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p>
老二见兄弟这么猛,哪里还会怠慢,立即跟上拳脚。</p>
黄子澄一文弱书生,根本就不会打架,瞬间就被揍趴窝了,连带着一旁的几位文官也遭了池鱼之殃。</p>
文臣们被这狂妄劲儿吓得不行,死命往后躲,武将勋贵们看得过瘾,自然不会拉架。</p>
唯一能拉架,且还能劝下来的只有一个人,朱允炆。</p>
可他已经懵了,就那么讷讷看着,满脸呆滞。</p>
朱高炽有些急了,他还是低估了三弟的狂妄,让你闹,没让你这么闹啊!</p>
眼看着再打去,就要出人命了,朱高炽连忙去拉俩兄弟。</p>
朱高燧打嗨了,忽觉有人扒拉他,想也不想,反就是奋力一拳。</p>
胖这一身膘看着唬人,其实他也不会打架,被一拳封眼,顿时眼冒金星,转了个身,一屁股蹲在地上。</p>
他也顾不上疼了,呵斥道:“二弟三弟,休要胡闹!”</p>
老二老三立即停了,不是他们听话,而是他们打不着了。</p>
这时,朱高炽也察觉出了不对劲儿,这奉天殿的地板,怎么这么软啊!</p>
低头一看,好嘛,自己正坐在黄子澄肚子上,而黄子澄则是翻着白眼,舌头都吐了出来。</p>
老二老三打半天,抵不上老大一屁股的威力。</p>
卧槽,玩大发了!</p>
朱高炽头皮一麻,连忙起身道,“皇上,臣告退。”</p>
着,连连跟兄弟打眼色。</p>
两兄弟见黄子澄一副活不成的样子,也有些发虚,当着皇帝杀官,这和造反有啥区别。</p>
天可怜见,要是装疯的朱棣,知道儿子提前一步造反,而且还是当着建文的面造反,非气得真疯不可。</p>
朱允炆还没回过神儿,直愣愣看着前方,双眼无神。</p>
三兄弟见不可失,蹑蹑脚就要开溜。</p>
但文臣不干了,当即一字排开堵住他们去路,齐泰愤声道,“皇上,燕王之子如此狂妄,恳请皇上依律论处!”</p>
“恳请皇上依律论处!”文臣齐声附和。</p>
勋贵一个不吭气,内心直呼过瘾。</p>
经文臣这么一闹,朱允炆总算是清醒过来,看到自己的心腹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舌头都吐了出来,顿时怒不可遏。</p>
“来人,将他们三个打入大牢!”</p>
很快,站殿将军冲进来,将哥仨押了下去。</p>
平静的朝堂再次嘈杂起来,比菜市口还热闹,吵得人脑瓜子嗡嗡的。</p>
朱允炆又是愤怒,又是心累,被文臣这么一吵,更是无名火起,拿起御案上的玉石纸镇奋力一摔。</p>
“砰——!”</p>
上好的极品玉石被砸的粉碎,玉屑横飞,溅落在地板上,弹出好远。</p>
这一招果然奏效,嘈杂的大殿立即安静下来。</p>
朱允炆咬牙道:“散朝!”</p>
朝会弄成这样,一向好脾气的朱允炆是真怒了,已经近乎失态。</p>
</p>
群臣退出大殿,李青却没有走,他得救下黄子澄。</p>
没有这厮,朱棣靖难的难度只会高,不会低。</p>
有他李青在,三个搅屎棍必须整整齐齐,少一个都不行。</p>
于是道:“皇上,当务之急,是先把黄大人救过来,不然”</p>
“对对,李卿言之有理。”朱允炆忙走下玉阶,“先生,你可千万得把黄卿救过来啊!”</p>
瞧好吧你就李青拱了拱,走到黄子澄跟前,掰开他的嘴,将其吐出来的舌头塞进去,而后开始按压胸膛。</p>
好一会儿,黄子澄身子猛地一颤,渐渐有了细微的呼吸声。</p>
胖那一屁股实在太狠了,好悬没把黄子澄给坐死,不过,虽然有了呼吸,但他仍处于昏迷之中。</p>
朱允炆见人有了气儿,稍稍放了些,“先生,黄卿他不会有事吧?”</p>
“让人抬他到床上躺着,问题不大。”</p>
“哦,好。”朱允炆当即令侍卫,把黄子澄抬去御书房,而后道,“先生,你也跟朕过去吧。”</p>
李青点头答应,不得不,朱是个重感情的人,对下属是真够义气。</p>
</p>
御书房。</p>
</p>
李青给黄子澄针灸一番,彻底稳住了他的状态,而后劝道:</p>
“皇上,燕王的三个儿子不能杀,不然这皇上千秋万世,都难以洗刷残害血亲的恶名。”</p>
“朕明白。”朱允炆点头,“先生放心,这么浅显的道理,朕岂会不知,只是燕王的家教未免太差劲儿了些。”</p>
他余怒未消,“简直岂有此理!”</p>
