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快穿:倒霉炮灰挣命中,勿扰! > 第118章 事事诉风雪
    村长家里,煤油灯幽幽亮着,村民有的抠脚有的弄指甲,想不通李建国突然把他们叫家里啥意思。</p>

    “是不是偷懒?”</p>

    “天地良心,俺干活可是组里第一,谁敢俺偷懒。”</p>

    “那是啥事?”</p>

    半晌,李建国端着水壶一个个倒水,瞧得村民受宠若惊,面面相觑,哪怕坐姿都不由端正些。</p>

    “咱国家不是恢复高考了吗?家里孩子复习怎样?”</p>

    问成绩!</p>

    家长们只觉膝盖莫名被插一刀,笑容都有些僵硬。村里高中生成绩属于中下游水平。</p>

    大学,梦里啥都有。</p>

    “建国,咱村里就你家娃有点可能,咱们”</p>

    村民叹息,再摇摇头,明显不抱一点信心。而李建国瞅着他们表情,自然明白情况。</p>

    “话不是那么的,没考试谁知道能不能考上呢,你们别打击娃娃自信。”</p>

    他端着茶缸吹两口,再喝:“最近我一直有个想法,想跟你们聊聊高考集中复习的事。”</p>

    “你们知道,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平时在家里容易分神”</p>

    李建国慢慢着再观察村民表情,明显看到一些人动摇。他聊聊环境的重要性,再谈谈知青肯定懂的多一些,要是能在知青点集中复习效果肯定比学生居家琢磨好。</p>

    “帮知青干活?”</p>

    “嗯,不超半月肯定下雪,到时候知青肯定不愿意抽时间带他们是咱们占便宜啊。”</p>

    村民被忽悠得一怔一怔的,有的同意,有的拒绝。而李建国跟知青的谈话更加顺利,毕竟工作问题不解决,一直超负荷看书就是恶性循环。</p>

    时间最重要。</p>

    知青点夜里点灯复习,你情我愿的事,村民不瞒着。而知青准备高考的事逐渐传出,毕竟同住一村有点猫腻都清楚。</p>

    大家表面笑嘻嘻着真厉害,暗里嘲讽。</p>

    “田里耕作的农民,真觉得祖坟冒青烟家里出一个大学生?”</p>

    “的疯,老的也疯。”</p>

    由于嘲讽的多,有一位学生家长觉得没面,干脆退出,而周围嘲讽声更加浓烈,有人出门常常被调侃“准大学生”。</p>

    人性复杂。</p>

    人总有攀比心,瞧亲友邻居过得差甚至能接济一二,可一旦穷亲戚过得比自己好,容易妒忌。</p>

    十一月上旬,村里发粮,知青们一一排队。丰年,粮多,加上一些知青逐渐适应,春夏秋都卖力,粮食能过冬。</p>

    一夜冬雪。</p>

    温度骤然下降,知青点灯火通明,有人抖,有人抖腿,有人则是全身都冷得打寒颤,而笔落草稿的断断续续背书声不停。</p>

    “真冷。”</p>

    “十二月考试,到时候更冷,想想多少知青跟毕业大学生准备高考,咱们要是懈怠肯定被落下。”</p>

    “嘶嘶,水都不热。”</p>

    集中复习的好处是能商量,再有一份紧迫感。</p>

    丁辉看半天书,冰凉的指腹揉一揉酸涩的眼睛。两年时间不碰书本,语文政史方面背诵即可,可是理科,需要逻辑跟系统学习的东西,想再捡回来难!</p>

    脑阔疼!</p>

    觉得有些困,他打算到外面吹吹风醒神,门开,瞬间看到雪里的身影,不由怔住。</p>

    “砰。”</p>

    丁辉关门,拍拍沉浸复习者肩膀:“杜知青,李珍珠在门口。”</p>

    话音未落,看书昏昏欲睡的人瞬间精神,而戴眼镜的知青大跨步朝外走,毡帽都忘戴。</p>

    “砰。”</p>

    门再度关,周围知青跟复习的高中生眼睛骤亮,打算跑窗口看看热闹。丁辉毫不犹豫打击:“语文读了吗?思想品德背了吗?历史记得怎样?”</p>

    </p>

    “函数怎么算,弄懂了吗?”</p>

    “”</p>

    于是,知青讪讪回自己位置,继续埋头苦读。而另一端杜瀚跟着李珍珠一起慢慢走于雪夜。</p>

    正值青春懵懂期,村里有些伙跟姑娘和知青走得近一些,可新政策出现,那关系瞬间急转而下。</p>

    火苗迅速掐灭。</p>

    人是利己的生物,而杜瀚跟李明珠那一对很多人都瞧着,他们结局肯定不好。而自从广播“恢复高考”政策出现,杜瀚一直想跟李珍珠谈一谈。</p>

    可惜,碰不上。</p>

    “李珍珠同志,我有话——”</p>

    “停!”</p>

    姑娘扭头,两根乌黑亮丽的辫子彰显着主人的活力,亮眼极了。李明珠直接打断他的话,表情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严肃。</p>

    “现在认真听我。”</p>

    杜瀚望着面前人认真的眉眼,笑容温和:“嗯,你。”</p>

    李珍珠黑溜溜的眼睛若漆黑夜幕里的繁星,深呼吸一口再:“十二月你要参加高考,等高考结束,收到录取通知书就离开李村。”</p>

    “是吗?”</p>

    杜瀚不曾否认:“是。”</p>

    家庭的期盼,命运的转折点,他不可能停于山村里当农民。</p>

    闻言,李珍珠垂着睫羽,再道:“行,咱俩的事情暂时画上逗号。”</p>

    眼瞧着杜瀚眼里的惊慌失措,她继续道:“等京都再见的时候,再看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p>

    “我肯定能到京都的。”</p>

    “你努力考,要考得比他们好!”</p>

    杜瀚怔愣两秒,摘下眼镜猛然抱住面前人,眼眶有点酸涩,声音哽咽到不行。</p>

    “好。”</p>

    情绪内敛者一旦动情表情丰富,李珍珠总觉得有点尴尬,耳垂逐渐染上漂亮粉霞,再回抱。</p>

    事情开,李珍珠觉得脸蛋有点烫,一抬头看见李毓双插兜平静瞧着。</p>

    再眨眨眼。</p>

    李珍珠:“”</p>

    沈裕特意瞧瞧知青跟高考生复习进度,再掏出——</p>

    题海战术。</p>

    *</p>

    “铃铃铃。”</p>

    考场封锁着,门口挤满学生。有的瞧着是职工,有的面容尚稚嫩,一个个眼神热切看着门口,周围亲友鼓励。</p>

    “一定能行的!”</p>

    “别紧张,心态最重要,考不上继续跟咱们当”</p>

    “呸呸呸,别不吉利的话。”</p>

    而李建国特意嘱咐多遍,再载着一帮年轻人奔往梦想之地</p>

    “铃铃铃。”</p>

    “考试结束,请考生”</p>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冬季高考圆满结束,而知青再回村里,等待着命运的宣判,有的回村路上掩面恸哭,哭声里夹着太多东西。</p>

    释怀,喜悦,痛苦等等。</p>

    沈裕瞧着碾痕道道的雪路出神,一路苍茫不见尽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