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黑沉,风声徐徐。</p>
李五扛着锄头慢慢走,他是个社员,再年轻点是个首屈一指的木匠。</p>
因此,白天上工,夜里调整农具,村民取东西往往带点野菜,山货,水鱼,一些厚脸皮的人两空空,木匠照旧不生气当然,农具有问题就自认倒霉。</p>
推开家门,他一眼瞧见母亲院里缝衣,火苗旺盛,画面祥和温馨</p>
“哐哐哐”声里老妪慢慢点着农具数量,记着是哪家的,忽然拍拍脑袋:“早上有个可俊的伙做个新农具,还画图纸,你瞧瞧能不能做。”</p>
李五摊开桌面图纸,眼神由最初漫不经心变成沉迷,甚至掏出压箱底的放大镜仔细瞧。</p>
“妙啊。”</p>
“娘,你记得图纸是谁给的吗?”</p>
“好像是村尾周娟家。”</p>
长年待在村里,李五自然知道周娟是谁,倒不着急:“周娟家,李毓。”</p>
他点着灯一遍遍构思,而村口一栋比较好的土屋,房间里李建国摸摸脑袋。</p>
他媳妇直接锤他:“大晚上不睡觉干嘛?想着刚刚杏丫头的事?你别管,乱掺和别人家事遭雷劈。”</p>
刚刚周杏又到门前哭,不敢回家。</p>
“有啥事直,别整天板着一张脸,以为自己很好看吗?”</p>
“”</p>
李建国摇摇头:“你继续睡,我喝点水。”</p>
他刚到院里,一眼瞧见点着旱烟的老父亲,灰雾重重映着黄牙,显得格外捉摸不透。</p>
“爸,你怎么不睡觉?”</p>
李福瞧着夜里黑茫茫的天:“你又为啥睡不着?”</p>
闻言李建国苦笑,田里暴晒多日脸更黢黑,有点泄气:“原计划早点完成耕种的,但照目前进度,瞧着再有三周能干完。”</p>
“人人都想省点力气,送点东西给记分员混个满工分,上工偷懒三周是保守法。”</p>
李福老脸沟壑遍布。</p>
“错过农时,秋天收成怎么办?上一年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乡亲一年到头就指望天公作美,粮食多点。”</p>
“猪场那边咋样。”</p>
“猪倒没啥病,可粮食跟土地是农民的根,愁啊。”</p>
“明天暴雨。”</p>
老村长懂天气,暴雨翌日果然暴雨。而且暴雨连续几天,淋雨耕作容易生病,生产队有人休一两天后面立刻被赶回田里,而食堂天天有姜汤。</p>
远眺一望无际的田野,拄着拐杖的老一辈就差亲身上阵,被晚辈劝回。</p>
“一把老骨头不要折腾,我们上。”</p>
周杏赖在卫生所两夜,上工,回家就跪着自己一直很感激周娟的恩情。周娟快被动,一位叫杜鹃的知青瞧周杏可怜就拉走她,嘴里嚷嚷:“新时代新青年,要跟封建老旧观念不,要恋爱自由。”</p>
“”</p>
于是,周杏真收拾东西走人。</p>
周娟追到知青点骂骂咧咧一周,哭诉知青抢孩子,最后李建国批评杜鹃一顿再跟周娟详谈,周杏自己暂时待在知青点,双方各自冷静一段时间。</p>
最后,李建国:“你能服知青点的人就行。”</p>
周娟不满意,但想想真让人回家,还怕她偷拿东西。</p>
雨点,全村人上工,除一些必要岗位其余组都拉到田里搞春耕,任务完不成不准下工。众人叫苦连天。</p>
</p>
知青披着蓑衣干活,周杏混在其中。</p>
杜鹃重重喘息,再一踹锄头柄:“累死了。”</p>
“大队下死命令,不干完别想回知青点。”戴眼镜男知青摇头叹气,忽然看向贺州:“贺同志,牺牲色相抢个强力外援回来呗?”</p>
着,他意有所指朝远处瞄一眼。</p>
贺州累得半死不活,往那方向瞧一眼,扎着两根乌黑长辫的姑娘麻利挥舞着锄头,轻轻松松犁一片地。</p>
“”</p>
“要去自己去。”</p>
贺州才不让自己干丢脸事,倒不曾想那戴着斗笠的知青真的跑上前,可惜没一会儿就沮丧回来。</p>
“哈哈哈,被赶回了吧。”</p>
周围知青善意嘲笑:“你哪有贺州有面,不被赶才奇怪。”</p>
贺州嘴角有点得意,就听那人:“我就是用贺同志名义请的,但李珍珠自己弟弟等下上工,她得省点力。”</p>
“弟弟?”</p>
提及李毓,众人看向周杏。</p>
现在城里流行上山下乡,李村知青数量堪堪保持十二个,其中4个老知青,个新知青。有点门路早托关系回城,或者跟人结婚。目前知青点是一栋偏僻的老屋,男女房间隔开。</p>
由于周娟上门闹,周杏的事情他们了解一点。作为新青年,他们打从心里厌恶“童养媳”等字眼,因此默认周杏暂居知青点的事,甚至同情送点东西。</p>
杜鹃家境富裕,家里常寄东西,每月都提着大包包回知青点,得她帮助周杏日常生活没问题。</p>
而夜谈里,常常提到李家。</p>
“周杏,李珍珠弟弟该不会很丑吧?”</p>
知青里忽然有人问,周围人同样竖耳朵。</p>
周杏摇摇头。</p>
“不丑,矮。”</p>
得到“矮”的回答新知青暗暗嘀咕,老知青倒是见过李毓一两次,哪里是不丑,长得像观音座前的童子。</p>
“瞧,田垄上有个可俊的人。”</p>
“谁?”</p>
知青观望,下一瞬就撞上组长不耐的眼神,瞧着人朝自己的方向走赶紧停止闲聊,兢兢业业干活。</p>
天幕白茫茫,云层厚厚的,雨声淅淅沥沥,笠帽水珠一串串掉落田野汇成一条洼,披蓑衣的农民耕作</p>
“阿弟。”</p>
李珍珠眉飞色舞招招:“你真来了,下雨容易生病你回家吧?”</p>
隔着雨幕男生笑容不甚清晰,扬扬里农具:“农具做出了,我到田里试试效果,三姐你忙吧,真累我到那里休息。”</p>
“行。”</p>
李珍珠不磨叽。</p>
家里弟弟最近跟着李五弄新农具的事并未瞒着家人。周娟瞧着李五被自家儿子带的工都不上,闭嘴,毕竟最近雨大,哪怕披着蓑衣都怕感冒,而且学艺日后能温饱。</p>
“三姐,给。”</p>
李珍珠正想干活就被塞一颗尚有余温的红薯,焦香带着甜味。</p>
再一瞧,周围都是披蓑衣劳作的人,看不见弟弟了。</p>
“甜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