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 第143章 感动又激动的脱欢
    “去看看。”朱棣扬了扬下巴。</p>

    李青微微摇头:“皇上你更重要。”</p>

    “他们不敢。”朱棣无比自信,“即便真是冲着朕来,他们也伤不了朕。”</p>

    李青不语。</p>

    诚然,鞑靼只要脑子没秀逗,万不会对朱棣下,但万一呢。</p>

    这种事,李青可不敢赌。</p>

    “你这厮胆子越来越大了。”朱棣骂了句,却也没有真生气,感慨道:“你也嫌朕老了啊!”</p>

    “并不是,皇上千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李青的回答十分官方。</p>

    朱棣吁了口气,就势躺了下来:“草原部落众多,势力错综复杂,想尽剿根本不可能;</p>

    昨日大破瓦剌,今日又有鞑靼,即便今日大破鞑靼,明日也定然会有新的势力崛起;</p>

    就像这青青草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p>

    李青深有同感,虽然草原上的总人口还不到大明十分之一,但在这茫茫草原上,想赶尽杀绝谈何容易。</p>

    “终有一天,关内关外俱是一家。”李青有些出神,“届时,汉蒙同桌共饮,亲如兄弟。”</p>

    “内外一家,同桌共饮”朱棣也有些出神,有向往,有憧憬,更有遗憾,“可惜朕终究是看不到了啊!”</p>

    默了片刻,朱棣轻叹:“人之一生,太过短暂了。”</p>

    “有人觉得太过短暂,也有人觉得太过漫长。”李青轻声。</p>

    “呵呵”朱棣笑了笑,又是一声长叹。</p>

    过了会儿,不见朱棣再话,李青凝神去瞧,这才发现,他已经睡着了。</p>

    岁月如刀,再大的英雄也会老。</p>

    李青拿起毯子盖在他身上,起身出了轿子。</p>

    </p>

    厮杀并不猛烈,战斗刚开始,就已经有结束的迹象。</p>

    明军阵型收拢,铁甲森森,固若金汤。</p>

    鞑靼攻击势头也不强烈,一触即走,前后不过两刻钟时间,便扬长而去。</p>

    显然,并未打算死磕。</p>

    见此情况,李青越发肯定朱棣的猜测。</p>

    ——鞑靼在吸引明军注意力,为攻打瓦剌争取时间。</p>

    </p>

    清晨。</p>

    朱棣醒来,走下车轿询问战报:“敌我伤亡几何?”</p>

    朱瞻基拱了拱,“我军阵亡三百六十二人,伤五百九十人,杀敌四百五十七人,俘虏近五百人。”</p>

    “有没有审问?”李青问。</p>

    “审了,但不保证情报的真实性。”朱瞻基道。</p>

    “先不管这个。”朱棣摆摆,“瞻基,你不是想打仗吗,这次爷爷给你一个会。”</p>

    朱瞻基精神一振,跪听圣喻:“请皇爷爷示下。”</p>

    “朕给你两万精兵,即刻赶去支援瓦剌。”朱棣认真道,“你做主帅,莫要让朕失望。”</p>

    “孙儿领旨。”朱瞻基热血沸腾,数次北伐,他还是头一次接这么大的活,“孙儿定当竭尽全力,给鞑靼迎头一击。”</p>

    “好。”朱棣很欣慰,“李青。”</p>

    “臣在。”李青服了:真流水的主帅,铁打的监军。</p>

    “你做监军。”</p>

    “臣遵旨。”李青无奈拱,“对了皇上,你这边儿怎么办?”</p>

    “无妨。”朱棣不在意道,“鞑靼目标明确,集中精力打瓦剌,没有统一做大之前,他们不敢冲着朕来。”</p>

    顿了下,“来了更好,朕正好可以活动一下筋骨。”</p>

    李青有些犹豫,但一想到这边还有三万精兵,以及十万后期补给,又觉得自己想多了。</p>

    朱棣是老了,但宝剑依然锋利,战斗素养不退反进,即使鞑靼真大举来攻,也讨不到便宜。</p>

    ——</p>

    这次驰援,朱棣下了血本,两万士兵八成来自神营、三千营,要求只有一个,务必保瓦剌‘不死’。</p>

    如今瓦剌已彻底投入大明怀抱,加之茶马贸易的原因,驻扎地全面对大明开放。</p>

    明军有了明确目标,进军神速。</p>

    “李监军,你先去探探情况。”朱瞻基轻声道,“不沟通就贸然支援,远不如提前通知瓦剌,两面夹击鞑靼效果来的更好。”</p>

    你是真不拿青伯的命当命啊李青无奈点头:“我这倒是没问题,主要是你,皇上让我做监军,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你的安全”</p>

    “放心,我早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子了。”朱瞻基道,“大任在身,我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不能不为两万将士考虑,不会硬莽上去的。”</p>

