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101章 大明有钱了
    东辑事厂组建速度超乎预料的快,只两日功夫,便定下了骨干人员。</p>

    当然,主要是骨干不多,提督一名,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司房若干名,总共不到五十人。</p>

    不过他们的权力可不,缉查、抓人,都在他们的职责范围之内,并且,锦衣卫审讯,他们有旁听之权。</p>

    这一来,锦衣卫的权势大幅度缩水,行使权力也有了掣肘。</p>

    东辑事厂提督也是燕王府出身,正是站班太监林子,他资历不如三宝,但胜在年轻,才三十多岁,这个年纪对太监来,正值当年。</p>

    ——太监普遍都很能活!</p>

    三宝珠玉在前,林子也希望像三宝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出来。</p>

    自从三宝下西洋,他就成了所有太监的偶像,平日太监们提到三宝,腰杆都挺直了几分,就出了这么一号人物,他们相当维护精神领袖。</p>

    太监自卑,裤裆里少了一嘟噜,自觉矮人一截儿,如今会来了,自然要好好表现一把。</p>

    朱棣知道锦衣卫树大根深,想靠这几十人和锦衣卫分庭抗礼,根本不可能,所以,对东辑事厂相当扶持。</p>

    在东安门北侧给他们划了办公场所,另,又额外拨了五万两银子,令其招募人。</p>

    该不,这些太监虽然没啥文化,但办事能力并不差,工作积极性那叫一个高。</p>

    这天,李青随朱棣来到东厂查看进度,不由大感诧异。</p>

    不到半月时间,就招收了八百余番役,且个个威猛高大,厂子办得挺像那么回事儿。</p>

    唯一让李青不爽的是,东厂衙门大堂,供奉着岳飞画像。</p>

    就离谱!</p>

    武穆在天有灵,若是看到这一幕,不知会作何感想李青忍不住问:“公公,为何要悬挂岳武穆的画像啊?”</p>

    “呃呵呵”林子笑道,“咱家也没多大本事,对皇上就是一个‘忠’字,岳武穆他老人家最是忠君,咱家就佩服他。”</p>

    朱棣听了解释,神色从疑惑变为满意。</p>

    李青摸了摸鼻子,也不好什么。</p>

    </p>

    出了东厂,朱棣吁了口气,笑道:“看到了吗?”</p>

    “什么?”</p>

    “太监并非一无是处。”朱棣道,“没有会也就罢了,一旦有了会,谁也不比谁差多少;</p>

    都是人,不是读了些书,就一定能力出众,高人一等。”</p>

    李青点头,对此深有体会。</p>

    连他这个后世最普通的应届毕业生,都能封侯,成为一部尚书。</p>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苦于没有会,一旦有了会,他未必就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出来。</p>

    老朱一个放牛娃都能当皇帝,而且干的还很不错,固然是他能力出众,但更重要的还是会。</p>

    朱棣伸了伸懒腰,笑道:“三宝来信了,宝船已经进入大明境内,最多再有半个月,宝船就能回归。”</p>

    “三宝要回来了?”李青惊喜道,“怎么,红薯找到了吗?”</p>

    “这个没,应该是没有。”朱棣轻轻摇头,“不过,他这次又发现了新国家。”</p>

    李青闻言,神色先是一暗,后又一喜,接着又问:“土豆呢?”</p>

    “你的是永乐豆吧?”</p>

    “是。”</p>

    “带回来了好多。”朱棣道,“这次三宝之所以用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带回更多的种子,佛郎把永乐豆当做了观赏花,并未大范围种植;</p>

    三宝让他们广泛种植,并趁着这个空档,和佛郎冒险家合作,探索出了新的大陆;</p>

    只是因为季风的缘故,加上补给跟不上,为保万一,不得不返航,并没有登陆”</p>

    朱棣解释了一下,三宝为何用了这么久。</p>

    “新大陆?”李青挠了挠头,心道:“该不是美洲吧?”</p>

    算算时间,三宝这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底就出发了,如今已是永乐十九年五月,几乎是以往下西洋时间的两倍。</p>

