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笑呵呵地点头。</p>
“对,就是你,燕王。”</p>
秦日纲受宠若惊,赶忙再度跪倒在地。</p>
“多谢东王!”</p>
“秦日纲一定为东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p>
这场大战,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两年多的时间以来,第一次将所有兵力都全部投入的战争。</p>
然而,就在太平天国厉兵秣马之时,北京方面的咸丰皇帝却还沉浸在胜利的氛围中。</p>
书房内,杜翰一脸喜色地朝着咸丰皇帝汇报。</p>
“皇上,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再传捷报,燕子矶、龙潭两处重要阵地已经收复!”</p>
咸丰皇帝松了一口气,露出笑容。</p>
“很好,这些长毛贼以为派兵西进就能吸引朕的注意力?”</p>
“呵呵,朕直接端了他们的老巢!”</p>
彭蕴章也露出笑容道:</p>
“江南、江北两座大营消耗钱粮无数,如今总算也是对朝廷有所交代了。”</p>
咸丰笑呵呵地开口:</p>
“朕砸了这么多钱粮,早就应该有这样的收获了!”</p>
江南、江北大营两座大营加起来每天消耗粮草六百石,一年消耗粮草数量是二十二万石。</p>
此外,朝廷每个月还要划拨给这两座大营三十万两白银,作为派发军饷、购买和制造各种军备物资之用,一年是三百六十万两白银。</p>
考虑到在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之后清廷那几乎要破产的财政,咸丰是真的把仅剩不多的家底都押注在这两座大营上了。</p>
文庆笑着道:</p>
“过去一年时间里,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已经发动了七次大规模攻势,基本上每一次都能有所斩获。”</p>
“天下人只知道曾国藩的湘勇,其实江南、江北大营之中的大清精锐也一点不差!”</p>
咸丰闻言,心情更是大好。</p>
曾国藩在江西输就输吧,也无所谓。</p>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咸丰拿起了第二封奏折。</p>
上面的署名是江西巡抚陈启迈。</p>
“曾国藩于江西境内横征暴敛,各地官员、士绅、百姓多有怨言。”</p>
“为江西百姓生计,臣冒死请皇上下旨,阻止此番恶行。”</p>
咸丰看到这奏折的感觉就好像是享受一道美味佳肴的时候,突然从菜里吃到了有馊味的食物,脸色顿时就变了。</p>
“这个曾国藩!”</p>
“都休整两个月了,还在江西境内胡搞瞎搞什么?”</p>
“马上下旨,让他立刻发兵收复九江!”</p>
旨意飞速抵达南昌。</p>
曾国藩怒气冲冲地从巡抚衙门走了出来,回到自己的临时官署。</p>
“这个陈启迈,我一定要弹劾他!”</p>
原本曾国藩去找陈启迈,好声好气地话。</p>
不求陈启迈像湖北巡抚胡林翼那样自家人要啥给啥,至少也要像湖南巡抚骆秉章一样秉公办事,交给湘军足够的物资。</p>
没想到陈启迈这巡抚衙门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p>
曾国藩等了半个时辰才见到陈启迈,结果对方一上来就直接指责了一番曾国藩在九江、湖口的失败。</p>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曾国藩赶紧收复九江,然后滚去安徽那边打仗,别在江西这里霍霍了。</p>
加上陈启迈表情中毫不掩饰的嘲讽,语气里奚落。</p>
曾国藩当场就炸了,和陈启迈大吵一番,不欢而散。</p>
刚回到官署之中,咸丰皇帝的旨意就到了。</p>
</p>
“卿之湘勇陆师主力还在,缘何停留南昌三月之久?”</p>
“今江南、江北大营连战连捷,湖北方向官文、胡林翼也已进军武昌。”</p>
“唯江西战场,三月不发一兵,朕委实难解。”</p>
“据两江官员、将领汇报,贼寇石达开部已派遣大量兵马东进防守江宁府,江西方面之贼寇力量必然空虚。”</p>
“曾卿当即刻发兵,策应其他战场友军!”</p>
曾国藩听着旨意,脸色越发难看。</p>
先是同僚排挤,然后又是上司责怪。</p>
这工作也太特么难干了!</p>
接过旨意,曾国藩召集众将。</p>
罗泽南第一个就表示反对。</p>
“如今失去武昌,咱们的水师恢复缓慢。”</p>
“单靠陆师,怎么可能攻克拥有源源不断水路补给的九江?”</p>
塔齐布的意见刚好和罗泽南相反。</p>
“皇上的旨意怎么能不遵守?”</p>
“况且江西官员也不欢迎咱们,咱们去打九江也可以不用在南昌受这种鸟气。”</p>
“再了,只要九江开战,江西官员再不愿意,也必须要供应给咱们足够的物资不是?不然朝廷一定会重重怪罪他们的。”</p>
罗泽南连连摇头。</p>
“塔齐布大人,你难道要用将士们的死来换取物资吗?”</p>
塔齐布脸颊明显抽搐了一下,沉默良久才道:</p>
“那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p>
湖南巡抚骆秉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可能再给湘军一点物资。</p>
湖北巡抚胡林翼是自己人不假,但胡林翼如今的主要目标是收复武昌,怎么可能把大量物资送来江西?</p>
以开战迫使江西巡抚陈启迈供应物资,是不得已的选择。</p>
曾国藩叹了一口气,道:</p>
“这样吧,塔齐布大人负责进攻九江,老罗你负责监视九江周围之长毛贼。”</p>
“我留在南昌,继续协调物资供应方面的事情。”</p>
东汉世界,刘秀看到这里笑了起来。</p>
“曾国藩看来是醒悟了啊。”</p>
东汉群臣也笑了。</p>
耿弇呵了一声,白须飘扬,不屑地开口道:</p>
“臣麾下随便拉一个将军出来都比曾国藩要更加会打仗。”</p>
邓禹笑着点头道:</p>
“谁不是呢?曾国藩的确不是领兵打仗这块料啊。”</p>
刘秀对群臣意见表示赞同,随后转头看向太子刘庄,教导道:</p>
“庄儿,你要记住,术业有专攻。”</p>
“打仗的事情就让会打仗的人来,你将来登基了,只需要作为皇帝掌控大局,不要随意干涉具体的作战事务。”</p>
“否则,曾国藩就是前车之鉴!”</p>
刘庄乖巧点头,连声应是,脑海中却在想着一个问题。</p>
曾国藩和东汉王朝,差了大概两千年。</p>
一个两千年之后的华夏后代,称之为“前车之鉴”,这合适吗?</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湘军已经浩浩荡荡抵达了九江,开启了第二次围城。</p>
这个时候的曾国藩还没有意想到,接下来他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恶劣局面和打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