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221章 朱高炽想通了,林则徐再出山,关键人物出现
    朱棣恍然大悟。</p>

    “父皇所言极是!”</p>

    这下子,轮到朱高炽愣住了。</p>

    朱元璋刚刚明明也没有直啊。</p>

    朱高炽开始认真思考起来。</p>

    很快,他就找到了头绪。</p>

    大清的内忧外患,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p>

    军队不够强!</p>

    导致军队不够强的,显然并不是将军或者士兵。</p>

    至少葛云飞、关天培、陈化成这三位将军和他们麾下的士兵,战斗素质是足够的。</p>

    真正的关键,是火枪火炮、战舰这些武器装备上的落后。</p>

    而导致这种落后的原因,对工业革命有着极为详细了解和切身体验的朱高炽一想就能明白。</p>

    科技!</p>

    让大清落后的,是科技水平不足。</p>

    只有发展科技,才能解决问题。</p>

    而杜受田却让咸丰皇帝去找天下臣民纳谏</p>

    纳谏有啥用?</p>

    咸丰皇帝治下的大清臣民,能有人知道怎么帮助大清提高科技?</p>

    所以这个纳谏,从最开始就注定是无用功!</p>

    不,也不能这么绝对。</p>

    假如有人能在进谏中提出大力发展科技,并获得咸丰皇帝的全力支持,那就还有希望!</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御书房中,杜受田对着咸丰皇帝开口。</p>

    “但是在向天下臣民求谏言之前,臣认为皇上还有一件事情要做。”</p>

    咸丰好奇道:</p>

    “什么事?杜师傅但无妨。”</p>

    杜受田笑了笑,道:</p>

    “臣先和陛下一这些年来,京师之中最为流行的一对官场对联吧。”</p>

    清了清嗓子,杜受田抑扬顿挫地开口道:</p>

    “上联是:着着着,祖宗洪福臣之乐。”</p>

    “下联为: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p>

    咸丰听完,不由皱眉:</p>

    “这是在谁?”</p>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这对联的背后必然是暗指某人。</p>

    而且这个人一定是和道光皇帝足够亲近之人!</p>

    杜受田不再卖关子,表情凝重地开口:</p>

    “此人就是穆彰阿!”</p>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穆彰阿就已经是军大臣,道光皇帝身边的红人。</p>

    鸦片战争过后,道光皇帝一方面心灰意冷,另外一方面也的确年事已高,许多朝堂大事基本上都按照穆彰阿的意见去做。</p>

    穆彰阿也由此获得了极大权力,直逼当年乾隆朝的和珅。</p>

    穆彰阿这个人吧,实话也不是和珅那种大贪官。</p>

    在大清中期贪污腐败几乎公开化、制度化的情况下,穆彰阿的贪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平均水平。</p>

    穆彰阿还喜欢当伯乐,对提拔新人非常热衷,也并不在意满汉之分,曾国藩就是一个例子。</p>

    但穆彰阿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和稀泥,不做事。</p>

    大事化事化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穆彰阿的人生信条。</p>

    不做事,就意味着不犯错。</p>

    不犯错,就意味着能长久保持权力。</p>

    任何天大的事情,到了穆彰阿嘴里,再转告给道光皇帝,立马就变成事。</p>

    南京条约?事。</p>

    </p>

    其他各种不平等条约?事。</p>

    所以在道光皇帝的最后几年时间里,明明大清王朝各地起义不断,许多百姓被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倾销搞得流离失所,大清国库收入因此入不敷出</p>

    但穆彰阿一张嘴,就是“大清列祖列宗洪福,大清如今四海升平,无甚大事。”</p>

    鸦片战争之后这些年,正是大清急需知耻而后勇,想办法迎头赶上的最好时。</p>

    但穆彰阿作为最能影响道光皇帝的军大臣,他却只顾着糊弄敷衍,天天喊着没事。</p>

    最终的结果就是,鸦片战争过去了八年时间,大清啥也没干!</p>

    军备没提升,经济没发展,要啥没啥,问题反而越来越多。</p>

    大清的有识之士,哪个不恨透了穆彰阿?</p>

    当然,本质上来,穆彰阿是在给道光皇帝背锅。</p>

    若道光皇帝是个正经的明君,穆彰阿这种人能在朝堂上有生存之地?</p>

    但大家毕竟可都还要在大清朝混的,总不可能对咸丰皇帝他老爹道光皇帝的不是吧?</p>

    穆彰阿就算是真的背锅了,那也不冤!</p>

    咸丰沉吟片刻,缓缓点头。</p>

    “是这个道理。”</p>

    “穆彰阿此人,不,他和他的党羽们,必须全部拿下!”</p>

    咸丰皇帝并非毫无政治腕之人,他先用几个月的时间基本稳住了皇权,随后才开始剪除穆彰阿的党羽。</p>

    当年七月份,穆彰阿的得力盟友,吏部尚书文庆等一批官员被革职。</p>

    随后在咸丰皇帝的暗中授意下,不断有御史开始弹劾穆彰阿,以及签订了南京条约的大学士耆英。</p>

    就在咸丰皇帝对穆彰阿步步紧逼之时,又有一件载入史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p>

    九月份,咸丰再次和杜受田单独商议事情。</p>

    杜受田满是笑容,开口道:</p>

    “如今的朝廷之中,如礼部侍郎曾国藩等许多当年的穆彰阿门生都已经与其划清界限,穆彰阿、耆英再无昔日之威风了。”</p>

    “只要陛下再耐心等待几天,臣等调查出更多实据,就可以将穆彰阿、耆英等一并拿下!”</p>

    咸丰闻言也是难掩欣喜,点头笑道:</p>

    “如此甚好,总算是为大清除掉了这群混账!”</p>

    “大清的中兴,就从铲除穆彰阿开始。”</p>

    完,年轻的皇帝不由畅想起来。</p>

    但这种畅想很快就被打破,因为咸丰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p>

    “杜师傅,近几年来,广西各种会、党、教派极为猖獗,当地官府屡次剿匪皆无实际成效。”</p>

    “朕怀疑是当地官员和那些逆党勾结,打算从朝廷这边调派一员正直有为的大臣去广西主持剿匪。”</p>

    “你这边有没有能推荐的人选?”</p>

    杜受田呵呵一笑,点头道:</p>

    “臣还真有一个人。”</p>

    “谁?”咸丰追问道。</p>

    杜受田正色道:</p>

    “林则徐!”</p>

    咸丰愣了一下。</p>

    这个名字咸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p>

    咸丰缓缓点头,道:</p>

    “林则徐的确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魄力。”</p>

    “立刻下旨,让他作为大清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全权主持剿匪事务!”</p>

    镜头一转。</p>

    半个月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p>

    一名男子坐在屋中,表情极为严肃地对着面前的几人开口道:</p>

    “刚刚得到的消息,那个大名鼎鼎的林则徐马上就要来咱们广西当钦差主持剿匪了。”</p>

    “咱们起事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就办!”</p>

    金幕中随之打出了这名男子的名字。</p>

    洪秀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