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你怎么来了?”</p>
“啊,事情忙完了,就过来看看。”朱祁镇笑着上前,“不用行礼了,走,进屋。”</p>
李青本来也没打算行礼,不过还是道了声谢,“皇上请。”</p>
客堂。</p>
没有炭盆儿,温度很低。</p>
朱祁镇觉得有些冷,吩咐道:“去,把龙辇上的炉子搬过来。”</p>
随行太监答应一声,匆匆去了。</p>
少顷,火炉搬进来,此外,还有六个食盒。</p>
两个太监架上锅,添上水,接着,将食盒中新鲜果蔬肉菜取出。</p>
朱祁镇笑道:“先生还没吃东西吧?”</p>
李青点头。</p>
“知道先生爱吃火锅,朕特意让御膳房准备了些带过来。”朱祁镇道,“数月不见,朕甚是想念,咱们边吃边聊。”</p>
“也好。”李青确实饿了,“多谢皇上关怀。”</p>
“先生不要这么见外嘛。”朱祁镇笑了笑,朝太监道,“这里不需要伺候了,你们在外面候着就是。”</p>
“是,奴婢告退。”黄门退了出去,还贴心地关上门。</p>
朱祁镇一边往锅里下菜,一边:“先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回来,真是大大出乎朕的预料啊!”</p>
“局势如此,臣岂敢耽搁。”</p>
“没外人还是称我吧,这样显得亲切。”朱祁镇笑着,“先生和他们可不一样。”</p>
该不,朱祁镇的态度,让李青很舒服。</p>
李青开门见山:“交趾方面皇上可以放心,朱高煦已经答应出,为大明牵制暹罗、缅甸后方,让他们不敢大举进犯。”</p>
“他能行吗?”朱祁镇对这位二爷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造过反,结果跟闹着玩儿似的,一点水花没溅起,就被父皇平了。</p>
甚至,连藩地都没出。</p>
除了衬托出他父皇英明神武外,也侧面证明了这位二爷相当辣鸡。</p>
朱祁镇不禁怀疑。</p>
李青却道:“这个皇上大可放心,他虽然憨直了些,但打仗没的,他在交趾经营了这么久,也不是白给的;</p>
我观太宗实录,靖难之役他表现挺亮眼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p>
“这样么”朱祁镇微微颔首,“他不会出工不出力吧?”</p>
憨憨没你们爷俩那么多心眼儿李青道,“他直接拒绝,大明也不能如何,没必要撒这个谎,真帮忙假帮忙,用不多久大明就能看出来,他何须如此?”</p>
朱祁镇一想也对,没再继续猜忌。</p>
“先生这次居功甚伟,待局势平稳,朕”</p>
“吃菜吧。”李青无情打断:大饼哪有火锅好吃?</p>
“呃好。”</p>
</p>
朱祁镇不怎么饿,全程都是李青在吃。</p>
御膳房的厨艺没得,加上李青确实饿了,造的那叫一个香,搞得朱祁镇都食欲大开,多吃了不少。</p>
客堂,火锅汤汁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香气,暖烘烘的,惬意舒适。</p>
朱祁镇见他吃得开心,也没急着谈正事。</p>
直到半时辰后,李青舒服地打了个长长的饱嗝儿,这才停下筷子。</p>
“皇上,如今局势如何?”李青擦了擦嘴,率先问。</p>
朱祁镇神色正经起来,“先生前脚刚走,朕后脚就让于谦准备军需,给黔国公送去,福建动乱已经平息,商船也有六十艘能下水了,一开春就能和日本贸易往来。”</p>
“似乎比想象得还要轻松不少啊!”李青轻轻点头,“大军去增援了吗?”</p>
“嗯,英国公回来不久,朕就调兵十万开赴麓川,距今已有月余,想来他们已经到了。”朱祁镇。</p>
李青轻松笑了,事情没做之前,他觉得拨乱反正不容易,但真做了,却发现没自己想的那么难。</p>
</p>
“难为英国公了。”李青抿了口酒,叹道,“他这一把年纪,还要南征北战,着实辛苦。”</p>
朱祁镇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这次挂帅的不是张辅。”</p>
“不是他?”李青诧异道,“除了他,还能有谁啊?”</p>
“王骥。”朱祁镇解释道,“本来朕也想让张辅去,但张辅身体抱恙,没精力再挂帅了,朕只好换人。”</p>
