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p>
文臣求和</p>
京师皇宫。</p>
群臣山呼万岁,分班奏事。</p>
武帝高坐龙椅之上,嘴角难掩笑意。</p>
自从李龙鳞在边境开设榷场之后,税银源源不断的流入国库之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p>
更重要的是。</p>
现在正如李龙鳞所,大夏直接掌握了万邦的经贸。</p>
别国买什么卖什么,全部都是大夏的算!</p>
大夏以后可以兵不血刃的直接控制他国。</p>
报——</p>
嘹亮的声音在白玉场外炸响。</p>
一匹快马疾驰冲近白玉场,朝金銮殿奔去。</p>
武帝刚刚舒展的眉头顿时紧皱了起来。</p>
他心头有一丝不祥的预感。</p>
这恐怕要出大事了!</p>
若非十万火急之事,信使绝不可能在上朝之时贸然闯入!</p>
只见信使疾步跑进金銮殿,径直跪拜在武帝面前:“拜见皇上!”</p>
“前线八百里加急战报!”</p>
“高丽反了!”</p>
这简简单单四个字,犹如晴天霹雳般在武帝耳畔炸响。</p>
武帝豁然起身,一脸难以置信:“什么!”</p>
“这怎么可能!”</p>
前些天高丽才跟大夏和谈联姻,打算将高丽公主嫁给李风云。</p>
现在婚事没有成,高丽却直接反了?</p>
这是什么情况?</p>
这消息直接将朝堂炸开了锅。</p>
群臣们也都愣在了原地,被震惊的一脸目瞪口呆。</p>
高丽本就是大夏周围一个的属国,虽然时常暗搓搓地在背地里搞坏,但还从没有到造反的地步。</p>
一是高丽兵力不足。</p>
二是高丽弹丸国,想要吞并大夏,简直是天方夜谭。</p>
纵观历史长河,数百年来高丽从未敢侵入大夏半步。</p>
现在高丽竟突然要对大夏宣战?</p>
高丽王到底是哪根筋没有搭对?</p>
信使将前线战报高举过头顶,呈给武帝:“皇上,此事关系重大,末将不敢有半点虚言。”</p>
“此乃总兵亲笔,还请皇上过目。”</p>
武帝亲自走上前接过战报,展开在面前,目光扫过,脸色变得更加凝重。</p>
高丽连夜偷袭,已经攻破边境,现在正朝京师举兵进犯。</p>
砰!</p>
武帝将中战报拍在桌案上,喝道:“真是岂有此理!”</p>
“高丽,竟然敢如此挑衅我大夏!”</p>
“这真是不把朕放在眼中!”</p>
群臣皆跪在地上,一言不发。</p>
他们可不想接这个烂摊子。</p>
更何况,边境失守,武帝若是追查起来,他们恐怕也难逃干系。</p>
武帝目光扫过众人,冷声道:“啊!”</p>
“衮衮诸公,平日里不是最能在朕面前大道理了!”</p>
“现在到了出谋划策的时候,一个个却都哑巴了,都给在朕,现在怎么办!”</p>
武帝龙颜大怒,甚是生气。</p>
这些大臣们都像是吃干饭的一样,除了平日里会给他添乱,派不上一丁点的用场!</p>
兵部尚书迈步上前,道:“皇上,以臣看,既然高丽这般明目张胆的造反,那就明早已蓄谋已久,恐怕这次来势汹汹,咱们应该慎重对待!”</p>
</p>
“若不然,恐怕后果不堪设想”</p>
闻言。</p>
群臣皆颔首。</p>
高丽虽,但并非弱国。</p>
前朝便是因为三征高丽,耗尽了国运,最终衰败而亡。</p>
从那之后,大夏再无打过征服高丽的念想。</p>
只要高丽不造反,便任由其造次。</p>
但眼下高丽却偏偏就反了!</p>
大夏便不能继续坐视不管。</p>
群臣们对此也很头疼。</p>
武帝靠坐在龙椅上,神色阴沉:“朕自然知道这个道理。”</p>
“所以这次必须要派出得力干将,一举将高丽征服,绝不能给高丽再喘气的会!”</p>
此话一出。</p>
群臣的目光都落在了李龙鳞的身上。</p>
现在能够战无不胜的,也只剩下大夏苏家军了。</p>
在群臣看来,这世界上就没有苏家军解决不了的事情。</p>
但在另一些大臣看来。</p>
正是因为苏家军名声浩大,才不能继续让李龙鳞出战高丽!</p>
武帝望向李龙鳞,问道:“老九,朕若是派你亲率苏家军出战高丽,能有几分胜算?”</p>
话音刚落。</p>
一位老臣迈步走出,拱道:“皇上,以臣看来,征战高丽之事,不能交给苏家军,更不能交给太子殿下。”</p>
此言一出。</p>
武帝眉头微皱,脸上闪过一抹难以置信地神色:“周爱卿,你什么?”</p>
“朕怎么没有听明白你的话?”</p>
不少文官大臣们却明白了老臣的意思,纷纷站出来附和:“皇上,臣等也认为,这件事不宜交太子殿下。”</p>
“对,还请皇上三思!”</p>
李龙鳞站在一旁,打量着这些文官大臣。</p>
他虽然不明白这些人脑子是怎么想的。</p>
但还真是应了那句话。</p>
这些人干成事的本事是没有的,但要让他们坏一件事,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
武帝屈指叩案,眉宇间现出一丝阴霾,:“爱卿,凡事都讲究个事出有因。”</p>
“你给朕,为何此事不宜交给太子殿下?”</p>
老臣昂首挺胸,中气十足:“皇上,如今太子殿下平北蛮,收南诏,镇东瀛,战无不胜,屡立战功。”</p>
“此番若皇上还派出太子殿下征战高丽,不成功倒还好,若是真将高丽叛乱平定,那岂不是功高震主?”</p>
“皇上您的颜面往哪搁?”</p>
“百姓们以后会怎么看待您,日后的史官们会如何在丹青上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p>
此言一出。</p>
满场哗然。</p>
不少人持一样的观点。</p>
李龙鳞现在都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苗头,现在若是再将高丽之事平定,那更是无上的功勋!</p>
武帝脸色阴沉,陷入了沉思之中。</p>
他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p>
文臣们的确实有些道理。</p>
更何况李龙鳞现在身为储君,派去前线,确实不是一件妥事。</p>
但不让李龙鳞去,这满朝文武再无人可用。</p>
难不成要张百征调遣回来?</p>
武帝问道:“那你给朕想个办法,这件事应该怎么做?”</p>
老臣拱道:“皇上,臣认为应当主动向高丽求和!”</p>
“眼下大夏国运亨通,若是此刻开战,很有可能会伤了这国运,再难雄起。”</p>
“这高丽之所以造反,不过是为了些钱财,只要他们愿意退兵,大不了大夏将那岁银退给高丽便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