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荒年之情系四道沟 > 第171章 半夜抢收
    三子不在乎的摆摆,“我们老师让交五斤,嘿嘿,他这是梦话呢!</p>

    谁能完得成?我家六口人,每个人都有任务,咱们街道还插了一杠子。</p>

    就是全按五斤算,我家最少要上交三十多斤铁。</p>

    我家又不是打铁铺,上哪去弄这么多?偷去吗?就是偷,也没地偷去!</p>

    你们看,现在所有人走在路上,那眼珠子都不闲着,恨不能看到地底三尺去,总想着捡到个铁钉铁丝头。”</p>

    这事儿韩昭昭两人还真没注意,一路走一路观察,发现还真是。</p>

    牛芸愁死了,“那怎么办,一点儿交不上,肯定会被老师点名批评的。”</p>

    “想那么多干嘛?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p>

    又不是就咱几家有困难,现在家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p>

    咱交不上,别人还不一样交不上?限定上交铁器的时间还不到,到时候看看别人咋解决咱们跟着学呗!”</p>

    韩昭昭早有准备,在大炼钢铁刚刚开始,她就让她奶花三块钱抢先从废品收购站买回家一百斤废铁,就是应对这种情况发生。</p>

    三子也不着急,他爸也准备了后,他和工友把车队淘汰下来的废旧零件,合伙出钱买了。</p>

    逼到一定程度,他们家可以顶上。</p>

    “昭昭,晚上咱们几个去你家做作业,有事商量。”三子挤鼻子弄眼,暗示有话。</p>

    不就是山上的事吗?韩昭昭心里跟明灯似的。</p>

    一个星期没上山了,其实她心里也很着急。</p>

    上学就是这点儿不好,太受管制,时间上半点儿不自由。</p>

    山上的豆类、玉米、谷子都该收了,没时间上山,她知道,大家都挺急躁。</p>

    到嘴边的粮食,如果赶上天下大雨,可就白瞎了。</p>

    用她奶的话,蹧踏粮食,可是会挨雷劈的。</p>

    韩昭昭想起这事就皱眉,她奶这话的时候,幸亏是在家里,除了祖孙俩没有别人听到。</p>

    老太太话不注意,现在社会形势越来越危险,一句话不对,就能惹祸上身。</p>

    娘俩在家嘀咕过了,以后出了家门,尽量当哑巴。当着外人,能不话就不话,多干活,多微笑。</p>

    回到家,放下书包,孩子们就拿上自己的碗筷往食堂跑。</p>

    食堂里,饭菜已经做好。阵阵香味扑鼻而来。</p>

    “昭昭,芸,今天晚上肯定有红烧肉,这味道真香,我一闻就知道!”</p>

    牛芸:“好像就你长了个鼻子似的,我们闻不到吗?”</p>

    大食堂刚开办几天,提供的食材很是充足。</p>

    这时实行的政策是“一平二调”,直白的,就是全京城的大食堂的粮食平均分配,无偿调配和补给。</p>

    每个公共食堂都会放开量吃,不及时吃的粮食就会被调配到其他食堂去。</p>

    于是大白馒头随便造,大白米饭任由吃,肥肥的猪肉大块炫。</p>

    大食堂的几面墙上,写着“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公共食堂是我们的大家庭!”</p>

    桌子一排排,长板凳一溜溜。</p>

    这个公共食堂是饭店改的,饭厅面积足有一百来平的三大间。</p>

    往里还砸通了一个二进院,宽阔的天井里也摆满了桌子板凳。</p>

    食堂厨房里有十几个妇女在忙活做饭。饭店也关了,两位大厨也在后厨指挥炒菜做饭。</p>

    </p>

    门口摆了一口能装两百斤的大缸,里面装满了大米饭。</p>

    桌上已经摆好了一盆盆红烧肉,不限量,跟后世的流水席一样,够一桌就能开吃。</p>

    自己去大缸里打饭,吃完可以再打,桌上的菜也是,吃完一喊,服务人员就又端上来一盆。</p>

    只要你肚子大,就可以放开量往饱了吃。</p>

    三个孩子也不用等家里大人,看哪桌还有空位,凑过去盛了饭就开吃。</p>

    食堂里所有人都满面笑容,不用争,不用抢,人人管饱。</p>

    有老头老太太边吃还边念叨:“共产党好,毛主席好,社会主义好啊!”</p>

    “大米饭论缸吃,馒头摞成山,吃肉成扇成扇下锅炖,炒菜用大铁锹。</p>

    哎呀,历史上这么多朝代,也没有共产党领导的好呀!”</p>

    “呵呵呵,吃饭不花钱,也不用到月头,半夜挤着排队买粮食,公共食堂就是好!”</p>

    老头老太太们用他们那缺了牙的豁嘴巴,慢条斯理的吃着饭菜。</p>

    年轻人和孩子们就没那么讲究,甩开腮帮子一阵猛造。</p>

    粮食多了,不珍惜!时不时的就能看到掉在地上的肉块米饭,桌子上更是汁水横流,跟土匪进村似的,到处一片狼藉。</p>

    食堂的饭菜只能在这吃,不允许往家带。墙角搁了两口黑瓷缸,是专门用来倒剩饭的。</p>

    吃不了的饭菜,一大缸一大缸的往城郊养猪场拉。</p>

    很多老人也心疼,可没办法,这年月,谁也不敢,谁也不敢问。</p>

    有人不满的了句:“太糟蹋人了,猪吃的都比我们家以前吃的好,真是人不如猪!”</p>

    被人举报后,被批判为破坏人民团结,破坏公共食堂制度给关起来了。</p>

    类似这样的事,仅她们街道就出现五六起。顿时,大家全体噤声了!</p>

    “有的吃就吃,有的喝就喝,今朝有酒今朝醉,别管那么多!”有那睿智的老人叮嘱自己家的人。</p>

    再没有一个人对此发表意见,所有人都鼓掌欢呼,公共食堂好,共产党万岁!</p>

    韩昭昭努力让自己接受这一切,只默默的吃自己的饭。</p>

    这边学生娃们刚吃完,家长们下班了。</p>

    有工作的粮食关系在单位的,全在单位吃,老太太也在供销社的公共食堂吃完了饭。</p>

    当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韩昭昭几个在钱双喜的带领下,连夜进了山。</p>

    他们不敢开灯摸黑赶路,幸好天上的月亮光很大,这条路走了半年也熟悉,一路上他们都没磕着碰着。</p>

    安全进了山,钱双喜找出提前藏好的麻袋和筐篓。</p>

    大家一起动,摸黑掰玉米。</p>

    寂静的深夜,山谷里无一人话,只有“咔嚓咔嚓”“沙拉沙拉”的玉米秸磨擦声,和山里的虫鸣声。</p>

    大家并排着顺着地垄朝一个方向掰,人多,谁也不害怕。</p>

    干了整整一宿,天快亮时,钱双喜领着几个孩子,又往深山里走了一个多时,来到一座山壁前。</p>

    移开两块大石板,爬进了一个只有一米半大的洞口。</p>

    爬进去有两米,里面豁然开朗,孩子们惊讶极了。</p>

    原来,这里面是个足有五十多平的石洞。</p>

    洞里很干净,看来是被提前打扫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