    这么久的时间,发现新大陆也不稀奇。</p>

    李青突然想到了什么,忙道:“对了皇上,迁都的事儿,有没有让人带信给三宝?”</p>

    要是三宝回朝,发现回错了家,少不得闹出笑话。</p>

    “了。”朱棣没好气道,“在你眼中,朕就那么马虎吗?”</p>

    “啊哈哈皇上误会了。”李青暗暗撇了撇嘴,赔了个不是。</p>

    李青心中欢喜,虽然红薯没能带回来,但若真发现了新大陆,红薯也就不远了,而且还能把生意做的更远。</p>

    接下来,就等三宝回来了。</p>

    </p>

    东厂成立之迅速,令人咋舌,但大多数官员并不在意。</p>

    他们不觉得这群太监,能成什么气候。</p>

    但很快就迎来了打脸,十日后,礼部尚书吕震,被查出参与三大殿纵火案,且证据确凿。</p>

    朱棣也没客气,凌迟、诛九族!</p>

    一部尚书的落马,让群臣噤若寒蝉,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这群没把的厉害。</p>

    百官叫苦不迭,好不容易和锦衣卫缓和了关系,又蹦出个东厂,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p>

    东厂和锦衣卫不同,这个部门由太监掌权,文官集团可以交好锦衣卫,却打死不愿和太监交好。</p>

    无他,要脸!</p>

    这时的文官,还是有底线的。</p>

    不管怎么,锦衣卫也算是大明的官员,皇帝的臣子,属于同僚;但东厂是什么,掌权的阉人,皇帝家奴而已。</p>

    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太监,在他们眼中,太监比妓女还要低贱。</p>

    当然,武将们也看不惯东厂。</p>

    对于东厂,文臣武将统一战线。</p>

    但东厂太监并不在意,他们立了功,领了赏,干劲儿更足了。</p>

    所有太监,向三宝看齐!</p>

    不得不,现阶段的东厂还是不错的,既能办事,又十分忠诚。</p>

    在东厂入局后,朝局再次回归了平静,迁都风波彻底平息,甚至很多人都不再抱有迁回去的想法了。</p>

    当此时也,朱棣改北平为京师,并重新做了一套带有京师字样的官印,送回金陵。</p>

    至此,大明正式定都北平,而金陵则成了陪都。</p>

    金陵是太祖的发家地,并做了数十年的京都,朱棣也不敢直接废除,并且,保留了行政构。</p>

    </p>

    于是,大明朝有了两个京师,一个南京,一个北京。</p>

    </p>

    五日后。</p>

    三宝回归,朱棣停了午朝,宴请百官,为三宝接风洗尘。</p>

    东厂提督、千户、以及档头对于偶像的回归十分开心,他们虽然没有入席的资格,但也腆着脸来参加了酒宴,瞻仰一下偶像。</p>

    给皇上、太子、太孙、偶像倒到酒什么的,忙得不亦乐乎。</p>

    这些人本就是伺候人出身,个个嘴儿跟抹了蜜似的,很会暖场,惹得朱棣笑声朗朗。</p>

    朱棣很开心,摇钱树回来了,能不开心吗?</p>

    “三宝,这次赚了多少钱?”朱棣问。</p>

    三宝放下酒杯,回道:“由于出海的时间太长了,消耗了一部分,但仍比上次要多不少,而且还携带了大量的永乐米种子,以及土永乐豆。”</p>

    他笑道:“这次带了很多种子,仅需种植一次,大明以后就不会再为种子发愁了。”</p>

    朱棣拍了拍三宝肩膀,感慨道:“辛苦了,大明有你,真是一大幸事!”</p>

    “皇上过誉了。”三宝矜持道,“若无皇上圣明,大明岂有今日?”</p>

    “哦?哈哈”朱棣心中畅快,他很久都没这么快意过了,本想吟诗一首,奈何肚子里没啥墨水,只得道,“来,喝!”</p>

    三宝是朱棣的心头宝,同样,也是大明的宝。</p>

    因为他每次回归,都能带来巨额财富。</p>

    朱瞻基举杯道:“三宝,我敬你一杯。”</p>

    “皇太孙客气。”</p>

    三宝举杯,一饮而尽,心中颇为感慨:他走之前,太孙还是少年,回来后太孙都当爹了,时间过得真快啊!</p>

    李青也感慨不已,遥想当年少年犹似昨日,眨眼间,少年都五十了。</p>

    岁月不饶人啊!</p>

    </p>

