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890章 多尔衮当机立断,历朝皇帝吐槽大清关系真乱!
    在场的满清重臣闻言,心中都是一片火热。</p>

    南方大明的富庶,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都是亲眼所见。</p>

    豫亲王多铎笑呵呵地开口道:</p>

    “前几年本王跟随先帝去山东,可是抢了十几万奴才回来。”</p>

    “这要是整个大明几千万奴才都归了咱们大清,啧啧啧。”</p>

    多铎这番话,立刻让在场满清贵族眼中的贪婪越发明显。</p>

    “两位主子,干吧!”</p>

    “这可是天赐良啊。”</p>

    “主子们,赶紧召集八旗兵南下吧!”</p>

    面对着众人的热切请战,两名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对视一眼。</p>

    多尔衮淡淡道:</p>

    “郑亲王,你觉得呢?”</p>

    济尔哈朗笑道:</p>

    “自然是以睿亲王的意见为准。”</p>

    “不过,吴三桂是个大麻烦,李自成也不容觑。”</p>

    多尔衮哼了一声,淡淡道:</p>

    “崇祯皇帝都死了,吴三桂现在就是没奶的娘,他守不住山海关的。”</p>

    “至于李自成,呵呵,若是没有咱们大清的呼应,早就被卢象升和孙传庭给收拾掉了。”</p>

    济尔哈朗笑道:</p>

    “睿亲王的是,那你的意思是?”</p>

    多尔衮淡淡道:</p>

    “八旗即刻集结,半个月的时间,从盛京出发!”</p>

    顿了顿,多尔衮又看了一眼济尔哈朗,道:</p>

    “郑亲王,皇帝年幼,没有个老成的人在盛京辅佐也不好。”</p>

    “你就留在盛京吧。”</p>

    济尔哈朗表情变幻了一下,过了片刻才点头道:</p>

    “好。”</p>

    镜头一转,济尔哈朗回到了自己的府上。</p>

    在这里,几名镶蓝旗的领主已经集合。</p>

    济尔哈朗叮嘱道:</p>

    “你们出兵之后,务必要遵照睿亲王的指挥,让你们怎么做就怎么做,绝对不得阳奉阴违!”</p>

    “否则,睿亲王一旦以违反军命斩杀你们,老夫在盛京也保不住你们的命!”</p>

    几名领主唯唯诺诺,随后告辞离开。</p>

    济尔哈朗最受宠爱的次子济度被留了下来。</p>

    济尔哈朗再次将刚刚的话叮嘱了一遍,又加了一句。</p>

    “无论任何时候,无论睿亲王在不在你面前,你对待他都必须要像对待老夫一样恭敬,懂吗?”</p>

    “你要把他当成大清皇帝一样去尊敬!”</p>

    由于对长子富尔敦并不满意,济尔哈朗这一次是让济度来作为镶蓝旗出征军队的主将。</p>

    济度闻言不由皱眉,颇为不满地开口道:</p>

    “阿玛,您也是摄政王,论资历论辈分都比那多尔衮要高,为何却要对他如此忍让?”</p>

    “之前拥立陛下的时候,不都好了两个摄政王平起平坐吗?”</p>

    “这段时间多尔衮的样子,哪里有跟您平起平坐的意思呢?”</p>

    双摄政王制度运行不久,济尔哈朗就被迫要求所有满清官员的奏章必须要先呈报给多尔衮进行批示,若多尔衮不同意直接打回,无需经过济尔哈朗。</p>

    今天的会议上,多尔衮也是大权独揽,对着济尔哈朗发号施令。</p>

    还不允许济尔哈朗去前线,摆明了就是不愿意让济尔哈朗获得军功,提升在满清国内的地位。</p>

    老爹被欺负到这种程度,哪个儿子看了不上火?</p>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教训道:</p>

    “就算没有两黄旗,多尔衮还有他的正白旗,有同胞弟弟多铎父子的镶白旗和正蓝旗。”</p>

    “我只有一个镶蓝旗,怎么和多尔衮斗?”</p>

    “多尔衮睚眦必报,一旦咱们和他翻脸,他赢了之后立刻就会杀了咱们全家!”</p>

    济度低下头,无精打采。</p>

    济尔哈朗呼出一口气,道:</p>

    “你呀,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p>

    “福临当了皇帝,这天下迟早都是福临的。”</p>

    “多尔衮一个摄政王而已,能猖狂到几时?”</p>

    “阿玛可能看不到多尔衮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天,你肯定是能看到的。”</p>

    “耐心等待,懂了吗?”</p>

    </p>

    济度眼中出现几分神采,低声应是。</p>

    就在崇祯皇帝上吊前几个月,满清皇帝皇太极突然暴毙。</p>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双方围绕皇位激烈争夺,最终达成了以六岁的福临作为皇帝,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双头摄政的妥协方案。</p>

