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朕要一句,大宋太监也就在赵构的时候威风了一下,其他时候可不像大明太监这么猖狂。</p>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坦白,朕也不太理解大明皇帝们对太监的这种偏执喜爱。</p>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太监当官处理朝政,朕是真的觉得太离谱了。</p>
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大明还真就靠太监,从朱瞻基算起,唯一一个不用太监的崇祯直接亡国!</p>
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所以你大明也别天天吹嘘自己,大明的皇帝都是没太监就不行的废物!</p>
大明世界中,朱元璋面无表情的靠在龙椅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p>
这一刻,老朱想要杀人的心思攀升到了极点。</p>
但问题是,杀谁?</p>
在场的大明开国群臣,捂脸的捂脸,看天的看天。</p>
大明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p>
就算是之前什么朱允炆、朱翊钧乃至瓦剌留学生朱祁镇,都比如今要强。</p>
起码那时候的大明还是一个完整的王朝,出什么问题也有时间、有会解决。</p>
现在呢?</p>
南明只有半壁江山。</p>
皇帝不想着北伐,只想着选秀女。</p>
大臣不想着好好处理国务,只想着争权夺利。</p>
朱元璋一声叹息,内含无数沧桑和无奈。</p>
“他娘的,大明怎么会变成这种鬼样子!”</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朱由崧对启用阉党还是比较犹豫的,过了好一会才道:</p>
“这真的好么?”</p>
支持朱由崧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中就有一个太监卢九德。</p>
但只要经历过“九千岁”魏忠贤时代的人,哪个心里没有阴影?</p>
马士英看到朱由崧迟疑不定,心中也是有些着急。</p>
他想了想,软化了语气,道:</p>
“陛下有所不知,臣并非想要全面给阉党平反,只是为了报答当年阮大铖的恩情。”</p>
这就要到阮大铖的来历了。</p>
阮大铖本来是正宗的东林党,还是东林上一代巨擘左光斗的同乡。</p>
但东林党内部也有不少派系,阮大铖苦心经营多年始终得不到党魁们的认可,甚至还被复起的东林党魁魏大中来了个明升暗降。</p>
一怒之下,阮大铖直接转投魏忠贤,当了阉党。</p>
不曾想,还没几年好日子呢,崇祯皇帝上来了。</p>
阉党随着魏忠贤的死全面垮台,阮大铖也被列入逆案名单。</p>
心有不甘的阮大铖一直等到了崇祯十四年,终于得到一个会。</p>
和东林党人亲近、同时又是阮大铖好友的周延儒被崇祯皇帝第二次任命为内阁首辅。</p>
在此期间,阮大铖花费重金,帮助周延儒在京城中疏通关系。</p>
周延儒上台后想要报答阮大铖的恩情,却被东林党人极力反对。</p>
无奈之下,阮大铖就退而求其次,让周延儒起用自己的另外一个好友为凤阳总督。</p>
这个好友,就是马士英。</p>
</p>
马士英到这里,对着朱由崧恳切地开口道:</p>
“陛下,阉党十七年前就已经垮台,阮大铖并非阉党核心,也早就洗心革面。”</p>
“恳请陛下给他一个会吧。”</p>
朱由崧果然被打动了。</p>
朱由崧起用马士英当首辅,用卢九德当司礼监大太监,让四位总兵晋升四镇大将,这些都是报恩!</p>
如今看到也想要报恩的马士英,朱由崧如何能拒绝?</p>
他叹了一口气,道:</p>
“那你按照程序上个奏折来,朕给你批了吧。”</p>
阮大铖要被启用进入朝廷,这种事情当然瞒不过东林党人。</p>
瞬间,东林党人为之哗然,无数弹劾奏章纷至沓来。</p>
朱由崧不得不专门为了这件事情而召开一场型朝会。</p>
在这场朝会上,东林党人和马士英爆发了极其激烈的争执。</p>
刘宗周直接指着马士英的鼻子大骂:</p>
“你这佞臣,竟然想要启用阉党逆案之贼,是想要重蹈以前阉党乱政?”</p>
马士英再怎么也是内阁首辅,被人指着鼻子这么骂面子上也过不去,当即怒道:</p>
”阮大铖早已经悔过,难道就因为人犯过一次错误便不给会?你刘宗周自称君子,但出仕后毫无实干,用一个阮大铖,胜于用十个刘宗周!“</p>
刘宗周须发皆张,大吼道:</p>
”用阉党就是不行!阮大铖之进退,事关江左兴衰,老夫绝对不能容许你胡作非为!”</p>
东林党人为了反对阮大铖,不惜大闹朝堂,在朱由崧面前搞得鸡飞狗跳,斯文扫地。</p>
原本朱由崧在看到那么多反对阮大铖的奏折后,心中又再度动摇。</p>
不曾想,东林党人这番大吵大闹,反而让朱由崧改变了主意,心中暗想:</p>
“这些东林党人如今尚且没有掌控大权,就已经在朕面前这般作态。若是让东林党人当了首辅,朕这个皇帝哪里还有一点威信可言?”</p>
朱由崧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p>
“好了,不必多。”</p>
“先让阮大铖前来南京见朕,朕自有判断。”</p>
阮大铖入朝觐见后,很快被朱由崧以中旨任命为兵部右侍郎,随后又快速升迁为兵部尚书。</p>
大量受魏忠贤牵连的江南阉党士人由此得以启用,马士英顺势对东林党进行了强力打击。</p>
不久,东林党诸多朝中大臣要么免职,要么见势不妙自行辞职。</p>
至此,朝堂中终于形成了马士英一言九鼎的局面。</p>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皇帝又开始讨论。</p>
汉高祖刘邦:坦白,朕看到现在,感觉这南明朝廷上上下下就没一个像样的。</p>
汉武帝刘彻:高祖皇帝所言极是。都已经国难当头了还想着这些有的没的,这种人怎么可能匡扶社稷?</p>
唐太宗李世民:结党营私,争权夺利,这真的是最最容易导致国朝灭亡的事情了。</p>
宋太祖赵匡胤:心思都放在内斗上了,哪里还有功夫去对付外敌?</p>
大明世界之中,沉默成为了主题。</p>
朱元璋和一众大臣面如死灰,看着金幕中的画面不断变动着。</p>
由于无比激烈的内斗,弘光朝廷事实上错过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