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憨厚的老实人!</p>
这是群臣对胖的印象,也是他们拥护胖的原因。</p>
可如今老实人也开始玩‘脏’了,这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p>
现在走私摊子已经铺的很大了,这些个京官大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p>
地方上的孝敬就没断过,利益已然捆绑在一起,他们自然不想朝廷大力严查走私。</p>
“皇上初登大宝,当务之急是先把年号定下。”工部郎中在上司的眼神授意下,硬着头皮出班。</p>
“年号嘛,不急。”胖淡淡道,“还有大半年时间呢,可以慢慢议。”</p>
工部郎中哑口无言,悻悻地回班。</p>
“走私的事,诸卿都没有解决的办法吗?”胖微微皱眉,有些不高兴。</p>
胖还挺会演李青暗暗好笑,突然有些恶趣味儿,出班道:“皇上,蹇尚书好像有。”</p>
蹇义:李青************</p>
“哦?蹇尚书有何妙计?”</p>
皇上问话,不能不搭,蹇义不情不愿地出班,讪讪道:“李尚书听错了,臣愚钝,暂未想出解决之法。”</p>
李青暗叹失策:应该坑夏原吉的,蹇义这老子不仅会和稀泥,还不要脸,真不该选他。</p>
于是他又道:“夏尚书,本官方才看到”</p>
“你看错了。”夏原吉吃一堑长一智,直接打断施法。</p>
李青笑了笑,直接捧杀:“皇上,夏尚书一向精明强干,他肯定有办法,只是不想出风头罢了。”</p>
“哦?是吗?”胖配合道:“夏尚书不妨出来,无论有无可行性,我朕都不罪。”</p>
“”夏原吉无奈出班,“皇上,臣”</p>
“夏尚书不会也没想到吧?”李青揶揄。</p>
夏原吉愠怒,本来他确实想这么来着,但被李青一嘲讽,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谁本官没想到?”</p>
蹇义暗暗摇头:老弟还是太年轻啊!</p>
“爱卿既有妙策,不妨来听听。”胖笑着。</p>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试探着道:“皇上,臣以为之所以走私贼寇屡禁不止,是因为禁海的缘故,若是解除海禁,贼寇之事将迎刃而解。”</p>
胖皱眉不语。</p>
李青继续扮演反派:“夏尚书这一招真是高明,本官是不是可以理解,只要偷盗定为无罪,那便没有了偷盗罪犯了呢?”</p>
“本官不是那个意思。”夏原吉有些恼了,“李尚书这是偷换概念。”</p>
“不错,”户部侍郎出班,为老大出头,“皇上,全面解除海禁,让民间自由贸易,既能改善百姓生活,又能提高朝廷税收,同时,还能带动各行业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啊!”</p>
“皇上,开海势在必行。”工部侍郎出班声援。</p>
接着,刑部尚书出班,“皇上,禁海禁的都是我大明百姓,若无禁海之举,何来贼寇之?”</p>
尚书一出头,</p>
一时间,奉天殿乱糟糟的。</p>
胖稳稳坐在龙椅之上,不动如山,既不答应,也不反对。</p>
渐渐地,群臣促请的声音了些,最后消失。</p>
他们无奈发现,好脾气的太子当了皇帝后,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好话。</p>
念及于此,很多人不禁暗暗后悔,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选汉王呢。</p>
汉王虽然亲武,但脑袋瓜直啊,好忽悠着嘞。</p>
奉天殿重新安静下来,胖这才开口:“南民北迁是先皇的遗愿,此国策万不能搁置,一旦开海,南方百姓还会往北迁徙吗?”</p>
夏原吉拱道:“皇上,开海确实和南民北迁有冲突,但并不绝对。”</p>
“臣附议。”礼部尚书出班,“但不完全附议。”</p>
“哦?”胖坐直了身子,饶有兴趣的样子,“那爱卿的意思是?”</p>
