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p>
吃饺子,赏烟花,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年味儿。</p>
朱允炆上了岁数,守岁守到一半,就顶不住回房睡了,师徒俩来到亭下长椅坐,赏景,聊天。</p>
夜空皓月高悬,星河璀璨。</p>
柔和的月光洒进来,将二人的身影拉得好长。</p>
“时间过得真快啊!”李青感慨。</p>
他双抱着胳膊,突然觉得有些冷。</p>
今年的金陵确实有些冷,但对他来根本不算什么,即便是在冰天雪地的京师,他也没这种感觉。</p>
到底,李青的冷不是体感,而是心感。</p>
张邋遢笑道:“不是时间过得快,而是你的记忆点大多集中在年节,才会有这种感觉。”</p>
“或许吧。”李青笑笑。</p>
白色热气呼出,飘散,很快消失不见。</p>
李青眼眸微动,问:“师父,你有没有感觉,这两年金陵的气温较之洪武年间那会儿,下降了一些?”</p>
“好像是有点儿。”张邋遢微微点头,随即笑道,“天有不测风云,每年的气候都不尽相同,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啊。”</p>
李青挠了挠头,自语道:“但愿是吧。”</p>
他挪了挪身子,挨着师父,冷意下降了好多。</p>
张邋遢雪白眉毛抖了抖,眼睛眯起来,满眼的慈祥,轻轻拍着他的背。</p>
师徒俩仰脸望天,一如当初在山上道观时那般。</p>
不知不觉,子夜过去,时间来到正统十一年。</p>
又是新的一年。</p>
</p>
大年初一。</p>
天不亮,李青就被鞭炮声吵醒了。</p>
起身来到院里,老头正在打拳,动作时而慢,时而更慢,但却有种不清道不明的韵味。</p>
鞭炮声在耳边立体环绕,空气中弥漫着硝酸的味道,吸上一口,透心凉的同时,还有点儿呛鼻子。</p>
但,李青觉得很好闻,他喜欢闻这种味道。</p>
“师父,我陪你耍耍。”李青笑呵呵地上前,也耍了起来。</p>
张邋遢幽幽道:“你离我远点儿,大过年的别伤着你。”</p>
“你不故意打我,又怎会好的。”李青离得稍远些。</p>
师徒俩的拳法风格截然不同,张邋遢动作自然,行云流水;李青则是拳拳生风,刚猛霸道的同时,也极具观赏性。</p>
练了半时辰,李青鼻尖微微冒汗,舒展了下四肢,轻哼道:“嗯活动一番真舒服。”</p>
“一日之计在于晨,你啊,就是太懒了。”张邋遢停下来,掸了掸衣袍往厢房走去。</p>
“马上要吃早饭了,师父你干嘛去?”</p>
张邋遢扬了扬,头也不回,“我睡个回笼觉,早饭就不吃了。”</p>
</p>
吃过早饭,</p>
李青、朱允炆去了曹国公府。</p>
大年初一不串门,但李景隆大限将至,过一天少一天,李青也顾不上所谓的规矩了。</p>
二人到来,李景隆很开心,“我还以为你俩今儿不来了呢。”</p>
李青笑道:“在家没意思,就过来看看。”</p>
“今日太阳正好,去外面聊吧。”李景隆撑着床欲起身,李青连忙去扶他。</p>
朱允炆走出房间,没一会儿,推来了木质轮椅。</p>
两人搀着他坐上轮椅,来到院里阳光充足的地方。</p>
李家儿孙很孝顺,这时代,大家大户的儿孙都孝顺,一来从受儒家教育,二来他们享受着的,是家中老祖带给他们的福荫。</p>
从五十岁的儿子,到两岁半的曾孙,排着队跟李景隆问安。</p>
这种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让李青艳羡不已。</p>
但他不敢奢望。</p>
</p>
李景隆从怀里摸出一块精致玉佩,在曾孙眼前晃了晃,“好不好看?”</p>
“真好看。”孩童天真烂漫,全然无视远处娘亲的眼色,奶声奶气的:“太爷爷要送给我吗?”</p>
“宏儿,不可如此。”李家孙媳上前盈盈一礼,想拉走不知礼数的儿子。</p>