李青眉头紧皱:“可你有无想过,让文官带兵的后果?”</p>
“先生莫急。”</p>
“能不急吗?”李青沉声道,“我们之前的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削弱文官集团力量,你可倒好,直接搞出个文官带兵,你这简直胡来。”</p>
朱祁镇无奈道:“先生能不能听朕完?”</p>
“唉你吧。”李青先前的喜悦荡然无存。</p>
“先生之前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p>
“那你也不能让文官带兵啊!”李青道,“是,目前武将也不尽可信,但相比之下,让文官带兵弊端更大,别忘了,我们取消镇守大臣,就是为了防止文官影响军队。”</p>
朱祁镇苦笑,“先生你还让不让朕话了?”</p>
李青悻悻地抿了口酒,“吧吧。”</p>
朱祁镇组织了下语言,道:“目前的情况是,文臣武将大多数跟朕不合,主要就是海上贸易的原因,</p>
但王骥不同,他家在保定府,距京师很近,他不是南方人,也没经营海上贸易,所以麓川平乱对他无任何影响,这是其一;</p>
其二呢,他这次是向王振行贿,然后王振举荐给朕的;这明王骥是个功利心极重的人,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他想打赢这一仗;</p>
其三,他不跟朕对着干,尽管有所图谋,但也算忠心。”</p>
李青叹了口气,“你的很有道理,不过这个口子一开,以后怎么办?”</p>
“这个朕也想过。”朱祁镇道,“待仗打完,朕决定给他个爵位,同时取消他兵部尚书的职位,让他弃文从武。”</p>
朱祁镇笑着:“先生以为如何?”</p>
“一般般吧。”李青叹道,“这种事可一,不可再二再三,不然文武几乎不分家了,事情更难办。”</p>
朱祁镇笑容一僵,但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p>
原本自以为高明的想法,被李青一言戳中破绽,朱祁镇备受打击,颓然道:“是朕思虑不周。”</p>
李青见他满脸失落,笑道:“不过,单从这次来,皇上处理得还是挺好的,王骥有所求,且所求之事和皇上的政治主张高度一致,用他是十分正确的选择。”</p>
少年人的自尊心最强,何况还是一国之君,不可矫枉过正。</p>
朱祁镇笑笑,轻抿着酒。</p>
李青又道:“那我也向皇上交趾方面的事吧。”</p>
“那里有什么事?”</p>
“对大明来,不算是事。”李青道,“皇上,我建议让朱高煦全面接管交趾,这对大明有利。”</p>
“不可。”朱祁镇果断拒绝,“虽然交趾几乎失去控制,但至少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藩属国,岂可让其独立?”</p>
李青道,“皇上可否听我完?”</p>
“那也行吧,你。”朱祁镇闷声道。</p>
李青分析道:“皇上你想,大明重新掌握交趾,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p>
“那是太宗打下的,身为子孙岂可拱相让?”朱祁镇反问。</p>
“问题是。”李青道,“皇上你想,重设交趾宣慰司,还不是要派人担任宣慰司使,那里是西洋贸易的重要补给点,他们为了抵制皇上下西洋,完全有能力让那里乱起来,不要怀疑,这样的事他们做过,以后他们也还会做。”</p>
朱祁镇没怀疑,毕竟连大明内部他们都敢搞动乱,但他有些不能接受。</p>
“照你这么,交趾在自己里,还不如让出去?”</p>
“我知道皇上难以接受,但这就是事实。”李青苦笑,“他们的行径,皇上你也看到了,即便你镇得住,后世子孙个个镇得住吗?”</p>
朱祁镇沉默少顷,皱眉道:“那朱高煦信得过?”</p>
“他虽被削了藩,但身体里流淌的终究是朱家的血。”李青道,“从这方面来,他也不算外人,他如此,他的子孙亦如此。”</p>
“百余年,数百年以后呢?”</p>
“以后也没什么。”李青道,“一来,交趾不敢轻易公然反抗大明,二来,大明商船在交趾补给,对他们也有好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