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笑了,未来如何他看不到,不过他相信有了他的部署,再加上李青,定然不会太差。</p>

    他拍了拍儿子脑袋,看向于谦,“带太子先回东宫学习吧。”</p>

    “臣遵旨。”于谦拱了拱,神色黯然地牵起朱祁镇的,“太子,我们回去吧。”</p>

    朱祁镇有些不舍,问:“父皇,晚上儿臣能和你一起睡吗?”</p>

    “当然能啊!”朱瞻基笑道,“先去学习吧,到时候父皇让人去接你。”</p>

    “嗯,好。”家伙儿点点头,跟着于谦出了大殿。</p>

    朱瞻基脸上的笑容敛去,扬声道:“让皇太后进来。”</p>

    少顷,黄门迎着张皇太后匆匆进来,张氏一见儿子模样,顿时就哭了,“怎么弄成这样呀?”</p>

    朱瞻基愧然道:“儿不孝。”</p>

    “别这些了。”张皇太后紧张道,“御医怎么?”</p>

    “母后,朕有事要交代你。”朱瞻基吁了口气,道:“这里不需要侍候,都暂且退下。”</p>

    “是,皇上。”黄门退下。</p>

    见状,张皇太后不由心中一沉,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却仍无法接受事实,“真就没有办法了吗?”</p>

    朱瞻基叹了口气,苦笑道:“正事吧。”</p>

    张皇太后默了下,“你。”</p>

    “朕会给你监国之权,凌驾于新君的真正的大权。”朱瞻基面容严肃,“甚至你可以废立皇帝。”</p>

    “啊?”张皇太后大惊,“太祖定下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啊!”</p>

    她疼儿子,爱儿子,却也怕儿子,因为儿子实在太妖孽了,她觉得这是在试探。</p>

    “不是试探,朕会定下遗诏。”朱瞻基认真,“现在情况特殊,朕也相信母后。”</p>

    经过这么多年的试探,观察,再加上下辈人看上辈人得天独厚的优势,朱瞻基对母后基本放心。</p>

    张皇太后神色复杂,良久,苦涩点头。</p>

    “国家大事你可以尽皆过目,且有罢黜百官之权。”朱瞻基上来就是一记重磅炸弹。</p>

    张皇太后却是诚惶诚恐,“儿啊,母后没那个本事啊。”</p>

    “具体事务让内阁三杨、六部九卿去做,你只需看着人就可。”朱瞻基道,“朕给你找了帮。”</p>

    “谁呀?”</p>

    “张辅。”</p>

    朱瞻基没有于谦,因为于谦没张辅的权势地位,外廷就够他忙活的了。</p>

    现阶段,张辅是绝对的大明第一人,张皇太后听有他帮衬,胆气儿也壮了不少。</p>

    “母后会尽力。”</p>

    “嗯身为儿子,不能侍奉母后左右,却还要母后操劳,儿子大不孝。”朱瞻基眼眶泛红。</p>

    “儿啊别了。”张皇太后泣不成声。</p>

    朱瞻基强笑了笑,“太子尽力辅佐,但若实在扶不起,就在藩王中找一个稳住的。”</p>

    “真若那般,找谁啊?”张皇太后哭着。</p>

    朱瞻基沉吟良久,最终道:“襄王。”</p>

    襄王朱瞻墡也是张皇太后所生,乃仁宗嫡子,且人不在京师,底子很干净,年龄也适中,是最优的选择。</p>

    “母后记下了。”张皇太后抹了抹眼泪,“儿子你放心,母后会尽心辅佐祁镇,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迎外藩进京。”</p>

    朱瞻基点点头:“还有,他日你若真要迎外藩入京,先把皇后杀了,再行废帝之事。”</p>

    “啊?”张皇太后又是一惊,“你不放心她?”</p>

    “嗯。”</p>

    “那何不直接杀了殉葬?”张皇太后不解,“立子杀母的事,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况且你又那么喜欢她,让她陪着你不好吗?”</p>