    “成,”李青也不废话,“那我去了。”</p>

    “等一下。”朱瞻基好笑道,“你就这么单枪匹马地去啊?”</p>

    “下官愿随李尚书共同前往。”不远处,于谦听到二人对话,拨转马头上前。</p>

    李青拒绝:“不用,人多反而容易误事,我一个人就成。”</p>

    于谦道:“那里大概率已经开战了,李尚书你一人去实在太危险了。”</p>

    “那也无妨。”李青笑道,“瓦剌虽弱,却也不至于这么快沦陷,我心一点儿就是了。”</p>

    于谦还想再什么,朱瞻基先一步同意,令人取来准备好的元人服饰,叮嘱道:“切记,安全第一。”</p>

    </p>

    “嗯。”李青接过,“走了。”</p>

    “不先换上吗?”</p>

    “不摘掉面具吗?”</p>

    朱瞻基、于谦先后道。</p>

    “我脸皮薄。”李青敷衍一句,驾马离开。</p>

    望着李青逐渐远去,于谦的眉头深深皱起,“皇太孙,李尚书他都六十多了,时不宜执行这么危险的任务。”</p>

    朱瞻基斜睨了他一眼,哼道:“你对他的本事一无所知。”</p>

    “”于谦心中有些怨言,却也不好发作。</p>

    抛开皇太孙的身份不谈,仅是军中主帅,就不容他于谦质疑。</p>

    朱瞻基对于谦印象不错,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他出不了事儿,他这样的人到哪儿都吃不了亏,精明着呢。”</p>

    </p>

    瓦剌大营。</p>

    脱欢愁的胡子都稀疏不少,鞑靼的强势打压,让他喘不上来气。</p>

    帅营里,下众多部将,以及阿失贴木儿,个个愁容满面,为当前局势担忧,为未来发愁。</p>

    “打不过,真的打不过,”一人赤着上身,露出精壮肌肉的汉子起身,“前方隘口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如今我们已是退无可退,必须得求援了。”</p>

    “求援?”脱欢有气无力,“求谁?”</p>

    阿失贴木儿接言道:“大明!”</p>

    “他们巴不得草原上内斗不止呢,哪里会愿意出兵相助?”脱欢看得通透,“加大贸易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我又不是没求过援,但明廷压根不出兵啊。”</p>

    到这儿,他眼中流露出一抹悲哀:“退一步,就算明廷答应,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啊?”</p>

    众人沉默。</p>

    的确,时间上已经不赶趟了。</p>

    “那现在怎么办?”阿失贴木儿问:“再退的话,牛羊、妇孺就得拱让人,失去了这些,下的人还会跟着我们干吗?</p>

    怕不得立即投入鞑靼怀抱!”</p>

    阿失贴木儿严肃道:“不能退了,再退就什么也没了。”</p>

    他真诚的看向脱欢,“拼一把,汉人有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目前我们就是这种情况,拼一把尚有一线生,不拼则必败无疑。”</p>

    兀良哈已经名存实亡,阿失贴木儿想恢复昔日荣光,只能寄期望瓦剌重创鞑靼。</p>

    反正他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不如拉瓦剌下水,瓦剌输了他不亏,瓦剌若是能重创鞑靼,那他可是血赚。</p>

    “打吧!”阿失贴木儿蛊惑道,“瓦剌的勇士们,你们都是草原上的英雄,都是”</p>

    巴拉巴拉</p>

    脱欢知道这厮目的,自然不会被其蛊惑,但他没有其他办法了。</p>

    即便投降,他也落不了好,鞑靼可以放过他的部下,却不会放过他。</p>

    “鞑靼欺人太甚,传令”</p>

    “报——!”</p>

    帐外一个亲兵进来:“报:一个自称明廷兵部尚书的汉人求见。”</p>

    “明廷的兵部尚书?”脱欢呆了呆,“长什么样?”</p>

    “他戴着面具,看不到真容。”</p>

    “戴面具”脱欢想起来了,顿时精神大振,“快请他进来,不,诸位随我去迎。”</p>

    </p>

    李青长长舒了口气,终于不用再:我滴,大明兵部尚书,你滴懂?</p>

    来的时候,他啥都想到了,就是忘了语言不通这事儿。</p>

    好在运气不错,遇到了听得懂汉话的人,不然他只能用强,硬闯瓦剌大营了。</p>

    艺多不压身,多掌握一门语言不是坏事李青暗暗决定,回去后,要学习一下草原上的语言。</p>

    不精通,至少也得能交流。</p>

    正想着呢,忽见人潮涌动,一群人护卫簇拥着几人过来,李青停下思绪,目视前方。</p>

    少顷,护卫散开一条道,脱欢为首的瓦剌各部领袖几步赶来。</p>

    “真是李尚书。”脱欢又惊又喜,拱道:“王有礼了。”</p>

    “顺宁王少礼。”李青嗓音温和,直入正题:“我大明雄师来了,皇上亲征。”</p>

    脱欢闻言,仿佛一下子从地狱来到天堂,灵魂都升华了,幸福得几乎喜极而泣。</p>

    “李尚书里面请。”脱欢压抑着激动和欢喜,客气中带着恭敬。</p>

    李青也不客气,当仁不让地走在前头。</p>

    进了营帐。</p>

    脱欢以及各部大将,屈身下拜:“臣绰罗斯脱欢(臣),恭请圣安。”</p>

    “圣躬安。”李青声音清朗,充满威严。</p>

    接着,语气一转,温和道:“诸位请起,皇上听闻瓦剌遭到鞑靼重创,十分担忧,调遣精兵来此援助,我们没来晚吧?”</p>

    “不晚不晚,”脱欢摇头,感动又激动,“臣叩谢大明皇帝陛下天恩。”</p>

    生死存亡之际,施以援的恩情,无疑是最大的,脱欢这次是真被感动坏了。</p>

    他没想到明廷真来帮他了,而且,还是皇帝亲征!</p>

    </p>

    p:今儿就这一章了,明儿三章,上的事儿快忙完了,三更青红即将回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