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095章 济尔哈朗的建议,赵匡胤发现的两条规律
    福临闻言愣了一下,道:</p>

    “郑亲王,你这是什么意思,可否明?”</p>

    济尔哈朗咳嗽不断,一旁的长子济度赶忙过来给他拍背。</p>

    过了好一会,总算是喘过气来的济尔哈朗在济度的搀扶下坐了起来,对着福临道:</p>

    “陛下,是时候启用洪承畴了。”</p>

    “洪承畴?”福临若有所思。</p>

    这位少年皇帝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能在多尔衮的管控下多年却不被废,能在入关之中这十年满清高层各种内部倾轧中屹立不倒,是典型的早慧之君。</p>

    沉吟片刻后,福临道:</p>

    “郑亲王的意思,是启用汉臣?”</p>

    济尔哈朗露出欣慰表情,点头道:</p>

    “陛下果然英明。”</p>

    “唉,这也是不得不为啊。”</p>

    满清入关的那一代将领,可以是将星熠熠,人才辈出。</p>

    但,这些人都不长命!</p>

    顺治三年,罗洛浑、阿巴泰病死。</p>

    顺治五年,豪格被多尔衮弄死。</p>

    顺治六年,满清头号战将多铎死于天花。</p>

    顺治七年,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病死。</p>

    顺治八年,阿济格因政治斗争失败被赐死。</p>

    顺治九年,满达海、博洛、勒克德浑、瓦克达病死,尼堪阵亡。</p>

    短短十年时间,当年众星云集的满清将帅们,竟然死光了!</p>

    这些满人将帅的死亡,让满清朝廷从以前每个战场上都能随意派出知名战将,到现在已经无将可派了!</p>

    没有了这些名将,再加上八旗兵的战斗力不断降低,才会导致如今在南方战场上满清举步维艰的情况。</p>

    福临定了定神,开口询问道:</p>

    “洪承畴当然是可以用的,可他并非领兵打仗之人。”</p>

    “郑亲王的人选是?”</p>

    济尔哈朗笑了笑,开口道:</p>

    “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还有四川的吴三桂。”</p>

    “吴三桂?”福临微微皱眉,过了好一会才道:</p>

    “郑亲王,朕不喜欢这个人。”</p>

    尚可喜和耿继茂的老爹耿仲明,那都是以前满清辽东时期就已经跟随的“辽人”,属于满清自己人。</p>

    吴三桂?</p>

    这么一个在山海关被李自成打得走投无路才来投降的背主之人,一直以来从多尔衮到福临,都看不上!</p>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沉声道:</p>

    “陛下,眼下时局已经非常危险了。”</p>

    “一旦处理不好,大清恐怕连退回辽东的会都没有。”</p>

    “吴三桂击败刘文秀,为大清收复了整个四川,他的才能已经被证明,大清必须要倚重他。”</p>

    “否则,一旦吴三桂被孙可望动一起谋反大事休矣!”</p>

    福临想了一下这种情况,身体吓得一颤。</p>

    “朕明白了,嗯,朕马上就安排一个公主下嫁吴三桂!”</p>

    济尔哈朗露出欣慰表情,又停顿了几秒,开口道:</p>

    “还有,大清接下来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招降郑成功。”</p>

    “郑成功?”福临又一次皱起眉头。</p>

    </p>

    他是发现了,今天济尔哈朗的建议,都不怎么让他顺心。</p>

    “郑亲王,那郑成功明知其父郑芝龙就在京师,却长期在福建海上负隅顽抗,喊什么反清复明。”</p>

    “对这种顽固分子,大清真的有招降必要吗?”</p>

    济尔哈朗又一次猛烈地咳嗽起来。</p>

    这一次,老头子几乎连肺都要咳出来了。</p>

    一番忙脚乱后,济尔哈朗总算是稍微恢复了正常。</p>

    福临忙道:</p>

    “郑亲王,你先好好休息吧,朕过几天再来看你。”</p>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坚持道:</p>

    “陛下,老臣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死了,先让老臣完吧。”</p>

    福临无奈,只能重新坐下。</p>

    济尔哈朗看着福临,良久才道:</p>

    “郑成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棋子。”</p>

    “眼下,李定国部虽和孙可望内讧进入广西,但以李定国的性格,进军广东是迟早的事情。”</p>

    “郑成功盘踞福建海上,长期骚扰广东最东部的潮州,一旦他和李定国联,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就会被前后夹攻,必败无疑!”</p>

    “广东一丢,大清就真的非常、非常艰难了,陛下。”</p>

    “就算是无法招降郑成功也好,朝廷都一定要安抚住他,让他不能和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形成东西对进之势。”</p>

    “为了这个目标,老臣斗胆建议,可封郑成功为福建王,命其世世代代替大清永镇福建,如明朝沐英故事!”</p>

    “什么?”福临这下子是真的震惊了。</p>

    “这、这不合适吧?”</p>

    “合适!”济尔哈朗明显有些着急,情不自禁地提高了声调。</p>

    “陛下,一定要在收复广西之前稳住郑成功,否则大事休矣!”</p>

    这一激动,济尔哈朗的病体顿时就承受不住了,两眼一翻,直挺挺地倒了下去。</p>

    “来人,快来人,快找御医!”</p>

    </p>

    福临坐在回宫的御驾之上,脸上满是化不开的忧虑。</p>

    四大理政王三死一病,对这位少年皇帝来是个绝佳的会。</p>

    他并未错过这个会,在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的支持下已经初步掌控了满清的朝政大权,再也不是之前那个有名无实的傀儡。</p>

    可现在,接连不断的危涌来,也让年仅十五岁的他感觉压力无比巨大。</p>

    到底该怎么做呢?</p>

    看着窗外已经被夜幕覆盖的紫禁城,少年皇帝福临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中。</p>

    此时,围观金幕的历朝皇帝们也展开了讨论。</p>

    秦始皇嬴政:看不出来啊,这个济尔哈朗竟然还有这种见识。</p>

    汉高祖刘邦:啧啧,朕感觉若是福临采用了济尔哈朗的建议,南明应该是要彻底崩掉了。</p>

    汉武帝刘彻:也不好吧,只要明军能在战场上不断取胜,什么计谋都是虚的。</p>

    唐太宗李世民:就看这个皇帝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和见识了。南明和满清之间的力量相差并不算大,这个抉择很关键啊。</p>

    宋太祖赵匡胤:根据朕看这部视频的经验,可得出两条规律。</p>

    宋太祖赵匡胤:第一,满清危急关头做出的抉择必然正确。第二,南明一旦有所起势必然内讧。所以,懂的都懂。</p>

    明太祖朱元璋:</p>

    金幕中,新的一天已经到来。</p>

    少年皇帝福临坐在龙椅上,表情严肃地对着刚刚下跪行礼起身的群臣开口。</p>

    “朕昨日去见了郑亲王,如今已经做出决定。”</p>

    “来人,宣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