礼部尚书拱道:“皇上,臣以为,夏尚书所言有理,但不全对,事实上,开海解禁,非但不会影响南民北迁,反而会促进百姓迁徙。”</p>
胖皱了皱眉,瞥了李青一眼,李青老神在在,并未开口。</p>
“展开。”</p>
</p>
“臣遵旨,”礼部尚书道,“海上贸易在唐时盛行,在宋时达到鼎盛,其中在所有出口货物中,最畅销的便是丝绸,</p>
仅丝绸一项,就占了整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一斑。”</p>
顿了顿,“一旦开海,丝绸必是各商户争先抢夺的资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织绸,就得有蚕丝,若想有蚕丝就得种桑,而北方,一样可以种桑,养蚕!”</p>
听到这儿,一直沉默的李青开口了,“这话乍一听有理,实则不然。”</p>
“第一,南方的耕地足够多,</p>
常言道:苏湖熟,天下足;</p>
根本用不到北方养蚕,南方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有剩余;</p>
第二,市场也就那么大,无非是日本、朝鲜、琉球、满剌加、吕宋等诸国,南方完全吃得下,根本用不着北方出力。”</p>
礼部尚书脸上一热,强词夺理道:“李尚书可知我大明华物,在海外有多受追捧?</p>
我大明的货物有多少,他们就能吃多少,南方哪里吃得下?”</p>
“解除海禁利国利民!”刑部尚书瓮声道,“皇上,切莫听李尚书一面之词。”</p>
李青冷笑:“要是影响了南民北迁,你来担罪?”</p>
“我”刑部尚书噎了一下,哼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若真贻误了南民北迁国策,本官愿担部分罪责。”</p>
“本官也愿。”礼部尚书开口。</p>
“本官也愿。”工部尚书紧随其后。</p>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本官也愿。”</p>
六部尚书有四个都同意了,胖心下松了口气,这场戏总算是快演完了,“蹇尚书呢?”</p>
我啥都没啊,皇上你点我名儿干啥蹇义跟吃了翔一样难受,硬着头皮道,“臣也一样。”</p>
顿了顿,还不忘拉上李青,“李尚书你呢?”</p>
“俺也一样。”</p>
蹇义瞬间心理平衡:娘的,这下舒服多了。</p>
胖蹙眉沉思半晌,最后不情不愿道:“既如此,那便解除海禁,准许民间自由贸易。”</p>
“皇上圣明啊!”</p>
群臣下拜,激动的满脸通红。</p>
“且慢圣明。”胖淡淡道,“朕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南民北迁为基础,若是此国策因为开海搁置,不但你们这些人要受罚,民间海运也要叫停。”</p>
群臣拱:“臣遵旨。”</p>
</p>
散朝后,蹇义、夏原吉被单独留下,胖气势一转,又恢复到了以前仁厚的状态。</p>
拉着两人画嘘寒问暖,没有演技,全是感情。</p>
情到深处,眼含泪花,“昔日若非两位先生拥护,高炽焉有今日?</p>
今日朕登临大宝,深感责任重大,以后的路,还望两位先生多多相助,咱们君臣一心”</p>
巴拉巴拉</p>
夏、蹇二人感动的不能自已,皇上如此礼贤下士,何愁大明不兴旺?</p>
君臣三人本就不错的关系,瞬间拉得极近,是心连心也不为过。</p>
想想之前的不容易,最后,更是相拥而泣。</p>
</p>
李青不知道胖还加了戏,一门心思地准备回家喝酒庆祝。</p>
这次,不仅全面解了海禁,还兼顾了百姓迁徙,可谓是一举两得。</p>
当然要好好庆祝一下!</p>
路上,遇到于谦,便叫他一起:“走,去我府上喝两盅。”</p>
“这个不太好吧?”于谦有些意动,却理智拒绝,“下午还有公务要处理呢。”</p>
“又不喝多,”李青失笑道,“你不愿就算了,不勉强你。”</p>
“不喝多的话,还是可以的。”于谦讪讪道,能这么快开海,他也很开心,保证道,“下官不耽误干活。”</p>
李青哈哈一笑:“走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