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噩耗传来,公主薨逝</p>
几天后。</p>
东海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师。</p>
文渊阁内,气氛极其凝重,一众大臣皆低头不语。</p>
宁轻侯一袭官袍,迈步踏入文渊阁,见到这一幕,不由失笑:“皇上和太子,在东海打了胜仗,大破倭寇,这是天大的喜事!”</p>
“诸公为何愁眉不展,郁郁寡欢?”</p>
“难道,你们见不得皇上打胜仗?”</p>
大臣们见到宁轻侯,连忙起身行礼,脸上带着几分谄媚。</p>
按理来,宁轻侯初来乍到,刚刚被册封为内阁大学士,中并没有什么实权。</p>
在这些混迹官场多年,握大权在握的老油条们眼里,宁轻侯这一介狂生,又算是什么东西?</p>
不就是太子底下的一条狗吗?</p>
他也配飞黄腾达,入翰林院,披上大学士的官袍,跟自己平起平坐?</p>
简直有辱斯文!</p>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p>
文官集团跟太子李龙鳞斗的时日不短,虽然是输多赢少,却只是受辱,被狠狠打脸,从未大动筋骨过。</p>
李龙鳞行事极有分寸,哪怕是杜文渊锒铛入狱,太傅沈轻舟逃亡,也并未牵连太多文官。</p>
可这一次不同。</p>
大将军张百征持尚方宝剑,在众目睽睽之下,斩杀了户部尚书马庸。</p>
追随马庸的几十名同党,也全都被打入天牢,是等皇上回京之后,亲自发落。</p>
如今的朝堂,已经是人心惶惶。</p>
稍有风吹草动,大臣们就胆战心惊,夜不能寐,生怕牵连了自己。</p>
到底,还是太子李龙鳞在幕后搞事,要杀鸡儆猴。</p>
一个不心,太子的屠刀,可能就落到自己的头上。</p>
宁轻侯是太子心腹,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p>
虽然他只是一个的大学士,哪怕是诸公都要上杆子巴结,好不风光。</p>
至于东海大捷。</p>
宁轻侯的没错,对于大夏确实是好事。</p>
可是对于衮衮诸公,却是坏事。</p>
原因很简单。</p>
这东海大捷,倭寇死伤惨重,是谁的功劳?</p>
虽然明面上,是皇上神威赫赫,所到之处,倭寇犹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p>
可这些话,也就骗一骗百姓。</p>
诸公在朝堂上,追随武帝多年,深知他的脾性。</p>
不白了,武帝就是一个志大才疏之辈。</p>
武帝扫清倭寇?</p>
别开玩笑了!</p>
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太子李龙鳞的功劳!</p>
李龙鳞这个人,城府如渊似海,大臣们实在捉摸不透。</p>
唯一可以确定的。</p>
就是他动起来,绝不软!</p>
李龙鳞才刚到东海多久,就将当地的士族清扫一空,不仅没收了财产土地,还一不做二不休,将他们流放到海外去。</p>
就连国舅爷吕钟鸣,以及东海吕氏一族,都被带根拔起!</p>
毕竟,吕皇后在位多年,他们跟东海吕氏,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p>
吕皇后死了,大皇子疯了,却还有长公主。</p>
李龙鳞若是彻查下去,拿吕氏谋逆一事,大做文章,衮衮诸公全都吃不了兜着走。</p>
再加上张百征这个杀神。</p>
大臣们光是想想,都觉得头疼欲裂,他们满脑子都是自保,哪里还有心政务。</p>
“呵呵。”</p>
宁轻侯一眼看破大臣们的心思,发出一声冷笑:“诸公,你们听到好消息,却一个个如丧考妣。那么,我在一个噩耗给你们听!”</p>
噩耗?</p>
大臣们身体一震,面露惊容。</p>
</p>
又出什么幺蛾子了?</p>
宁轻侯淡淡开口:“东海刚刚又传来了一个消息!长公主薨逝,皇上悲痛欲绝,打算大兴土木,在东海之滨,为她建造陵墓。”</p>
全场皆惊,文渊阁内,针落可闻。</p>
衮衮诸公皆瞪大双眼,长大了嘴巴,神情愕然。</p>
公主薨逝,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场噩耗。</p>
何况,薨逝之人是皇上最宠爱的长公主。</p>
皇上悲痛欲绝,大臣们也应该哭才对。</p>
然而。</p>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是震惊,紧接着是狂喜!</p>
长公主死了!</p>
唯有死人,不会开口话!</p>
东海吕氏谋逆的事到此为止,自己不会受到牵连!</p>
自己的性命和乌纱帽,全都保住了!</p>
这是好事!</p>
天大的好事!</p>
“哈哈哈”</p>
大臣们都是官场老油条,都受过专业训练,喜怒不形于色。</p>
可是听到这好消息,他们实在无法控制情绪,忍不住笑出声来。</p>
“嗯?”</p>
宁轻侯眉头一皱,不悦道:“皇上悲痛欲绝,下令大丧七日,天下缟素!你们居然还能笑得出来”</p>
“呜呜呜”</p>
“长公主,你死的好惨!”</p>
“请皇上节哀,龙体为重!”</p>
“皇上啊,皇上!您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是人间惨剧!”</p>
“噗嗤”</p>
大臣们自知失态,连忙低头装哭,却依然有人憋不住,哭声之中,夹杂着几声窃笑,可见心中何等欢喜。</p>
宁轻侯懒得废话,继续道:“诸公既然哭的如此伤心,想必也能体会到皇上的丧女之痛。”</p>
大臣们点头如捣蒜,低头着违心之语:“痛!太痛了!简直是痛彻心扉!“</p>
“臣等恨不得为皇上分担这痛苦!”</p>
“是啊,长公主,您怎么好好的,就这么薨逝了呢?”</p>
宁轻侯目光扫过众臣,看着他们拙劣的表演,心中暗笑:“既然你们能体会到皇上的痛苦,想必皇上从国库中调拨一千万两银子,给长公主修建陵墓一事,也没有什么异议了。”</p>
大臣们猛然仰起头,全都傻眼了。</p>
多少?</p>
一千万两银子?</p>
修建一个陵墓,需要这么多银子吗?</p>
这公主墓,是金子做的?</p>
而且,这一次皇上调拨的,不是内帑,也不是太子的银子,是国库的银子!</p>
这一千万两银子,如果真的拿出来。</p>
大臣们的俸禄怎么办,津贴怎么办?</p>
难道,自己去喝西北风啊?</p>
如果是宰相杜文渊还在,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大声疾呼,坚决不同意。</p>
哪怕是户部尚书马庸在,也会哭穷,国库空虚,财政赤字,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银子。</p>
只可惜,马庸死了,杜文渊在天牢里,也时日无多。</p>
大臣们群龙无首,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却没有人敢站出来,一个不字。</p>
开玩笑!</p>
枪打出头鸟!</p>
有了杜文渊、马庸的前车之鉴。</p>
大臣们现在只想多活几年,谁还敢跳出来找死?</p>
宁轻侯见到大臣们不言,笑道:“既然诸公无人反对,那么调拨一千万银两,修建公主墓这件事,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p>
大臣们事到如今,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低声道:“遵旨!”</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