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p>
高丽皇室,发配极寒</p>
李龙鳞淡然一笑。</p>
这蒸汽确实是跨时代的产物。</p>
直接标志着大夏少走了好几百年的弯路,从男耕女织的农耕时代提前进入到了蒸汽时代。</p>
这对其他国家来,就是降维打击!</p>
若是有了蒸汽船的加持,武帝想要威震四海,平定八荒简直就是易如反掌!</p>
武帝难掩嘴角微笑,道:“老九,你快与朕继续,这蒸汽还能干什么?”</p>
武帝发现,李龙鳞脑海中那些奇思妙想,总能让他惊呼连连。</p>
李龙鳞淡然一笑,道:“父皇,实不相瞒。”</p>
“这蒸汽还有一个绝妙的用途。”</p>
“那便是建造蒸汽火车。”</p>
武帝一怔:“火车?”</p>
“是朕理解的那个意思吗?”</p>
李龙鳞摇了摇头,道:“并不是,这只是因为其工作过程中需要靠烧火来燃烧煤炭,所以才称之为火车。”</p>
武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问道:“只是这火车能做什么?”</p>
李龙鳞沉声道:“能日行万里,能负重千万斤,更可借铁路贯通大夏疆域,将大夏彻底连接在一起。”</p>
“可保证大夏彻底腾飞!”</p>
嘶</p>
武帝深吸一口凉气。</p>
他作为大夏天子,太清楚李龙鳞所这些事情对一个国家来有多么重要!</p>
正是因为车马不便,天高皇帝远,所以有些地方才敢如此猖獗,肆无忌惮。</p>
若是将大夏南北连接在一起,大夏将会形成一个整体,有力朝一个地方使。</p>
武帝有些迫不及待,问道:“老九,那你的这火车,什么时候能造出来?”</p>
李龙鳞笑着道:“父皇,此事不急于一时。”</p>
“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p>
“只要将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自然迎刃而解。”</p>
武帝笑了笑,道:“你的对,朕确实有些心急了。”</p>
“但是老九,你应该能明白朕为何会如此心急。”</p>
“你的这些事情,正是眼下大夏王朝亟待解决的顽疾,若是能够顺利解决,那王朝必定可以再次兴盛!”</p>
“此事虽急,然功在长远。”</p>
“老九,你尽管放开去做便是。”</p>
“若是有任何需要朕帮忙之事,尽管开口,朕一定会以全力支持!”</p>
李龙鳞双眸放光,道:“父皇,儿臣还真有一事相求,希望父皇能够满足。”</p>
武帝大一挥:“就算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朕也一定满足!”</p>
李龙鳞笑了笑:“儿臣用不着那么大阵仗。”</p>
“若想将大夏的生产力彻底革新,那就需要保证大规模将蒸汽投入应用之中。”</p>
“但眼下就面临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此大量的煤炭消耗,煤炭从何而来。”</p>
武帝一怔。</p>
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p>
大夏虽不缺布料,但是煤炭倒是紧俏货。</p>
武帝问道:“老九,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p>
李龙鳞点了点头,笑着道:“儿臣希望将先前生擒的那些高丽贵族尽数派到北境极寒之地去开采煤炭。”</p>
“这样每年也能为大夏带来不少煤炭。”</p>
闻言。</p>
武帝双眸放光:“对啊!”</p>
“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先前正发愁这些高丽贵族如何处置。”</p>
“若是杀了显得朕太过凶残暴戾,在后世也留不得什么好名声。”</p>
“但若是养着他们,那么多人简直就是浪费大夏的粮食!”</p>
“老九,你的这个方法好。”</p>
</p>
“不仅除了这群眼中钉,还给大夏带来不少利益。”</p>
李龙鳞对高丽人再熟悉不过。</p>
高丽人天生反骨。</p>
倘若不将他们的念头彻底打消,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地里使坏!</p>
但送到北境极寒之地那就不一样了。</p>
是死是活,各凭本事!</p>
李龙鳞拱抱拳,道:“若是有会,儿臣倒想将东瀛天皇一并送到极寒之地,这样也好跟高丽王做个伴。”</p>
武帝仰头大笑,道:“好好好!”</p>
“朕相信,一定会有这一天的!”</p>
“来人!”</p>
“立刻传朕旨意,将高丽生擒的那些俘虏尽数发配到极寒之地!”</p>
“让他们世世代代,永世为大夏开采煤炭!”</p>
</p>
翌日。</p>
金銮殿。</p>
群臣跪拜,百官肃穆。</p>
武帝高坐龙椅之上,阴沉着脸,眉宇间尽是怒意。</p>
整个大殿的气氛十分诡异。</p>
大臣们心中倒是畅快。</p>
他们早就听武帝昨日一回皇宫,便直奔东宫的事情,昨天恐怕是没少训斥李龙鳞!</p>
一众文官大臣们得意洋洋的望着李龙鳞,眉宇间尽是轻蔑,透露着一股胜利者的姿态。</p>
郭正身着长袍站在群臣之中,颇为享受地看着武帝那张臭脸。</p>
武帝的脸越臭,那就明李龙鳞待会挨得训斥就越很!</p>
这可是给他出了一口恶气!</p>
他果然押对了宝。</p>
武帝知道李龙鳞谋逆之后,绝对不会坐视不管!</p>
今天怕是有好戏看了!</p>
啪!</p>
武帝一巴掌拍在龙案之上,冷声道:“上朝!”</p>
一声令下。</p>
群臣忙叩首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就在郭正幸灾乐祸之时。</p>
武帝的目光径直落在了他的身上,其中透露着一丝威压。</p>
郭正只是和武帝对视一眼,内心便不由得发虚。</p>
武帝冷喝道:“郭正!”</p>
郭正忙从大臣站出身来,跪拜在武帝面前:“皇上,您有何吩咐?”</p>
武帝将中的奏疏拿了出来,道:“这弹劾太子的奏疏可是出自你?”</p>
闻言。</p>
郭正顿时恍然大悟。</p>
武帝原来是为了确定此篇奏疏的出处。</p>
难道是要给他给予奖赏?</p>
更何况,他确实救大夏于水火之中。</p>
他若是不加以阻拦,李龙鳞别将大夏的米卖给东瀛,不定连整个大夏都卖了!</p>
郭正清了清嗓子,挺直腰身,自我感觉良好,双作揖:“皇上,此篇奏疏确实出自臣之”</p>
砰!</p>
武帝不等郭正把话完,一巴掌将那奏疏拍在龙案上,喝道:“简直是一派胡言!”</p>
“堂堂都察院御史,难道只能做出这样的文章来?”</p>
“趁着朕不在京师,你就敢胆大包天,肆意妄为!”</p>
“如此栽赃诬陷,该当何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