>
“朕死后,你就逃命去吧。”</p>
王承恩浑身发抖,跪在地上,泪流满面。</p>
崇祯双抓住绳结,大叫一声。</p>
“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p>
画面一转,崇祯皇帝的尸体挂在绳结上,随风飘荡。</p>
王承恩跪在地上,痛哭失声。</p>
背景音的声量渐渐变大。</p>
那是一首歌谣。</p>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p>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都欢悦。”</p>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p>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p>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p>
镜头一转,无数兵马浩浩荡荡,正在蜂拥入城。</p>
一面大旗迎风招展。</p>
“顺”。</p>
一位威风凛凛的男子头戴皇冠,在无数农民军士兵的簇拥下入城。</p>
“闯王已至,天下太平可期!”</p>
公元644年的东亚大地上,同时存在三个自认为华夏正统的年号。</p>
大明王朝崇祯十七年,大清王朝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永昌元年。</p>
在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攻入大明京师,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于煤山自杀身亡。</p>
大明作为大一统王朝,至此走完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历程。</p>
看到这里,大明世界中,朱元璋脸色顿时发青。</p>
“混账,真是混账!”</p>
问:作为开国皇帝看到末代皇帝自尽是什么心情?</p>
答:现在就是想要把朱棣暴打一顿。</p>
</p>
朱高炽表情也颇为难看,轻声自语。</p>
“由字辈,那就是朱翊钧的孙子辈啊。”</p>
“这个朱翊钧!”</p>
看过之前万历皇帝的盘点视频,在场的大明君臣当然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p>
但当他们亲眼目睹这王朝覆灭的一幕时,依旧还是难以接受。</p>
如此辉煌的大明,竟然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场?</p>
两百七十六年,就差一点点便能三百年。</p>
可惜,太可惜了!</p>
朱元璋怒气冲冲地开口:</p>
“等朱老四西征回来,让他用最快的速度滚来见朕!”</p>
朱高炽心中一松。</p>
还好,打的是老爹,和我暂时没关系!</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李自成攻入京师之后,大明在全国的统治并未立刻消亡。</p>
此时,天下的局势如图。崇祯死后形势图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依旧还有许多人拥护着大明。</p>
在崇祯死亡之后,这些人拥立了大明皇族作为新帝,欲救亡图存重振大明。</p>
由于这些南方的政权并没有崇祯皇帝的正式诏书旨意来指定继承人,故而南方的一系列政权被统称为“南明”。</p>
本期盘点视频的败家子,便是在南明的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的这些主角们。</p>
镜头一转,到了应天府。</p>
南京(应天府),作为大明立国时期的都城,在朱棣将京师北迁之后,这里依旧保留着一整套包含六部、御史台在内的完整构。</p>
崇祯皇帝死亡十天后,消息传到了距离南京城并不算太远的淮安城。</p>
南京皇宫议事堂中,诸多官员大佬聚集在了此地,急得团团乱转。</p>
“各位大人,该如何是好啊?”</p>
“北方道路堵塞,消息纷乱,陛下和太子下落不明,究竟应该怎么办?”</p>
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上首的三人。</p>
南京虽然有一整套朝廷班子,但毕竟北京才是真正朝廷权力中枢,所以南京绝大部分的构都是纯粹的闲职。</p>
真正能决定南京城中大事宜的,只有三人。</p>
南京参赞务兵部尚书,史可法。</p>
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p>
提督南京军务勋臣,赵之龙。</p>
其中,韩赞周和赵之龙又都将目光投向了史可法。</p>
“史大人,快拿个主意吧!”韩赞周道。</p>
赵之龙也道:</p>
“史大人,眼下就看你啦!”</p>
三人的身份分别是文官、武将、太监。</p>
崇祯是最为痛恨宦官专权的,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一直以来都非常老实。</p>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勋贵彻底被文官踩在脚下,地位比起大宋时代的武将好一点有限。</p>
故而,名义上是三位大佬共商,但实际上作为文官的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才是眼下南京城中一不二的那个人!</p>
史可法,世袭锦衣卫百户,崇祯元年恩科进士出身。</p>
明末党派林立,相互攻讦,史可法是极为难得的不加入任何党派,两袖清风,一心为国之人。</p>
他多次参与到明廷平叛之中,击败了多支明末起义军,屡立功劳。</p>
但也因没有彻底平定起义军之乱,被责令戴罪立功。</p>
后又出任巡抚监督漕运,弹劾多位对漕运上下其贪污腐败的官员。</p>
史可法,一位在明朝末年堪称出淤泥而不染的有志清官。</p>
当历史的进程猝然而至,这位南京兵部尚书的决定,将会左右和改写整个大明王朝的命运!</p>
他,究竟会怎么做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