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根据朕的经验,这个答己未必是因为儿子,也可能是贪权。</p>
唐太宗李世民:的确,很多太后谋害自己的亲儿子是很常见的事情,朕就见过这么一个女人。</p>
周太祖武则天:呵呵,李世民你话都不敢指名道姓?朕就杀你孙子了,咋的?</p>
明太祖朱元璋:从动的角度来,母亲答己和弟弟寿山都可能是谋害海山的对象。</p>
元世祖忽必烈:你们就一定要这么阴谋论吗?就不能是海山纵欲过度什么的,历史上这样的皇帝也不少见!</p>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咸丰是纵欲过度啊,金幕明确的。但海山的死因现在可还没有法呢。</p>
正好就在这个时候,金幕中传出了旁边的声音。</p>
孛儿只斤海山,蒙古曲律汗,谥号元武宗。</p>
他的死因众所纷纭,有是被弟弟寿山毒死,也有是被母后答己毒死。</p>
但根据史书的法,海山是因纵欲过度,又喜欢服用道士、僧人等进献的壮阳金丹导致暴毙。</p>
画面中,身为皇太弟的寿山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皇位,坐在龙椅上接受众人的朝拜。</p>
寿山即位时,距离大元开国皇帝忽必烈去世仅有十七年。</p>
短短十七年内大元就换了三个皇帝,这也不可避免地让大元内部朝政出现了动荡。</p>
大元世界中,忽必烈看到这里顿时皱眉,又转头瞪了一眼铁穆耳。</p>
“你这子才当了十三年的皇帝?”</p>
历史上的忽必烈当了三十四年皇帝,如今这条世界线更是已经在位四十年。</p>
通常来,高龄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后在位时间都不长。</p>
但铁穆耳可是忽必烈的孙子!</p>
铁穆耳一脸尴尬。</p>
“皇祖,孙臣也不知道为什么啊。”</p>
忽必烈怒气冲冲地开口道:</p>
“还能是为什么?不就是酒色吗?”</p>
铁穆耳闻言心中顿时一喜,忙道:</p>
“孙臣明天就戒色!”</p>
谁也不知道在过去的几个晚上,铁穆耳究竟经受了怎么样的“摧残”。</p>
竟能让一个男人下定决心戒色!</p>
忽必烈呵呵冷笑,道:</p>
“戒色?等你什么时候给朕生四个玄孙再这件事情。”</p>
“从今天开始,你给朕戒酒!”</p>
铁穆耳:“!!!”</p>
对一个蒙古男人来,戒酒和死了有什么区别?</p>
还不如死了呢。</p>
忽必烈瞪了一眼铁穆耳。</p>
“混账东西,还想不想当皇太孙了?”</p>
铁穆耳噗通一声跪下。</p>
“孙臣遵命!”</p>
群臣见状,心中也不由好笑。</p>
这位皇太孙,先是被迫当种马,现在又被迫戒酒。</p>
多少是有点惨了。</p>
但下一秒钟,众人就笑不出来了。</p>
忽必烈冷冷地开口道:</p>
“从今往后,所有宫廷宴会中,每人只限饮酒一瓶!”</p>
群臣:“”</p>
众人幽怨地看着铁穆耳。</p>
皇太孙殿下,这一次可真是被你害惨了!</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寿山既然是跟汉人大臣合作上位,那他接下来的政策走向自然无需多言。</p>
登基之后,寿山全面叫停和废除了哥哥海山推行的蒙古化“至大新政”,提倡“以儒治国”,让大元帝国再度开启汉化之路。</p>
根据汉臣的建议,寿山废掉了元朝时期独大的尚书省,改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p>
</p>
为解决财政问题,废掉无限发行,基本和废纸没什么区别的“至大银钞”,重归金银铜货币制度。</p>
同时,处死海山时代脱虎脱、三宝奴等蒙古、色目权臣,提拔了一批汉人大臣。</p>
停止了海山时代修筑宫殿、园林等浩大的土木工程。</p>
限制蒙古诸王、驸马、贵族横行害民,尤其是针对汉人百姓的压迫和奴役。</p>
命人重新编纂律令,准备推出更加严密的法典。</p>
画面中,一名官员高声宣读旨意。</p>
“今奉陛下之命,重开科举!”</p>
在官员的面前,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p>
在登基三年后,寿山选择重开已经三十六年没有举行过的科举。</p>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都震惊了。</p>
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六年没科举?这元朝是疯了吧。</p>
明太祖朱元璋:没疯,你忘了元朝有四等人制度吗?一二三等人就当一二三等官,四等南方汉人就老老实实当狗。</p>
唐太宗李世民:科举制度这种最方便皇帝收拢天下人才,招揽地方中坚阶层民心的制度都不用,朕不太理解。</p>
汉高祖刘邦:朕以前是不知道,用过之后才懂科举有多香,这些元朝皇帝居然还不愿意用,服了。</p>
历朝皇帝都很不理解。</p>
只有忽必烈在默默地心虚。</p>
忽必烈知道这是为啥。</p>
历史上的那次山东叛乱后,忽必烈失去了对汉人的信任。</p>
所以科举就没了。</p>
后来的四等人制度,北方汉人沦为三等,也是这个原因。</p>
忽必烈后面的铁穆耳本身就是守成之君,不可能主动做出开科举的变革。</p>
铁穆耳之后的海山大力推行蒙古化,更没有科举什么事。</p>
也只有在汉人力量支持下登基的海山,才能有这种动。</p>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p>
寿山虽然重开科举,但同样遭遇了巨大阻力,于是他做出了妥协。</p>
画面中出现了一份张贴的公文。</p>
本次开科取士,共计录取三百人。</p>
蒙古、色目、汉人(北方汉人)、南人(南方汉人)各七十五人。</p>
看起来好像很公平,四种等级数量都一样。</p>
但关键在于民族人口的数量。</p>
当时的大元,蒙古和色目人加起来,撑死也就占据总人口的一成。</p>
南北方汉人加起来,至少在九成。</p>
一成的蒙古、色目人,拿到了科举录取的一半名额。</p>
九成的南北汉人加起来,仅仅只有一半名额。</p>
虽然很不公平,但必须要承认,寿山重开科举的事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汉人对大元朝廷的愤怒,有效地延续了大元的国祚。</p>
镜头一转,到了茫茫大漠之上。</p>
“杀!”</p>
惊天动地的呼喊声中,两支蒙古重骑兵激烈地冲杀在了一起。</p>
在外围,还有许多蒙古轻骑兵相互绕圈,用各种姿势对射。</p>
在数日的激战过后,其中一支蒙古军队终于不敌,丢下一地尸体朝着西方败退而去。</p>
另外一支蒙古骑兵则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p>
“大元万岁!”</p>
“察合台家族的废物们,你们这辈子也打不过大元,哈哈哈!”</p>
寿山虽并不如哥哥海山一样能亲自上阵领兵,但他任用大将床兀儿,多次击溃察合台国君也先不花,让察合台被迫对大元求和称臣。</p>
随着察合台汗国称臣和窝阔台汗国的灭亡,自大元开国以来一直造成巨大困扰的西北边疆战事,在寿山时期终于告一段落。</p>
在寿山数年的统治和改革下,大元无论是内政还是外战都在不断向好,这个立国五十年的庞大帝国,开始焕发出一股新的生,逐渐有了中兴的迹象。</p>
大明世界。</p>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不由啧了一声。</p>
“大元的中兴嘿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