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屠何城精心筹备多日之后,白毅终于在第三天便接到了来自楚国的紧急诏命。</p>

    这份由楚王熊章亲自下达的调兵诏书,就是要求白毅率领麾下军队立刻赶赴代地,攻取代地。</p>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整个屠何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在这片静谧之下,一场悄无声息的行动正在展开。</p>

    白毅接到了诏命之后,就迅速召集了三万精锐的虎豹骑,这些身经百战、威猛无比的战士们早已整装待发,只等主帅一声令下。</p>

    当月亮高悬于天际时,白毅带领着这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悄悄地离开了屠何城。</p>

    他们如同鬼魅一般,融入了茫茫夜色之中,马蹄之上都被裹上了厚厚的布,马蹄声轻得几乎难以察觉。</p>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只有那渐行渐远的身影最终消失在了黑暗的尽头。</p>

    在行军途中,白毅军中的一名将领向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在临行之前突袭燕国的边邑。</p>

    这位将领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作为楚军对燕国的有力报复,同时还能够从那些边邑中征集到大量的粮草,以补充军需。</p>

    然而,这个人的提议却遭到了白毅的断然拒绝。</p>

    他冷静地分析道:“如今燕国边邑必然已经加强了对我们楚军的戒备,如果贸然发动袭击,即便能够攻破一些型边邑,所获取的粮食数量恐怕也是相当有限。而且,如此一来,只会进一步加深燕国人对楚国的憎恶和仇视,实非明智之举。”</p>

    白毅深知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政治智慧与策略的博弈。</p>

    在当前形势下,保存实力、顺利抵达代地并完成使命才是最为关键的目标。</p>

    因此,尽管突袭燕国边邑可能带来一时之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冒险行为极有可能引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p>

    晋国的代地原本乃是代国之所在,然而大约在十年之前,传言赵无恤因为其姐姐摩笈夫人的缘故,代国被赵无恤一举覆灭。</p>

    自此之后,这片土地便归入了晋国的图之中,并逐渐发展成为了晋国防备北方戎族入侵的关键城邑。</p>

    现今镇守此地的将领名为赵不凡,此公正是当年与白毅一同肩负起清扫北戎重任的晋国猛将。</p>

    他所统率的军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足足有两万人之众。</p>

    不仅如此,军中还有五千名由晋国费尽心力精心编练而成的骑兵部队。</p>

    此时此刻,晋楚两国已然展开了全方位的激烈战争。</p>

    在晋国兵力紧缺的时候,而这赵不凡之所以要领着这般庞大数量的大军长期屯驻于代地,其目的绝非仅仅是防御北戎那么简单。</p>

    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最为忌惮的,当属驻扎在屠何的三万楚国骑兵。</p>

    </p>

    这三万铁骑就像是悬挂在晋国头上的刀。</p>

    当下,由于晋国内部兵力空虚,如果无法成功牵制住这三万铁骑,一旦让它们长驱直入晋国腹地,那必将引发灾难性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p>

    因此,每天代地守将赵不凡都会如同履行日常公务般,向自己的副将发问道:“屠何城那边可有新的消息传来?有关楚军的最新动向现今如何?”</p>

    “将军,据前方斥候来报,屠何城中的楚军依旧未动,只是已停止了平日的常规训练。”副将恭恭敬敬地向将军回禀着最新的情报,不敢有丝毫怠慢。</p>

    代地守将闻言,双眉紧紧皱起,带着迟疑道:</p>

    “燕国已然截断了他们的粮草供应,按常理而言,楚军断粮已久,应当难以支撑才对。可如今竟仍安然盘踞于屠何城内,其中必有蹊跷!”</p>

    “将军,末将以为,楚军因缺粮而无法远行,困守城中也是情理之中之事,不知将军为何觉得此事不对呢?”副将见将军面色凝重,忍不住开口询问道。</p>

    代地守将目光冷冽地扫了一眼副将,冷哼一声反问道:“若你身为楚将,明知燕国已大幅削减粮草供给,难道你会毫无作为,只一味坐等吗?”</p>

    副将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弄得一怔,稍作思索后,语气也变得有些迟疑起来:“这”</p>

    “哼!”代地守将赵不凡猛地一挥衣袖,厉声道:</p>

    “我若是那楚将白毅,面对如此困境,定然不会束无策。燕国既已减少粮草供应,那么摆在眼前的无非两条路可选:其一,率领楚军出城劫掠四周的戎狄部落,以获取补给;其二,则是当立断,直接强攻燕国城邑,抢夺其存粮。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都好过在此坐以待毙!”</p>

    到这里,赵不凡失望的扫了其副将一眼。</p>

    燕国从上至下的君臣们,包括他现今的副将在内,仍然固执地以看待步兵的传统思维来审视骑兵部队,这种想法实在是愚不可及!</p>

    想当初,晋国的相国曾信誓旦旦地宣称,燕国会代替晋国牢牢看住那三万气势汹汹的楚国骑兵。</p>

    然而,那时的赵不凡对此法就完全不置可否。</p>

    要知道,燕国不仅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成规模骑兵队伍,更没有一支能够真正投入战斗且具备强大战斗力的精锐之师。</p>

    既然如此,他们又有何底气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牵制住实力不容觑的楚军呢?</p>

    也正因为赵不凡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所以哪怕在晋国兵力已然捉襟见肘、极度匮乏的艰难时刻,赵无恤最终还是决定让赵不凡率领着两万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留守代地。</p>

    还将晋国所剩无几的宝贵五千骑兵也尽数调拨至此,目的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变故。</p>

    只见主将赵不凡神情严肃地对身旁的副将下令道:“即刻起,命令所有负责侦察敌情的斥候,将其巡游探查的范围由原来的六十里迅速扩展至九十里!不得有误!”</p>

    副将深知自家主将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担忧,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一脸郑重其事地抱拳应道:“末将领命!定当全力以赴完成任务,请将军放心!”</p>

    罢,便转身快步离去,着传达并执行这一重要军令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