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1603章 曾国藩的选择,赵匡胤吐槽咸丰自作自受
    当听到“改朝换代”这四个字的时候,包括曾国藩在内,所有人的心都猛然一跳。</p>

    这还真没错!</p>

    王朝京师陷落,皇帝出逃。</p>

    咸丰,岂非第二个元顺帝?</p>

    元顺帝的结局,在场所有人都知道。</p>

    而灭亡元顺帝的,正是从南方北伐的政权。</p>

    曾国藩岂非就在南方?</p>

    更重要的是,大清是异族王朝。</p>

    而曾国藩,是纯得不能再纯的汉人!</p>

    异族王朝覆灭,汉人将领登高一呼,重建华夏。</p>

    顺理成章,合情合理,无可置疑。</p>

    曾国藩的心脏激烈地跳动着,身体不断颤抖。</p>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拒绝成为开国太祖的诱惑。</p>

    曾国藩又怎么可能例外?</p>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来劲了。</p>

    秦始皇嬴政:你们还真别,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会。</p>

    汉高祖刘邦:曾国藩一旦带着湘军起事,那天下就真要大乱喽。</p>

    明太祖朱元璋:大清和大元一样,京师都在北方,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却在南方,这是死结。</p>

    政治重心在北方,意味着权力在北方。</p>

    而南方更有钱,为国库税赋贡献更多,却没有办法分享到足够的权力。</p>

    南方怎么可能满意?</p>

    朱元璋凭什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北伐成功的皇帝,为什么之前的皇帝不行?</p>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p>

    元末的南方有远胜于北方的经济基础,自然就能决定整个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就是社会制度。</p>

    在元末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具备这样的条件。</p>

    所以元末之前的北伐都失败了。</p>

    经济基础就是国家最底层的根基。</p>

    国库有钱,人民富庶,就是盛世。</p>

    国库没钱,人民贫穷,乱世必现。</p>

    无论古今中外,有钱的国家就一定能撑。</p>

    南宋便是最典型的例子。</p>

    南宋凭什么抗衡蒙古帝国五十多年?</p>

    有钱啊!</p>

    再把视角看回来。</p>

    元朝末期是如此,大清又如何能免俗?</p>

    如今的大清,国库破产,百姓贫穷。</p>

    亡国之兆已经显现。</p>

    曾国藩是汉人,里又有整个大清境内最强悍的湘军。</p>

    威望更不用,响当当的。</p>

    改朝换代的绝佳人选!</p>

    但马上,在场的李元度就大声开口道:</p>

    “什么胡话呢,是要置曾大人于乱臣贼子的境地吗?”</p>

    “大人,咱们现在就应该考虑的就是赶紧北上勤王!”</p>

    李元度的话,立刻让曾国藩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强行冷静下来。</p>

    在场的湘军将领,有人附和李元度的话,也有人反对。</p>

    这让曾国藩清醒地意识到一点。</p>

    大清还是有人心的。</p>

    李元度一直以来都是最坚定跟随曾国藩的一批人。</p>

    但就连这样的人,都觉得应该北上勤王,并得到了湘军内部许多人的支持。</p>

    胡林翼呢?</p>

    左宗棠呢?</p>

    曾国藩彻底清醒了。</p>

    湘军的创始人的确是曾国藩自己。</p>

    但湘军如今已经演变成一个庞大的体系,这个体系并不是曾国藩自己就能一不二,完全掌控的。</p>

    </p>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p>

    “都别吵了。勤王自然是要勤王的,但具体如何调配兵马好不影响战局,让本官好生思考一下。”</p>

    当晚,曾国藩在军帐中一夜未眠。</p>

    终于,他提笔写起奏折:</p>

    “勤王之事,臣责无旁贷。”</p>

    “然兹事体大,臣以为此事非臣或湖北巡抚胡林翼不可,余者皆难以令勤王众将士心服口服。”</p>

    作为两江总督,曾国藩已经有底气这么称赞自己了。</p>

    他接着写道:</p>

    “臣、胡林翼二者择一,究竟谁人领兵北上勤王,谁人继续坐镇围剿长毛,还请皇上示下。”</p>

    写完后,曾国藩叫来侍卫队长。</p>

    “八百里加急,去送给皇上!”</p>

    看到这里,大宋世界中,赵匡胤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p>

    “这个曾国藩还真是变油滑不少,脑子里已经有观望甚至灭掉大清的想法了。”</p>

    赵匡胤头顶皇冠两条长长的帽翅不断随着笑声颤抖着。</p>

    太子赵德芳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开口:</p>

    “儿臣觉得,曾国藩作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其实完全有资格自行决定究竟谁北上勤王吧?”</p>

    赵匡胤笑着点头。</p>

    “对啊,两江总督是管不到湖北巡抚胡林翼,但钦差大臣可以!”</p>

    钦差最为人知的是啥?</p>

    尚方宝剑!</p>

    皇帝授予钦差尚方宝剑,象征着赐予其“便宜行事”的权力。</p>

    如今京师都被攻破了,此刻曾国藩用尚方宝剑“便宜行事”,没有任何人会质疑他。</p>

    但曾国藩却不用,反而要写奏折。</p>

    他没异心,傻子才会信。</p>

    看一个人怎么样,关键的不是看他什么。</p>

    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话,那秦桧绝对是天底下最大的忠臣,司马家当街杀掉曹髦也是顺应天命的正义之举。</p>

    要看这个人是怎么做事的。</p>

    完全能立刻领兵北上勤王的曾国藩,却选择了来回奔波会浪费大量时间的八百里加急奏折。</p>

    他的心思,已经在这种行动中完全展现出来。</p>

    顿了顿,赵匡胤又好笑地道:</p>

    “其实这样的曾国藩,完全就是咸丰自己作出来的。”</p>

    想当年,曾国藩在京师之中针砭时弊,直言上书,完全就是想当第二个海瑞。</p>

    到湘军初建之时,曾国藩奋勇拼杀,一腔热血,也是想要成为第二个寇准。</p>

    结果呢?</p>

    湖北巡抚当不上,到了江西被排挤。</p>

    娘死了夺情被嘲笑,被痛骂。</p>

    为国尽忠至此,曾国藩得到了什么?</p>

    皇帝圣旨的训斥,世人的无尽嘲笑。</p>

    变成了过街老鼠!</p>

    所以,曾国藩变了。</p>

    他更圆滑,更懂得变通。</p>

    他愿意对师爷左宗棠毕恭毕敬,甚至对昔日的下属李续宾也礼节备至。</p>

    对咸丰,更是一改往日直言作风,各种伏低做,肉麻吹捧。</p>

    这似乎是好事。</p>

    但也是坏事。</p>

    因为在改变的那一瞬间起,大清的忠臣曾国藩就已经死了。</p>

    取而代之,从这具躯体中新生的,是一个只为了自己利益考虑,要想尽办法往上爬,登上富贵顶端的人。</p>

    曾经的忠臣曾国藩,会在听到英法联军攻克大沽后不惜一切代价立刻率领所有主力北上支援京师。</p>

    而如今这位蜕变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只会在听闻京师陷落的消息后,洋洋洒洒地写一份毫无必要的奏折,送去请咸丰定夺。</p>

    咸丰和大清官场是怎么改造了曾国藩,曾国藩就怎么回报咸丰和如今的大清。</p>

    这难道不是一种合理的表现吗?</p>

    正是:</p>

    一饮一琢,莫非前定。</p>

    兰因絮果,必有来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