晚辈跟长辈要东西,是很无礼的,长辈可以给,但晚辈不能张嘴直接要。</p>
况且,李家枝繁叶茂,子孙众多,其他几房少不得要嚼舌根子。</p>
“哎?无妨。”李景隆摆了摆,“我送曾孙礼物,谁敢三道四?”</p>
“是,那孙媳告退。”李家孙媳妇儿偷偷用眼神警告了下儿子,盈盈退去。</p>
李景隆感叹:“人多,事也多啊!”</p>
家大业大,儿孙有多,分财产是个问题,李景隆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他可不想自己死后,儿孙因为家产的事打起来。</p>
“李青,你鬼主意多,帮我拿个主意。”李景隆问道,“你觉得,这家产应该如何分?”</p>
“不患寡,而患不均,平分呗。”李青笑道,“这个朝廷有明文规定,无论长庶嫡幼,皆有平分遗产的资格。”</p>
朱允炆插话道:“这项规定现在几乎没人遵守,即便是宣德皇帝那会儿,也都是阳奉阴违,形同虚设。”</p>
“是啊。”李景隆叹道:“世俗不认可,我也不好特立独行。”</p>
着,拍拍曾孙的脑袋,“去一边玩会儿,太爷爷叫你再过来。”</p>
“嗯,好。”家伙儿开心地去了。</p>
李青皱眉道:“关于这个,我后面会旧事重提,必须要严格贯彻下去。”</p>
“先别这个了。”李景隆没好气道,“我又活不到那时候,你就眼下怎么办吧。”</p>
“嗯绝对公平不被接受,那就相对公平些吧。”李青,“国公之位自然是嫡长子继承,至于家产可以分割成若干份,按嫡庶长幼,依次让他们自己选。”</p>
朱允炆点头道:“这样,的确相对公平些。”</p>
他就是庶子出身,尽管后来被扶正,但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嫡子。</p>
朱允炆从庶子身份出发,劝道:“都是你的儿孙,无论嫡庶,身上都留着你的血。”</p>
“嗯是这么个理儿。”李景隆轻轻点头,“这主意貌似还不错,成,稍后我整合一下,你们帮忙参考参考。”</p>
两人点头答应。</p>
李景隆仰脸望着朝阳,舒服地眯起眼睛,李青见状,搭上他的腕,想给他渡些真气。</p>
“先不急,你那法子容易让我犯困,这大好的天儿我还不想睡。”李景隆收回,问:“李青,你想不想有个儿子?”</p>
李青诧异:“啥意思?”</p>
“你看我那曾孙如何?”李景隆指着远处独自玩耍的孩童。</p>
李青面无表情:“要不是你快不行了,非揍你一顿不可,没你这么占便宜的。”</p>
“我是认真的。”李景隆语气罕见严肃,“没笑,你看他如何?”</p>
“不如何。”李青翻了个白眼儿,“我若想要儿子,早就自个儿生了。”</p>
朱允炆道:“他的意思是,要没一个知根底的,他日你想改换身份重新步入庙堂,会变得极难。”</p>
“还是老表懂我。”李景隆笑眯眯地点头。</p>
李青默了下,叹道:“以后会如何发展还不知道呢,我可能不会再入朝堂了。”</p>
“少来,我还不知道你?”李景隆撇嘴道,“你能做到袖旁观?”</p>
“不入朝堂,并不代表就没有作为。”李青道。</p>
朱允炆却道:“但入朝永远是最高效便捷的方式,没有之一。”</p>
“不错,老表的对。”李景隆正色道,“我们终将老去,便是老爷子恐怕也无法像你这般。”</p>
顿了顿,“即便你真不打算再入朝,但身份总要有吧?”</p>
“是啊!”朱允炆捧哏,“你总不能像师父那样,做个老流氓吧,真那样的话,你可就什么也做不了了。”</p>
“我”</p>
“师兄,你忘记答应太祖的事了吗?”</p>
李青没好气地骂道:“我欠你们朱家的啊?”</p>
“你又不是为了朱家。”朱允炆反驳。</p>
“”李青陷入沉思。</p>
这时代虽不像后世那般,没有身份证什么也做不了,但户籍问题确实也挺重要。</p>
除非他像张邋遢那样四处云游,不问世事,或者回道观做道士;不然想有作为,难度极大。</p>
身份是道坎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