    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双头摄政事实上变成了多尔衮的独裁政治。</p>

    济尔哈朗的退让,让原本可能发生的一场满清超级大内讧消弭于无形,满清非常顺利地渡过了权力交接的真空期,重新形成了稳固的统治秩序。</p>

    多尔衮同样体现出了一个英明领导者的决断,在察觉到了这可能会是满清趁南下夺取中原的绝佳会后,他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召集了所有军队,以破釜沉舟的姿态来准备这一次南征。</p>

    画面一转,已经是一座宫殿。</p>

    纱帐垂下,一阵阵声音传来,引人遐思。</p>

    良久,云消雨散。</p>

    床榻上,多尔衮和一名美貌女子躺在一起,两人脸上都带着愉悦的笑容。</p>

    大清皇太后,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之生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太后)。</p>

    多尔衮看着孝庄太后娇美的侧颜,笑道:</p>

    “嫂子”</p>

    啪的一声,孝庄太后打掉了多尔衮的,娇嗔道:</p>

    “死鬼,谁是你嫂子!”</p>

    多尔衮哈哈一笑,道:</p>

    “好好好,你是我的心肝。”</p>

    一番情话下来,孝庄太后心花怒放,螓首靠在多尔衮胸膛上。</p>

    “真的要发兵南下?”</p>

    多尔衮嗯了一声,目光变得幽深。</p>

    “这是大清最好的会,绝对不能错过!”</p>

    看到这里,历朝皇帝都震惊了。</p>

    汉高祖刘邦:好好好,你们大清的摄政王这么会玩的?连嫂子都能玩?</p>

    汉武帝刘彻:果然不愧是夷狄,一点礼义廉耻都没有!</p>

    唐太宗李世民:呃,都大唐皇帝喜欢乱搞关系,朕看你们大清也不遑多让啊。</p>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朕得一句,朕的大元可没有这么乱,你们别一杆子打死全部啊,大家是华夏皇帝。</p>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祖孙三人对视一眼,非常默契地装作没有见过这些弹幕。</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又一次朝议举行,神清气爽满面红光的多尔衮坐在摄政王位置上,听着最新的汇报。</p>

    “睿亲王主子,按照您的吩咐,所有能动员的兵马数量大约在十三万左右。”</p>

    “若是等蒙古科尔沁等部前来会合,咱们还能多两万骑兵。”</p>

    多尔衮嗯了一声,淡淡道:</p>

    “留两万兵马驻防盛京,其余十万人全部南下。”</p>

    “不等蒙古人来了,那样还会多浪费几天的时间。”</p>

    “明日就出征!”</p>

    听到这里,在场的满清群臣都倒吸一口凉气。</p>

    十三万人就留两万坐镇京师?</p>

    多尔衮看着众人吃惊的表情,冷笑道:</p>

    “蠢材,你们以为这是在做什么?”</p>

    “这在争夺天下!”</p>

    “明朝人口是大清百倍,不全力而为,我们怎么可能有获胜的希望?”</p>

    多尔衮猛然站起,掷地有声地开口:</p>

    “此战,大清只有两种结局。”</p>

    “要么大获全胜,进取中原。”</p>

    “要么全军覆没,从此灭亡。”</p>

    “本王想要的是第一种,事情的结果也只能是第一种!”</p>

    翌日。</p>

    在盛京宗庙面前,六岁的皇帝福临在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太后)的指导下,拜多尔衮为大将军,领兵出征。</p>

    多尔衮站了起来,目光和孝庄太后对视。</p>

    孝庄太后回想起昨夜两人的疯狂,俏脸一红。</p>

    但她很快就控制住了情愫,一本正经地对着多尔衮道:</p>

    “睿亲王,大清就靠你了!”</p>

    多尔衮眼中同样露出柔情,随后转为坚定。</p>

    “请陛下和太后娘娘放心,臣一定肝脑涂地,为大清取得胜利!”</p>

    盛京城门大开。</p>

    十万满清兵马,挥舞着各式各样的旗帜,浩浩荡荡地离开城池,朝着山海关方向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