李青见朱没有被气昏头,拱道,“黄大人已经无碍了,最迟傍晚便能清醒,臣告退。”</p>
“先生别走。”朱允炆拉住他,真诚道,“留下来陪朕话吧,朕这心里烦闷的紧。”</p>
“好。”</p>
李青点头,随朱允炆来到书桌前坐下。</p>
“朕越来越发现,当皇上一点也不快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儿,操不完的心。”朱允炆苦涩道,“身居如此高位,一个处理不好,于百姓而言便是大祸。”</p>
“皇上如此感慨,足以可见有着一颗爱民之心。”李青由衷赞道。</p>
虽然朱允炆没干出什么政绩,但他是真想做个好皇帝。</p>
其实像朱允炆这样的皇帝,要是遇到贤臣辅佐,未尝不可让大明变得更好。</p>
但问题就出在,没能力的主君,恰好碰上没能力的大臣,这才导致如今局面。</p>
朱允炆笑了笑,不放心道:“先生,江南百姓生活真的很好吗?”</p>
“肯定达不到皇上以为的好。”李青笑道,“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生活要好的多。”</p>
朱允炆消化着他的话,轻轻点头,好一会儿,突然一把抓住李青的。</p>
“先生,帮帮朕吧,我们君臣一心,让大明变得更好,好吗?”</p>
你别这样,我怕老四误会李青莫名有种偷人的感觉,讪讪道:“皇上这是哪里话,臣吃的是大明的俸禄,自然会为大明做事。”</p>
“那先生为何自削藩开始,就不帮朕处理政务了?”朱允炆幽怨道,“朕知道,你根本就没病。”</p>
李青有些心虚,毕竟朱待他是真心不错,保证道:“那臣以后常来御书房,为皇上解忧。”</p>
“天天都要来!”朱允炆道,“朕知道你比三位先生本事大,但其实他们也还不错,你莫要看不起他们;</p>
你在家养病的时候,他们也帮着施行了国策呢。”</p>
李青心中一紧,“他们施行国策了?”</p>
“是啊!”</p>
“什么国策?”李青有些激动,这三个搅屎棍施行好国策的可能性,比中头彩的概率还低。</p>
见他如此,朱允炆还道是他吃醋了,安慰道,“自然比不上先生的大策。”</p>
顿了顿,“方先生提出的国策是:改科举制为保举制,五品及以上官员、地方县令举荐贤才,由朕来酌情任用;</p>
八股文不知把多少能人拒之门外,朕也觉得,公认的人才,远比一张试卷有用!”</p>
李青都听傻了,好半晌才道:“这不就是宋时的荐举制吗?”</p>
“嗯,差不多吧!”</p>
李青都给气笑了,“皇上,宋朝就是被文臣士大夫给糟蹋没的,一旦如此,用不多久,大明就会被士绅控制!”</p>
他不禁暗骂:“方孝孺那厮,绝逼是因为自己没考上功名,才会如此。”</p>
诚然,八股文有诸多缺点,但最起码相对公平,可举荐制就不一样了,那靠的是钱砸。</p>
一旦这么搞下去,用不了几十年,天下便是士绅的天下!</p>
想到之处,他赶紧问道:“已经施行了吗?”</p>
“嗯,已有半年多了。”朱允炆讷讷道,“有那么严重吗?”</p>
李青扶额,连忙又道:“齐泰、黄子澄的国策是什么?”</p>
“齐泰的国策是让六部的尚书,晋升为正一品,布政使正二品,增设佥都御史,左右侍中”</p>
朱允炆解释道,“毕竟天下已经打下来了,治理天下需要文臣,人多了,才能更好的处理国事。”</p>
李青忍着怒气,“还有吗?”</p>
“没了。”朱允炆道,“不过就是多了些官员,涨了些俸禄,不碍事吧?”</p>
李青苦笑,“皇上你若信臣,就赶紧把这两项法令废了,凭空弄出这么多官职,发展了数十年,武将哪还有话语权啊?”</p>
老朱的以武制文,到了朱这儿,直接反过来了。</p>
文臣一旦放飞自我,那可是天大的祸事,宋朝的例子明明就在眼前</p>
李青服了,他是真服了。</p>
此三人,完全就是要把文官集团直线拔高,拔高到武将只能仰望的存在。</p>
他们或许忠心,但他们也有私心!</p>
朱允炆眉头紧皱,似乎衡量利弊。</p>
但他还没理出个所以然来,桂子就着急忙慌地跑了进来,颤声道:“皇上,大事不好了,燕王世子及两位王子,吃了牢饭后,中毒昏迷,已经不省人事了!”</p>
“啊?”朱允炆回过神来,一下就慌了,狂怒道:“谁,是谁下的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