    李青举杯敬三宝,饮完酒,问道:“永乐豆亩产几何?”</p>

    “亩产惊人。”三宝振奋道,“这东西一年可以种两季,年亩产上千斤,若是种植得当,产量会更高一些,关键是这东西好侍弄,比水稻好多了。”</p>

    “亩产千斤?”朱棣瞳孔一缩,“当真?”</p>

    三宝点头。</p>

    “哎呀呀”朱棣激动得不能自已,“这下要发了。”</p>

    有了充足食物,人口才能增长,人口增长,国力才能强盛朱棣眸光大盛,嘿嘿怪笑道:“朕的永乐盛世,终于要来了。”</p>

    笑着笑着,突然发现几人一脸怪异的看着他,朱棣脸上一热,没好气道,“怎么,朕有错吗?”</p>

    “皇上圣明。”几人连忙跟上马屁。</p>

    朱瞻基心道:皇爷爷笑得怎么那么猥琐呢?</p>

    </p>

    酒席宴散,朱棣命户部、锦衣卫、东厂,去统计此次具体收获,然后,拉着三宝去御书房详谈。</p>

    李青则是被胖叫去了东宫。</p>

    “怎么了?”</p>

    “青哥,这几年大明有了积蓄,加上三宝带回来的财富,国库已经相当富裕了,我担心”胖苦笑道,“父皇是什么人,你也知道,他就不能有钱。”</p>

    “你想多了。”李青嗤笑摇头,“瓦剌、鞑靼安稳的很,即便他想打仗,也师出无名。”</p>

    顿了顿,“再了,武备是常事,打仗并非有害无利。”</p>

    胖微微点头,随即苦笑:“他打仗不仅费钱,还费我,这些年他逐渐不管事了,我是越来越累,持久力大不如前。”</p>

    “”李青问道,“国库现在有多少钱啊?”</p>

    “怎么呢”胖想了想,“五十万大军北伐三次,绰绰有余。”</p>

    “这么有钱?”李青惊呆了,“这才几年啊,怎么就攒了这么多钱?”</p>

    胖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几年随着运河完工,建都收尾,朝廷的开支已经很少了;</p>

    摊丁入亩后,年赋税比以往丰年还多上三成,而且百姓压力了,需要赈灾的灾民也少了,工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又带来了一大波赋税;</p>

    大明现在有钱着呢。”胖叮嘱道,“可不敢跟父皇,他只知道财政不紧张了,并不知道有这么多钱。”</p>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把给我。”</p>

    “干嘛?”</p>

    “给你看看身体。”</p>

    胖递上胳膊,李青按了好一会儿,才感受到脉搏,不由皱起了眉头。</p>

    “怎么了?”胖紧张道,“我感觉我没啥毛病啊,就是有时候处理公务久了,有些头晕眼花,力有不逮,睡上一觉就好了。”</p>

    “你这个睡觉正经吗?”</p>

    “当然不正经。”胖见他有心情开玩笑,当下也放松下来,笑道:“忙了一天,我通常会奖励一下自己。”</p>

    李青无语:“没啥大毛病,就是血压有些高,多吃蔬菜、少吃肉,别老是奖励自己。”</p>

    “没事你眯什么眼啊?”胖埋怨道,“吓我一跳。”</p>

    李青认真道:“你真该减肥了,给你号个脉都费劲儿。”</p>

    “减肥还是算了吧,这么多年了,减了那么多次,就没真正成功过,还遭罪。”胖破罐破摔道,“我少吃些肉便是了。”</p>

    睡觉的事你是提也不提啊李青无奈道,“四十好几的人了,还当年轻伙一十八呐?”</p>

    “以后注意,注意哈”胖笑道,“青哥你给我设计个食谱吧,我以后照着上面吃。”</p>

    “成,回头我给你搞一个。”</p>

    胖乐呵呵道,“要不再喝点儿?”</p>

    “喝茶吧!”</p>

    </p>

    两人一边饮茶,一边谈论如今局势,聊了一个多时辰,李青起身告辞,胖出门相送。</p>

    刚出门,没走出多远,就遇到了上气不接下气的于谦,“见过太子殿下,见过”</p>

    “别见了。”李青问道,“是有大事吗?”</p>

    于谦点头,简明扼要,“边外来报,瓦剌入侵了哈密,鞑靼要来寇边。”</p>

    ————</p>

    p:下雪了,冻得不听使唤,就两章了哈,不过这一章很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