    婆媳矛盾自古皆然,孙氏虽然是张氏带进宫的,但二人的关系客气的:也就还好。</p>

    我是想杀她来着,但我也怕你大权独揽久了,恋权不放啊朱瞻基心:不管如何,她是镇儿的娘,镇儿得势她获利最大,她对谁恶,都不会对镇儿使坏。</p>

    朱瞻基可谓是算计到了骨子里,前期若年幼的儿子实在稳不住朝局,为了大明江山,他不介意让兄弟继位;</p>

    且前期孙皇后面对身份、地位强压她一头婆婆,也支棱不起来。</p>

    但若前期稳得住,后期儿子成长起来,张皇太后要是还不放权,那孙皇后这个儿媳妇第一个不答应。</p>

    朱瞻基心思之重,便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三杨、蹇夏,也拍马难及。</p>

    这也是他能在一群人精的朝堂上,照样玩得转,且玩得溜的原因。</p>

    朱瞻基找了个托词:“镇儿还,不能让他没了父亲,又没了母亲。”</p>

    张皇太后哪里知道儿子的心思,她点头答应,并未多想。</p>

    “还有吗?”</p>

    “母后要防着孙氏。”朱瞻基又了句挑破离间的话,为将来婆媳大战,埋下伏笔。</p>

    张皇太后重重点头:“母后都记下了,儿啊,你有什么心愿吗?”</p>

    朱瞻基深情的:“儿希望母后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p>

    “我的儿啊!”张皇太后破防,嚎啕痛哭。</p>

    </p>

    晚上,朱祁镇来了乾清宫。</p>

    </p>

    朱瞻基算计完老娘、媳妇,开始算计儿子。</p>

    尽管儿子还,不一定算计成功,但他没时间了。</p>

    “镇儿,你想不想当一个好皇帝?”</p>

    几乎不用思考的选择题,家伙自然不会选错,“儿臣想。”</p>

    “那父皇是不是好皇帝?”</p>

    “父皇肯定是。”题目太简单,家伙儿不可能做错。</p>

    朱瞻基又道:“那是不是,你听父皇的话,就能做一个好皇帝?”</p>

    朱祁镇点头:“是。”</p>

    “好儿子,听父皇娓娓道来。”朱瞻基温声道,“想做一个好皇帝,第一要素便是要独立思考;</p>

    不要别人什么,你就信什么,要通过一个人做的事情、造成影响,来判断他的好坏、忠奸。”</p>

    “永远不要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出来,要多想,多琢磨,谋而后动。”朱瞻基认真教着,“不要全心全意地相信一个人,因为人都会变。”</p>

    难度一下子上来了,家伙儿思维有些跟不上,问:“于老师也不能吗?”</p>

    “不能。”</p>

    “母后呢?”</p>

    “不能。”</p>

    “皇奶奶呢?”</p>

    “也不能。”朱瞻基道,“父皇不是让你怀疑他们,而是让你有自己的主见,莫要把他们的话当做圣人之言”</p>

    朱瞻基努力解释着,用最直白的话讲给儿子听。</p>

    </p>

    他一点点讲着,讲得很仔细。</p>

    “再比如,你看到一个恶官,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泄愤似的弄死他,而是先想想如何弄死他,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亦或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p>

    朱瞻基巴拉巴拉讲着,家伙儿听得很认真,但并未消化。</p>

    这在情理之中,朱瞻基也不未意外,但他依旧讲着。</p>

    直到家伙困了,朱瞻基自己也累了,父子俩才睡下。</p>

    接下来的日子,父子俩待在乾清宫哪儿不去,朱祁镇停了学业,朱瞻基停了公务,让六部、内阁共同理政。</p>

    父为师,子为徒!</p>

    朱瞻基不厌其烦的重复讲解、举例、提问;朱祁镇一边听,一边记,一边回答问题。</p>

    他的思想,品性,已经被于谦潜移默化,且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做一个好皇帝。</p>

    父亲讲得认真,儿子听得也认真。</p>

    儿子的学习态度让朱瞻基很欣慰,悟性更是如此,他发现儿子比他想象得要聪明许多,思维也很开阔。</p>

    日子一天天过着,朱瞻基的身体情况也越来越差,但依旧坚持授业。</p>

    十日后,朱瞻基提出的所有问题,朱祁镇都能对答如流,且完全符合朱瞻基的教导。</p>

    “父皇,儿臣都答对了吧?”家伙儿骄傲的,“儿臣记性可好了。”</p>

    “没有。”朱瞻基沉着脸道,“若是考试,父皇只能给你零分。”</p>

    “啊?”家伙儿惊呆了,讷讷道:“为什么呀,明明父皇就是这么教导儿臣的呀?”</p>

    朱瞻基轻哼道:“自己想原因,我们继续”</p>

    一日后。</p>

    “父皇,我这次答对了吗?”</p>

    “没有,我们继续。”</p>

    两日后。</p>

    三日后。</p>

    第四日,朱瞻基照常提问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有臣子上疏,某地发生了灾祸,你应当如何?”</p>

    每次都能回答出标准答案的朱祁镇,这次却不吭声了,只是看着他,不话。</p>

    “为何不答?”朱瞻基皱眉道。</p>

    家伙儿依旧不话,就那么看着他。</p>

    许久,朱瞻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最重要的东西,儿子终于领悟了。</p>

    ——不要把内心真实的想法出来。</p>

    “父皇,儿臣得了多少分?”朱祁镇问。</p>

    朱瞻基笑了:“满分。”</p>

    “儿臣会做一个好皇帝的。”他很,得却很认真,语气坚定。</p>

    朱瞻基也笑了,放松,释然。</p>

    “镇儿,去掀开床尾的席子,把物。”</p>

    家伙跑到床尾,掀开褥子、席子,取出一个长条木匣。</p>

    “打开看看。”</p>

    朱祁镇照做,打开匣子拿出画轴,缓缓展开是一个男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